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PP做作业 教育还需“善假于物”

栏目:幼儿教育  时间:2022-12-16
手机版

  老师布置作业通过移动客户端应用软件发布,学生做作业需要下载不同的应用软件来完成。同时,老师在APP里奖励完成作业的学生“学豆”;家长还需下载家长端APP,领取“学豆”后才能让孩子继续做作业……近日,成都市民王先生向四川新闻网反映,他的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每天都需要通过手机APP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在下载该软件家长版后,发现家长可以通过购买学豆来给班级贡献学豆,让孩子获得更多奖励。这让他十分担忧,“这会不会变相鼓励学生和家长去充值学豆,造成攀比?”

  小学师生中,使用作业APP早已不是新闻,这些APP涉及英语、数学、语文等科目,可以组建班级,只要老师发送一个邀请码给学生,即可登录,就好似在网络上组成了一个虚拟的班集体。作业APP,作为智能手机时代的产物,这是时代的进步吗?作业APP风靡,究竟弊大还是利多?

  凡是从小学到大学一路走过来的,想必都知道学习的基本过程。如果把学习的过程看做是一个知识获取的过程,无论数理化还是文史地,都摆脱不了听读写记用的循环学习过程。使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取代这个过程,就好比用坐车取代徒步锻炼,对孩子的成长是否有益,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另一方面,教学软件同样来源于课本知识,但在实践应用中却违背了基本的教学规律,简化了学习、理解和交流沟通的亲身实践过程。因此,笔者认为这些APP软件只能作为学习过程中的“点心”,却不能成为“主菜”,更何况其还隐藏着变相的生财之道。

  科技发展的红利,可能也成了“偷懒”的工具,甚至是一种把教育与金钱挂钩的“利器”。用好了让孩子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寓教于乐;用不好,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孩子价值观,让孩子误入歧途的。其俨然就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帮孩子,又能伤孩子。

  再者看,企业用科技盈利无可厚非,但是企业和学校之间是否存在些许“猫腻”,难免让人浮想联翩。即便“清清白白”,类似“问豆”、“悬赏金”等之类的线上交易筹码,这种从教育“淘金”的做法势必会影响孩子的金钱观,造成盲目的攀比,让孩子萌生一种“金钱万能论”的邪恶观念,影响之深远不可估量。

  传统教育模式正在依托网络化、数字化的平台悄悄实现转型已是不争的事实,利用下载的APP里的资源,老师可以开展教学,发布作业,录制微课;学生可以写作业,纠错题,查难点;家长可以了解学校和学生的动态,实时互动。这些学生平时有闲暇可以试试,但绝不能代替传统的纸质作业来用。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艰苦的动脑过程,依靠科技包装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会加重学生对科技的依赖,不利于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同时,学习是一种静心思考的过程,要培养孩子自发地产生学习动力,而不是把学习用APP进行包装。

  古人有云,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有工具可借用,当然是锦上添花,但在便利的工具面前,如何制于器,而非受制于器值得我们深思。

上一篇:119消防宣传日主题活动策划方案模板汇集(5篇)
下一篇:国产小型SUV的颜值课代表 吉利缤越汽车怎么样?

最近更新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