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做托育,大势所趋!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2-12-12
手机版

  图片来源于网络

  9月22日上午,北京市召开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

  会议听取关于北京市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

  报告提出,2023年本市将扩大幼儿园托班试点,而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疏解腾退中也将补齐社区服务设施。

  报告指出,截至今年7月,北京市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共627家,托位总数29171个。

  北京市千人口托位数1.33个,低于2021年底全国千人口托位数2.03个的平均水平,距离“十四五”规划提出的2025年千人口托位数4.5个的目标还有7万至8万个缺口。此外,现有托位空置率较高,托位使用率35.4%,托位总量不足和存量相对过剩并存。

  且托位资源分布不均衡,城区托位数明显高于郊区,朝阳、海淀两区托位数占全市托位总数的46.7%。普惠性托育服务匮乏,托育服务未能有效匹配家庭实际需求。

  从服务价格和监督管理看,2020年本市托育机构平均月收费超过7000元,价格较高。

  下一步,北京市将立足于精准匹配家庭实际需要,通过试点办、单位和社区办托、社区办园点转托育机构办托等多种方式,分层次、分年龄段建立方便可及、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以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在加大普惠服务供给方面,本市将扩大幼儿园托班规模。

  研究出台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相关政策,扩大幼儿园托班规模,满足2至3岁婴幼儿入托需求。

  2023年将进一步扩大幼儿园托班试点规模。

  幼儿园做托育,大势所趋!

  不仅仅是北京,其他地区早有相关动态!

  深圳:鼓励有条件幼儿园开设托班

  2022年9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学前教育条例》正式施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

  深圳市教育部门负责人介绍,随着学位的加大供给以及人口结构的自然调整,在有空余学位的前提下,鼓励幼儿园开设托班。

  相对于3-6岁的学前教育,“托育”主要针对2-3岁的幼儿。《条例》提出,要保障深圳户籍和符合条件的非深圳户籍三周岁到入小学前的学前儿童可就近入读普惠性幼儿园,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招收两周岁至三周岁的幼儿。

  大连: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营业范围变更为0-6岁

  大连出台鼓励和支持“托幼一体化”模式促进托育服务发展的具体举措,详情如下:

  1.整合优化幼儿园和托育机构规划设置。

  在新建住宅小区规划中严格落实幼儿园、托育设施配建要求,将规定的配套托育机构建筑面积等指标合并到配套幼儿园设施指标中统一规划设置,在规划与选址、建设与验收、移交使用和责任与处罚等方面,执行《大连市教育局等七部门关于印发<大连市城镇居住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和管理使用办法>的通知》(大教发〔 2021 〕 15 号)相关规定,实现与新建住宅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核实。

  图片来源于网络

  2.放开登记许可范围。

  鼓励支持有资源条件的幼儿园,通过向原登记注册机关申请营业范围由3-6岁变更为2-6岁或0-6岁,经改扩建后符合《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的,即可开展和向社会提供托育服务。

  3.同等享受财政运行补助政策。

  符合条件的一体化运营模式的幼儿园(含增设的托班),按规定可同等享受幼儿园运行补助政策。

  4.优先争取给予项目支持。

  实行托幼一体化的幼儿园,在“十四五”期间新建和改扩建托育服务设施的公办和普惠托育服务机构,经区市县(先导区)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后,可优先申请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

  5.取消托幼一体化机构备案程序。

  实行托幼一体化的幼儿园,可不再向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进行线上备案,基本情况信息通过教育、卫生健康部门间共享信息获取,每年交换一次。

  6.实行一体化服务管理。

  实行托幼一体化的幼儿园,教育教学、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等均由教育部门统一负责。上级有关托育服务的政策文件等,由卫生健康部门向同级教育部门进行传递,由教育部门结合实际进行贯彻落实。

  7.简化规范卫生保健人员培训和卫生评价工作。

  每年定期组织两次卫生保健人员岗前培训,一次卫生保健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对已经取得“合格”卫生评价报告的幼儿园,实行托幼一体化后不再重新进行卫生评价;对新开办的托幼一体化幼儿园,要在收齐申报材料后8个工作日之内完成卫生评价工作,评价后5个工作日内出具“合格”或“不合格”的《托幼机构卫生评价报告》。

  上海:“十四五”期间将新增200余所幼儿园

  近日,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围绕“推动教卫事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创造高品质生活”主题,介绍上海教卫事业改革发展有关情况。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王平介绍,这些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学龄前儿童善育工程”作为民心工程加强推进,从三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是率先建体系。

  上海坚持“政府主导、家庭为主、多方参与”的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发展思路,在全国率先探索并基本形成了以幼儿园托班为主体、普惠性资源为主导的托育服务体系。坚持“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多元包容”的3-6岁学前教育发展原则,为符合条件的学前幼儿提供高品质的保教服务,形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基本格局。

  二、是大力扩资源。

  托育服务资源方面,全市有各类托育服务机构1151个、提供托额5.3万个,其中普惠性托育机构占比近60%。考虑到幼儿园开设的托班最受家长欢迎,上海从2020年起,要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原则上都开设托班,同时在现有幼儿园中挖掘潜力开设托班,在保障小班幼儿入园基础上,托班能开尽开、应开尽开。

  三、是聚焦提质量。

  上海强化托育服务从业人员培养培训,要求保育人员100%持证上岗。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上海市学前教育学院,全市学前教育教师接受专业教育的比例超过95%。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争创优质幼儿园,市示范性幼儿园和市一级幼儿园占比超过60%。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平表示,当前,学前幼儿入园规模经历十年增长后,正处于平稳发展阶段。上海还将从三个方面深化“幼有善育”。

  一、加强立法保障,目前,《上海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已纳入上海市年度立法计划,有望成为全国首部覆盖0-6岁幼儿全年龄段公共服务的地方立法。

  二、深化资源建设,“十四五”期间将新增200余所幼儿园,稳步推进“宝宝屋”建设,全市街镇覆盖率达到85%,打造托育服务“15分钟生活圈”。

  三、是提升服务质量,开展市级保育带头人工作室创建,举办全市保育人员技能大赛。同时,把科学育儿纳入一网通办“出生一件事”,让家庭在迎接新生命的同时获得公益、便捷、贴心的育儿服务。

  幼儿园做托育,大势所趋!

  民办托育机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关注托育星球,获取一手政策资讯?

  品牌推广 | 培训合作 | IP打造 | 课程学习 | 转载开白

  # 往期原创文章阅读 #

上一篇:大学英语教学 重听说还是重读写
下一篇:带你了解一下:男生学什么技术比较有前途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