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高考填报志愿时,哪些专业必须谨慎选择?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3-07-07
手机版

  本题已加入知乎圆桌 高考志愿:你的决定性瞬间 ,希望「从这一次,到每一次」,知乎能一直陪伴知友们,帮助高三毕业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更好地做出判断,更多讨论,欢迎点击圆桌链接>>>

  高考志愿:你的决定性瞬间

  选专业时,你认为有哪些「过来人」才知道的事?

  这两天全国各地的高考分数线陆续出来了,接下来就是填志愿了。

  所以,今天就来来说说高考志愿填报,和应届生求职这两件事。

  很多人觉得这两件事八竿子打不到一起,为什么放在一起说?

  实际上,我工作多年后,再回顾过往,发现这两件事的联系不是一般的大。

  你在高考后填的志愿,可能就是蝴蝶的那双翅膀。

  一个细微的选择,决定了多年后你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以及这份工作好不好。

  今年的社招格外困难,这一个月大概有500名学生和家长加我微信,咨询应届生求职的事。

  甚至还有大一的孩子家长,现在就来问如何帮孩子找工作的。

  可见未来不是一般的卷,每年2千万大学毕业生,你今天进入大学是开心的,毕竟在管控了18年后,终于可以自由地遨游了。

  但是少则4年,多则6年后,你终究是要被推向社会,经历残酷的竞争。

  尤其是应届生,第一份工作,凡是参与校招的,基本上都被专业限制死了。

  如果你选了一个糟糕的专业,你身边没有像匠Sir这样的求职达人辅导你,你大概率一条路走到黑。

  毕业即失业,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所以我今天就来说说,志愿怎么填报。

  本文是我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且完全从功利角度出发,纯粹是为了未来好找工作。

  还请结合个人情况,辩证分析,再做出你自己的判断。

  1.不论什么学校,大方向上,都要选择需求量巨大的专业

  今年高考的学生,他们的父母大部分也还是出生在计划经济时代。

  所以绝大多数家长并不理解市场经济思维,对市场化的工作完全没有概念。

  他们眼中好的工作,是会计,是采购,是那种报出名字,身边就有好多人从事的。

  但可惜的是,经过30多年的市场经济,这类工作早就饱和了。

  饱和就意味着僧多粥少,比如曾经CPA和法考证书是多吃香的东西。

  但你现在再说你有这两张证书,你觉得有人认为你是稀缺的人才吗?

  人才的认定是相对的,只有当需求大,而供应量少的时候,你才是人才。

  假如有一天全世界只有你一个人会扫地,那扫地也可以年入千万。

  你只要记住一句话:

  市场化下,岗位的地位和工资的高低,完全取决于行业本身的需求。

  所以填报志愿第一点,不管你是什么学校,大方向上,都要选择那些前沿的,热门的行业。

  因为前沿和热门意味着需求量巨大,同时说明进入行业的人还很少。

  毕竟是新出来的事物,没几个人捕捉到其中的机会。

  就像微信公众号刚出来的时候,随便做做都能过10万粉。

  现在才入场,你要懂引流,懂文案,有内容,身兼数职,恨不得十项全能,才能做出一点点成绩来。

  所以,你填报志愿的时候,首先看下专业的需求是不是饱和了?

  尽量往那些不饱和的专业投递。

  比如当下热门的数据分析,凡是和这个沾边的专业,出来找工作待遇都不差。

  且数据分析既可以在乙方公司服务甲方客户,也可以在甲方公司任何一个部门生存。

  这是大数据的时代,大公司基本每个部门,都有一个数据分析岗位。

  2.分数够不上名校,尽量往大城市走

  只有当你工作之后,你才会真正明白,小公司和大公司的区别在哪里。

  北上广深几乎瓜分了全中国体制外好工作的80%,这是毫不夸张的。

  二八法则永远存在,你在上海找一个一万的工作,难度和在湖南郴州找一个3千的工作,可能3千这个更难。

  这是一个真实故事,我的学员在郴州月薪3千,同样这个人,换了一个城市,在深圳月薪就过万了。

  除非你家里有矿,未来可以回去安排当地体制内工作。

  不然,你想赚高工资,只有一条路,尽量来四大一线大城市,再不济也得去省会城市。

  学生时代,想要毕业那年拿到好的offer,你的简历内容是否出彩很重要。

  这就涉及到一个核心的点,你是否有大公司的实习背书?

