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公共文化空间
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公共文化空间
——市县两级名家工作室积极开展文化浸润活动巡礼
“春季里风吹万物生”“满园春色艳阳天”,在唐山市路北区培仁里社区的罗慧琴评剧艺术工作室外,一群十来岁的“评剧娃娃”唱腔纯正、声音嘹亮,将《花为媒》《乾坤带》等剧目选段演绎得惟妙惟肖,举手投足、一招一式间吸引了众多社区群众和评剧爱好者前来观看。“针线笸箩线球球,娘的宝贝疙瘩”,在路南区万顺书场赵凤兰曲艺艺术工作室,80岁的靳派大鼓传承人赵凤兰唱毕30分钟的乐亭大鼓《小姑贤》后为徒孙做指导,婉转的曲调、丰富的演绎,赢得满堂喝彩。
这是唐山市“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公共文化空间”工作开展以来,众多名家工作室积极开展文化浸润活动的千百个剪影之一。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星罗棋布,文化名家工作室建在街道乡村
在路南区紧邻小学、社区和养老院的王洪谊曲艺艺术工作室,今年已组织32场学生快板、评书进社区、进敬老院演出,用十多段原创作品传递了曲艺文化的快乐节奏。距离乐亭县城5.7公里的十六居泥塑陶艺工作室不仅在侯庄村内传播泥塑技艺,还定期受邀到乐亭、海港等地小学开展义务讲座和手工体验,带动800多名师生传承起“乐亭泥人”这一非遗名片。在丰南区明珠花园居民区一楼,淼婆斋蜡染工作室成为周边居民休闲交流、欣赏体验的好去处,不时有慕名而来的年轻人来此拍照打卡,成为小区内一道文化风景。
十六居泥塑陶艺工作室董壮壮在校园义务讲座。记者 付卫峥 摄
从城区到镇村、从山乡到渔港,群众生活在哪里,公共文化空间就建设在哪里,群众习惯在哪里汇集,文化活动就延伸到哪里。2022年9月,唐山市启动“艺术之约、文化惠民”系列活动,从全市文艺工作者信息储备库中遴选出有专业认证、有活动场地、有日常活动的国家级陶瓷工艺大师和在国内有影响力的评剧、皮影、乐亭大鼓等文艺名家优先挂牌建立工作室,按照嵌入式空间布局迅速在临街、社区、镇村组织创建起覆盖全市的文化展示类、手工体验类、演艺空间类共40个名家工作室,涵盖剪纸、蜡染、织绣、摄影等15个艺术门类。同时鼓励县级层面试点先行,以弘扬大钊精神、传承呔商文化为特色,在乐亭县全域创建了40个名家工作室,涵盖美术、泥塑、雕刻等18个艺术种类,在实践中更加注重“名家”的实际工作能力、工作时长、引领带动能力和文化契合度,常态化开展了一系列艺术普及和文化浸润活动,累计线上线下活动1280余场次,线下受众86000余人次,线上活动点击量超160万次。在对已建成工作室进行“回头看”的同时,今年唐山市又指导各县区参照市级标准、借鉴乐亭经验、依托各地特色,稳步推进新建39家县域名家工作室挂牌工作。
以点带面传播文化符号,以人民为中心浸润艺术氛围,一个普惠城乡、星罗棋布的文化惠民网状格局正在悄然成型。
名家荟萃,文化浸润为精神生活熠熠添彩
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差异的外表还在于深沉、厚重的内里,各类文艺名家通过工作室开展富有创意的文化活动,与群众相遇相融,教学相长,更多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的文化成果崭新呈现,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增添独特的文化氛围。
乐亭大鼓传承人赵凤兰演唱《小姑贤》。陈可心 摄
彰显文化魅力,交流培训专业化。每逢周末,正上四年级的刘子萌和几个同学都会如约来到万达学校附近的何建春曲艺艺术工作室,兴奋地投入期盼了一周的曲艺新课程。一张张详细的课程表、一栏栏层次递进的讲授与活动安排,不仅在何建春、李智永、邓天平等为代表的全市19个曲艺、书画艺术工作室内分别呈现,也基本覆盖了其他文化展示类空间场所。乐亭大鼓老演员赵凤兰和其他5位国家级、省级曲协会员领衔的工作室,每年演出350多场乐亭大鼓、评书,将呔韵乡情传唱在华北东北一带,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任教唐山艺校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国内外知名曲艺院团培养输送了十多位曲艺人才和3名优秀徒孙,鼓励他们以对观众的热情与对生活的热爱,传递大家喜欢的精神食粮。评剧名家罗慧琴在紧张指导拍摄《慈母银屏》《全家福》等影视作品之余,将多年舞台演出技艺与高校课堂讲授经验相结合,培养了300多名大学生爱好者和90多个喜欢评剧的小朋友,让评剧这一源于唐山的特色剧种开枝散叶、代代相传。通过发挥各类文化名家在临街及社区乡村工作室的辐射传播力,支持他们以公益小课堂形式抓好“传帮带”,将数十年磨砺的功底和炉火纯青的技艺对孩子们倾囊相授,推动了全市专业艺术资源转化为社会美育资源,艺术的种子正渐渐开出绚丽的花朵。
