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制定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防学前教育"小学化"

栏目:幼儿教育  时间:2022-12-16
手机版

  中广网北京10月17日消息(记者刘玉蕾)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龄前是人生重要的启蒙时期。日前,教育部正式发布了《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目的是帮助广大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至6岁幼儿成长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为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提供具体方法。

  此次《指南》给学前孩子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成长设定了一个"阶梯"状的标准,并给出了很多指导性的标准。比如,孩子3岁学会不跟陌生人走,4岁学会体谅父母辛劳,5岁学会说出家庭住址,6岁学会接受不同意见等等。

  在当前标准林立、指导众多的幼教教育乱象中,《指南》要突出强调哪些教育理念?幼教教师和家长们又是否会接受并认同?

  对这样一份来自教育部层面的《指南》,年轻的爸爸妈妈们有自己的看法。米米出生才半个多月,爸爸认为宝宝快乐成长最重要,他十分担心在《指南》的指导下孩子未来的压力会太大。

  米米爸爸:我觉得孩子已经压力很大了,以后在若干年他面对的压力会更大,所以还是还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吧。

  陶陶妈妈却非常在意教育的未来发展会怎样,无论是《指南》、还是《规划纲要》,如果教育政策得不到落实,如果教育被异化,那么一切都无从谈起。

  陶陶妈妈:我觉得中国的教育到了现在的确是应该要有所改变了,因为毕竟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未来,国家的主管部门现在也有这种求变的想法和决心了,但是关键是这些政策怎么不走样的执行到位,执行到底,是不是能做到,我觉得这个是关键所在。

  作为一个民办园,北京世纪阳光幼儿园园长董燕非常关注《指南》的出台,在她看来:《指南》很有必要,年轻的幼师可以按着《指南》学习如何培养孩子,家长们更是多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指导。

  董燕:幼儿园阶段是培养素质教育,到了小学以后就被异化掉了,其实我们也在拼命的保持着学前教育的本位化。我觉得这个《指南》更大的意义在于令整个社会和家长这个群体,对于3-6岁孩子的学习特别要把握和指导。

  迫于孩子入园难、小学择校等问题的压力,近年来,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十分严重,教育部出台这份《指南》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那么,它能够有效地解决这样的问题吗?另外,《指南》一旦成为硬性标准,孩子在个体上的差异又如何来体现?

  指南研制组专家、北师大教授冯晓霞一直从事学前教育研究工作,她一上来就强调说:《指南》提供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是为了解幼儿作参照的,不是评价和衡量幼儿发展快与慢、好与差的"标尺",不能简单地对照指标评判幼儿,更不能将《指南》作为分领域训练的"清单",为追求"达标"而对幼儿进行强化训练。

  冯晓霞:这不是一个衡量所有孩子的标准、标尺,它是一个指导方向,它是兼顾了城乡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的这些儿童的,因此总体来讲它带有普遍性,这个普遍性大家知道,普遍性不是唯一性。

  幼儿在不同学习与发展领域的表现存在明显差异,《指南》中说:孩子年龄越小,个体差异就越明显。应允许幼儿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同时,冯教授也认为: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充分认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最大限度地让儿童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取经验,严禁"拔苗助长",这些都是防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重要依据。

  冯晓霞:在幼儿园基本上是以游戏为主的,不是通过语言、课本这样来传递知识的,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直接经验而不是间接经验,当然间接经验的学习对幼儿来讲也是重要的,但是那一定在他有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再进行才可能是有效的。

  董燕园长也证明说,幼儿园可以通过作游戏的方式帮孩子为进入小学做准备,但绝不要简单地通过提前给孩子上小学课程来作衔接,效果未必好。最后,冯教授提示年轻的家长们:《指南》有些目标看起来简单了,有些似乎又一时达不到,家长不要因此就觉得容易或是气馁,全面、系统地以《指南》做参照或许才能为幼儿的成长打好基础。

  冯晓霞:我们拿科学领域当中的数学认知这一块来说吧,我们不要认为孩子能够背下来就是他懂得加和减了,很多情况下他是不懂的。所以这就是我们说的单独挑出来一个方面来看,你会觉得这个难度降低了,但事实上综合来看的时候,现在很多并没有做到,做到的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甚至超了,但事实上他不懂,因此这一次的《指南》当中就把到底比如说学习哪些方面是重要的,把它比较全面的提出来。

  (原标题:教育部制定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防学前教育"小学化")

上一篇:大观优郡幼儿园开展“走进生命科学,探索细胞的奥秘”亲子科普活动
下一篇:超贵手办盘点——你对土豪的世界一无所知

最近更新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