  如果你在大公司待过,实习过一段时间,这是你面试时候很大的谈资和加分项。

  但很可惜,绝大多数大公司只在大城市有。

  且一些新兴行业和公司,更是只有一线有。

  比如你想进小红书,你正好在上海读书,那你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以先去实习一段时间。

  实习机会现在也是可以花钱买的,但至少你得在这个城市吧。

  但如果你在兰州,不好意思,可能当地根本没有类似小红书这样的公司平台,可以供你实习。

  所以当你的分数本身就不足以上名校的时候,不如考虑去一个大城市,能接触到更多资源和机会。

  3.尽量选择好考研的专业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就可以准备考研了。

  因为学历迅速贬值,比如我所在的公司,早在我毕业那会儿,二本学生也能来实习。

  但今天我和HR打听了下,目前上海只收上财及以上的学生,且是研究生才能来实习。

  本科都没有资格。

  而这些实习生做的工作很高大上吗?

  并没有,和10年前的二本学生一样,就是复印文件,做做最基础的杂活。

  因为人多了,学历自然贬值了。

  但这不代表学历没用了。

  当每个人都拥有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如果没有,那你在社会上基本就要被淘汰了。

  不夸张地说,到2030年,研究生学历会是一个最基本的东西。

  你但凡想去一个还过得去的大公司,研究生是保底的。

  在此基础上,还要看你的学校,你的专业,你的家庭,等等因素……

  如果你连研究生都没有,那可以直接放弃竞争了。

  所以填志愿的时候,必须还要考虑到这个因素。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看法,再次重申,仅供参考,不做任何依据。

  针对应届生求职,匠Sir特设了一场直播,大获好评,如下。

  我耗时1个月写了一份职场万字独家笔记,《工作5年,年入60万的职场秘籍》。

  加我私人V:jiangsir1v1,回复“111”即可获得。

  关注地球号:匠心求职,回复“干货”,即可获得史上最全的“中英文面试一百问”。

  如何成功劝退报考生物专业?

  首先不得不承认我当初也是对高中生物书内容的浓厚兴趣??报考了生物 专业,这仍是现在很多学生报考生物专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回头想想当年真是太天真了。

  如果您家孩子也是这个原因,建议找生物专业的师哥或师姐给考生讲一讲真实的生物专业在学什么,可以很负责任的说,专业课一点不比医学类简单,实验 更是枯燥与烧脑并存。相信一定能劝退一半考生。

  生物专业本科毕业后去干啥?

  一半的同学??考研考博了,这其中还有一半换专业了,比如法硕、医学影像学,还有像我去学了食品。

  这些继续学生物的硕博人,毕业后又有一半进了医院或生物医药公司,可以说一辈子在实验室做实验了,还有一半考公考编了。

  本科毕业就工作的同学、一半转行了,有做生意的,做外贸的,做医药代表的、做早期教育的。

  另一半在不同的药企或化工企业做质量监控,也就是QA或QC。可以说生物这个专业就是为科研而生的,不考到硕博都很难找到专业相关工作。

  如果考生打算一直考下去,家里经济也能支持,那就放心报考吧。不然就一定要想清楚了。

  个人觉得吧,360行,行行出状元,既然设置了那个专业,肯定不是完全一无是处,只是有的专业目前比较热门,毕业以后就业机会比较多。如果要谨慎选择的话,我觉得对虽然比较热门,但自己很反感的专业,一定不能为了热门勉强自己去学,哪怕去学了以后在这个领域也很难有多大的成就。毕竟兴趣爱好是最大的学习和前进动力。

  2023高考2023年的高考落下帷幕。孩子们寒窗苦读了12年,终于如愿以偿。成绩发布后,最重要的就是选择专业。专业选的好不好,对于未来就业和人生的方向有很大影响。作为父母,一定要具有前瞻性。

  七分考三分报,填志愿懂的这三点。甚至有可能力挽狂澜,改变考生命运。那就是报考面临的三大问题:城市、学校、专业。那么城市方位,学校专业怎么去选择呢?

