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水浒传》蕴含的主要德育思想内容是什么?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3-07-11
手机版

  原标题:《水浒传》蕴含的主要德育思想内容是什么?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比较研究》中指出:“培养什么样的人,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教育目标也因此而决定。教育的目的性就是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教育者一定的社会性、阶级性、目的性的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总是通过选择恰当的方式、途径、借用一定的载体将一定的政治观念、道德观点、以及社会意识传达给受教育者,将这些影响施加于受教育者,使其逐步的内化为受教育者自身所具备的思想、品德、人格、素质,从而影响受教育者的言行举止,最终达到知、情、意、行的内在统一。我国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水浒传》相比较,由于时代和统治阶级的差异性,其教育目标与我国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也会有所不同。

  就德育教育内容来说,古代的德育观点与现当代德育观点的内容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现当代的德育内容更加民主开放,对于人性很多方面都进行了自由的解放,不管是政治还是道德观念都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断的进步。所以,现当代的人在阅读古代书刊的时候学会辩证的认识和接受书中的内容和观点非常重要。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也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德育思想观点,从个人到集体,从家庭到社会,再到国家,每一方面都有关涉,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我们需要辩证的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水浒传》中蕴含的个人品德思想内涵

  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这是个人对某种道德观念和要求发自内心的认同并以一以践行的表现,对个人品德和修养的培养与提高是知、情、意、行四方面的全面统一。个人品德的高低不能只停留在认知水平,还要从内心充分的理解并认可,并且将这些思想观念融入到自身的生活中,以此来作为生活学习中对自己和他人道德评价的标准,最后,还要用这种标准来要求自己,引导和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使其与个人品德与修养的目标和标准相契合。个人品德具有综合性、稳定性、实践性,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道德理念和观点与当今时代道德理念与观点还是有诸多相通的地方,并且历久弥新。

  个人品德不管是对个人发展还是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个人品德和修养可以提升个人的精神品质境界,是个人从本我到自我,再到超我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并提升自我价值的必要条件;其次,个人品德是维护阶级统治,维护社会发展秩序最普遍而实用的途径之一;最后,个人品德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精神支柱,个人的品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可有效促进经济社会的高效运行。

  (一)梁山好汉之“好”

  历史上对《水浒传》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认为它是一部欺世盗名的诲盗小说,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部具有反抗精神和斗争思想的小说,有的人看到了忠诚义气,有的人看到了贪腐残暴,有的人对这部小说大加赞赏,有的人对这部小说讳疾忌医。“水浒”在历史文化的舞台上经久不衰的积淀下来并为人孰知和喜爱,这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诸多优秀品质的渗透是密切相关的。至于读者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和观点面对“水浒”,这应该是哲学范畴的思维。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所感知到的信息不仅与信息源本身有关,还与读者本身的综合素质和自身情况紧密相关,所以加强名著导学、导读,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综合水平,对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学会用批判和辩证的视角看审视周围的人事物景具有重要的意义。梁山好汉的身上,有诸多值得学习借鉴,让读者欣赏的地方,但是也存在诸多不尽合理的地方,这是社会、政治、时代局限性、意识形态发展规律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所以就需要读者辩证而批判的看待梁山好汉的“好”与“恶”,正如被尊为孔圣人的儒家思想在现当代也有很多需要摒弃和批判继承的思想内容。

  人们对个人品德的高低评价并不是单凭个体性事件决定的,个人的品德修养也不是一日修成,既然个人品德修养不能毕其功于一役,那就要求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要注重日积月累,厚积才能薄发。

  毛泽东说:“千日行善善犹不足,一日作恶恶犹有余,除恶即是行善”。梁山好汉性格各有特点,身上的优缺点也是各有差异,特别是上梁山之前个性品质参差不齐,所以对梁山好汉的“好”各有千秋,却是不能一概而论。就观众普遍接受喜爱的几个主要人物来说,不难看出他们大多都具有嫉恶如仇,见义勇为,敢爱敢恨,行善除恶的品质特征。

  作为首先出现在读者视角中的梁山英雄鲁智深,一开场就让读者看到了一个见义勇为,救困扶弱的大汉形象。本身就不宽裕的他身上所有的钱银都拿来救济金氏父女,并且打消了客栈老板阻挠金氏父女逃命行为,最终打死了恶霸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他为了救助金氏父女而犯了人命官司,从此由一个朝廷命官变成了被通缉的对象,逃离在外朝不保夕,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继续行善除恶的本性。销金帐内降服小霸王周通,解救良家妇女回家;鲁智深火烧瓦罐寺消灭了鸠占鹊巢的恶僧恶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一回中,千方百计保护受奸邪诬陷而发配远疆的林冲等,而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嫉恶如仇,敢作敢为,坚持不懈的善举让鲁智深的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受到很多读者的喜爱,而梁山好汉受招安之后结局大多凄惨,而鲁智深也是如燕青等少有几个人一样获得善终,坐化钱塘湖,而这几个人恰好是从出现到书末都以较积极和正面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样的安排显然有朴素的宿命观和善恶因果观在里面,但也恰好反映出人们对善与恶的态度。

  李逵是书中与鲁智深性格和外型体格都比较相像的一个人,区别在于鲁智深以“善”的形象出场,而李逵的出场则是将“恶”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样一个粗鲁暴戾、杀人如麻、视人命如草芥的凶残莽夫已经因杀人而流落他乡,却依然本性不改继续作恶行凶,黑旋风、铁牛的外号由此而来。李逵形象刻画的较为生动,他有可爱的一面,更多的还是可惧的,上了梁山接受规制的他也开始慢慢有了行善义举,但他的义举与他的恶行总是相伴而生,比如李逵捉鬼杀女,比如李逵救法场杀百姓,李逵放李鬼与李鬼妻又杀尽当场看客。所以这样的李逵最后没能在百回本“水浒”中幸免于难。同样是打虎,解珍解宝打死老虎下了大狱,李逵打虎只是笑谈,武松打虎却成为了英雄广受爱戴,因为武松打的老虎是拦在来往客人路上专门吃人的老虎,他杀死老虎,解除的是人们被老虎弑杀的威胁,“除恶即是行善”,所以武松自然而然就成了人们眼中的盖世英雄,扬名内外。《水浒传》虽然并没有用“善良”的特质刻意向世人宣告,但是作者对真善美的求索却是贯穿于小说始末。

  责任编辑:

上一篇:历史性裁决!美国最高院推翻哈佛和北卡大学招生录取平权法案
下一篇:最长要6年!杭州热门公办小学公布一表生落户年限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