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论坛》2023年第1期目录和摘要

栏目:幼儿教育  时间:2023-01-23
手机版

  2023年第1期

  

  01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政治逻辑

  [摘 要]随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坚决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是中国国家安全研究的核心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坚持大历史观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回顾总结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基础上,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统筹发展与安全,明确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政治逻辑。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安全领域中的具体展开。全面分析中国国家安全的理论基础、战略框架和治理体系,有助于深刻理解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政治逻辑。

  [关键词]国家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

  [作者简介]赵可金,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北京 100084)

  02

  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与中国外交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的二十大报告就中国外交的原则和目标做出了战略性论述,深刻回答了百年大变局下世界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世纪之问”,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指南。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和智慧。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中国外交承担着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需要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持续不断地 “铺路架桥”“化危解难”,持之以恒地为中国扩大商贸联系、稳定周边关系和提升中国影响力“开拓进取”。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中国还需打破大国关系“修昔底德陷阱”的历史宿命,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同美国建设和打造“新型大国关系”。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外交的地位将不断提升,这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治理基础和战略保障。

  [关键词]二十大;习近平外交思想;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外交;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简介]朱锋,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教授;杨正一,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南海计划博士研究生。(南京 210093)

  03

  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的全球治理观:逻辑特征与时代价值

  [摘 要]近些年,全球治理遇到诸多困境,严重影响了全球治理效能的发挥。针对全球治理赤字和西方理论解释力不足的问题,习近平的全球治理观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在继续推进对外开放及融入世界的基础上,提升了中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在当前的大变革时代,习近平的全球治理观从整体主义世界观出发,系统地回应了全球治理在主体、客体、规则、价值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并明确提出了提高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主体结构中的地位和话语权、用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解决全球性问题、在变革全球治理体制中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全球主义价值和人类共同价值等全球治理主张,反映了习近平全球治理观的系统性以及鲜明的时代特征,为未来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中国智慧。

  [关键词]习近平外交思想;全球治理观;全球治理体系;真正的多边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简介]刘雪莲,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东北亚地缘政治经济研究所所长;胡语嫣,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长春 130012)

  04

  拜登政府对华制度竞争的逻辑路径与结构效应

  [摘 要]回归国际制度是拜登政府外交的重要特征之一,国际制度竞争也是其对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国际议题属性干扰、国际议程载体控制、国际制度身份排斥、国际制度规则替代是拜登政府开展对华制度竞争的基本行为逻辑。通过以上四种策略,拜登政府拓展了中美竞争议题的利益动员范围,加速与中美战略博弈相关的国际议题上升成为国际议程,拉拢盟友和伙伴构建排除中国的小多边机制,并尝试通过重构相关领域的规则和技术标准,重塑更加有利于美国利益的国际秩序。对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在国际供应链、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领域的国际制度行为进行梳理发现,其对华制度竞争策略符合以上逻辑。拜登政府对华制度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中美跨越“修昔底德陷阱”,实现和平的战略竞争,但也使中美制度互动性质从合作转向全面竞争,制度互动方向从接触转向脱钩,将进一步加剧国际制度体系的碎片化和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失灵。

  [关键词]制度竞争;中美战略博弈;拜登政府;国际秩序;国际规则

  [作者简介]杨慧,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讲师。(北京 100091)

  05

  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机制建构与协调

  [摘 要]中日邦交正常化五十年来,中日两国在逐步形成经济相互依存关系的同时,也维持和发展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关系,成为维护东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中日关系的稳定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日双边关系机制的建构与维护。在近年来中日两国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日关系机制建构的基础得到丰富和巩固,原则与路径也进一步明确和优化。在当前中日关系发展面临新的方向选择之际,重新审视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机制这一重要课题,对探索中日关系的长期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日邦交正常化;新冠肺炎疫情;机制建构;新时代;中日关系

  [作者简介]沈海涛,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教授;于士淇,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博士研究生。(长春 130012)