“评剧娃娃”们在罗慧琴评剧艺术工作室外演出节目。记者 吕钊 摄
拓展手工体验,非遗传承规模化。蓝中带粉、造型大方,体态轻盈、动作含蓄,以中国戏曲人物为题材的玉田泥人王工作室作品《锁麟囊》亮相第117届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将善待他人、知恩图报的中华优秀品质生动呈现。以此为代表,在玉田县汇集十多位泥塑、剪纸、烙画、木雕、蜡染等国家、省、市级非遗传承人和工美大师,分别配置专门的工作空间,打造形成集古香制作、中医理疗于一体的“一站式”非遗会客厅——耕文厅,今年以来举办文艺演出、中医诊疗、非遗技艺交流等惠民活动62场,惠及群众达0.9万人次,研创作品86件,让非遗艺术影响力不断提升拓展。在迁安市郭宝皮影传承馆,省内外不同学校的孩子们在原生态皮影戏台和皮影剪纸体验区驻足流连,在珍藏古今中外影样的展厅和精彩纷呈的演出厅惊叹不已、拍照留念,全市建设挂牌的8个皮影艺术工作室以不同的体验方式,将唐山皮影呈现为滦州、乐亭、迁安、丰润等不同分支,以冀东特色的演出展示和制作流程,深深扎根服务于大众的审美视野。通过鼓励33个手工体验类工作室开展非遗传统文化和特色手工活动,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在开眼、动手、入脑过程中激发了创意灵感,提升了艺术情趣,在体验式学习中传承了民间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让民间非遗这棵艺术之树更加繁茂。
创新演艺空间,名家驻场常态化。今年开春,家住路南区的张老师在“南湖剧院演艺新空间”,欣赏到以国家一级作曲、指挥潘铁柱为代表的70多位艺术家及文艺人才呈现的交响、皮影、京剧、评剧、相声、唐剧、歌舞等15场“艺术之约 文化惠民”演出,至今感叹座无虚席、意犹未尽。在爱琴海商圈“笑园剧场演艺新空间”,常安等十多名省、市级曲艺演员长期组织驻场或客串演出,以评书、相声等表演形式,将精彩纷呈的包袱和欢声笑语带给市民及来唐游客。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丰润评剧团演艺新空间”,中国评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韩剑光驻场执导现代评剧《我的嫂子我的娘》,不时同省内外演员短暂交流。通过拓展全市文创园区、商圈广场、购物综合体等室内外文化场所功能,创建的7个小型演艺空间将“名家工作室”从以“名家”为中心拓展到“名家”“场地”双中心。以“演艺新空间”这一有效场地留驻一批名家,服务周边观众和线上线下观众需求,推广多种演出样式,使观众们能够体验“处处皆剧场,人人可参与”的沉浸式体验感,一座充盈着艺术韵味的城市释放出了更多活力。
以文促产,服务群众零距离促生多重效益
“纯手工,好看嘀额”,在直播间呔音呔韵的介绍中,乐亭县前郑庄村皮影雕刻工作室运用“基地+皮影传承人+农户”模式,组织培训有创业意向的农闲妇女雕刻皮影作品并挂到“小黄车”上,仅6月份就接待皮影雕刻和网络带货体验23次,销售作品300多幅,其中100幅作品以“订单制”销售到香港地区。为达到更好效果,一年来乐亭皮影传承人吴文志、赵国宏已在此工作室免费教授皮影雕刻、演唱30余次。
孩子们在高引铺村“小小绣娘”手工坊体验制作。张冉煜 摄
在迁安市高引铺村“小小绣娘”手工体验坊,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内传统织布区、操作区、成品展厅、研学体验区等十几个生产场区,重复着从棉到土布制作的全部工艺流程。市级非遗传承人孙志飞在简要讲解印染纺织土布技艺的注意事项,“学到一技之长,在家门口就能赚到两三千块钱,还不耽误家里事儿”,全村100多名绣娘以七彩棉、纯棉纱为原料纺织家织布、加工手工产品,每个月按劳收入,实现了就业增收,正在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建设集体控股、全民参股模式的纺织民俗体验园。“觉得天天过得挺充实、挺有乐趣,有奔头儿。”一位年轻绣娘的话引起众人的欢笑。
