三个申论思维,挑战2023高考作文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3-06-15
手机版

  又是一年高考季,又到了高考上岸群众吃瓜“围观”高考作文题的时候。

  很多考生也发现了,全国卷中的一些作文命题,和申论大作文命题风格颇有异曲同工之处,本着“万物皆可申论”的学习态度,让我们从申论视角出发,对2023年高考作文进行带入解读,一起看看有哪些不一样的思考吧。

  壹

  快速锁定论点:向上升华

  

  初心老师在“国考60天”里的申论系统课中就说过,大作文主题可以“向上升华”:处理比较具象的主题时,向更高层的维度升华。

  如果在平时时政学习过程中多注意积累金句和金句产生的大背景,结合向上思维,就可以向“共赢发展”“文明多样性”方向论述。

  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角度,可以展开写协和万邦的气度、和而不同的格局、和羹之美的文化和和谐与共的发展,与更大的时代叙事联系在一起去提升文章格调。

  近几年作文考题的一大趋势,是紧密联系时政热点与现实生活,且结合得越来越巧妙。学生关注国家与时代发展的动态,就会有更多发挥空间——公考更是如此,宽广的国际视野、宏大的家国情怀,对国计民生的把握,“源于材料、高于材料”是考察的内核。

  贰

  快速搭建分论点:向下分解

  

  初心老师在国考60天系列课程中的申论部分讲解过,“向下分解”的主要思路,就是把抽象问题具象化。这样分解,内容就越来越具体,也越来越好写了。而具象,有无声的穿透力。

  比如,北京卷的“亮相”题目,从亮相的具体场景去展开论述,例如中国成就的亮相,国潮时尚单品“亮相”市场、草根航天员“亮相”航天中国梦、国产大飞机“亮相”微蓝天空等等不同场景,都可以具体化去展开不同的亮相。

  如果想增加文脉的设计感,还可以添加时间线,比如同一主题不同时期的亮相,讲文脉可以追溯魏晋气韵、唐宋风情等不同思潮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亮相”,都能在具体化的分解中展开更多笔墨和可能。

  叁

  将格局拉开:价值增量

  

  很多话题弹性大,发散角度很多,但想要高分都要体现有见解和思考。

  比如,新课标I卷的“好故事”题目。从题干来看,好故事的作用和影响力是众所周知的,人们天生就喜欢故事,而写文章本身就在“写故事的同时讲观点”,这样的题目更考验答卷人能不能提供新的观点和价值。

  除了公考人常写的策论文,政论文难度更大,对文章把握能力要求也更高。而从“好故事”出发去引出论点,是这类文章常用的写作思路。

  那么,什么是好故事?以村BA篮球比赛为例,来看看适合公考视角的好故事长什么样。

  真实:2022年7月贵州省台州先台盘村的乡村篮球赛,由短视频火爆全网,因村民组织、村民参赛的被网友亲切称为村BA。

  正向:一个1188人的小山村、村民自发组织的篮球赛,却得到全网围观盛况,“纯粹”“燃”“土味接地气”,奖品是国家级非遗苗族银帽、特产三穗麻鸭”,现场感、生活化的画面和拒绝商业化的鲜活热爱,把新农村的精气神呈现的淋漓尽致。

  而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体育总局决定组织开展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金秋十月,全国总冠军将在贵州省台江县决出,村BA从草根比赛成为国家级赛事了。“好故事”的最好讲述,就是成为了更多人的故事。从这个思路去解读,最大化实现价值增量,是好文章该有的追求。

  虽然同是议论文体,但不同考试的考察侧重点仍有不同。就像初心老师在《2024国考60天上岸计划》中提到的,好的大作文一定要有启发性。触类旁通的去观察和思考,可以点亮常识、可以启发新知、可以深耕垂直,一定有满满的收获。

  *写作思路仅供学习交流,正式考试请以题目要求为准

  文/ 特约撰稿:丁丁

  责编:韦思艺

  校对:杨佳郡

上一篇:感恩·生命——莲花镇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回眸
下一篇:江苏最新平均工资出炉!你达标了吗?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