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点评河南高考作文】郑州十一中宋向红:立德树人 厚植家国情怀 取精用宏 谱写
大河网讯 6月7日,2022年高考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备受关注的高考作文题也随之出炉,今年的高考作文有什么特点?如何写好作文?大河网记者特邀郑州十一中名师对高考作文进行点评。
【名师】
宋向红,郑州十一中语文学科高级教师。从教27年来,先后获得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郑州市优秀教师、郑州市教育系统德能双优模范教师、郑州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多篇论文荣获省市级教科研论文一等奖,多个省级重要课题结题。
【点评】
2022年全国高考语文共有8套试卷,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4套,分别为全国甲卷、乙卷,新高考Ⅰ卷、Ⅱ卷,北京、天津、浙江、上海(推迟高考)自主命制4套。作文命题立意分布如下:
全国甲卷“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给人的启示;全国乙卷“跨越,再跨越”;全国新高考Ⅰ卷“本手、妙手、俗手”的启示;全国新高考Ⅱ卷“选择·创造·未来”;浙江卷“高层次人才助力高质量创新发展”;天津卷“寻常烟火,就是最美的风景”;北京卷“学习今说”或“在线”。
从整体立意来看,2022年高考作文依托语文学科特点与考查方向,紧扣时代主题、核心素养,把握价值取向、精神引领,生动体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伟大成就、优秀文化;多方取材,巧设情境,突出青年的使命担当,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将“立德树人,厚植家国情怀;取精用宏,谱写进取之歌”的培养目标在融合中实现,在浸润中达成,充分体现了高考语文以文化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鲜明导向和不懈追求。
从考查方式上看,2022年高考作文力求通过一种平稳、平和、平实、平衡、平视的方式,把考查重点放在考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上,回归生活,教考衔接自然,使考生能学以致用,以积极平和的心态正常发挥,达到服务选拔的目的。
一、坚定信念,以伟大成就激发爱国热情
“建团百年”无疑是今年的热点之一,它反映主旋律,体现青年的时代使命,且关联的角度很多,如四个自信、强国有我、立德树人、综合国力、文化传承、家国情怀、科技进步、创新发展、体育精神、学习方式、审美情趣……命题者考查的不仅仅是学生对时事热点的分析、认知能力,更是希望考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去感受领悟。所以命题者会设置一系列的情境任务,引导青年学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鼓励青年热爱祖国、坚定信念,砥砺奋进,勇于创新,不负时代,不负韶华,谱写壮丽的青春之歌。
如全国乙卷作文围绕“北京:双奥之城”组织信息,以表格和数据的形式,直观呈现我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多方面呈现体育精神、社会进步、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反映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冬奥精神的深刻内涵,体会奥运会成功举办背后的国家力量和制度优势,坚定“四个自信”,将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进而引导学生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国家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贡献青春力量。
这样的命题很好地回应了2021年天津卷作文“纪念日”,以富有意义的时间点为切口,“它告诉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不忘历史,体味岁月的厚重;“它也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牢记使命,激扬奋斗精神。
二、强国有我,以榜样力量激扬奋斗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火热的青春,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 2022年高考作文试题引导青年坚定信念,紧跟党走,早立志,立大志,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
如新高考II卷的作文题,选择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典型,要求学生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作文。材料中无论是以“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攻克难关的科学家,辩证看待民族传统和世界思潮的摄影家,还是“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的建筑家,尽管他们人生目标不同,职业选择不同,但都将个人价值的实现置于祖国建设的大格局中,充分展示了新时代人才昂扬进取的精神面貌。这样的情景设置能引导学生见贤思齐,把“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既鼓励青年正视现实问题,做好个人的事业规划,也鼓励青年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
再如浙江卷作文“高层次人才助力高质量创新发展”,以新时代浙江青年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开拓创新、实现人生价值为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创新人才既要有合适的平台,但更要有胸怀天下的志向才可奋发有为。
这样的命题可以说很好地传承了2021年的命题思路,如全国甲卷作文“可为与有为”,引领学生把红色文化基因与自己的成长联系起来,懂得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摆脱“冷气”,拒绝“躺平”,渴望“积极有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奋发有为”。北京卷作文“论生逢其时”引导广大考生思考“生逢其时”的青年们的责任与担当,思考应如何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升华人生境界,续写新的时代篇章。
三、以美化人,以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
美育的核心在于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高中语文教育必须把价值观的锻造、精神家园的构建放在首位。2022年高考作文在选材和设计上古今融通,既承载历史、传承历史,又连接现实、服务现实、开拓未来,从而引导考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品德修养,厚植家国情怀,激发生命活力,实现了“以美化人”的目标。
如全国甲卷,《红楼梦》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样的情景设置真的是对中国古典诗词之美的一次诗意回归。既关联了学生熟知的课内知识,又考查了对美的鉴赏能力,更延伸到了艺术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方面。设题巧妙,考查形式灵活。
