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博士考协警”被证伪,媒体错漏百出,就业不容乐观

栏目:幼儿教育  时间:2023-01-20
手机版

  5月23日,一条重大新闻见诸报端:清华博士报考长沙市岳麓区协警岗位。一时间,各大媒体蜂拥而上,有的声称联系到“知情人士”,有的声称有招聘单位的官方回应,有的声称其未被录取有重大隐情,唯有清华大学是“人间清醒”,直接回复:查无此人。

  

  舆论沸沸扬扬,媒体群情激昂,一番猛烈操作,发现是个乌龙。搞笑吗?我觉得一点也不搞笑。媒体的权威性被扔在地上反复踩踏的同时,你会发现“高学历、低就业”似乎已经成了社会常态,在我眼里,这绝对不是什么好现象。

  

  “清华博士报考协警”的消息本就是由媒体(不是自媒体)曝出的,而且这条新闻还“有鼻子有眼”。咱们能够证实的是,在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政府网站公布的《岳麓区2022年招聘警务协助人员报考岗位审核通过名单公告》中,的确有一名姓张的报考者,出生于1994年,学历为博士,特长一栏中填写的是“清华大学”。其他人的“特长”一栏,填写的是“财务、写作、公文”等内容。

  

  可问题在于,谁会把自己的毕业院校填到“特长”一栏当中去?这不跟家长在学校信息收集表中的“电话”一栏,填写“iPhone13”一样可笑吗?但是,咱们的媒体统统选择性无视可疑之处,纷纷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咱们一起来看看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吧。

  

  《潇湘晨报》说:长沙市公安局岳麓分局一位工作人员透露,自己不应该把“清华大学”写入“特长”一栏,这是个失误。这名报考者目前还在读书,未毕业。

  《三湘都市报》说:联系上了一位跟报考者本人有过交流的“知情者”,这位知情者表示,报考者发自内心热爱这个职业,没想到会火,不想被干扰。《三湘都市报》还说:有一位老民警表示,工作岗位没有高低贵贱,录取这位报考者是好事,鼓励年轻人投身公安事业。

  冒险片

  《九派新闻》说:这位报考者是在校生,不符合招聘的条件,所以很遗憾没有被录取。

  《大众网·海报新闻》说,目前只是报名和资格审查阶段,接下来将在28号进行体能测试。在校生不符合条件,没有被录取的说法不靠谱。

  看看咱们的媒体,一会忙着采访“知情人”,一会忙着联系招聘单位,怎么就没人给清华大学打个电话问问有没有这么个人呢?怎么就没有人去核实一下报考者的身份呢?是不是都在忙着引用别家媒体,忙着赶稿子抢流量呢?

  

  还好,《新京报》算是把大家都没干的事给干了,他们去联系了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主任张超回复称:今年的毕业生中没有叫这个名字的学生,在校生中只有一个人叫这个名字,但是出生年月、身高、手机号码都对不上,往届生中也没有匹配的信息。简单来说,清华大学就没有这么个人。

  

  《岳麓区2022年招聘警务协助人员报考审核通过名单公告》中,报考审核通过的共有1054人,其中岗位一有401人,岗位二有653人,这位姓张的报考者出现在岗位二的表格之中。该岗位要求最低学历是大专,但有10位研究生,349名本科生出现在名单上。

  

  协警是一份什么工作呢?不能独立开展警务工作,需要在正式民警带领下才能开展工作。没有编制,属于合同工的性质。它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中的“体制内”工作。虽然以此作为跳板,争取考上编制也不是不行,但“清华博士”报考这个岗位属实有点耸人听闻了。

  话说回来,虽然“清华博士报考协警”是个乌龙,但当前的就业形势确实不乐观。要求学历是大专的岗位竟然有如此之多的研究生跑来竞争,这本身就不正常。现如今,就业者对于“稳定”的渴望,已经到达了某种“偏执”的程度。

  

  2022年,报名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人数超过了200万,可以说是盛况空前。要知道10年之前的2012年,只有不到100万人报考。一个比例中,足见2022年国考之“残酷”:每68个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者,竞争1个岗位。

  与此同时,顶尖大学的就业状况正在陆续公布,我总结为:毕业生偏爱体制内,不想冒险;社会上招聘岗位少,待遇偏低。

  

  有人说,让高学历、高层次的毕业生进入基层岗位肯定不是坏事,他们能够大幅度提高基层人员的工作能力。我对此持保留意见。

  第一,从人才本身出发,付出了那么长的时间、那么多的精力去学习,到了基层却发现没有用武之地,心里会怎么想?如果他们感觉自己是“屈就”工作,那他们还能付出多少热情去对待工作?当然,我不排除确实有人的使命感十足,能把“服务好老百姓”当做自己的第一职业诉求,但这种人会不会是多数呢?

  

  第二,从岗位本身出发,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工作职责,基层的工作很多属于事务性工作,不需要太高学历的人才来承担。有人可能会说,高学历人才从基层开始工作,很快就会升迁。对此我想说,体制内的升迁,越往上走难度越高, 且升迁的高度未必跟个人能力呈正相关吧?

  归根结底,我认为高学历人才去基层工作,根在八个字:人看心态,岗看适配。

  

  一条“爆炸性”新闻,把媒体们的作风暴露在公众眼前;基层事务性工作,绝不是“学历越高越好”这么简单。我始终觉得,我们应该鼓励大部分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去体制外,因为体制外的工作代表着创新、代表着创造、代表着风险和无限的可能。

  对这条“乌龙新闻”,你怎么看?对高学历人才的就业,你怎么看?来评论区聊聊吧。

  

  长按点赞,一键三连,鼓励我多多创作教育内容。

  本文由缪登峰原创,谢绝一切未经许可的转载。擅自转载,必追究到底。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开考
下一篇:2023 offer|帝国理工!开局就是梦校录取!

最近更新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