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至80年代,我国大城市的托儿所是怎么运行的?(以上海为例)
注:
最近风闻社区讨论人口问题,屡有好文面世。但总觉得它们少了某个视角。
直到偶然瞥见康辉回忆录中一段幼年托儿所的故事,茅塞顿开。
故此,特从《人民日报》数据库上查到若干篇相应文章,让其重见天日。
虽然不算全面,但以小见大,也足够了。
这些儿童保育经验十分的珍贵,不能忘了老一辈人的奉献。
人民日报1950年6月3日 ?第3版
上海一年来的儿童保育工作
【新华社上海1日电】??上海市的儿童保育工作,一年来已有相当成绩。据统计,全市的托儿所已由解放前的58所增加到现在的102所,其中的半数是工厂托儿所,受托儿童在3000人以上。
解放以前,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上海的工厂托儿所大都是工厂的点缀品,很少有专人负责,设备也不完备,因而使得孩子的母亲们不能信任,常常在工作时间内偷偷地跑出来看孩子。
上海解放后,市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备会即与工会相配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工厂托儿所的整理与改造工作,并积极帮助若干私营工厂建立托儿所。为了培养保育工作人员,市妇联曾先后举办了四次保育员训练班,培养了具有初步保育科学知识的干部240人,打下了开展保育工作的基础。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第十二厂由解放前30只小床增加至140只,可容纳280多个婴儿。中纺一厂也由50只床位增至100只。
托儿所的工作人员也增加了,解放前,每人要照顾14个到18个孩子,现在平均每人照顾6个到8个。在婴儿营养方面也有了很大改进。各托儿所并组织妈妈会,及时报告儿童的情况,收集妈妈们的意见,并对她们进行妇婴卫生教育。工厂托儿所的工作经改进后,母亲们对托儿所逐渐信任了,每天除按时喂奶外,不再偷跑出来看孩子。由于她们的安心工作,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为了解决部分机关女干部的困难,设立了机关托儿所12处。此外,上海还有39个私营托儿所,包括职业妇女、劳工、农村托儿所三种。
上海的妇婴卫生工作也是以女工为主要对象来开展的,上海女工有40%因为用旧的方法接生,而损害了自己的健康,同时婴儿的死亡率也很大。自去年11月起,市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备会选派干部下厂,协助工厂进行防疫及助产工作。如在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第九、十、十二厂,即为254个母亲与孩子接种了牛痘,为384个儿童注射了白喉抗毒素,并免费为工厂女工接生。此外,在工厂区及城市贫民比较集中的区域,已开始设立妇婴卫生保健站,举办儿童疗养所。为了收容街头的流浪儿童、被遗弃的婴儿、孤儿、盲童和残废儿童,上海已有36个儿童教养机关,现共收容儿童约4000余人。中国福利基金会对于上海儿童、妇女文化教育和保健工作有不少贡献,除设立中国福利基金会托儿所之外,并举办有儿童文化站、儿童图书馆、儿童剧场、妇婴保健站。
人民日报1950年9月14日 ?第3版
上海市的妇女儿童福利工作
鲁眉
上海市民主妇联妇女儿童福利委员会成立以来,由于人民政府的扶持和关怀,社会各界人士的群策群力,以及福利工作者辛勤努力的结果,妇女儿童福利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上海市现在已有各种类型的妇女儿童福利机构210余所,其中托儿所156所,儿童教育机关32所,此外还有妇幼保健站,儿童疗养所,儿童福利站等。
上海的托儿所共分工厂、农忙、里弄、机关等类型。其中以工厂托儿所发展得最为迅速,14个月来,由解放前的36所增加到现在的66所。
解放前的工厂托儿所,大都是工厂的点缀品,谈不上为女工和小孩谋福利。托儿所很少有专人负责,保姆全未受过训练,在受托儿童中,职员的孩子占了优先权,工人的孩子能够得到寄托机会的为数甚少。
解放后,经过妇联和工会女工部的整顿和改造,使工厂的托儿所真正起了为工厂女工服务的作用。女工们因为有了托儿所,没有了孩子的拖累,提高了生产品的质和量。如中纺十一厂女工王桂珍,从每天织20多码布增加到30多码。徐根弟每天摇纺30串,后来竟能摇到60串。据统计,现在全市的工厂托儿所共有床位3000余个,日夜两班共收托婴儿4600余名。床位最多的是中纺十七厂(397个)。托儿所除了数量上的增加外,在儿童营养方面,并增加了奶粉、鱼肝油及其他辅食品。许多托儿所增添了设备,而且搬进了更适宜的房子。
为适应农忙季节农民的要求,上海市于今春开始,决定以“民办公助”的原则,在市郊开办农忙托儿所。据7月15日以前统计,共办了17所,收托了438名小孩,目前已发展到25所,解除了不少农妇从事生产时对小孩的顾虑。杨思区耀头村的农妇们,纷纷要求:“不要叫什么农忙托儿所吧!叫农忙托儿所,农事不忙时不是就不办了吗?”她们希望托儿所长期办下去。