  根据你的命理分析,确定你的幸运五行,再根据你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来选择你的幸运方位,对应理想中的学校和专业,这才是高考填志愿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如果您举棋不定,难以抉择,风水文昌位的确定方式,或许可以给你一定的启示:

  文昌帝君“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通过对生辰八字的分析,就可以分析判断出考生将来适合发展的方向,在填报志愿时以此为参照,则可以让自己的四年大学为将来的职业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比方说,有的人命理喜金,又善于理财,选择金融专业就可以充分发挥其长处,并容易开辟自己事业的一片天。

  而如果非要让适合在艺术领域发展的人,填报金融专业志愿,则有可能是一场人生悲剧。

  整套文昌符一、命理神煞选择专业

  在众多预测命理的人中,有用正五行预测的,也有用十神预测的,还有的用神煞预测的。而在选择自己的大学专业方面,我们正好可以参考神煞来选择相对合适自己的专业。

  1、八字命中带驿马

  驿马主动,主奔跑。因此,命带驿马的考生,可以选择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涉外贸易等经常走动的专业。同时驿马也主远方,学习法语、韩语等外语,日后出国工作,也是适合命带驿马的人。

  2、八字命中带华盖

  华盖星,是八字神煞里面的一颗吉星。命格神煞带华盖的人,思维能力比一般人要强,钻研精神要强,可以选择一些科研、生物等专业性强、技术类的专业,但应该避开行政类、工商管理类、法律等专业。

  文昌符二、八字喜用神选择专业

  不清楚自身八字喜用神者,可以通过易奇八字命盘查询。

  1、八字喜用为金的专业

  打开自己的八字命盘,查询出自己的八字喜用神为金,则比较擅长或适合五行属金的专业或职业,属金的专业有金融管理和经济管理专业以及行政管理等。比如钢铁冶金、机械制造、金属切割、公检法司、军警体育、国防科技等。

  2、八字喜用神为木的专业

  喜用神为木,则比较擅长或适合五行属木的专业或职业,属木的专业有医疗检测、高分子材料之类的专业等,比如林业种植、园林绿化、文秘办公、文化教育、医药卫生、广告策划等。

  3、八字喜用神为水的专业

  水是流动的,自身的八字命格喜用神为水,可以选择的专业有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如海洋海事、水利水产、信息网络、运输物流、媒介中介、商业贸易等。

  文昌祈福叶清文 ,字卜文,号夏禹,河南周口人。自幼酷爱易学,多年来研究易理,集百家之所长,创建了自己独到实用的易学风水理论体系。精通阴阳宅、店铺、公司、企业厂房风水堪舆,布局巧妙,应验率高,以及处理各种布局问题。现任夏禹易学研究会会长,登封市易道文化公司总经理等职务,中国当代易理风水实战派的代表人物。数年来走访祖国地势游龙,山河脊脉,遍访各地名师,通过潜心苦修及不断实战,结合现代人文生活和居住环境,仔细观察统计作为依据。凭天赋之聪明及术数的缘份,对于推断阴阳宅方面往往一针见血,现场指导出神入化。

  关于报志愿的事情,在上完了大学后,加上一些读来的经验,也有很多感悟,下面就想到哪说到哪。

  最近关于张雪峰老师称不要报考新闻专业的帖子,掀起了全网热潮,简短来说,就是这个专业就业不太好,大家想想,在如今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专业新闻媒体的影响力早已昨日黄花。

  10多年前,我们看到的是各种报纸和三大门户网站,可是,移动互联网的浪潮袭来,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APP成了主流新闻渠道,纸质媒介失去了原来的价值,伴随着的是报社等行业的慢慢退出大众视野,是相关从业者的下岗。

