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汉的官办学府——太学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就是太学,汉武帝时期在京师长安设立太学,直到元朝设立了国子监。太学存在的时间近乎一千多年,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对于处在初级创立阶段的太学来说,虽然各种制度并不完善,但已经对博士(相当于现在的老师)和弟子(相当于现在的学生)考核、选拔、仕进等方面拥有了一套自己的流程和监管人员,这为以后的官办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官办教育的负面影响也因为其教学内容和方式的不足变得越来越难以忽略。
一、太学历史源远流长
教育作为我国传承历史文化的主要媒介,它的历史同我国的历史文化一样悠久。学校的萌芽初次形成,便是在我国的原始社会末期。
根据《礼记·王制》中“有虞氏养国老与上痒,养庶老与下痒”的话语,我们可以知道学校当时的名称为“痒”,并且最早出现在虞舜时期。但是在当时,“痒”主要作为养老机构使用,附带有教育作用。
原始社会学校所附带的教育养老功能一直持续了三代,即夏,商,周时期。我们同样可以在《礼记·王制》中得到验证。
除此之外,在夏朝还有“校”这一学校名称,商朝还有瞽宗,西周的名称便更多了。从总划分来看,国学和乡学这两个学校体系存在于西周。
国学又可以细分为小学和大学。在天子或者诸侯所在都城存在的学堂称为大学,但学堂的名称也不尽相同,往往因为身份高低存在差异。因此,存在于西周的大学就是太学。远离都城的乡间学堂便称为乡学,这一名称是在不同行政区域的具体名称。
大致来看,教育体系在西周的时候便已经完备,然而官府开班学堂的特殊背景使得西周时期的培养对象范围局限,教育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也不尽如人意。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学堂也越来越没落,各地的私人教学却日渐繁盛,这种情况将旧有的教育近乎推翻,新的教育方式兴起。
秦始皇第一次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但主管文化的博士职位,在秦朝地位低下,缺失了本应有的职责,没能为教育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尤其是后来焚书坑儒等一系列的极端措施,教育形式不涨反退。
再后来刘邦建立了西汉,因其出身微贱,对礼乐文治就更不放在心上。当时有人劝谏只有将文化教育重视起来,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他认为只有国家大力发展教育才能带动各个地方。但当时外有战乱,朝内局势动荡不安,因此他的建议也并未被采纳。汉文帝在位期间,国家局势趋于稳定,又有大臣劝谏要推广教育,但又因为一些不明原因并未被采纳。
汉武帝时,国家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如果想政治安定,就必须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正在此时,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由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
如何使这一思想真正被人们所了解,董仲舒又向汉武帝提出了建议,思想的控制关乎国家教育和招纳贤才,万万马虎不得,所以要从太学入手,兴办太学。
二、博士的选拔及待遇
知识渊博,了解古今,可以解答别人提出的疑惑的人在古时便称为博士。西汉作为最早设立太学的朝代,设立了专门的官职,主要用于传授知识。
博士的授课对象是太学中选拔出的弟子,由于统治阶级所录用的人才都源自于博士所培养的弟子,所以统治阶级对博士的选拔格外重视,要求也会比一般的官职严格。自然,待遇也是十分丰厚的。
(一)对于博士的选拔来说,从《汉书·成帝纪》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博士的选拔是从才情和品德两个方面考核,要求比较严苛。所以,和弟子增长的数量相比,博士数量的增长会比较少。
(二)对西汉时期的博士,统治阶级采用俸禄制,即按官员品级领取相应的粮食。从《汉书·百官公卿表》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西汉时期,博士这一官职的品级为六百石,相应的粮食为每月六十斛。
统治阶级除了奖励博士俸禄之外,在政治上也给予出仕做官的机会。
