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复习方法|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试看一类问题异类解法

栏目:幼儿教育  时间:2023-01-17
手机版

  以一次函数图象为载体,构建的具有实际意义的数学问题,称之为“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题”.

  其特点是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及其关系蕴涵在函数图象中.难点是从图象中提取、分析和处理信息,还原实际问题发生过程.其类型有行程问题、进出问题、工作问题和双图像问题.

  通用解法:

  1.看轴找点取信息——先看横纵轴所表达的意义,再依次提取每个点所蕴涵的信息,同时弄清每条线段所代表的运动信息,最好转化为直线图,从而还原实际问题发生过程.

  2.联系思考求未知——题目文字部分、图像前后之间、各个数量之间,主动联系起来思考,从而求得未知的数量及关系.

  3.所有坐标都找到——通过上述两步,可以求得图像中所有点的坐标,进而可以得到所求的数量和函数解析式,实际问题也得以还原.

  4.算式方程解析式——解题过程主要用到列算式,列方程,求解析式,尤其最后一问,采用列方程的方法最有效便捷.我们知道以下几点,是解题的关键:

  下面通过几例,通过两种方法求解(通用及异类解法)行程问题信息问题,可从中比较,繁难与简易立马可判,可以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例1.(2017春宁河县月考)小亮家与姥姥家相距24km,小亮8:00从家出发,骑自行车去姥姥家.妈妈8:30从家出发,乘车沿相同路线去姥姥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小亮和妈妈的行进路程s(km)与时间t(h)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得出下列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小亮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12 km/h

  B.妈妈比小亮提前0.5 h到达姥姥家

  C.妈妈在距家12 km处追上小亮

  D.9:30妈妈追上小亮

  【解析】常规解法:

  A、根据函数图象小亮去姥姥家所用时间为10﹣8=2小时,

  ∴小亮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为:24÷2=12(km/h),故正确;

  B、由图象可得,妈妈到姥姥家对应的时间t=9.5,小亮到姥姥家对应的时间t=10,10﹣9.5=0.5(小时),

  ∴妈妈比小亮提前0.5小时到达姥姥家,故正确;

  C、由图象可知,当t=9时,妈妈追上小亮,此时小亮离家的时间为9﹣8=1爱情片小时,

  ∴小亮走的路程为:1×12=12km,

  ∴妈妈在距家12km出追上小亮,故正确;

  D、由图象可知,当t=9时,妈妈追上小亮,故错误;

  故选:D.

  异类解法:对A,B判断仍用上述方法,对C判断用用相似形知识求解

  

  故选:D.

  例2.(南京中考题)从甲地到乙地,先是一段平路,然后是一段上坡路,小明骑车从甲地出发,到达乙地后立即原路返回甲地,途中休息了一段时间,假设小明骑车在平路、上坡、下坡时分别保持匀速前进.已知小明骑车上坡的速度比在平路上的速度每小时少5km,下坡的速度比在平路上的速度每小时多5km.设小明出发x h后,到达离甲地y km的地方,图中的折线OABCDE表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

  (1)小明骑车在平路上的速度为_______ km/h;他途中休息了 ______ h;

  (2)求线段AB、BC所表示的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如果小明两次经过途中某一地点的时间间隔为0.15h,那么该地点离甲地多远?

  【分析】(1)由速度=路程÷时间就可以求出小明在平路上的速度,就可以求出返回的时间,进而得出途中休息的时间;

  (2)先由函数图象求出小明到达乙地的时间就可以求出B的坐标和C的坐标就可以由待定系数法求出解析式;

  (3)小明两次经过途中某一地点的时间间隔为0.15h,由题意可以得出这个地点只能在坡路上.设小明第一次经过该地点的时间为t,则第二次经过该地点的时间为(t+0.15)h,根据距离甲地的距离相等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

  【解答】常规解法:

  (1)小明骑车在平路上的速度为:4.5÷0.3=15(km/h),

  ∴小明骑车在上坡路的速度为:15﹣5=10(km/h),

  小明骑车在下坡路的速度为:15+5=20(km/h).