上海解放以来,机关托儿所发展到15个,私营托儿所增加到54所,这说明了职业妇女对托儿所的要求也是非常迫切的。家庭妇女联合会的里弄托儿站(儿童乐园)迄今共有11站,这是群众自己组织的一种托儿所,房屋、经费和工作人员,都由妇女在里弄里自行解决。
上海的儿童教育机关共有32所,收容6至16岁的儿童3763名,他们大都是贫苦孤儿及流浪儿童。
上海在6月中旬曾举行了首届妇幼卫生展览会,使各界人民对新老法接生,婴儿、幼儿身心健全发展等方面,有了较具体的认识,随着便展开了妇幼卫生的工作。首先分派干部下厂,通过免费接生,检查儿童健康,布种牛痘,注射白喉、百日咳预防针等工作,取得了大多数妇女的信任,也鼓励了工作人员的热忱。她们常常在女工喂奶时间对女工讲解妇婴卫生常识,并且常常到车间、工房去访问女工,用漫谈聊天的方式进行宣传,获得了女工姐妹的普遍欢迎。徐家汇区妇幼保健站,设立了4个来月,附近工人与贫民前往就诊的共有458人,安全接产了34人,并为附近的480余名工人免费检查体格。在夏令防疫注射运动中,保健站一个月内共注射了1.6万余人(占徐家汇区人口80%强),为该区的妇幼卫生工作打下了基础。
一年来,上海家庭妇女联合会做了不少的妇女服务工作,共收到600余封妇女询问或请求解决问题的来信,对每一封信都采取了负责任的态度,尽可能的给与了解答和帮助。到今年7月底止,又接受家庭纠纷和婚姻纠纷事件1522件,其中受虐待的共562件,重婚纳妾的506件。这是由于过去上海社会经济的半封建性、买办性和官僚资本性在婚姻家庭问题上的反映。家庭妇联处理这些纠纷事件,是本着婚姻法男女平等,家庭和睦的原则对有关各方进行说服教育。对重婚纳妾事件,主要是鼓励女方先争取独立谋生,不要轻率的提出离婚。经过调解教育的妇女,因为思想上得到启发,80%都要求参加家庭妇联作会员,有些还成为积极分子。
上海市妇联从妇女儿童福利工作中得到以下的一些体验:
(一)推进妇女儿童福利工作,必须依靠群众,共同发挥力量和才智,运用各种各样的工作方法和方式,通力合作,才能解决困难。如徐家汇区妇幼保健站,农忙托儿所,里弄托儿所等,无一不是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筹划的原则下产生的。因此,怎样扩大加强各阶层妇女的团结,吸收各方面的力量,是做好妇女儿童福利工作的关键。
(二)主动与有关方面取得密切联系,共同会商合作,相互配合进行,才容易获得成效。如上海托儿所事业联合会和市民政局、卫生局取得联系,一起改进了托儿所工作。
(三)上海妇联结合各方面力量,先后训练了500余个保育员,分配到工作岗位后,都发挥了积极带头作用,提高了托儿所的业务水平。所以,大力开办保训班及轮训班,培养干部,有了足够的人力,才能进一步的开展儿童保育工作。
(四)托儿所经常召开母亲会,发挥母亲的力量,加强托儿所的工作,如商量各项具体问题,审查并讨论经费收支等,这样可以密切托儿所与家长的联系,并在儿童的保教上,使家庭和托儿所的意见取得一致。
(五)处处为妇女利益着想,减少妇女的特殊困难,就能逐步提高她们的政治认识。为了更广泛的团结、组织和提高妇女,必须动员和发挥一切社会力量,运用一切可能运用的条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互助合作,把妇女儿童福利工作向前推进。
人民日报1952年5月20日 ?第3版
毛主席给孩子们的幸福
——记国营上海棉纺第四厂托儿所
葛娴
走进国营上海棉纺第四厂厂门,经过紫葡萄架、月季花和一排冬青树,就可以看见一座新修的漂亮的托儿所的房子。在托儿所的房间里,浅绿色的墙,淡蓝色的窗帘,光滑的地板,一切设备都是整齐、朴素的。小的孩子们恬静地睡在浅绿色的小床里,丰润的红色小脸上露出天真的笑容。大些的孩子,有的玩小木马,有的抱小娃娃……隔壁的房里在煮着粥,调着奶粉,保育员按照每个孩子的不同月份给他们一定份量的不同的营养食品。猪肝粥、枣子粥、番茄粥……等在这里是六个月以上的孩子的经常食品。
这个托儿所分楼上楼下两层,共有70张床,楼上是初生到10个月的孩子,楼下是10个月以上到18个月的孩子。这里有一个所长,日夜两班有18个保育员,她们一般都经过了工厂保育员训练班的学习。其他还有6个清洁工人打扫卫生。
每天当妈妈抱着孩子走进托儿所,喂好上工前的一次奶把孩子交给保育员以后,保育员就为孩子进行一系列的卫生工作:量温度,检查眼睛、鼻子、嘴巴……,用在开水里煮过的毛巾给孩子洗脸。她们经常给孩子们洗澡,在冬天每隔5天就要洗一次。医生每天至少来看一次,他特别注意孩子最容易生的发寒热、肚泻、咳嗽等三种病。那个孩子有了病,保育员就在床位上插上标志病情的小旗,特别小心看护。现在孩子们已经种了牛痘,打了白喉和百日咳的预防针。保育员们在把孩子交给他们的妈妈时,总要说明孩子一天来的情况,嘱咐妈妈应该注意的事项,到第二天妈妈送来时,她们又要向妈妈询问孩子的健康状况。她们每天都要作孩子的生活记录表。
喂奶的时候,妈妈们常常向保育员们谈车间的生产情况,报告什么人创造了新纪录等等,保育员们就给妈妈们讲妇婴常识,或者读报给她们听。
有一天,女工邱兰秀在喂奶时禁不住内心的喜欢,对保育员说:“阿姨,我今天真高兴,普通车挡上了30台啦!”?“妈妈真光荣!”保育员称赞说。
邱兰秀说:这都是你阿姨把孩子带得好呀,要不是,怎么能够安心生产呢?光荣该给你的!”
