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与五育融合的实践研究

栏目:幼儿教育  时间:2023-01-02
手机版

  五育融合是新近出现的一个术语,即“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简称。它是在五育并举基础上提出的观点,也是对五育并举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实际上,无论是五育并举,还是五育融合,都不限于一个概念,也不止于一种观念或一套政策,它还意味着一个套系和机制,更代表了一个时代。

  “五育融合”是对我国新时期“如何培养人”的整体回答,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其对学前教育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青年教师对“五育融合”的内涵及框架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将“五育融合”的理念切实优化于日常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已经成为了青年教师们的主要工作内容。

  那么,什么是好的小学数学教育与五育融合的课程呢?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专业副教授、南京市鹤琴幼儿园园长张俊,在《看得见儿童 找得到课程》一书的序言中写道:课程故事不是课程本身。它是对已经实施的课程的反思。甚至一个不完美的课程,也有可能成为一个精彩的、发人深思的故事。他还向老师们提出了“灵魂三问”——每个故事中“儿童在哪里?学习在哪里?课程在哪里?”我想,教育的本质都是一样,小学数学教育也需要课程故事,那么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并不是以上三个问题,而是要问一问“故事在哪里?”

  故事在哪里呢?故事在自主游戏中,故事在主题活动中,故事在区域活动中,故事在生活活动中——故事就在我们的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我认为,凡是有涉及到小学数学知识的时间、地点、环节,就都会发生故事,而我们缺少的是发现故事的眼睛!我们要追问的是:我们看见学生的学习了吗?为什么没有看见?如果看见了学生的学习,为什么我们没有发掘出有助于孩子数学成绩提升的游戏故事?

  这个追问说明教师们有了一探究竟的想法和动力。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在后边推一把,让大家能够继续深入思考。接着引出来一个反问:“你说为什么写不出来小学数学教育课程故事?”很多青年教师会表示自己写的课程故事没有连续。是的,没有连续,没有延伸,课程的故事刚开始就已经结束了。所以我们写不出来完整的课程故事,我们写出来的也只能叫做观察记录、案例反思,而不能够叫做课程故事。

  经过研讨我们发现:在我们固有的、传统的教育习惯(或者说模式)中,一个活动(或者说是游戏)只要达成了既定的教育目标,我们就认定是已经完成了整个教育活动,很少会有后续的、更深层次的探索。比如,在数学课程授课中,千篇一律的数学定理讲授根本不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不过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先讲解数学故事引起学生们的兴趣点,从而循序渐进的进行数学知识的输出。高年级的学生的兴趣点也不止于教材中的目标达成。在数学故事传递数学知识的活动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学生的一个小小的兴趣点,往往能够引发一系列的探索。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故事讲授观察的过程中,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儿的发现,还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发现,找到故事的“连续点”——怎样支持与回应学生的探索发现,怎样帮助学生形成经验、梳理经验、提升经验。而教师在数学故事讲授观察过程中所做的具有连续性的观察记录,便是“课程故事”的基点。也就是说,“课程故事”缘起于学生的发现,形成于教师的观察,成型于教师的后续思考。

  这样下来,我们的问题就解决了。我们写不出来课程故事的原因:一是我们缺少对任教班级学生的连续观察;二是我们在观察的过程中,缺少对任教班级学生的支持与回应;三是我们在观察后缺少系统的反思,以及反思后的经验提升。如果以上三个问题解决了,课程故事便不再是我们的困惑了。

  由此,我联想到了我们的数学课程教育工作,是不是可以如此“行动”,如此“教育”,如此“引导”?对于已经拥有举一反三的能力的学生,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回溯游戏故事环节进行一下调整。不单纯地追求“会”,而是变其为“想”与“做”。让教师不仅仅成为课程故事的倾听者,也成为课程故事的“协助”记录者,帮助学生学习在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上进行思维发散。让课程故事的回溯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发展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

  我们都知道,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建立一个清晰地逻辑思维世界。那么,课程故事的表征,除了传统课堂上的授课,是不是可以通过利用新兴的学生们感兴趣的短视频或游戏的方式去进行传输和教学呢?寓教于乐,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换句话说,不断的创新课程故事教育模式,就是从目标、内容、实施等层面出发把未分化的教育要素纳入教育教学当中或把已经分化的教育要素联结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整体发展的过程。要知道全面培养体系的建构是一种全新探索,无法通过思辨、推理和想象而来,只能通过大量艰苦的融合实践摸索成型。因此,创新课程故事,这不就是五育融合与学前教育的深层次的完美融合吗?

  参考文献:姜佳佳.《看得见儿童 找得到课程》

  宁本涛,樊小伟.成融合气象,育中国少年——“全国五育融合研究论坛”综述

  李政涛,文娟.“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举报/反馈

上一篇:用诗词润泽童年——信丰县正平中心小学诗词校本课程建设侧记
下一篇:教育部:小学要坚持零起点教学,不能超进度、超难度

最近更新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