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批改作业背离家校共育初衷

栏目:幼儿教育  时间:2023-01-03
手机版

  家长是否应该批改作业连日来引发不少网友讨论。11月10日,辽宁省教育厅在其官网公布《辽宁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十要求”》,其中明确指出,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严禁家长、学生代劳。对于不按时亲自批改作业的教师,一律取消职务晋级、评先评优资格,学校校长取消评先评优资格。此举得到不少网友点赞支持。(11月11日 澎湃新闻)

  家长批改作业,这件看起来无可厚非的事情,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地方“明令禁止”。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两年来,已有辽宁、浙江、山东、山西等至少十个省份的教育部门出台文件,“叫停”让家长批改作业。同时,还以定期督查、纳入绩效考核等措施确保执行到位。

  家长们的反感的确是重要原因。因批改作业导致的亲子关系紧张,以及家长们的不堪重负,已成为当下家长们的普遍困惑。其中,固然有望子成龙导致的焦虑——这么简单怎么不会?也有不同家庭对此项任务的承受力差异。譬如,有的家长工作繁忙,忙碌一天后还要批改和检查各项作业,稍有遗漏就会在家长群中得到“被点名”的待遇;即使时间宽裕,批改作业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的作业,也并非所有的家长都能胜任,由此导致的互相埋怨亦是常态。

  看似是批改,甚至只要求签字即可,但本质上都是校内教育的延伸,因为家长不可能只检查是否完成,而不关注对错。既然家长最后要检查,于是很多孩子就会养成依赖心理,稍有难度的题目都会空下,等着家长来辅导。家长问起来,干脆就说不会,无形中省去了动脑筋的过程。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家长站在了学生和老师的中间,原本的压力被阻隔,正常的反馈也被干预。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做作业起不到应有效果,老师也很难从差错中发现学生们在知识掌握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难以及时强化。

  作业多不怕,因为不用自己批改;作业难不怕,因为家长们自会反复讲解……久而久之,这种省心、省时又省力的做法,为越来越多的老师所采用。尤其是在中小学生减负的大背景下,在校时间和作业难度都受到限制,更使得“让家长参与进来”这种做法大行其道,本质上就是为了让家长充当校外老师。至于亲子关系是否会异化为成绩关系,家长的焦虑和负担是否过重,不在考虑范围内。甚至在有些老师口中,孩子成绩不好的原因主要就在于家长不负责任,否则怎么解释老师一样,成绩却有巨大差异呢?

  显然,这是一种本末倒置和推卸责任的做法。家庭作业,是对教学质量的直观反馈。家长当然可以介入,但应当是自愿的,而绝不能成为硬任务,更不能让提高分数成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事实上,性格和习惯养成、自立与动手能力培养、兴趣拓展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由此才能与学校教育形成补充,而不是异化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

  家校共育不是将某一方的责任甩给对方,其中有明晰的界线,各司其职才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减负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如何在看似矛盾的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怎样科学地引导家校合作,的确是一个复杂而长久的课题。但显然,绝不是一句“为了孩子好”那么简单,急功近利的副作用也当警醒。

上一篇:“江科大新青年”栏目上线
下一篇:龙池乡中心幼儿园:开展班级主题活动

最近更新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