“这都是毛主席带来的光荣呀!”大家都开心地笑了。
细纱间女工尚妙英,好多年没生孩子了,这个托儿所开办不久后,她生了一个孩子,可是脸上的皮有很多皱纹,腿比大人的大拇指粗不了多少,尚妙英见了又喜欢又难过。她婆婆说:“这个孩子还能养得活吗?”她说:“带去托儿所试试吧!”一过磅,只有4磅半重。但是这个先天不足的婴儿从1950年10月29日进所到第二年4月就长到了14磅了。尚妙英非常高兴,她特地做了一面锦旗送给托儿所,还准备把这个孩子的照片送给毛主席。她说:“6年前我养大孩子的时候,留在家里没人照管,我是人在工厂心在家,只记着孩子不要烫了吧,热了吧,冷了吧,现在我只想着搞生产了。”布机间女工卢志英没有孩子,到育婴堂抱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两个多月了还活像只“小猫”,一层皮包着骨头,哭起来像蚊子叫。卢志英把这个孩子送到托儿所的时候,保育员开始不敢收,后来一想:应该尽一切力量来养活她!保育员把她放在小床上,身子小得会从空隙里掉下地去似的,给她吃鱼肝油、吃奶粉,就会从鼻子里流出来。后来经过医生细心的诊疗,经过保育员的细心调护,这个孩子一天比一天强壮起来,现在这个孩子已经会跑了,又结实又活泼。
在反动派统治时期,这个托儿所只有灶披间那么大,里面只有四只床,没有电灯光。有一天,一个女工的孩子睡在托儿所里,老鼠爬在小孩的嘴角边吃余奶,以后就爬到孩子鼻子上,把鼻子咬坏了。所以妈妈们望见这个黑暗而阴沉的小屋子,就感到害怕。布机间调查工吴小宝,生了五个孩子,前四个都因为没人带、生活苦而折磨死了。如今这第六个孩子,经过托儿所的抚养,长得又强壮又活泼。吴小宝高兴得说:“上海早解放几年就好了,看我现在这孩子多幸福!”她亲亲她的孩子的小脸:“小囡呀!这幸福是毛主席给的!”
人民日报1955年3月8日 ?第3版
为孩子,为生产——记国营上海第一棉纺织厂托儿所的“联系合同”
蔡鉴远
列宁曾经说过:“公共饭堂,托儿所和幼稚园,……能够真正解放妇女,减少和消灭她们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作用上处于与男子不平等的现象。”国营上海第一棉纺织厂的托儿所就真正起了这样的作用。这个厂的女工3000多人,占职工总数65%以上。解决女工中母亲们的托儿问题,极为迫切。
解放初期,这个厂的托儿所只有50张床位。为了适应需要,现在它发展到160多张床位,可以收托1个月到16个月的孩子共390多个。托儿所按工厂的生产时间,分甲、乙、丙、长日四班轮流照顾孩子。可是,遇到孩子生病时,仍然要影响母亲们的生产。后来通过保育员和托儿女工的订立“联系合同”,托儿所的工作人员进一步树立了为生产服务的思想,使她们的工作真正地同生产联系起来了。
过去,托儿所只是帮助妈妈们解决喂奶的事情,和生产没有什么关系。几年来,保育员们一直是这样看待自己的工作的。
1953年第四季度全厂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托儿所和厂里其他福利工作部门一样,仍然不明确要配合生产进行工作。这时,厂党委指出:“保全科的工作是保养机器,福利部门的工作是保养人;福利部门也必须切实做到为生产服务。”
妈妈们在座谈会上也谈出了保育员工作中的很多问题。孩子们睡觉时常踢翻被子,有的保育员图省事,就用尿布把孩子的两腿紧紧扎起。妈妈看见孩子的小腿上扎出了红印,自然感到心疼;有的妈妈不放心,在上厕所的时候,也要悄悄遛到托儿所看看。有的妈妈反映:“孩子多病,不能保证出勤。”其中一班的情况最严重,近二分之一孩子的妈妈感到有问题。
厂党委和工会组织对托儿所工作人员进行教育以后,保育员们用自我批评的精神检查了各自的工作。她们又参观了车间。她们亲眼看到工人劳动的紧张情况,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将会造成怎样的损失。大家明确认识到托儿所的任务是:减少疾病,消灭事故,带好孩子,使妈妈安心生产。
