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刚过去5个月,就有8位大人物去世,最大103岁,最小91岁
5月22日,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中国有两个大人物陨落,
永远离开了我们,一位是袁隆平院士,另一位是吴孟超院士。
一、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91岁)
袁隆平,于1930年出生于首都北京,在幼年时期,
他跟随父母先后迁居全国多个地方,小学和中学是在湖北武汉和重庆两地就读。
青少年时期的袁隆平,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十分热衷体育运动,
在高一那年,他曾获得了武汉市举办的男子百米自由泳比赛的冠军,
后来又代表学校参加了整个湖北省的游泳比赛,拿到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1949年,18岁的袁隆平考入西南农学院,进入该校的农学系专业学习。
读大二时,袁隆平看见空军招聘新兵入伍的消息后,便想去试一试,
经过一个多月的体检选拔、政审手续等,袁隆平顺利通过了所有相关考试,
后来在入伍前夕,袁隆平所在的大学,开展了响应国家号召的专项运动,
提出了当代大学生未来要多为新中国经济做贡献的口号,这令当时的袁隆平十分受用,
他随即就放弃了要去当空军的想法,决心留在大学里,好好学习专业文化知识。
1953年,袁隆平选择了留在湖南,当一名普通农业专业课教师,这一待就是七年。
1960年,仅30岁的袁隆平,在学校的一块试验田里工作时,有了意外发现,
一株外形特殊的水稻映入眼帘,这令当时的袁隆平来了好奇心,
随后,他就用这株长得特殊的水稻进行试种实验,实验后他发现,
这株水稻很有可能就是天然杂交水稻,半年后,袁隆平的发现和猜想,得到了证实。
从1961年起,袁隆平开始全身心地扑在了杂交水稻的种植研究上,
历经了数百次的试种实验失败,终于在1972年取得了首次成功,
引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国家开始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给予支持,
1973年,在袁隆平的带领下,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国家。
从那之后,中国人的粮食大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直到彻底无后顾之忧。
2019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为89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
颁发了象征国家最高荣誉的“共和国勋章”,以表彰其为国家作出的贡献。
今年已经91岁的袁隆平院士,依然忙碌在杂交水稻事业的最前线,
3月初,他在三亚杂交水稻研究所工作时,因不慎摔倒,
导致身体出现不适,不得不回到湖南长沙进行相关治疗,
谁也没有想到,仅仅两个月后,袁隆平院士还是因身体多器官衰竭,永远离开了我们。
二、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吴孟超(99岁)
与袁老同一天离开我们的,还有另一位大人物,
那就是我国肝胆外科领域的先驱开拓者,吴孟超院士。
吴孟超,1922年出生于福建,从小时候开始,
吴孟超的梦想就是学医,将来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好医生。
在18岁那年,他如愿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开启了学医生涯。
1958年,面对国内医学技术在肝胆外科上的欠缺落后。
36岁的吴孟超,先是翻译出版了当时国际上最权威的医科著作《肝脏外科入门》,
随后又自发在医院组织了一个三人研究小组,只为研究攻克肝脏外科疾病所用。
第二年,吴孟超靠着买来的乒乓球材料,进行各种医学材料的注入和操作后,
成功灌注出了中国第一具结构完整清晰的人体肝脏血管模型,意义十分重大。
几个月后,他又成功制作了中国史上最完整的人体肝脏标本,
为日后的肝胆研究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3年,吴孟超首创了一种运用在肝脏手术上的特殊手法,彻底震惊国内国外医学界。
从那之后,在四十余年的行医生涯里,经由吴孟超之手的肝癌手术几近万余例,
患者的术后生存率,远远超过了平常水平,
他成为了中国肝胆医学领域最具权威的医生代表。
2005年,83岁的吴孟超院士,获颁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8年,已经96岁高龄的吴孟超院士,仍然还战斗在医学一线,
在他任职的医院,每周都有三台肝胆科手术,是由他本人亲自操刀。
2019年1月,因身体原因,吴孟超院士不得不选择了退休,回家休养。
5月22日下午,吴孟超院士因病逝世,享年99岁。
