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上海新气象⑤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3-08-25
手机版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drifting, drifting, where shall i lie,a seagull between sea and sky?”

  8月20日,《杜甫诗歌全集英译》(十卷本)在上海书展首发,金发碧眼的美国留学生王琛和俄罗斯留学生维瑞一同朗诵了杜甫的这首五言律诗。由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翻译研究出版中心主任赵彦春翻译的这部杜甫诗歌全集,不仅收录杜甫留存的1500首诗,更是杜甫所有诗歌的第一个韵译本,用英语展现杜甫诗歌的音韵、格律之美。

  

  如果说出版是内容生产的重要环节,传播更是出版的应有之义。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今年上海书展呈现的多种新书在学术和大众出版领域各有实践。用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翻译家朱振武的话来说,中国文化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融进去”,“当下,中国文学文化精准、相对原汁原味地‘走出去’,正逢其时。我们需要更多立足中国文化,具有思辨能力和家国情怀的双语人才,需要更多深层次挖掘中国文化内涵、符合目标语受众接受习惯的精品力作。”

  

  不缺中国故事类的书,重要的是怎么讲

  “提到学英语的好处,很多学生会说可以开阔视野,但很少有人提到,学英语可以输出什么样的中国文化。”《思辨与演讲 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首发式现场,21世纪杯等英语演讲与辩论比赛评委毕笑楠谈及这一点颇为遗憾。

  

  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的《思辨与演讲 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为“2023年上海市重点图书”,包括《智慧》《哲理》《传奇》《诗歌》《成语》等6册,内容涉及中国名人故事、哲理故事、民间传奇、古典诗词、成语故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故事等多方面。

  

  丛书中文主编、语文特级教师曹勇军提到,中文团队在讨论样章时逐渐明确选材原则:要在中国文化中有高知名度、包含思辨空间,由英文团队作“信达雅”的翻译,形成最终版本。中文编者刘晓提到,中文团队要将中国文化故事,尤其是文言文、古诗词转化为易懂的白话文,才能让英文团队更好地翻译表达出来。他举例,“if you cannot be the poet,be the poem”,这个英语句子直译是“如果做不了诗人,便活得诗意一些”;如果联想中国文化,翻译成中文就能更诗意、更引人共鸣一些:“如果做不了李白,便化作明月”。中文团队在文言文转化为白话文的过程中,也做了这样的努力。

  “市面上不缺中国故事类的图书,但怎么讲,为什么讲,仍是重中之重。”毕笑楠说。

  “中国历史读本,多以朝代更替为主线。如此编写的优点是时间线索清晰。但这样的史书读多了,一个困惑油然而生:朝代更替,加上详尽的帝王列表,是一般读者需要花时间特别留意的吗?”作家孙颙的新书《长河千帆过——中华文化思想源流》简体中文、繁体中文版同时亮相本届上海书展。“写一本有个性的历史读本”是孙颙的初衷,该书繁体中文版由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在今年香港书展甫上市就受到读者欢迎。香港出版总会荣誉会长陈万雄认为,这本书以现代和世界的视野阐述中华文化思想价值,深入浅出、简明可读,尤其对渴望了解中华五千年文化思想全貌的年轻人很有助益。

  

  “像这样讲述中华文化视角新颖、简洁深邃的当代读本,能否有多语种的传播?”不少业界人士表达了这样的期待。

  为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上海智慧

  “会翻译,又会教翻译,还能研究翻译的人太少,对本国文化和目标语国文化都精熟的人太少。”《杜甫诗歌全集英译》(十卷本)首发式上,朱振武直率表示,他读过一位学者翻译的李贺的诗,“我劝他放弃,翻译出来的基本上和李贺没什么关系。”

  朱振武花费10年完成的《中国故事英语传播三部曲》在本届上海书展与读者见面。“有西学东渐,自有中学西传,文学文化具有多样性,才能实现真正的文明互鉴。”朱振武说,要想让目标语读者认可、接受、喜欢、吸收中国文学文化,就要对他们的思维方式、认知模式、接受语境和阅读习惯等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实质性研究,采用相应的译介策略。“要有文化自觉、创作自觉和翻译自觉的专家学者及翻译家,同时要与目标语国家的学者译者通力合作,因为目标语水平和思维方式往往决定着译作能走多远。”

  

  作家赵丽宏的新作《杜甫与草堂》及日语版《树孩》在书展分会场静安区图书馆举办分享会,“《树孩》日语版译者城田千枝子精通中文,十分热爱中国文化。她喜欢这本书,因此愿意翻译,翻译过程中不断向我提问题,态度严谨。”赵丽宏说。

  

  

  “译者们的选择并非像很多人想的那样主要是出于市场目的,或是名誉因素,很多时候完全是出于兴趣和义务,他们对传播异域优秀文学文化有一份热爱和责任感。”朱振武分析,“我们需要心怀文化自觉的作者,创作出体现中华文化精髓的优秀作品;需要秉持文化自信,尊重目标语翻译家,认可和鼓励汉学家和翻译家们所做的文化传播工作,让世界进一步读到中国,进而读懂中国。”

  在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新宽维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版权海外联合运营协议》现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董事长王焰说:“希望出版社的优质版权资源借助合作伙伴的技术和平台,直接触达海外终端受众,让外国友人在中华文化的感知与浸润中增进对中国的认同。”

  

  由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理事长周汉民主编的《善与人交 久而敬之——上海公共外交实践》及“公共外交译丛”的最新译著《公众舆论与20世纪的外交》《新经济外交》也在本届书展亮相。《善与人交 久而敬之》以上海地方公共外交故事为重点;“公共外交译丛”则侧重国际视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强认为,选择在上海书展这样一个兼具上海特色与国际影响力的平台首发,应时应景,“希望以两套书的出版为契机,将上海公共外交实践中的鲜活故事和创新经验分享给全世界,为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上海智慧。”

  本文作者:施晨露

上一篇:探秘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南沙区渔业产业园耕海牧渔 建设“
下一篇:引进留住用好外籍人才 留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基地范围扩大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