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结合”凝聚“创新力”

栏目:幼儿教育  时间:2023-01-20
手机版

  本文转自:合肥晚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资料图)

  

  安徽巨一自动化有限公司与合肥工业大学通过“产学研”合作制造的机器人流水线(资料图)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资料图)

  

  《合肥市人民政府同合肥地区大专院校、研究院(所)科技合作协议书》(1983年)

  在科技发展方面,合肥市一直敢于创新、敢走新路,“产学研结合”就是其中代表之一,让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实现了多方共赢,为合肥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内生动力。

  体制创新,由来已久

  在不少人看来,一直有一条“鸿沟”横亘于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和市场产品之间:科研成果难以转化,而城市发展又需要科技支持,“产学研结合”由此出现。所谓“产学研结合”,是指在政府的调控引导下,以用户个性化需求为中心,紧密结合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有利资源,多方协同合作,从而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与产业转型升级。合肥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合肥市人民政府就和在肥大专院校、研究院所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合作。

  “为了充分发挥合肥地区的智力优势,加速科学技术的‘四个转移’,尽快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合肥市人民政府与合肥地区大专院校(所), 将在科技、经济领域内,共同开发合肥。”通过《合肥市人民政府同合肥地区大专院校、研究院(所)科技合作协议书》我们了解到,不仅有“合肥地区大专院校(所)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应用技术、开发技术)优先优惠转让给合肥,合肥将优先组织安排,并负责在一个月内研究答复;合肥市工厂、企业要为合肥地区大专院校(所)优先优惠提供实习场所”,还有“合肥市工厂、企业主动同合肥地区大专院校(所)及有关专业系(部、所、室)挂钩协作、联合攻关、组建科研生产一条龙、科研生产联合体;院、校、所优先安排”“合肥市属企业、机关将有计划地分期、分批派出专业人员到合肥地区有关院校(所)进行培训学习,并同大专院校(所)积极开展人才交流,双方应优先优惠安排”,更有“转让成果、聘请顾问、技术培训采取有偿或无偿方式进行,有偿转让签订合同后的投资和计划,市财政、银行、计划经济部门将优先安排解决”。

  2000年,安徽省和合肥市还规划建设以“产学研结合”为目的的合肥大学科技园。据相关档案记载,当时就明确指出,“建设大学科技园创业中心要采取政府引导、多元投资、公司运作的模式,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可以成立一个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创业中心项目法人,负责具体运作和经营”。

  加强建设,有声有色

  自进入新世纪后,合肥市多措并举,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市场等多方参与的“产学研结合”开展得有声有色。

  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合肥市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就进行了“产学研”合作工作。在2007年1月19日的《关于促进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科技成果在肥转化工作情况的报告》中,就列出了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的几个重点,“建立更加有效的产学研对接机制……共同组建‘促进技术转移联络组’,推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科技资源与我市重点产业结合,推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先进适用技术向我市企业转移。”“启动建设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从科技资源共享、成果转化、专利、人才、金融、政策等层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务。”“设立合肥高新技术成果工程化专项基金。”“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构建银企对接平台,为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寻求金融支持……引导企业更广泛地应用先进技术,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同企业结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的成立也是“产学研结合”的典型代表之一。2012年7月,按照“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新体制,由安徽省、中科院、合肥市、中国科大四方合作共建的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孕育而生。很快,这里发展成为高科技企业青睐的“创业福地”,创新人才实现创业梦的“创新工场”。英特尔、微软、阿里巴巴、中国移动研究院等多家知名企业在此建立联合实验室,与海外名校就人才培养、科研交流等开展合作。研究院培育遴选众多先进技术项目,孵化企业,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2016年1月中国科大先研院成立的合肥市服务机器人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是“产学研结合”的又一力作。

  除此之外,更多的“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平台在合肥应运而生,比如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等。2014年5月27日,合肥市就专门召开了推进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和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建设专题会,指出,“推进研究院建设是增强合肥科技创新能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对合肥实现‘新跨越、进十强’、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具有重要意义。市各有关单位要……抓紧理顺研究院的资产运营、人才管理、成果转化等机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释放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

  成果丰硕,多方共赢

  推进“产学研结合”,资金支持是基础。合肥市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不断创新融资模式。据了解,合肥市在推进科技金融结合方面,引入了一批风投机构,创新专利质押、股权质押、政策性拨款预贷款等科技金融产品,并进行推进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的试点,同时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逐步形成了以政府资金为引导、各种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风险投资体系和投融资担保体系。

  有了资金支持,加上高端研究院相继成立,通过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共建实体、建设大学科技园和孵化器、建立产业技术联盟及建立创新驿站等多种形式,形成了“产学研结合”合肥模式,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快速增长。例如,以机器人产业为亮点之一的合肥智能制造产业,近年来就取得了飞跃式发展,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智能装备实现了突破。据了解,由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和合肥工业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制造的江淮汽车机器人流水线,成为国内首条由民族汽车装备企业独立承接的高端焊装线;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发的取料机械手、3D打印机、码垛机器人已顺利投放市场;巨一自动化、合锻股份等工业机器人和数控机床企业年产值达10亿元……

  因此我们说,“产学研结合”意义重大,它不仅可以使高校、科研院所在高新产业领域得到突破,而且企业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科技进步成果,获得新的收益增长。总之,它让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实现了多方共赢,为合肥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内生动力。 □程堂义 汪欣雨

  举报/反馈

上一篇:“90后”博导5年发表SCI论文60余篇引争议 研究中心:跟学科有关
下一篇:46所院校已出成绩

最近更新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