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新区秦波美术工作坊:向儿童学习,以美育美

栏目:幼儿教育  时间:2022-12-16
手机版

  在两江新区,有这样一个教师团队,他们主动放下成人的架子,收敛长辈的权威,视学生为老师,行走在“向儿童学习”的路上,这个团队的名字,叫“秦波美术工作坊”。

  2017年10月,两江新区启动了首批名师工作坊,意在以名师带徒弟的方式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两江新区教育的高位优质均衡发展,而童心小学校长秦波所主持的美术工作坊就是其中一个。

  在秦波的带领下,工作坊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便硕果累累,8名正式成员就有4名获得了市级赛课一等奖,更在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等发表论文10余篇,撰写的论文频频也获得市级征文大赛等级奖20余篇。

  除了这些亮眼的成绩,在秦波看来,工作坊最重要的成果,是逐步让老师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秦波告诉记者:“从教授学生到向儿童学习,转变的不止是说法,而是真正尊重儿童,发掘其伟大的创造力。”

   从玩泥巴到向儿童学习

  “向儿童学习”是“秦波名师工作坊”的教育理念,而这一理念,秦波早已贯彻实践了近二十年。

  1999年,秦波来到重庆市忠县乌杨镇中心小学教授美术,在当时,乡村小学的教学条件十分简陋,几乎无先进的教学器具,这促使秦波只能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教室走到野外,把美术材料变成了田野泥巴、长江石块和农家蔬菜。“你看,其貌不扬的泥巴在孩子们手中变得趣味十足,他们出人意料的想象和创造力深深打动了我!”秦波一边向记者展示他保留下来的、厚厚一叠的教学资料,一边不住感叹。

  2003年,秦波调到重庆主城区,更多大大小小的孩子来到他的画室学习,但他却发现,孩子年龄越大,想象和创造力却受到了思维定式的束缚。“以画太阳为例,大孩子心中的太阳都是圆圈和射线组成,反而是看起来‘无知’的小孩子,却用天真烂漫的想象涂画出成人无法企及的太阳。”当他意识到这种差别和教育方式息息相关时,“向儿童学习”的教育理念便开始萌芽并逐步形成。

  每周三上午,工作坊都会定期开展研修,除外,在其余时间里,老师们也经常交流,虽说形式不一,但将传统教育观念转为“向儿童学习”始终是重点。

  “要当好儿童的教师,首先要向儿童学习,学习他们无拘无束的思维方式,学习他们未曾受到污染的美好心灵,摒弃长辈的优越,理解他们的顽皮,拥抱他们的稚嫩,保护他们的特质。”秦波说,玩泥巴是“向儿童学习”的开端,由此,他也带着工作坊的老师们玩泥巴。工作坊的第二次学习便是齐聚在童心小学陶艺室玩泥巴。

  不局限造型,不拘泥技法,只是限时3-5分钟捏一个小泥人。最初,老师们都比较拘谨,放不开手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也渐渐活跃起来,各种有趣的作品在老师们的巧手下纷纷出现。有生动形象活灵活现的,也有抽象奇异引人遐想的;有温柔恬静一丝不苟的,也有粗犷狂野随意奔放的。

  “泥人的千姿百态,展现出两江新区新一代美术老师的过硬的专业修养、技能素质和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秦波说,让老师们捏泥人,不仅是训练老师们的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让老师们通过此种体验,激发出他们内心深处的“童心”,并让他们带着这种“童心”走进孩子们的世界。

   转变教育观念并非朝夕

  从教近20年,秦波深深明白,教育观念的转变并非朝夕之间,由此,工作室的8名正式成员在秦波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制定发展规划,在秦波看来,孩子需要因材施教,老师的培养也需要因人而异,扬长避短方能发挥出每个人的潜力,“而这其实也是贯彻‘向儿童学习’理念的体现”。

  去年10月,邓兴华成为秦波美术工作坊正式学员,在秦波的指导下,拟定了未来三年发展规划,将结合“向儿童学习”的教育理念,在美术教学策略上从细部思考,形成有实效性课程体系等目标。此外,为了能在工作坊中尽快成长,邓兴华不仅投入到每一次的交流学习中,还进一步学习了秦波向儿童学习教育丛书。

  邓兴华说,经过一年的研修学习,自己最大的收获是教育意识的转变。“一切为儿童的思想从未改变,但如何能更好的为儿童的发展来设计课程呢?进入工作坊以后,我认识到,其实孩子的认知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很多,作为老师应该学会蹲下来走进孩子的内心,用儿童的视角看问题。在教育中要大胆放手,充分相信孩子的力量。当孩子们在快乐、自由的氛围里,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就能收获更多。”

  除开平日里线下的研修,工作坊还充分发挥了网络的功用,不仅尝试通过微信群进行讨论,还将“向儿童学习”的微信公众号作为老师们持续学习分享的另一个渠道,每位老师都可以将自己的感悟心得以留言的方式呈现。

  “我们工作坊的老师除了8名正式成员,还吸引了很多教师一起学习,大家在后台的留言都非常积极,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大家的教育思维真的在逐步发生转变。”秦波举例,曾有一名老师分享到,以前自己只是觉得班里学生闹情绪是幼稚的孩子气,但现在却发现,是自己以成人的思维来度量孩子,自己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应仔细观察每一个孩子。

   保护童心 以美育美

  转变教育理念所带来的,是孩子们的潜力得到更大的激发。

  在童心小学同享楼的二层大厅,展示着“小画家”们的线描作品,有中国传统的脸谱,有趣味十足的花瓶,还有孩子们眼中的亲人;在陶艺室里,也摆满了小朋友的泥塑作品,有三个脑袋的马,有表情生动的歌者,还有调皮吐舌头的男子……