  字节跳动这家公司便是踩在了这一时代机遇之上。

  18岁的少年,连大学有什么专业都说不清楚,就更不用谈哪个专业有前景了。想起我当年报志愿的时候,几乎是两眼抹黑,对专业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当时也觉得金融这个专业能赚钱,首先听起来就有钱,选在了第一志愿,奈何分数不够。就连我的大学也是我姐听她同事推荐的,我当时都没听过,一个刚高考完的学生能说出10所大学来都不错了,基本都是清北复旦这些顶尖名校了,毕竟名校嘛。

  不知是不是缘分,调剂到了第二志愿,也就是我姐引荐的北京的一所211,专业嘛,当时觉得林业工程类下面分了好多类别,看起来不错,就选了,我当时甚至选了日语专业。

  当时也是一心想来大城市看看,所以连家乡的985高校也没考虑,虽然也是后来才知道西北竟然有很多所985高校......

  如今看来,我还是很感谢这个命运馈赠的礼物,在北京度过了5年,见到了很多新事物,在这座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城市,有那么多的历史古迹,也有那么多的时代趋势,见识也有所上升,尽管大学专业并没有学到太多东西,但在帝都的所见所闻,都让我思维更加开阔。

  我的一些同学,或许是出于家人的就近安排,似乎有一种“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感觉,或许是只听过本地的几所大学,外地听过的大学又考不上,基本就在省会读书了,所以,后期大概率会在当地成家立业。

  在小城市并没有什么不好,只是可能会禁锢你的视野,限制你的思维,生活少了很多种可能。

  高考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或许它只占了一部分,人生还有几十年,充满着无限可能。如果你出身普通,并努力读书,好好做题,这是一件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如果你没有珍惜这次机会,那人生很大程度上就在一个小圈子里度过了。

  人生就是一步一步的选择的叠加,进入社会后,选择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伴侣,去什么地方居住,这些事情便决定了你的人生。而人们在后期把这些东西归咎于命运。

  比如有的人年轻时涉世不深,伴侣选错了,生活过得并不开心。或者是年轻时的一些莽撞,不理性,造成了后来不好的结局。正如那句话所说,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所以,很多过来人建议,选专业的顺序是:城市 > 学校 > 专业。

  因为发达的城市里,你能见到最新的时代趋势,具有创新精神,机会众多,这里有很多知名的大企业,你有很多种选择,做某件事成功的概率可能会更大。

  至于能不能留在大城市那是后话,万一将来要回到老家,也是一种退路,比别人多了一种选择,或许你在大城市里获得的一些思维也能帮你在小城市里多一条出路。

  所以,如果分数一般,即便是在外地大城市上个很一般的学校,可能收获也会比在老家的学校好点,亲身经历,二本以下的学校面貌感觉和高中差别不太大。

  其次,学校很重要。你找工作时,公司一听你是名校985或211毕业的,还不错,高考已经筛选过一轮了,能力多半差不了,综合素质多半很好。毕业多年后,你给人的印象或许也是你的学校,一听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大概了解个差不多。更有甚者,名校毕业的人创业似乎也更成功,投资人也更相信。

  还有,好的大学,国家给予的支持力度很大,比如,北京的学校,资源就很不错,学校里可能都是比较先进的设备,有好的图书馆,好的餐厅,好的艺术场地等等,这不知不觉中就是对人的一种熏陶。

  最后,有个不争的事实是,80%的人毕业5年后都从事与自己专业不相关的工作。因为,很多人选专业时多半是随机选的,可能后期不感兴趣,选择转行。其次,没有哪个专业能保证你一辈子有饭吃,时代早已不是上个世纪,即便是考个大专也会包分配。

  比如,有些人,大学只为了混个文凭,父母思想传统,托人安排了一个还算过得去的营生。有些人,毕业后,眼看就业形势不好,考个公务员,所以,近年来,公务员越来越难考了。

  最重要的是,社会高速发展,有的行业说没就没了,人是活的,不一定大学学了什么专业,就去从事什么,工作后发现不喜欢或者是赚的钱不多,会主动选择跳槽,往其他行业折腾,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啊。

