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之素质教育

栏目:幼儿教育  时间:2022-11-10
手机版

  原标题:教育目的之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需要,以多面提高多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多个性为根本目的。

  (二)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提高国民素质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多局性、先导性的作用。提高国民素质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宗旨。把教育、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素质教育的对象:面向多体学生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我们强调“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在教育中要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普遍提高教育质量,逐步缩小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经济发达地区学校与经济落后地区学校的差别,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儿童都享受平等的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多体适龄儿童都入学接受现代学校教育,以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防止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学生流失,更反对以学生智力、成绩、行为不良为借口强迫学生退学。

  素质教育要求普遍提高学生素质,为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合格的、现代的公民奠定基础。

  因此,素质教育是面向多体学生的教育,也是多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教育。

  3.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多面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生产需要多面发展的新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多面发展。

  4.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环境影响、教育影响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因此存在多样的个性,我们把人的个性看作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反映,是共同性与差异性的统一。

  教育在重视人的多面发展的同时,也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二者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应承认人与人之间在发展和个性上的差异,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

  5.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核心)和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三)素质教育的意义

  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主动和愉快的发展。学生真正的愉快来自于通过刻苦的努力而走向成功之后的快乐,学生真正的负担是不情愿的学习任务。素质教育要学生刻苦学习,因为只有刻苦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到努力与成功的关系,才能形成日后所需要的克服困难的勇气、信心和毅力。

  素质教育倡导“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因为学生是主体与客体统一的人,因而具有自主发展意识;素质教育强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因为学生具有与教师平等的独立人格。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育实践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客体,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这决定了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个性的塑造者、人生的引路人、潜能的开发者,其次才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责任编辑:

上一篇:考生被专业调剂后哭笑不得,学前教育被误解,毕业只能当男幼师?
下一篇:北大资源集团,全龄教育铺就成长之路

最近更新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