全国新高考Ⅱ卷的作文材料美育价值突出: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材料的描述突出了文化传承、文化认同和建筑之美。这样的命题思路与2021年新高考Ⅱ卷的漫画作文异曲同工,作文借“学写字”喻“学做人”,巧妙地把中国传统书法之美与做人融为一体,极富想象力,一撇一捺写尽人生,一藏一露尽显智慧,引领考生培养健康情趣,涵养浩然正气,升华人生境界。两套试卷的作文都突出美育导向,充分发挥美育促进素质教育的功能。体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正确态度,使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协调。
北京卷的“微写作”(三选一):围绕“阅读带来审美愉悦”写一则招新启事,为核酸检测两米间隔线设置标志,以“像一道闪电”为题目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更是紧扣传统文化与审美考查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天津卷作文“寻常烟火,就是最美的风景”立足于传统文化,表达了中国人向往团圆、温情、祥和、国泰民安的强烈愿望。但接着就强调了“烟火气”“需要珍惜和守护”,也需要奉献和担当。这样就很自然地把话题引向热爱和平、守护国家的安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上,试题引导青年学生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要有家国情怀,守土有责,建功立业,迸发青春能量。
四、理性思辨,以创新精神引领使命担当
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定位在对人格完美的追求上。语文教学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独立思考,冷静处事,理性表达个人诉求,具有一定的批判能力和反思的能力,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青年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要“打牢知识功底、积蓄前进能量”,强调基础对于青年学习、成长的重要性。如新高考I卷借围棋学习中的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巧妙类比,强调“本手”的“合乎棋理”和“功夫扎实”“理解深刻”,“妙手”的“偶得”建立在“本手”的扎实基础之上。意在启发我们,基础不是知识的简单记忆,也不是技能的机械训练,而是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掌握融通,阐明目标远大和磨砺功夫、基础扎实和创新创造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遵循获取知识和养成能力素养的基本规律,筑牢根本,根深方能叶茂,本固才可枝荣。
这与2021年全国乙卷以“弓矢的”为喻的作文异曲同工,试题材料都在强调追求理想会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任务驱动自然延伸到考生对理想的追求、自身发展的思考上。试题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育人的源头活水,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深入思考中华文明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围棋学习中三个术语的智慧启示既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互融互通、理性思辨,也很好地践行了“以文化人”的精神追求。
全国新高考Ⅱ卷“选择·创造·未来”: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作文试题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培育创新能力,在大有可为的年代奋发有为。
北京卷(二选一)作文题目的开放程度非常高。第一个以“学习今说”为题目,通过对比古人与今人在学习的目的、价值、内容、方法、途径、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异同,谈对学习的理解。引导考生沉淀内心,汲取智慧,思考在求学之路上应该始终保持一颗谦逊之心,找准自己的优势,明白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学习。
第二个作文题“在线”含义丰富,开放度很高。针对网络时代、疫情防控期间,学习、生活、工作方式的转变,谈你“在线”的经历、见闻和感受,引领学生理性看待变化,冷静应对变化,在变局中开新局,在沉潜中求发展。使学生通过思考明白,面对变动不居的生活,人只有重新体认自我,方能拨开迷雾,在新的环境中找到和社会的连接方式,在对话和分享中,收获属于自己的人生喜悦。
2022年北京卷的两个作文立意与2021年“这,才是成熟的模样”真可谓珠联璧合,都立足于理性思辨,关注的是考生思想的成熟、心灵的成长、素养的提升,命题体现了对“全面发展的人”的思考。
总之,2022年高考作文试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优势,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激发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迎接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相关推荐
·【名师点评河南高考作文】省实验潘聪:主题是热点问题 注意“再”字表达的内涵
·【名师点评河南高考作文】郑州中学窦章卫:跨越发展显国力 芳华报国正当时
·【名师点评河南高考作文】郑州十一中贾颖:打通“过去”“现在”和“未来” 才更为准确和辩证
上一篇:中国平安旗下iTutorGroup创始人杨正大:在线教育唯一流量是口碑 | 蓝鲸
下一篇:2022国考成绩计算方法是什么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
- 河南41个博士后团队将出征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
- 广西:依托“硕师计划”让高素质教师走向农村学校
- 数字工匠不足,育人短板怎么补?
- 闵行这个“服务圈”,已为200多青年找到心仪工作!
- 海大99周年校庆专属头像上线!
- 江西有哪些自学考试学习形式?
- 北中医房山医院:相约地坛共赴中医药文化盛会,走进文化宣传周共促中医药文化素养
- 军自考有哪些专业?
- 重要提醒!湖北省10月高等教育自考考前须知
- 新丝路幼儿园:九九重阳暖相融 孝亲敬老情意浓
- 7天搞定托福作文的技巧
-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上音“大先生”荣登 “上海市教育功臣”群像展
- 自考需要去学校上课吗?
- 助推重大项目建设廉洁高效
-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深化河湖长制守护“中华水塔” 力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 “国际角膜塑形学会亚洲分会(IAOA)基础课程培训班”首次在渝开课!
- 豆神教育窦昕老师不断加码大语文布局,推动文化传承
- 九江家有电动车的快看!11月1日起实施
- 宝馨科技:重大经营与投资决策管理制度(2023年10月)
- 新托福独立写作满分
- 获评国家级优秀!海淀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蔚然成势!
- 喜迎妇女十三大|织密防护网,“她”权益法治屏障更坚实
- 晋州市和平小学组织观看“新时代好少年”直播活动
- 金融支点“撬动”科技创新 企业如何加快自主创新?
- 宋旦汉字艺术博物馆在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开馆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