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团讯|在“三下乡”中了解国情、锤炼本领、贡献智慧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3-07-22
手机版

  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各地团组织和高校通过开展“三下乡”活动,既能在实践服务中帮助学生上好一堂思政大课,又能充分发挥学生专业所长,让他们在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调研能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推动创新创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湘潭理工学院:“绿色明珠,诗意七甲”

  7月1日至10日,湘潭理工学院的大学生在湖南郴州市永兴县七甲乡进行了为期10天的实践活动,“绿色明珠,诗意七甲”正是湘潭理工学院大学生“‘三下乡’致远队”镜头下的七甲乡,他们用浪漫唯美的镜头语言和富有诗意的深情阐述,带我们发现七甲乡的诗情画意,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壮阔的山水画卷。

  7月7日上午,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凌笪镇下吴村开展实地调研工作,通过回顾脱贫攻坚之路总结发展经验,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思路。

  

  郎溪县下吴村,是乡村振兴示范村、苏皖合作鲜活案例和长三角一体化的乡土样本,是中央驻皖媒体联合会长三角一体化实践基地。实践队参观学习宣城市纪录小康工程展馆,该展馆是安徽省首个地级市纪录小康工程展馆。在下吴村乡村振兴专干王鹏的带领和讲解下,实践队对市级展厅和县级展厅进行学习研究。通过市级展厅,队员回顾了宣城市在全面小康路上的奋斗历程,体会宣城市小康工程取得的光辉成就。在县级展厅中,根据“雄关漫道”“众志成城”“战地黄花”“沧桑正道”四个板块,队员全面学习郎溪县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路上的累累硕果。王鹏介绍,郎溪县在2015到2020年间通过技能培训、政策宣讲、干部入户、结队帮扶等措施已帮助全县28个贫困村成功脱帽。他指出,脱贫成功不是终点,还需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因此,郎溪县正沿着“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工程的方向路径,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通过观看馆内展出的党和国家授予的荣誉牌、脱贫攻坚办公室、乡村发展对比图和脱贫户笑脸墙,队员切实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必要性,意识到青年学生在乡村振兴之路中使命重大,责任在肩。

  随后队员来到吴村罗市,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充满艺术气息的“乡村舞台”、彰显地方文化特色的墙绘、翠绿欲滴的茶园映入眼帘。队员对当地村民进行访谈,在与村民的对话中了解脱贫攻坚的过程和成效,从村民幸福洋溢的脸上真切感受了脱贫攻坚的成绩。村中一花一树,一屋一瓦都在传递着“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乡村新风貌。

  

  从7月3日起,在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罗塘乡张岗村的二楼会议室里,每天都有几个年轻人忙碌的身影。

  

  “老师,这题我不会做,能给我讲讲吗?”在这间临时的“教室”里,孩子争先恐后地向“新”老师提问。“新”老师是安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三名学生,自7月3日起,他们面向张岗村的留守儿童开展为期25天的暑期辅导实践活动,辅导孩子的暑期作业,为孩子讲解课堂上遗留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据了解,张岗村户籍人口2600多人,常住人口有500余人,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壮劳动力都选择外出打工,因此留守儿童较多。截至7月12日,每天有20余名留守儿童参加学习辅导。

  来源:视频号共青团永兴县委员会,微信公众号青春郎溪、长丰共青团

  终审:吕通义

  审校:杨 茗 刘朱婴

  编辑:何召霞

  举报/反馈

上一篇:厦门“狂妄”考生拒绝保送清华,被老师嘲笑,成绩出来成福建骄傲
下一篇:注意啦,社会考生也是可以报考英语四六级考试!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