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142名“职称农民”为乡村振兴添“才”力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3-07-07
手机版

  7月2日,文登区泽头镇田间,千余亩秋玉米绿意萌动。大型农机驶在田间,威海市面积最大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即将完成播种。千千家庭农场负责人于进海说:“今年改进成了‘四六’种法,四排大豆六排玉米,目前看产量会更高。”

  

  乡村振兴离不开带头人。近年来,威海市探索实施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工作,142名“土专家”“田秀才”获评各等级农艺师职称,有人甚至一步到位直评“正高”。“持证上岗”后,这些“职称农民”在忙啥?

  和同行们一样,今年新评上农民高级农艺师的于进海,几乎天天把自己“种”在地头。在他看来,农民当起来不简单:墒情、肥力、病虫害等每个因素,都可能影响当年粮食收成。每天到地里看看,心里才踏实。

  才播完种子的土地,能看出啥来?于进海在田里抓了一把土。细细拨开,能看到蓝色、黄色、紫色小颗粒。“这些分别是氮磷钾肥,我们播种时一并埋在土层深处。这把土捻起来有点潮,其实干了之后更适合播种。”他解释道。

  研究这把土,不光靠一双手。千千家庭农场会定期邀请专家,从地下20厘米的土层选取样本,送到实验室检测肥力。肥力够了,土地才好从年头忙到年尾:小麦、玉米、大豆……各种主粮作物几乎从不断茬,季季丰收。

  对“职称农民”来说,懂技术还不够,关键是做好“传帮带”。于进海讲起一个微信群的故事——由于不少乡亲向他请教“种庄稼”,他和农业部门、专家一商量,不光定期开展农技培训,还新建了微信群聊,把周围上百户农户都拉进来。每年经他技术指导的农户,少说也有数千人,泽头镇也涌现出50多户种植面积达50亩以上的技术农民。

  在威海市,类似的故事还有不少。好当家集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主任孙永军,率队研发生产出国内第一枚即食鲜海参,一步到位评上正高级职称;只有初中文凭的五良丰家庭农场总经理史荣刚,把“农技课”讲到了中央农广校全国百名乡村师资培训班……“不唯学历论文,只看技术能力”的评定方式,让142名“职称农民”成了乡村振兴新的带头人。

  “开展农民职称评审就像‘种庄稼’。我们会选拔更多优秀农民作为种子选手,为农业农村发展解决生产难题,探索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带着大家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初佳伦 通讯员 陈浪波 岑昱尧/文 孙大伟/图)

上一篇:CoCo李玟轻生去世,抑郁症需要更多理解和重视
下一篇:请问读在职研究生有什么好处,能学到东西吗?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