  你学的是杀猪的本领,也要试着去杀羊杀鸡啊,大学,更重要的是学会一种通用能力,比如自学能力,不像中学,没有老师逼着你去学习,一切靠自己的觉悟。

  这几年,我也见过一些传统企业的员工跳槽,走向一些新行业,比如跨境电商,做自媒体等等,勇于走出舒适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毕竟,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向社会输出一批合格的劳动者,本科毕业后,就想去从事本专业的一些高大上的研发,实现小时候的梦想,在实验室里摇摇试剂瓶,为行业做贡献,那多半是不可能的。因为能成为这些人的,多半是天赋很好,兴趣很大,钱包很足,没有其他的杂念,就想一心一意做这个,会朝着这个方向深耕。

  类似蛋糕已经被分配完了这样的话,真的是没有思考就说出来的,资源就这么多,但是可以不断创新,所谓创新,就是旧资源的重新组合。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利用大自然中的风能、太阳能来发电了。

  诺基亚已经很厉害了,但是后来有了iPhone,胶片相机也没想到后来的数码相机带来的挑战。

  再通俗一点,古代王朝建立后,统治者都觉得自己的帝国能够千秋万代,但是都被其他王朝推翻了,社会是不断发展的。

  

  但话说回来,对专业的追捧无非是日后能找个市场上的卖的好的岗位,就像近几年计算机专业的火爆,随着互联网公司的崛起,这个专业成了香饽饽,相关从业者也因此踏上了时代浪潮,薪资相对较高。

  在90年代,工商管理这个专业很火,当时正值国家改革开放初期,创业需要这样的人才。但是这个专业,在今天看来,虽然热度早不及当年,但也算不太差的专业。

  在今天,根本没有一个能提供“铁饭碗”的工作,有句话说,铁饭碗不是你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你走到哪都有饭吃。

  因为时代快速发展,想靠大学四年换来一生安稳,哪有那么好的事情呢?即便是高薪的程序员也因ChatGPT的问世受到了挑战。两三年前,可以在短视频app上刷到“学插画师,拿高薪”的视频,但是这才几年啊,这个岗位已经被AI取代了。

  所以,重要的是如何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永远保持一颗学习的心态,这个世界,不变的正是“变化”自身。正因此,“终生学习者”之类的观点才变得流行起来。

  那说了这么多,到底选择什么专业呢?

  这就要看自己拥有的资源了,因为毕业后依靠自己的专业背景可以更容易地进行选择,如果你的专业比别人在市场上更占有优势,那你可能就更有一点竞争力,但并不能保证你后生平安,因为人生是一场持久战,看自己如何选择了。

  家庭普通的,优先选择在市场上值钱的,这张牌让你翻身的可能性更大,能让你更容易进入一个发展不错的行业。眼下,互联网行业进入后半场,人工智能发展更进一步,新能源行业如火如荼,去选择计算机相关的,或者能去和这些行业扯上关系的都是不错的选择,总体来看,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看,理工科的优势更大一些,老话还是有点道理的。

  为什么要谈家庭出身呢,因为若是家里有矿,有背景,父母积攒多,子女便不需要奋斗太多了,富人的孩子很多选择哲学等偏文科的专业,陶冶情操,他们选专业的目的不是去找工作赚钱,况且,他们上的大学也不一般,很多都是私立大学,并不会和普通人一起卷。

  近期,我也见北京的一些家长热衷于让孩子去学编程,过去多是学乐器,这也是一种趋势,未来拥有编程能力的人会更好地适应。

  其次,不建议普通家庭的孩子去选择金融、经济学这类专业,因为相关行业往往基本是在拼资源,家庭能不能保证你进入一个贵的圈子里混,普通人是很困难的。最近看了一篇华尔街日报的文章,西方经济学专业,大多是富人的孩子报考,他们往往选择昂贵的私立学校,还举了一个例子,多年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绝大多都是白人男性。

  我有段时间在想,年轻人哭着往大城市跑是为了什么呢?为了生活有更好的盼头,这里有好的医疗条件,教育资源优越,服务业发达,是为了自己享用嘛,某种程度上,是为了成为父母后能给后代带来更好的条件。老家的医疗教育条件相对匮乏,所以,人往高处走嘛,先去第一阵地冲锋,再考虑大后方。