路北区陶瓷创意园内,国家级陶瓷工艺大师范有祥笔走龙蛇大开大阖,其书法“唐山赋”与吴念慈老师的景区速写完美结合,在瓷坯上生动呈现了南湖公园、李大钊纪念馆、开滦国家矿山公园等8个景区,以此命名的“唐山八景”15头咖啡具和“礼义仁智信”文创瓷盘,让“北白瓷”的美誉更加深入百姓生活。以范有祥为代表的18位国家级、省级陶瓷艺术大师依托工作室开展创作,使群众既能欣赏艺术陶瓷成品,也可体验全流程制作,在加深陶瓷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了对“北方瓷都”唐山特色陶瓷品牌的自豪感。
文化为产业赋能,产业为文化强基。探索以文化赋能文创产业培育,实现了文化名家搭台、文创产品唱戏,激活了地域文化的生命力,为群众生活需求凝聚文化驱动力,让文化创造出更丰富的价值与效益。
凝心铸魂,谱写新时代唐山文化绚丽华章
6月29日,20家集陶瓷、曲艺、影视、音乐等7种艺术门类的县级“名家工作室”在路北区揭牌;6月30日,以著名评论家、作家、学者杨立元命名的“杨立元文学馆”在丰南七步楼文化艺术中心成立。一块块饱含了信任与期待的文化标牌,一位位艺高德正躬耕一方的文化名家,一处处焕发活力与魅力的文化空间场地,正在崭新呈现。
在已建成80个、新建设39个名家工作室的基础上,唐山市按照“宁缺毋滥、成熟投入”的原则,稳妥推进后续建设工作,逐步形成了市县两级同步推进、梯次培育的建设格局。通过打造“名家工作室”这一群众家门口的公共文化空间,为各类文化名家更多接触普通群众、更多走进人民生活提供了便利,将更多的优秀作品、更多的艺术形式呈现在人民群众面前,切实满足了一批群众对精神文化的迫切需求,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点赞。通过加强名家工作室建设,推动传统文化工作者有了“根据地”、传统文化制品有了“展示架”、传统手艺有了薪火相传的“训练场”,扎实推动了一批优秀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和发扬。
风骨悠悠,文脉相承。燕山渤海之间,滦河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交相辉映。独有的文化特质和厚重的历史印记,是唐山这座城市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新时代新征程中,唐山文艺工作者们正以踔厉奋发之姿继续前行。
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
- 河南41个博士后团队将出征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
- 广西:依托“硕师计划”让高素质教师走向农村学校
- 数字工匠不足,育人短板怎么补?
- 闵行这个“服务圈”,已为200多青年找到心仪工作!
- 海大99周年校庆专属头像上线!
- 江西有哪些自学考试学习形式?
- 北中医房山医院:相约地坛共赴中医药文化盛会,走进文化宣传周共促中医药文化素养
- 军自考有哪些专业?
- 重要提醒!湖北省10月高等教育自考考前须知
- 新丝路幼儿园:九九重阳暖相融 孝亲敬老情意浓
- 7天搞定托福作文的技巧
-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上音“大先生”荣登 “上海市教育功臣”群像展
- 自考需要去学校上课吗?
- 助推重大项目建设廉洁高效
-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深化河湖长制守护“中华水塔” 力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 “国际角膜塑形学会亚洲分会(IAOA)基础课程培训班”首次在渝开课!
- 豆神教育窦昕老师不断加码大语文布局,推动文化传承
- 九江家有电动车的快看!11月1日起实施
- 宝馨科技:重大经营与投资决策管理制度(2023年10月)
- 新托福独立写作满分
- 获评国家级优秀!海淀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蔚然成势!
- 喜迎妇女十三大|织密防护网,“她”权益法治屏障更坚实
- 晋州市和平小学组织观看“新时代好少年”直播活动
- 金融支点“撬动”科技创新 企业如何加快自主创新?
- 宋旦汉字艺术博物馆在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开馆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