以前,某些保育员和托儿女工之间自流地有过“保育员公约”、“妈妈公约”的订立。它起作用不大,但毕竟已经是一种萌芽性质的创造。在保育员提高了认识的基础上,保育员和托儿女工之间订立“联系合同”的事,就有领导地提了出来。但合同中的“保证减少孩子疾病”一条,有人有顾虑。“孩子又不是机器,坏了可以修理;妈妈在家乱给孩子吃东西,怎么好保证孩子少生病?”托儿女工听说要订立联系合同,也有怕麻烦的思想。
经过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的学习,保育员们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保证要带好孩子。同时,工会协助托儿所召开了“妈妈会”,使托儿女工知道联系合同是为了带好孩子,为了使妈妈们可以安心生产。
保育员和托儿女工都愿意订立联系合同了。
托儿所乙班中的大组作为重点开始试行订立联系合同。她们根据前一月份32个孩子的健康情况,召开了有医师和妈妈参加的座谈会,研究孩子疾病率高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孩子王龙华常患腹泻,保育员蒋燕明和王龙华的妈妈订立联系合同时,打头就保证这个月内孩子不拉肚子,体重增加;也要求妈妈不乱给孩子吃东西,保证安心生产不缺勤。很快王龙华的腹泻治好了,月底体重增加了。王龙华的妈妈很受感动,以后工作更积极了。
重点试验组的经验使全所保育员对订立联系合同进一步建立了信心,普遍和妈妈们订立了联系合同。整个托儿所出现了新气象。
过了三、四个月,许多保育员和托儿女工对联系合同却又松了劲。某些保育员的保证条件老是那么几条,孩子也带得不够好。有的托儿女工的保证条件订得比行政指标还低,检查也没原始记录作根据,只凭口头说“完成”、“完不成”。双方对联系合同的作用都有了怀疑。
厂领导方面及时指出:“联系合同是要互相保证的,应该互相见面,经常联系、交换意见,才能够发挥合同的作用。”保育员们对这一指示作了讨论,并检查了各自工作中的缺点,认识才又得到提高。
保育员冀翼如和孩子张秀英的妈妈订合同时,妈妈保证那一个月不超过六匹坏布。结果因为小孩常常生病,弄得她妈妈生产很不安心,保证没完成,出了九匹坏布。冀翼如认识到这是自己的错。以后,她对孩子就细心照顾。秀英不再生病了。秀英的妈妈第二个月本来保证不超过五匹坏布,结果只出了两匹坏布,她妈妈愉快地到托儿所告诉保育员。
为了提高业务,保育员们决定每月初修订合同一次。随着合同的修订,她们想出了各种带好孩子的办法。她们针对不同孩子提出不同的保证条件,经常召开家长座谈会,利用假日带图片到工房去向妈妈们宣传新育儿法,或进行家庭访问,等等。去年麻疹流行的时候,她们就做好预防麻疹传染和麻疹隔离工作,保证托儿女工不因孩子生病缺勤。当要求妈妈为各自孩子作全血注射,遇到有的妈妈身体虚弱,保育员就替妈妈抽自己的血给孩子注射。“阿姨带孩子比我们带得好。”妈妈们很感动。那一季度,51个患麻疹的孩子的妈妈,49个保证了出勤。孩子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鼓舞了妈妈们的生产积极性。
1954年度,国营上海第一棉纺织厂全面地、均衡地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保育员和托儿女工之间的订立联系合同起了一定的作用。
人民日报1959年1月6日 ?第6版
巩固里弄托儿组织 上海党政领导部门深入检查整顿
新华社上海3日电 上海市各级党政领导部门,采取各种措施,整顿里弄托儿组织。最近许多区委书记和负责文教工作的区长和部长以及妇联等有关方面负责干部都亲自带领检查组,深入里弄检查这一工作。
目前全市已有托儿所、幼儿园、哺乳室3300多个,收托儿童12万6900多名。这些托儿组织的工作人员,绝大部分是刚从家庭出来的劳动妇女,她们积极性很高,干劲很足,但缺乏经验,有的人对这种工作的重要意义还认识不足,觉得“侍候人”的工作没出息,不安心工作。各区的党政领导针对这一情况都亲自抓政治思想工作,召开座谈会,作报告,组织保教人员参观、访问,同时采取大鸣、大放、大辩论的群众自我教育方式,使她们充分认识到保育工作的重要意义。黄浦区区委书记、区长顾维汉亲自担任金陵东路第三托儿所所长,经常和工作人员一起研究情况,具体帮助她们解决困难,使托儿所工作人员受到很大鼓舞。
