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深评

栏目:幼儿教育  时间:2022-12-14
手机版

  

  中小学“失去”的体育课,应该找回来了。

  近日中办、国办发文,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对于体育课屡屡被文化课占用、甚至连课间操时间都不保的学生来说,每天1节体育课不仅是“还”回来了,而且有超值的“多得”感。但是对于处在长身体年龄段的小学生、初中生来说,每天1节体育课不多。因此很多网友建议,不妨将“鼓励”变成“保底”,防止政策喊破嗓子,学校装装样子。网友担心学校执行时打折扣,最终流于形式。

  其实“两办”意见中,对于体育课抓落实的督促与倒逼是有制度设计的。意见指出,积极完善评价机制,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

  分值是一把“杀猪刀”,指向哪儿,哪儿有效。也是倒逼体育课抓落实的一把“杀手锏”。体育课有没有得到保障,体育成绩能够得出反映。对此,10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两办文件时表示,体育中考逐年增加分值,“要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教育部相关部门负责人举例,“目前全国有一家,云南省已经做到了从今年开始体育中考跟语文、数学、外语一样,都是100分”。

  但是问题来了——尽管体育成绩能够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出体育活动时间的保障到位情况,但更客观的事实是,人与人之间客观存在的体质差异、男女体能差异、个体之间体育运动的水平差异。这是即便校内、校外相同的体育时间保障,也无法统一的标准。如果将校内、校外体育时间保障落实的压力,最终完全体现并施加在学生个体身上,这样的设计是欠妥当、缺科学的。也因此,“两办”在意见中对于“中考分值”,提出了“科学确定”“逐步提高”的设想和要求。这是审慎的态度,也是应有的科学严谨态度。

  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设置体育测试成绩占中考分值的比例,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但是分值“杠杆”的设置要科学慎重,不能轻易拍脑袋,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些天个别地方将“裸眼视力考核纳入中考”引起社会广泛质疑,就是由于“好事”做得太绝对所造成的。

  体育成绩设置中考分值,也要防止类似本想“减负”反而“增负”的简单操作。既要防止体育课时大打折扣,又要防止矫枉过正。先把校内“保底”的课时规范起来,再把校外运动的时候“鼓励”起来。针对不同个体,要有多把尺子。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肉和骨头“一刀切”。倒逼是手段,用对了是鞭子,用错了是刀子。

  1602835761000

上一篇:每日聚焦
下一篇:动画|【“十四五”新词】发挥在线教育优势

最近更新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