  06

  东亚人文共同体构建:必要性、影响因素与现实路径

  [摘 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剧变,构建东亚人文共同体成为中国国家发展、东亚区域合作与东西文明互鉴的必然选择。中日韩三国历史上深厚的文化交流传统、长期共享的儒学知识与儒家文化、由相似近现代历史促成的“东亚意识”、以“鲁迅文学”“东亚鲁迅”为代表的现代思想传统为东亚人文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前置条件。然而,日本近代以来对亚洲邻国的侵略、其在战后缺乏深刻反思以 及“美国内在于东亚”这一事实,造成了诸多阻碍东亚人文共同体形成的质素。此外,在构建东亚人文共同体的过程中,中日韩三国间的文化差异以及政治与文化的互动均应纳入我们的视野。在审慎处理“儒家文化—本土文化”“精英阶层—大众阶层”“东方文明—西方文明”三组基本关系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东亚人文共同体的现实路径应聚焦于以下几点:官方文化对话与民间自发交流共进;重建文化领导力与尊重文化异质性并举;改革教学体系与运用文化遗产并重;以智识支持促进规范内化,寻求原创性知识产品。

  [关键词]东亚意识;东亚人文共同体;儒家;民族主义;“东亚鲁迅”

  [作者简介]钟诚,山东大学亚太研究所研究员,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弘扬,山东大学亚太研究所科研助理。(青岛 266237)

  07

  双重冲击下俄罗斯能源战略调整与中俄能源合作议程更新

  [摘 要]当前,全球“零碳竞赛”的长周期效应和俄乌冲突的短周期效应叠加,催化全球能源格局加速演变。本文分析了在气候政治和地缘政治的双重冲击下,俄罗斯能源战略调整的“市场+权力”双重逻辑。在市场逻辑主导下,俄罗斯能源战略调整的重心围绕细化脱碳目标、推动能源价值变现和过渡性转型展开。在权力逻辑主导下,俄罗斯将激化市场博弈抵御制裁、利用能源杠杆分化美欧协同、借助“天然气卢布”重塑贸易格局、推动合作“重心东移”以维护市场领导地位作为战略调整的核心。通过对中俄能源合作进行案例分析,本文提出两国能源合作既存在开发进程提速、单向依赖上升和辐射效应增强的内生动力,也面临竞合关系的重构,以及政策性风险和技术性障碍增多的外部挑战,需要将危机预案制定、合作重心优化和模式探索作为中俄能源合作议程更新的重点。

  [关键词]气候变化;俄乌冲突;俄罗斯能源战略;中俄合作;议程更新

  [作者简介]赵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上海 200233)

  08

  对冲的迷思:结构压力、战略认知与2010年以来日本对华外交战略研究

  [摘 要]2010年是二战后中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节点,中日在国际政治中的身份 和地位都发生了关键转换,这种变化对日本产生了重要冲击,日本对华外交战略的特征和形态及其战略抉择背后的国际政治逻辑逐渐引起了学界关注。本文以新古典现实主义为理论基点,并在此基础上搭建新的分析模型,提取出结构压力和战略认知两大核心变量,结合2010年以来日本对华外交战略的发展历程,从体系、国家、个人三个分析层次阐释了日本对华外交战略产生及演变的机理。通过前景—威胁理论的分析可以得知,自2010年以来,日本并没有在中美两国之间对冲,结构压力的增强和战略认知的变化促使其采取了明确且坚定地追随美国制衡中国的国家战略,获得美国安全保障超过了日本对中日经贸合作收益的期待。中 美战略竞争升级和中国的迅速发展刺激了日本所谓的地缘恐惧感,中国在处理中日关系中协调日本“对冲” 空间存在的条件并不充分。在中国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及践行全球发展倡议的进程下,中日需进一步增强战略互信,求同存异,努力构建中日关系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对冲战略;地缘政治;新古典现实主义;结构压力;战略认知

  [作者简介]杨美姣,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 100092)

  09

  日美半导体摩擦再认识及其对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影响

  [摘 要]有研究认为日美半导体摩擦对日本半导体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造成重大打击,但日本半导体产业由盛而衰的根本原因却并非日美半导体摩擦,而是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模式不能适应行业结构变化趋势。我们认为,日美半导体摩擦不只是贸易摩擦,还体现了日美之间的科技竞争和产业竞争。美国通过贸易手段打击日本半导体产品竞争力的同时,还实施一系列科技产业措施提高美国半导体产业的生产优势、推动全球半导体产业结构变化,并对日本参与全球创新活动设置壁垒,从而压制了日本半导体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潜力,导致了后者退出世界一流行列。

  [关键词]日美半导体摩擦;贸易摩擦;产业竞争;日本半导体产业衰退;科技竞赛

  [作者简介]陶涛,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石可寓,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871)

上一篇:中国高校之河南师范大学
下一篇:2019考研报名注意事项

最近更新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