培养骨干力量,传播先进经验是整顿和巩固里弄托儿组织的重要一环。各区在动员大批的优秀青年劳动妇女参加托儿所工作的同时,采取各种办法,开展业务训练。大多数区都举办了保育员训练班。金陵东路办事处的保育员训练班由区妇联主任担任政治课,有经验的幼儿园主任、保育人员讲业务课,医务人员负责卫生知识课,效果很好。新成区许多市民业余中学,在上海市幼儿师范学校教师帮助下,设立了幼儿专科班,已招收学员一千多人。新成立的民办幼儿园广泛和公办幼儿园挂钩,由公办幼儿园抽调有经验的保育人员给里弄托儿所作业务辅导。有的新老幼儿园、托儿所,还互调人员,以老带新。全市医疗保健机关和医学院校组织了一支万人医务保健大军,分区分段深入托儿所、幼儿园传授卫生保健知识,为保育人员和入托的孩子检查体格。对病儿的护理隔离、孩子的食具和毛巾的消毒,儿童的营养等问题,都作了具体的指导。
许多政府部门和机关、工厂、企业,对某些条件比较差的托儿组织,在可能条件下,还给予必要的物质支援,拨给了一部分棉被、棉毯、稻草等过冬保暖物资和桌椅玩具等。
里弄托儿组织,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各方面的帮助下,经过了这一时期的整顿,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目前全市托儿所、幼儿园的形式多样,有半日托、日托、和全托,生病孩子还设有隔离室。许多幼儿园托儿所不仅把孩子照顾好,吃饱穿暖,还注意营养。邑庙区幸福托儿所的孩子入所不到三个月体重都有显著的增加,小班的孩子每人平均增加三斤。金司徒庙理星幼儿园的柳钧建,在家时乱吃零食,把胃吃坏了,天天吃“食母生”帮助消化。现在柳钧建已不吃零食,饭吃得下,身体也更结实了。有的幼儿园、托儿所的工作人员不仅让孩子吃好,玩好;还为孩子们理发、补衣服等,争取做个“多面手”。
保育人员的热忱的劳动和认真细致的服务态度,普遍得到家长的欢迎和信任。
人民日报1959年11月25日 ?第4版
满腔热情为职工服务 上海职工家属和里弄妇女多方支援生产
新华社上海24日电??上海市的职工家属和里弄妇女,为当前的大好形势所鼓舞,她们提出:“生产任务要提前完成,服务工作要紧跟上去”,“职工需要啥我们做啥”等口号,千方百计为职工服务,支援生产继续跃进。
许多原有的里弄家务服务组迅速地发展和扩大了,新的服务组纷纷办了起来。这些服务组业务项目繁多,服务方式灵活,给职工以很大方便。
卢湾区万宜坊综合服务站的服务范围,包括洗烫缝补衣服、擦地板、倒马桶、买菜、冲开水、收拾房间、照顾病人和产妇、接送小孩上学(或托儿所)、做鞋子、编结绒线等50多个项目。这个服务站并设专人负责同职工联系,随时登门服务。
榆林区兴隆街服务组在里弄里设了8个联络箱,每天开两次,职工们要办什么事只要写一个纸条投在箱子内,服务组人员就会登门办理。这个服务组还帮助附近的工厂和企业单位洗补工作服。
新通机器厂过去每年要添置四百多套新工作服,今年由于这个服务组帮助把破旧的工作服都补好,结果只添置十几套。服务组人员每次到工厂收送衣服时,总是随身携带针线,看到工人们衣服破了或钮扣掉了,就替他们缝好。服务组还经常挨门挨户访问职工,问他们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居民委员会也召开职工座谈会,征求他们对服务组的意见。
虹口区、卢湾区的居民,除了努力办好服务站,改进服务业务以外,还开展邻里互助。
虹口区50多岁的老太太王素珍,每天主动替一家“双职工”(夫妻都参加工作)打扫房间。有一天,这家男的生病了,女的当夜班,王素珍主动为病人送水送饭,半夜里还几次起床去看望病人,为他把被子盖好。女的回来后,感动地说:“王大姐,说真心话,你照顾他比我还周到。”王素珍还为另外四家邻居带孩子、做家务活,有人问她为什么这样热心,她说:“以前是凭交情,现在我懂得这是为了支援生产跃进,为了实现总路线,所以更要好好干了。”
里弄托儿所和里弄食堂也都采取措施,进一步为生产跃进服务。
新成区四明村民办托儿所,职工什么时候送孩子来,他们就什么时候收,并扩大了星期班,增加临时性收托。这个托儿所的保育员还为孩子们做棉衣、棉鞋,编结毛衣,让孩子的妈妈集中精力搞生产。