  ∴小明在AB段上坡的时间为:(6.5﹣4.5)÷10=0.2(h),

  BC段下坡的时间为:(6.5﹣4.5)÷20=0.1(h),

  DE段平路的时间和OA段平路的时间相等为0.3h,

  ∴小明途中休息的时间为:1﹣0.3﹣0.2﹣0.1﹣0.3=0.1(h).

  故答案为:15,0.1.

  (2)小明骑车到达乙地的时间为0.5小时,

  ∴B(0.5,6.5).

  小明下坡行驶的时间为:2÷20=0.1,

  ∴C(0.6,4.5).

  (3)小明两次经过途中某一地点的时间间隔为0.15h,由题意可以得出这个地点只能在坡路上,因为A点和C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3.设小明第一次经过该地点的时间为t,则第二次经过该地点的时间为(t+0.15)h,由题意得:

  10t+1.5=﹣20(t+0.15)+16.5,

  解得:t=0.4,

  ∴y=10×0.4+1.5=5.5,

  答:该地点离甲地5.5km.

  我们对较难的第(3)问用异类解法相似形知识求解:

  

  例3.(盐城中考题)一慢车和一快车沿相同路线从A地到B地,所行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慢车比快车早出发______小时,快车追上慢车时行驶了_______千米,快车比慢车早______小时到达B地;

  (2)在下列3个问题中任选一题求解(多做不加分):

  ①快车追上慢车需几个小时?

  ②求慢车、快车的速度;

  ③求A、B两地之间的路程.

  【分析】(1)根据图中,快,慢车的函数图象可得出结果.

  (2)①快车追上慢车时,两者都行驶了276千米,再根据慢车比快车早走2小时,可在这段距离内,表示出两车的速度,然后根据行驶的总路程相等,来列出方程,求出未知数.

  ②根据①求出的快车追上慢车时走的时间,可知道慢车和快车在相遇时分别用了多少小时,已知这段路程是276千米,因此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求出两车的速度.

  ③有了②求出的两车的速度,从图中又知道了两车走完全程用的时间,因此,可以得出AB两地的路程.

  【解答】常规解法:

  (1)慢车比快车早出发2小时,快车追上慢车时行驶了276千米,快车比慢车早4小时到达B地;

  (2)设快车追上慢车时,慢车行驶了x小时,则慢车的速度可以表示为千米/小时,快车的速度为千米/小时,根据两车行驶的路程相等,可以列出方程

  解得x=6(小时).

  所以,①快车追上慢车需6﹣2=4(小时);

  ②慢车的速度为千米/小时,快车的速度为千米/小时;

  ③A、B两地间的路程为46×18=828千米.

  对较难第(2)问用相似形知识求解

  

  练习:(2018春磴口县期末)如图A、B两地相距50km.甲于某日下午1点骑自行车从A地出发驶往B地,乙也于同日下午骑摩托车从A地出发驶往B地.图中折线PQR和线段MN分别表示甲和乙行驶的路程s与该日下午时间t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甲、乙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

  ②乙出发后30分钟后追上甲;

  ③甲的平均速度是10km/h,乙的速度是50km/h;

  ④甲、乙相遇是距出发地25km.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练习答案:B)

  反思1:对于一次函数图像信息的行程常规解题思路如下

  1、只涉及一人(车)行驶的图像,倾斜程度多为速度.

  2、若两人(车)的两个图像在同一张图中,则交点处表示相遇(追上),将两函数解析式联立方程组可求相遇的时间.若要求两人何时相距多少,则两解析式之差的绝对值即为多少.

  3、对于以两人(车)之间的距离为纵坐标的题目,则需要注意,纵坐标为0处,表示相遇(追上).都在行驶时,倾斜程度可能是两人(车)的速度和或差,若只一人(车)在行驶,则倾斜程度可能是一人(车)的速度.若要求两人(车)之间的距离为多少时的时间,则只要让解析式的值为这个距离即可求出.

  反思2:用相似形知识求解图像信息应用的行程问题。有时直观又形象、简单又快捷,有时可尝试一下。但因为受习惯和常规思维的影响,这种方法恐怕极少人会想到使用。应该善于打破知识的疆界,把知识进行整合、贯通,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及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举报/反馈

上一篇:【行业】深圳市建筑工务署2023年度招标计划
下一篇:“相伴”——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大秀盛装上演

最近更新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