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统管的“南京模式”:感知城市脉动,构筑城市生命线

栏目:幼儿教育  时间:2023-01-15
手机版

  城市是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和自然条件这些综合因素共同造就的结果,因此才有了“千城千面”独特的城市精神,和城市独特的“脸孔”,这些独特的风貌构成了城市生命的脉络,在不停流转、分解、融合中,交织形成城市的生命线。

  城市治理的复杂性,其实就源自这些错综复杂的城市生命线。要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就要需要在复杂的城市生命线上下功夫,构建强大的感知能力,洞察城市中可能发生的风险。

  

  目前,南京正在与华为携手,通过建设城市运行感知体系,打造“感知城市脉动,建设智慧之城”,以数字技术之“智”赋能现代社会之“治”。

  01“一网统管”是城市治理的关键抓手

  当前,“一网统管”已成为政府数字化转型下一阶段的跨领域应用主场景。“国家十四五规划”当中,也明确提到“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推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一直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先锋”。早在2013年,南京市就被列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也一直是“一网统管”的探索者和践行者。通过“一网统管”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增强城市发展韧性,提高治理现代化水平,对南京来说,既是使命所在,也是发展之需。为此,南京市积极推动一网统管建设体系变革。

  2022年,南京市发布了《南京市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加快建立健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有关机构和工作机制的工作要求。市、区城市数字治理的组织架构和工作体系基本形成,任务清单、工作边界、职能定位、运行规范进一步明确和完善。

  按照“一网整合数据、一屏能观全局、一体应急联动、一线解决问题”要求,南京市级城运中心初步建成实时在线连通、可信数据支撑、指挥调度、分析研判四大技术能力;市级城运中心按照“1个综合协调办+3个实体运行部+N个项目组”架构设立工作专班,秦淮、江宁、高淳灾难片、溧水4个区级城运中心已完成批设,年内全部区级城运中心有望实现实体化运行。

  同时,南京市推行城市数字化合伙人制度,打造数字化转型新模式。南京选择了华为作为“一网统管”城市合伙人,并于2022年6月,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式挂牌成立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南京-华为联合创新实验室。紧扣城市治理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共性需求,探索更多务实管用的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案、新产品、新场景,进行南京“一网统管”规划、设计、落实等工作,借助华为科技创新能力和数字化转型经验,造就新产业、激发新业态、探寻新模式、培育新生态。

  

  02 感知能力建设,是迈向一网统管的关键

  我们都知道,一网统管的核心是高效处置一件事,通过组织整合、职责优化和流程再造,实现智能协同高效处置城市中的各类问题。

  尤其当城市治理的维度越来越宽,领域越来越深,百姓诉求越来越杂,对部门的协同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在一个平台上完成管理和治理的协作,所以一网统管就成了当下的重点工作。

  和过去常谈到的强调服务的一网通办不同,一网统管强调的是治理,所以一网统管是基于实时数据,通过数据还原的实际场景全貌就更接近真实。这种对数据实时性的高要求,明显对城市感知能力的建设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作为“一网统管”的关键能力,感知基础能力一直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短板。

  经过大数据分析显示:全国平均每年900起以上燃气泄漏爆炸,都是钢管锈蚀破裂,密闭空间泄漏,遇商户烟管道火星发生爆炸,如果对管道的压力和泄漏能够做到良好的感知,实现在线监测,就可以大幅减少这种风险。

  再看城市内涝,据统计,全国城市平均每年产生200多起大规模内涝,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重大损失,排除掉特大暴雨等客观原因,当感知基础能力足够健全,数据可以及时拉通,就能够形成综合研判,做到提前预警与处置。

  当前,南京管廊已突破100公里,燃气阀门井约3万多,桥梁共2000多座,如果没有大量的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监测能力,很难做到及时预警。这也就是为什么,南京提出要基于南京实际现状系统化建设城市智能感知能力基础设施,打造“城市之眼”综合感知系统,支撑城市精细化治理重点任务的背景和原因。

  03 智慧南京的感知探索

  

  “一网统管”的两个重要的价值,一是在跨部门之间形成一网统管能力,让部门间可以更好地协同;二是可以为基层减负,过去数字化的项目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管理,数据之间也没有实现打通,无形中增加了基层的压力,一网统管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通过一网统管,真正意义上建成了“可用”、“可体验”的智慧城市,而不再是空中楼阁。

  打造智能感知体系建设的南京模式,主要是依托各级城运中心实体组织,基于OpenHarmony的技术升级,创新商业模式,带动产业发展。它也带来了五点价值和意义。

  一是打造重点领域应用场景,通过遥感、物联网相关技术,提升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社会治理等方面数据监测能力,打造实时动态多源的城市感知平台,为城市运行监测提供新型数据支撑;

  二是建立合作共享机制,通过泛在感知、政企融合、全量汇聚、全面治理,归集“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各类感知数据,为市区、部门、企业等提供物联感知服务,实现城市运行精确监测、感知数据精细治理、数据服务精准赋能,提供高标准、高质量、高可用、高可靠的 “数据要素”支持;

  三是制定标准规范,引入OpenHarmony相关的技术及生态,共同制定城市感知统一接入标准,快速接入城市传感设备,实现多传感设备间协同、物联感知数据全量接入管理,形成南京特色OpenHarmony体系;

  四是构建产业生态,吸引产业聚集,带动本地产业升级,并通过创新商业模式,鼓励企业开展创新应用开发,设计城市OpenHarmony产业发展图谱,引导培育本地城市OpenHarmony生态企业,打造OpenHarmony生态链产学研体系;

  五是建立组织机制保障,通过组织的变革,适应城市数字治理的要求,以市、区各级城市数字治理中心城运中心实体组织为载体,建设包括城市运行物联感知平台和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在内的城市运行智能化监测调度综合平台,对全市整体运行态势进行实时、全面感知,提供可靠数据保障、分析研判、预警预测和调度指挥保障。

  未来,南京将围绕OpenHarmony搭建智能感知体系,并以此拉通产业生态,吸引数字人才,为一网统管的实现铺平了道路,也走出了一条可以感知脉动的、独特的智慧南京模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上一篇:【对标世界一流 央企加速奔跑】中国海油:全力推进降本提质增效开新局 -国务院国有
下一篇:2022年1月浙江省高考物理选考试卷

最近更新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