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河海大学开放型实验基地

栏目:幼儿教育  时间:2023-01-21
手机版

  2019年底,江苏省科协、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组织开展2019年度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评审,河海大学开放型实验基地从253家申报单位中脱颖而出,被正式认定为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这是基地继当年11月入选“江苏省专业科普场馆”后再次获得荣誉称号,成为全省唯一的“两项获批”单位。

  荣誉的获得并非一蹴而就,是河海人坚持不懈的探索:实验室建设如何在满足科研和教学需求的同时,兼顾科学普及和服务社会的需求?

  

  ▲河海大学开放型科普实验基地

  开放共享,

  样板实验室实现“展示型”转变

  因水而生,顺水而长,缘水而为,河海大学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建立了以“水文化”为特色的文化体系,成为“水利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和水利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学校特色优势明显,尤其在水利、环境等若干专业领域作为“双一流”建设学科。而实验室是学校教学和科研重要支撑平台,学校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2016年至2019年,河海大学投入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项目经费超过亿元。

  实验室建设主要服务于科研和教学需求。除了科研和教学功能,实验室是否还有其他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科普工作提出了“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要求。河海大学唐洪武书记在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多次提出要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层次和水平。

  经过不懈的努力,恐怖片河海大学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以教学、科研、科普为目标,改变实验室建设思路,让实验室从传统的“关起门来的内秀型”,变为“外向型”“展示型”,从只注重实验室的功能型需求,到满足实验室的美化提升型需求,由单调的实验室风格转变为寓教于乐的教学科研科普风格。以优秀样板实验室的建设,全面集合水文、水工、农水、地质、力学、材料等领域优质实验资源,以开放共享推进公共实验室建设层次提升,形成河海品牌效应,更好服务高校的科研、教学、科普的职责,实现“育人”的理念,服务于社会大众。

  据了解,河海大学开放型实验基地由河海大学联合中国水利学会、江苏省力学学会、江苏省农业工程学会建成,优化整合学校实验资源,全面推动实验室开放共享。该基地拥有室内科普活动场所1万8千多平米、室外科普场所近2千平米,展品数5000余件,每年接待高层次专业人才百余人,海外学子1100余人,青少年创新创业3000余名,中小学科普参观2300余人。

  

  ▲留学生访问江宁科学研究实验基地水流大厅

  启发创新,

  贯彻“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理念

  河海大学开放型实验基地主动服务学校、对接社会,其对外开放活动展现了河海大学在水文、水工、农水、地质、力学、材料等相关学科领域专业特色,吸引广大青少年投身我国水利事业建设。学校努力将其打造成教学科研科普为一体的高端科研科普场所。基地已接待来自科研院校研究探访、中小学科普研学参观等来自社会各界的开放展览。

  江宁科学研究实验基地占地189亩,建有水流试验中心、结构试验中心和高性能计算与仿真中心,建成集水流、结构、仿真功能于一体的科研科普实训平台。

  结构试验大厅的模拟地震水下振动台,是国内首个三向六自由度模拟地震水下振动台,其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是河海大学开展水下地震与工程安全研究的重要平台,为我国水坝、堤防等水利安全防灾减灾工程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学者提供有关地震对于建筑结构破坏性的相关认知。

  为实行创新协同育人机制,河海大学开放型实验基地在已有实验室资源基础上,把优秀科研人员和实验室骨干、先进实验室技术及设备、前沿项目等优质科研资源引入育人过程,真正落实寓教于研。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为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的创新,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为社会培养高精尖的创新人才。

  除了江宁科学研究实验基地,河海大学开放型实验基地目前开放的科普场馆还包括水利工程综合模型、水文气象综合试验场、地质教育陈列馆和力学与创新思维空间。

  水利工程综合模型模拟了长江经济带上下流域的水利发电工程模型,展示了水资源的演变机理、新能源综合利用以及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水文气象综合试验场内装有蒸渗仪、百页箱、自动气象站、风向风速仪、大型蒸发皿、雨雪量计等完备的设备,已成为向大中小学生进行水文及气象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

  地质教育陈列馆现有标本4350余件,精美的矿物和岩石标本带领人们了解地球形成46亿年以来的物质组成和演变。力学与创新思维空间多年来通过举办“力学文化创意大赛”“力学创新思维大赛”,将枯燥的力学知识通过精美的图文、巧妙的结构、神奇的水流,以展现出力的智慧和美。

  

  ▲科普专家陈红给夏令营学生们作科普讲解

  对标全国,

  打造水利行业科普高地

  学校不断尝试将科技创新、科学普及与实验室建设相融合,努力将开放型实验基地打造成“服务教学科研需求、实现科普教育”为一体的高端科研科普场所,践行高校社会服务职责。

  加强组织领导。为增加河海实验室开放能力和增大优质科普活动规模效应,扩大河海实验室影响力,基地将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形成全社会科普大格局,会同科技、教育、宣传、文化、新闻出版等相关部门,广泛动员科研院所、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面联合协作、协同实施。

  加大科普投入。全面集合水文、水工、农水、地质、力学、材料等领域优质实验资源,打造样板实验室,打响河海品牌效应。积极争取财政投入,依托中央改善办学条件建设项目,陆续开发优质实验室资源。拓展科普资金来源渠道,加大科普投入,获批江苏省专业场馆扩大开放试点经费。

  完善保障机制。建立完善的科研科普相结合机制,推动科普产品研发与创新,支持优秀科普作品的产业转化,缩短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应用的距离。建立完善的科普人员从事科普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开展科普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机制,建立完善科普志愿者激励机制,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

  科普进社区、进学校,打造全社会科普大格局。围绕公众关切的健康安全、科技前沿等热点、焦点问题,组织开展进社区、进学校等主题性、全民性、群众性的科普活动。动员科学家和专家开展科普创作,举办讲座、咨询等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及时、准确、便捷为公众解疑释惑,让河海品牌走出校园,科普进社区、进中小学、进群众,大力提升科普的受益面,完善全社会参与科普的动员机制。(江苏科技报)

  原标题:《【关注】河海大学开放型实验基地——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

上一篇:“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丨这张川大本科录取通知书,为何现身中央展区?
下一篇:—类985大学有哪些

最近更新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