普陀区九如里托儿所的保育员特别注意加强卫生、防病、保暖工作,使孩子们健康活泼,父母安心生产。
为小厂小店职工服务的里弄食堂,过去有一些是早上不烧饭的,现在早上、星期天都烧饭了。食堂职工还在深夜里把热菜热饭送到夜班职工手里,并千方百计提高饭菜质量,增加花色品种,保证职工吃好。
为了让职工休息好,有些里弄在夜班工人宿舍门口插上小旗,上面写着“安静,夜班宿舍”字样,并派人护守。
职工家属和里弄居民这样热心、周到的服务,使职工们受到很大鼓舞,他们生产积极性更高了。由于摆脱了家务牵累,现在他们还能腾出较多的时间参加技术革新、文化学习和文娱体育活动。
上海矿山机器厂女工王鑫媛,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老婆婆,过去每天下班后,总是忙着烧饭、洗衣服,侍候老的,照顾小的。因为劳累过度,睡眠不足,生产时精神不好,经常完不成任务,厂里开会、学习也多半缺席。现在由于里弄居民和职工家属帮助她安排一些家务,她对生产和学习都有劲了。
据闸北区宝山里弄托儿所最近调查,由于摆脱了孩子和家务的牵累,90个孩子的母亲中,有31个被评为先进生产者或得到了物质奖励,并且全部参加了文化学习。
人民日报1977年8月11日 ?第2版
支援前方打胜仗 后勤战线当闯将
——记上海乍浦路街道实行24小时服务
新华社编者按:在工业学大庆群众运动中,生产第一线在大干快上,街道里弄等后方应该紧紧跟上。看来,这个领域确是大有文章可做。乍浦路街道的经验表明,后方上来了,大家都高兴,对生产第一线的职工大干社会主义是个有力的支持。像这个街道那样实行24小时服务,要看需要和条件,但是他们这种力争为生产第一线多作贡献的革命精神,是值得提倡和学习的。
这是工业学大庆热潮中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深夜,乍浦路街道的十三条里弄一片宁静。工作了一天的人们早已酣睡。然而,这里的各个服务站,却是另一番繁忙的景象。
里弄托儿所、幼儿园的保育员,细心地照料着一批临时送来过夜的“小客人”。就连生了病的孩子,也有专门的隔离室接待他们。家长不论什么时候,都可以来这里接送子女。上夜班的职工再也不用为孩子操心了。
里弄食堂为附近一些小厂、小店的夜班职工准备好了可口的饭菜和点心。根据用电计划临时开夜班的小工厂,再也不用为食堂问题发愁了。
里弄合作医疗通宵门诊部也在接待着病人。有的病人行动不便,通宵门诊部就派医生上门出诊。
设在街道各个主要地段的通宵服务点,从供应蚊香、火柴,代售邮票,传呼电话,直到向骑自行车的工人出借打气筒,无微不至地为上中班、夜班的工人服务。
每天晚上,这个街道的治安巡逻队还穿街走巷,配合公安部门搞好治安工作,为千家万户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乍浦路街道在上海虹口区的闹市地段。1.7万多户居民,绝大部分是“双职工”。街道工作全心全意为前方服务,把党的温暖送到家家户户。一封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寄到街道党委,表扬街道工作人员使人们免除了“后顾之忧”,表达自己大干社会主义的决心。
6月中旬,上海无线电仪器厂的生产时间根据上级安排调整为上午10时到下午6时半。但是,街道托儿所通常下午5时半就关门了。厂领导和职工们正为此感到为难,街道幼儿园、托儿所的党支部给入托孩子的父母送来了托儿所昼夜开放、24小时服务的通知。乍浦路街道共有8个托儿所、幼儿园,收托着1599名孩子。这个街道上需要托放的孩子,已全部入托。
浦江电表厂有一对“双职工”,两个孩子,大的10岁,小的3岁。过去,照顾孩子一直是他们工作的主要牵累。现在,3岁的小女孩昼夜都可以放在托儿所里。大女儿在里弄食堂搭伙,每顿饭菜由服务员帮助安排,家长只要每星期付一次伙食费就行了。里弄委员会还请他们的一位邻居、职工家属傅妈妈当孩子的辅导员。天凉帮助添衣,下雨帮助关窗,下午放学后督促孩子做作业。
24小时昼夜服务,这是乍浦路街道党委近两个月来学习大庆经验,争做工业学大庆运动促进派的成果。
人民日报1981年7月26日 ?第3版