  网上有常常有人说,在老家,几块钱的一碗面,稳定而轻松的工作,几千块钱的工资,慢慢悠悠,也是一辈子活法,但关键就是这个活法,毕竟一辈子,也要几十年时光,说长也很长,大家要的是这个过程。

  要是不生个孩子,两个人小城市快快乐乐地过二人世界,想出去游玩了,说走就走,现在的交通工具也这么便利,负担又不是很重,也挺好。关键就是,人一旦生了孩子,就要负担起一些社会责任来,为子女开大道,不辜负父母二字,好的父母就会尽可能地为子女创造更好的条件,所以,年轻人拼命往大城市跑。

  在大都市里,别看那些在城市里奋斗的人,穿梭在高楼大厦间很光鲜的样子,他们的身后是一系列难搞的事情,工作、家庭等等。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吧!

  尽管,有一部分父母,当初选择了躺平,后代的条件不那么好,但抱怨没有用啊,出身是改变不了的。所以,下一代又要拼命地追赶。

  豆豆小说《天幕红尘》

  再说说资源是怎么被分配的,我最近有点感悟,这里主客观都有。比如40年前,咱们都出生在农村,我是种地的,你是深圳打鱼的,我好歹还有块地啊,但是宏观的经济政策改变了这一局面,商业流通发达的地方历来是大都市,居民的生活水准也就大幅度提升了,所以,在这两种环境中的人就走上了不一样的生活道路,这是客观因素。

  还有一种客观因素,比如远古时期,某片区域的自然条件好,男人站在山洞门口对外面的妇女说:嘿,姑娘们,快来和我们在一起吧,我这里有很多斑马腿,狮子头......久而久之,这里的力量就变强了,这个地方的人可能就会建立强大的部落。

  主观因素,就要看和自己处在同一个环境中的人相比。之前听过俞敏洪先生的一段对话,他出生在农村,恢复高考后,考了三次来到了北大,才有了后续的可能。而他的一些小时候一起长大的伙伴们选择随便某个职业,早早娶个媳妇生个娃,可能这辈子就在村子里了。由此,他们的后代的命运也就大为不同了。

  一个人能够走多远,出身并不是决定因素,但不好的出身需要你付出更大的磨难。父辈积攒的资源也并不能完全保证你一辈子无忧无虑。就像古代的开国帝王,冒着生命危险造反,历经艰难,建立了家业,而后代可能会躺在功劳簿上,少奋斗一点,没有了危险意识。比如我们熟悉的“隔江犹唱后庭花”的陈后主,祖先陈霸先出身寒门,在东晋那个门阀政治年代,混到最后建立帝业,多么的不容易,可是才几十年啊,后代就葬送了祖宗的基业。

  所以,我们常常看到没落的贵族一说,有哪一个家族做到了基业长青?

  还是那句话,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的选择和概率游戏,读大学,选专业这些事情只是其中能为你增加多少筹码的环节而已。

  比如,东方甄选带火了董宇辉这个年轻人,要是董早年选择去公立学校,或许现在已经和某位同事结了婚,开启了一个小家庭。

  也或许,你压根不是读书的料,在其他方面很有头脑,也挺好,毕竟读大学出来找工作也是为了赚钱嘛。我有个发小,虽然读书很烂,但从小就喜欢开车,还擅长修车,还有点生意头脑,如今才二十三四的年纪,就已经开着几十万的车了,这在老家也算是混的不错的表现。

  总而言之,高考选专业并不能完全决定你的人生,但它会影响你后期的选择。因此,如果能来大城市就优先选择这里,在这里接受更多元的思维,为了所谓的无限可能打基础。

  大学毕业后,进入社会,又是一场又一场的选择,人生就是一场博弈游戏。前几天看到一句话,“人生从前往后看,都是努力,而从后往前看,都是命。”

  好了,全文到此结束。

  欢迎点赞,在看,转发给我鼓励~

  关注我

  阅读更多个人成长感悟

上一篇:我的幼教工作,做久了,爱上了
下一篇:市区公办幼儿园学位,明起申请!附报名入口→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