除了袁隆平和吴孟超两位巨星,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上半年,
我们还损失了多位为国家付出青春生命的国之脊梁,他们都为中国的强大腾飞,
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引领了国家的前进脚步,是我们后辈不可忘却的永远偶像。
三、我国著名天文学家王绶琯(98岁)
王绶琯,1923年出生于福建,13岁时,考入马尾海军学校,学习航海和造船。
1945年,22岁的王绶琯,带着理想抱负,前往英国留学,
在当时享誉世界的皇家格林治海军学院学习深造,五年后,
他被伦敦大学聘请,去到那里担任天文台助理天文学家。
1953年,王绶琯拒绝了英国政府的挽留,毅然决然得选择回到祖国的怀抱,
并加入中国科学院,在紫金山天文台任职。
1955年,王绶琯接到国家任务,要求在两年时间里,提高“时号精准度”。
拿到任务后,王绶琯开始了不分日夜的研究试验,最后在期限前夕顺利完成任务,
此次研究,为中国的光电高仪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意义非凡。
1966年,在王绶琯的带领下,我国成功研制出了一大批重要射电天文观测设备,
在极大的程度上,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设备技术差距。
从1985年起,王绶琯作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天文学家之一,
致力带领更多的年轻天文工作者,进行天文方面的研究。
2021年,已是98岁高龄的王绶琯院士,因病在北京去世。
四、中国钻头之父 沈忠厚(93岁)
沈忠厚,被誉为中国的“钻头之父”,是我国油气井工程学科的开拓先锋。
1928年出生于四川,在重庆大学主修矿冶系专业,毕业后留校任职。
1955年,27岁的沈忠厚,为了进行专业领域的深入研究学习,
他选择去到了北京石油学院,在那里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相关个人研究。
1987年,沈忠厚作为中国的学术代表之一,去到美国德州大学,
进行了为期半年的专业学习和访问,不仅带回更先进的学术研究,也带回了更多的信心。
在沈忠厚的带领下,我国的钻井工程告别了空白期,而且水力设计问题也得到了全面解决。
在他的带领和培养下,一大批年轻后辈,纷纷踏上了为祖国石油行业做贡献的征途。
今年2月5日,93岁的沈忠厚院士,因病去世,永远离开了他毕生热爱的事业。
五、高分子物理化学家 程镕时(93岁)
程镕时,1927年出生于江苏,从青少年时期,就对化学专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爱好,
1945年,他考进当时的金陵大学化学系,四年学业完成后,
程镕时又奔赴北京,进入北大化学系研究部,进行深造。
从1952年起,程镕时开始致力于高分子的研究,没想到,一干就是半个多世纪。
1955年,在程镕时的理论研究支持下,我国的顺丁橡胶选型和聚合条件优化,取得了突破。
1960年,程镕时首创了一点法计算特性粘数共识,获得国内外学术界认可,受到广泛应用。
1991年,程镕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因毕生在物理化学领域的教学研究成果,
他成为了我国高分子学科的开拓者人物,享誉国内外。
2021年2月7日,程镕时院士因病去世,享年93岁。
六、知名数学家、核武器设计先驱 周毓麟(98岁)
周毓麟,1923年生于上海,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也是我国核武器设计的开拓者之一。
1945年,22岁的周毓麟从大同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先是从大学助教教员做起,
四年后,他获邀前往北大数学系,担任相关教学工作。
1954年,周毓麟作为北大代表之一,跟随其他几名学者,前往苏联莫斯科大学,进行深造。
1958年,周毓麟与自己的导师奥列尼克,共同发布了一篇关于渗流工程的学术论文,
这篇论文,很快就成为了当时最具影响力的行业领域指导文献。
从苏联学成归国后,周毓麟接受上级安排,参加了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
并主管其中的数值模拟和流体力学方面的研究,在后来的20年里,
不管遇到多么复杂的学术问题,周毓麟永远都是迎难而上,没有半分犹豫,
正是因为他的这份执着和坚持,才彻底推动了我国核武器设计发展的前进道路。
七、中国核潜艇之父 彭士禄(96岁)
彭士禄,被誉为中国的“核潜艇之父”,也是我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
彭士禄出生于1925年,出生在革命家庭,父亲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彭湃。
在前苏联莫斯科完成学业后,33岁的彭士禄就立刻回到了中国,
在中国核工业部原子能研究所工作,几个月后,国家开始组建核动力潜艇工程项目,