早日打开婴幼儿智慧的大门
——访上海市儿童医院副院长姚念玖
白筠
3岁前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在这国是一门新的学科。近一年多来,上海市已有208个托儿所开展了早期教育的工作,为发展婴幼儿的智力、体力作了有益的探索。最近,记者参观了一些托儿所,发现经过早期教育的婴幼儿情绪饱满、愉快,精神状态良好,在接受能力和对事物的反应上,都要比未经教育的同年龄的孩子来得快。记者还惊讶地看到,不会说话的婴儿躺在床上,安静地聆听着旋律轻快的乐曲。一些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就能随着不同的乐曲做起不同的体操。
上海开展早期教育的成效引起我探索这个问题的好奇心,为此我访问了上海市儿童医院副院长姚念玖同志。
姚念玖今年57岁,已经有40年保教工作的经验。近一年多来,她把全部精力放在指导开展早期教育的工作上。她向记者介绍说:“国内外大量研究材料证明,3岁以前是婴儿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100多亿个脑细胞大部分是在3岁以前发育的。重视早期教育,发展婴幼儿的智力和心理,对人的一生是极为重要的。”
“那么,早期教育应该如何进行呢?”我问。
姚念玖说:“早期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填鸭式地进行知识和数字的灌输,而是要培养一个良好的素质,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强、思维敏捷。因此,早期教育就是要从刺激孩子的感官着手,发展孩子的语言和思维,挖掘智力发展、能力发展的潜力。”说到这里,姚念玖脸上显出了惋惜的神情,她说:“开展早期教育以前,不少托儿所里一岁的孩子整天躺在小床上,不是吮吸着小手指头,便是呆望着空荡荡的天花板。有些孩子一岁半不会走,两岁不会说话。孩子表情发呆,情绪淡漠,无所事事,听不到笑声和呀呀学语声。过去,托儿所的墙、天花板、小床都是白的,在孩子的视觉上几乎引不起什么刺激。所以,我们现在尽可能美化环境,自己动手做了不少教具、玩具,丰富孩子的生活,改变吃、睡、坐的状态。”
我想起参观一些托儿所的情景:天花板上拉起了彩带,四周墙上挂着色彩鲜艳、形态生动的图片,有的还在屋角养起了金鱼,窗台上摆着盆花。尤其令人注目的是那五彩缤纷的教养床,悬吊着各式带声响的玩具,四周环绕闪闪发亮的彩灯。这是为训练婴儿视、听、触觉等感官而设计的。一个个胖娃娃躺在教养床上,有的睁大着眼睛,东张西望,似乎在探寻这结识不久的人间;有的则面对绚丽多彩的世界乐得手舞足蹈,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
“开展早期教育要从孩子的具体情况出发,不要搞形式主义。”姚念玖继续说,“有的托儿所为了美化环境,精心制作了许多美丽的图画,但因怕孩子撕,都挂得很高,孩子的视线根本达不到。那你这是给孩子看的,还是给参观的人看的呢?其次,要注意婴幼儿的年龄特点,不要把托儿所办成幼儿园。比如,要根据月龄训练婴儿的看、听、俯卧抬头、翻身、爬行准备等感官和动作,等孩子稍大一些,要发展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他们的语言。”记者在访问托儿所时,看到凡是开展早期教育的地方,的确是努力这样做的。会走的孩子在室内分散活动,有的玩水,有的玩沙,有的在老师帮助下,认着不同颜色的纸片,有的学习用塑料绳穿珠子,锻炼小手的肌肉。不会走路的孩子,在清洁的地板上随意地爬来爬去,开心得很呐!过去不肯来托儿所的孩子,现在家长来接还不肯回去。
姚念玖说:“开展早期教育,关键是保教人员要爱孩子,使孩子感到愉快。愉快是智力发展的最好条件。保教事业关系到祖国的明天啊!”
人民日报1981年8月18日 ?第3版
深受欢迎的上海民办托儿所
白筠???陈光曼
上海市有民办托儿所562所,分布在116个街道,收托儿童10.5万多人,占市区各类托儿所在托孩子总数的一半以上。
为什么受到欢迎?