  “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只要我们不以世俗的偏见影响孩子们纯洁的心灵,并且不用成人的那套标准来束缚孩子们活跃的思维,坚信孩子们有伟大的创造力,他们就能把自己的艺术天赋发挥出来,带给我们许多惊喜。”为此,秦波本人和工作坊其他老师的教学中,都会采用各种方式将课堂“还给”孩子。

  “从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示范画为主要手段,以判断学生画得‘像’与‘不像’为主要评判依据,导致孩子们的作品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严重禁锢了孩子们的艺术创造”,而“向儿童学习”则是以儿童为主体,将“灌输式”教授转为引导。

   在工作坊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并不会告诉孩子们泥人应该是什么样,也不会纠正孩子们“画得不像”,只会做一些技术性的指导。“譬如,这堂课是以马为主题进行泥塑,工作坊的老师会在课堂上以故事的形式唤起孩子们对于马的记忆或者感知,在讲解泥塑搓、压、揉等技术要点后,‘放开手’让孩子进行创作,在交流分享时则侧重于孩子们的创作想法。”秦波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件件泥塑马,笑着向记者展示,“你看,这匹马有三个头,那匹马还有翅膀,这些都是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捏的,我们怎么能以传统意义上的‘不像’来评判这些艺术作品呢?”

  实际上,在美术课堂上保护的童心不仅体现在那一件件珍贵的作品中。秦波说,艺术本身是人类灵魂的外观,艺术教育不仅是让孩子掌握某种线条勾勒,不仅是让孩子知道某种技法的巧妙,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进入一种创造活动中去,鼓励孩子从中找到自由的心境和创造的乐趣,进而激发他们的兴趣,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就是以美育美”。

  尊重儿童,引导儿童以纯真的童心细心观察,让他们大胆将自己心中感受到的美,无拘无束地用绘画表达出来,这是“秦波名师工作坊”在过去一年的坚持,而在未来,他们也将继续坚持“向儿童学习”。

  (记者 苏旸)

  附:

  团队风采

  导师介绍:

   秦波 男,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毕业,重庆两江新区童心小学校长/书记、重庆市青联委员、中学高级教师、重庆市首批“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重庆市名师、重庆市教师教育专家库成员、重庆市美术骨干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委会会员、重庆市书法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向儿童学习》、《感悟成长快乐》、《大足石刻的那些传说》、《玩泥的艺术》、《童画忠州传奇》等,教育科研成果获教育部二等奖、重庆市第五届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荣获重庆市首届教育创新奖。在《中国教育学刊》、《未来教育家》、《新校长》、《中小学德育》、《中国中小学美术》等刊物发表文章30余篇。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5项,主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重庆市社科联、重庆教育科学规划办等课题8项。指导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800余次。主编向儿童学习教育研究系列丛书15本150余万字。在实践中提出了“向儿童学习”教育思想。

  秦波名师工作坊学员介绍:

   张秀红 女 万年路小学美术教师。1998年——2001年毕业于重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2001年7月——2004年7月,在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函授本科。2001年7月——2015年8月,在长寿凤城第一小学小任美术教师。2015年9月——2016年8月,在长寿凤城第三小学挂职锻炼。2016年9月至今,两江新区万年路小学美术教师。

   任洪霖 女,苗族, 38岁,童心小学美术教师。1999年走上工作岗位,小学美术一级教师,2013年3月加入中国教育学会。2015年加入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任教18年以来,一直从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2014年5月主编的《青山绿水》一课,出版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九年义务教材,同年12月在重庆新闻频道。

   屈媛媛 女 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就职于两江新区翠云小学。从教五年,我在校担任美术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繁琐的事情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快更好更有效率的处理好各个板块的相关事宜,积极参加学校和区里、市里组织的各项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班主任工作中也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龙莎 女 竹林学校美术教师。毕业于视觉传达专业,热衷于手工,尤其喜欢剪纸,多次担任学校社团课兴趣班的剪纸老师,对书法、字体设计感兴趣。教学理念不拘于传统,喜欢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自我放飞自我。

   吴灿 女 金渝美术教师。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毕业。2015年从教以来获得区级赛课一等奖,市级赛课一等奖;第十二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中《释放孩子美术课堂中自由描绘的天性》荣获一等奖。辅导学生参加书画大赛获得辅导教师奖。

   黎丽 女 白马小学美术教师。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秀山,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在重庆市第七届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得小学组一等奖。论文《理想中的课堂》,在重庆市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教育科研论文甲类三等奖。在重庆市二十届师生书法绘画艺术大赛中,作品《稻香》获重庆市一等奖,指导的学生作品5人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6人获三等奖。

   华沙 女 汉族28岁。2014年来到康庄美地小学任教,担任美术教师兼班主任。本科就读于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所学专业为视觉传达设计。为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课程辅助活动的策略研究》主研人员,2017年由中国少年儿童美术教育学会颁发的“第十六届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作品大赛”获得“少年儿童美术教育成果”一等奖;近几年指导“我心中的质量”少儿绘画比赛获一等奖。

   邓兴华 男 本科学历,两江新区童心小学美术教师。区级美术骨干教师。 自2000年从教以来,担任中小学美术专职教师。结合经历总结经验,发现孩子成长不是靠教,而是靠学。探寻好的引导方式助推学生自主能力,为学生服务是我的追求。结合教学实践,撰写论文30多篇,分别获得市县级奖项,辅导学生参加各项美术活动,获得市县级多个奖项;多次美术赛课获得县级和市级一等奖。

  

上一篇:交接班牌、升班誓言、播撒种子……小朋友升班仪式感十足
下一篇:安康平利:八仙小学以赛促学,这场知识竞赛“有点燃”

最近更新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