很快,这个项目的重担就落在了彭士禄的肩上,经过8年的千锤百炼后,
1965年,中国的第一座潜用核动力装置陆上模式堆,正式在四川开建,
而一直冲在一线的彭士禄,毫无例外的,被任命为此次大工程的总工程师。
1970年,陆上模式堆建成并开始试验,中间经历了数次危险事故,
每一次的脱险和进步,都离不开彭士禄的果断拍板,
那时候在彭士禄的身上,开始有了一个新外号,那就是都叫他“彭拍板”。
同年12月,历史性的一刻终于诞生,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了。
1983年,彭士禄正式上任我国水电部的副部长,兼总工程师。
在彭士禄的带领下,广东大亚湾核电站顺利建成,成为了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退休后,彭士禄依然不愿放下自己一生热爱的核事业,
还每周都坚持做两到三次的演算画图,并经常为后辈提供指导教学。
今年3月22日,彭士禄院士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八、著名生物学家、遗传学家 沈善炯(103岁)
沈善炯,1917年出生于江苏,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遗传学家,
他也是我国最早应用克隆技术,证明nif蛋白对nif基因有调节作用的科学家。
1950年,沈善炯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生物系毕业,顺利拿到博士学位,
在拒绝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聘约后,沈善炯选择了回到祖国,
同年11月,正式进入浙江大学医学院,担任生化科的副教授一职。
从1952年开始,沈善炯加入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
一生都在致力于抗生素和微生物生化领域的研究工作,最后成功攻克金霉素,
令美国在国际上的垄断地位,被彻底摧毁。
沈善炯当年在美国留学时的老师和同学中,有好几位都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曾有媒体针对此事采访沈善炯,问他是否有遗憾或后悔时,
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道:“那些个人荣誉,跟我回到祖国去建立实验室、培养人才,
让科学祖国的大地上开花结果,两者完全不能相比,我会坚定的选择后者。”
今年3月26日,沈善炯院士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103岁。
文|二十二
图片均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上一篇:高考报名、艺考考研在即,如考试失利,你会选择复读?还是留学?
下一篇:自考前置学历是什么?自考大专要求前置学历吗?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
- 河南41个博士后团队将出征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
- 广西:依托“硕师计划”让高素质教师走向农村学校
- 数字工匠不足,育人短板怎么补?
- 闵行这个“服务圈”,已为200多青年找到心仪工作!
- 海大99周年校庆专属头像上线!
- 江西有哪些自学考试学习形式?
- 北中医房山医院:相约地坛共赴中医药文化盛会,走进文化宣传周共促中医药文化素养
- 军自考有哪些专业?
- 重要提醒!湖北省10月高等教育自考考前须知
- 新丝路幼儿园:九九重阳暖相融 孝亲敬老情意浓
- 7天搞定托福作文的技巧
-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上音“大先生”荣登 “上海市教育功臣”群像展
- 自考需要去学校上课吗?
- 助推重大项目建设廉洁高效
-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深化河湖长制守护“中华水塔” 力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 “国际角膜塑形学会亚洲分会(IAOA)基础课程培训班”首次在渝开课!
- 豆神教育窦昕老师不断加码大语文布局,推动文化传承
- 九江家有电动车的快看!11月1日起实施
- 宝馨科技:重大经营与投资决策管理制度(2023年10月)
- 新托福独立写作满分
- 获评国家级优秀!海淀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蔚然成势!
- 喜迎妇女十三大|织密防护网,“她”权益法治屏障更坚实
- 晋州市和平小学组织观看“新时代好少年”直播活动
- 金融支点“撬动”科技创新 企业如何加快自主创新?
- 宋旦汉字艺术博物馆在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开馆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