上海民办托儿所,一般房屋比较简陋,设备较差,但它深受群众欢迎,原因是:
一、民办托儿所点多面广,孩子可以就近入托,家长接送方便。如乍浦街道有居民5万多人,方圆0.49平方公里,共有8个托儿所。既能使职工免受抱着孩子挤公共汽车之苦,又能减少城市交通的压力。
二、民办托儿所收托方式机动灵活。从出生56天到4岁,从半日托、日托到少数全托,只要有名额,允许随时插班收托。有时为了帮助孩子断奶,照顾家长生病、出差的困难,还可以临时性全托。
三、民办托儿所服务时间适应各类家长的不同需要。因各工厂、企业休假日的不同,民办托儿所没有星期天,老师轮流休息。部分工厂是三班制,有的托儿所就实行24小时服务。
四、民办托儿所是群众自己办的,与本地区家长关系密切,服务态度一般较好。有时家长有困难,可以代为接送。有的家长晚上要开会,打个电话委托住在临近的工作人员把孩子带回去,会议结束后到她家去领。
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援
上海民办托儿所坚持勤俭办所,民办公助,同时采取多种办法,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援。
第一,千方百计,挖掘潜力。上海市区人口密集,房屋紧张,民办托儿所用房也很拥挤。为了尽可能满足群众入托的需要,许多托儿所就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将房屋翻建、加层、升高,扩充场地。有的扩大平台、阳台,为孩子开辟户外活动场所。有的在弄堂空地里盖上天棚,作为辅助用房;阁楼上开天窗,改为办公室和仓库;水泥地上铺起能拆卸的活动木板,或在墙上支起能折叠的小板床,使活动室兼作卧室。
第二,民办公助,国家给予必要的支持。民办托儿所的经费主要靠托儿费收入,1979年全国托幼工作会议后,上海市从地方财政中每年给每名入托儿童贴补6元,托儿所用房按9折收租。这样,托儿所普遍反映:经济上活便多了。
第三,依靠和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发展托幼事业。以上海闸北区为例,吸收社会力量支援的形式大致有三种:1、日常的修理服务,诸如夏天装风扇、冬天装火炉,平时修配大型玩具、设备之类,很多托儿所都是家长帮助解决的。2、街道和邻近企事业单位联合办托儿所。如上海铝制品一厂等三个单位同虬江街道合作,负责提供建筑材料、施工力量和费用,将该街道的一所托儿所翻建为三层楼房,扩充的班级主要收托这三家工厂的职工子女。3、有的单位有房子,但生产任务和劳力都比较紧张,自办托儿所无力顾及,街道就采取派人进厂的办法,借用工厂的房子筹办和管理托儿所。闸北区61个园所中这样情况的就有五所。
建设一支好的保教队伍
上海市集体事业办公室的同志说,要保证保教质量,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好的保教队伍。近几年,他们按照保教要求,调整、充实了保教人员。原来保教队伍中年龄大的多,文化程度低的多,体弱多病的多。现在70%是青年,基本上是中学毕业生。上海市加强培训,提高保教人员业务水平,还建立岗位责任制,每个班级都配备了专职人员,每名人员分工负责若干名儿童,并明确不同年龄、不同月龄的孩子在保教工作中的具体要求。责任落实到人,指标考核到人,并同奖金挂起钩来。
人民日报1983年1月9日 ?第3版
上海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入托难” ???全市入托入园的儿童达25.6万
本报讯 ?记者吕网大报道:上海市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办好托儿所和幼儿园,“入托难”有所缓和。1982年全市各类托儿所、幼儿园入托入园的人数达25.6万,比1981年增加12%。
他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翻建、扩建原有的托儿所,扩大入托范围。去年初,长宁区人民政府和区、街道的集体企业单位共同集资,帮助一批托儿所重新扩建,现在有些托儿所比原来多招收80%的儿童入托。南市区对十几所托儿所重新翻建,改善了原有的条件和设备。
发动各机关、工厂恢复和自办托儿所。许多单位恢复了在十年动乱中被关闭的托儿所。
工厂和地区合作。长宁区周桥街道根据本地区幼托单位少、入托儿童多的情况,与上棉二十一厂联合办起托儿所,里弄负责招聘和培训保育员,工厂提供场地,充分发挥各自的有利条件,解决了本地区职工的困难。
从小学校舍中挖潜力。闸北、静安等区利用空闲的小学校舍办起民办托儿所和幼儿园,吸收退休的幼教师资,经费基本上从入托费中解决。有些小学附设幼儿园,儿童入园后,到了入学年龄可直接进入小学学习。
街道里弄办简易托儿站。目前全市已有9个区的45个街道办起了100多个简易托儿站。各区妇联还专门请了老师培训保育员。
此外,一些单位还鼓励家长将两周岁以下的儿童交私人带养,单位再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使一批进不了托儿所的儿童也得到妥善安排,解除了双职工的后顾之忧。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
- 河南41个博士后团队将出征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
- 广西:依托“硕师计划”让高素质教师走向农村学校
- 数字工匠不足,育人短板怎么补?
- 闵行这个“服务圈”,已为200多青年找到心仪工作!
- 海大99周年校庆专属头像上线!
- 江西有哪些自学考试学习形式?
- 北中医房山医院:相约地坛共赴中医药文化盛会,走进文化宣传周共促中医药文化素养
- 军自考有哪些专业?
- 重要提醒!湖北省10月高等教育自考考前须知
- 新丝路幼儿园:九九重阳暖相融 孝亲敬老情意浓
- 7天搞定托福作文的技巧
-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上音“大先生”荣登 “上海市教育功臣”群像展
- 自考需要去学校上课吗?
- 助推重大项目建设廉洁高效
-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深化河湖长制守护“中华水塔” 力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 “国际角膜塑形学会亚洲分会(IAOA)基础课程培训班”首次在渝开课!
- 豆神教育窦昕老师不断加码大语文布局,推动文化传承
- 九江家有电动车的快看!11月1日起实施
- 宝馨科技:重大经营与投资决策管理制度(2023年10月)
- 新托福独立写作满分
- 获评国家级优秀!海淀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蔚然成势!
- 喜迎妇女十三大|织密防护网,“她”权益法治屏障更坚实
- 晋州市和平小学组织观看“新时代好少年”直播活动
- 金融支点“撬动”科技创新 企业如何加快自主创新?
- 宋旦汉字艺术博物馆在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开馆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