西汉时期,上到丞相,下至地方官都有博士的身影,因而博士也是学者中最尊贵的人。从当时的书中,我们也可以查到像韦贤、匡衡、张禹等这样的人,从最初的博士慢慢走向了仕途。其中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自身的才能出众,更是因为皇帝的知人善用。
三、弟子的选拔、考核和仕进
西汉时期,统治阶级设立专人来负责博士弟子的选拔,称为“太常”。万一有人贿赂太常,以至使选拔不公平,那么太常就会受到惩罚。
(一)那究竟弟子的选拔原则是怎样呢?汉武帝时期,一共有两条途径可以用来选拔弟子,其中之一便是由太常亲自选择,太常手中的名额会有五十个人;另一个便是由各级地方官员手写推荐信,发到太常手中留下备案即可。
然而这两种选拔方式得到的弟子待遇可是不一样的,由太常直接推荐的可以免去国家税收,还会享受到国家发给的补贴,地方官员推荐就没有这种待遇了。
(二)弟子主要就是在太学中学习知识,那学习程度如何检测呢?便是通过一年一度的考试,也被称为“岁试”。主要有两种考核方式:背诵和随机应答。同时根据这两项考核方式的结果来评定是否授予官职。如果考核结果过于差劲,太常也会将其逐出太学,并重新选择弟子。
(三)在西汉时期,弟子想要入仕为官,大多数选择了职位的考试。但是职位的考试主要也是两种:诵说和射策。这与岁试倒没有很大差别。
西汉时期,太学的兴起有利有弊。从积极方面来说,西汉政治能形成稳定的局面都是由于太学兴起的维护。“独尊儒术”的提出,全国上下形成了统一的思想和明辨是非的标准,社会风气变好。
通过严格的选拔和任用,有理想有抱负的才智青年可以为统治阶级提出更好的发展策略,为朝堂注入了新鲜活力,为以后的选举制度奠定了基础。太学中选拔出的弟子有很大的团体力量,可以抵制朝堂中不良的风气,为各种阶级的人发声。
汉哀帝在位期间,丞相做出了违反官制的事情,鲍宣刚正不阿,扣押了相关官吏,丞相大怒,将鲍宣投入狱中。弟子听说这种不公平的事情,即可有上千人在太学中请求丞相释放鲍宣。于是,汉哀帝迫于压力又将鲍宣放了出来。
它的消极影响也不可小觑。“独尊儒术”的偏颇限制了其他思想的传播与发展,墨家所重视的自然科学也被漠视。因为考核方式的单一,人们想入仕为官便只有死读书考取功名,“两耳不闻窗外事”,对国家大事缺乏独特的见解。
因为太常有举荐弟子的资格,所以师生之道盛行,过于注重博士和弟子之间的阶级关系,不允许任何破格的事情发生,使学术不能得到自由发展。
今天所研究的西汉太学虽然是教育的初次尝试,但重新发掘历史,我们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对于历史的研究就是秉承这一点。所以对太学中的成功和问题我们都要去总结反思。
上一篇:不出国能拿国际硕士学位吗?中外合办和一年制硕士!
下一篇:北京电影学院: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温馨提示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
- 河南41个博士后团队将出征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
- 广西:依托“硕师计划”让高素质教师走向农村学校
- 数字工匠不足,育人短板怎么补?
- 闵行这个“服务圈”,已为200多青年找到心仪工作!
- 海大99周年校庆专属头像上线!
- 江西有哪些自学考试学习形式?
- 北中医房山医院:相约地坛共赴中医药文化盛会,走进文化宣传周共促中医药文化素养
- 军自考有哪些专业?
- 重要提醒!湖北省10月高等教育自考考前须知
- 新丝路幼儿园:九九重阳暖相融 孝亲敬老情意浓
- 7天搞定托福作文的技巧
-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上音“大先生”荣登 “上海市教育功臣”群像展
- 自考需要去学校上课吗?
- 助推重大项目建设廉洁高效
-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深化河湖长制守护“中华水塔” 力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 “国际角膜塑形学会亚洲分会(IAOA)基础课程培训班”首次在渝开课!
- 豆神教育窦昕老师不断加码大语文布局,推动文化传承
- 九江家有电动车的快看!11月1日起实施
- 宝馨科技:重大经营与投资决策管理制度(2023年10月)
- 新托福独立写作满分
- 获评国家级优秀!海淀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蔚然成势!
- 喜迎妇女十三大|织密防护网,“她”权益法治屏障更坚实
- 晋州市和平小学组织观看“新时代好少年”直播活动
- 金融支点“撬动”科技创新 企业如何加快自主创新?
- 宋旦汉字艺术博物馆在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开馆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