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广州九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卷黄金卷1解析

栏目:幼儿教育  时间:2023-03-23
手机版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D

  【解析】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发源地,目前发现最早的栽培粟类遗存距今约9000—7000年,而那时半坡人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故选D项;元谋人和北京人是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还未开始进行农业生产,排除A、B项;河姆渡人主要生活在长江流域,盛行种植水稻,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

  2.

  【答案】B

  【解析】骨耜是河姆渡人使用的农业工具,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大多数是在木器上套一层铁制的锋刃,B项的这类铁臿是安装在木臿刃口上的,故选B项曲辕犁是唐朝发明的农业生产工具,排除C项耧车是西汉时期的播种工具,排除D项

  3.

  【答案】D

  【解析】A项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B项是西周建立后实行的分封制度C项隋朝开创的选举人才的制度分析题干可知,本题考察学生对西汉汉武帝王国问题解决的相关史实,汉朝初年,为了巩固统治,汉高祖实行了郡国并行制,但后来地方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并发动了叛乱,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国在往下分封,诸侯国越分越小,再没有能力对抗中央,后汉武帝找借口削去了很对诸侯国,故答案为D

  4.

  【答案】B

  【解析】本题的关键词为“张仲景的著名医药学著作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选项,《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经典,成书年代约在先秦至西汉间,故排除正确《千金方》的作者是孙思邀,故排除《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故排除。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虚心向名医求教,四处奔走,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5.

  【答案】D

  【解析】北魏,云冈石窟的开凿从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60多年。此后的东魏、北齐、隋及初唐,平城改为云中郡恒安镇治,排除A项辽金,辽兴宗、道宗时期,辽皇室曾对武州山石窟寺进行过延续十年之久的大规模修整,排除B项云冈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中唯一一处由皇家建造的,但材料并未强调其建造的起源和具体负责人,排除C项据“云冈石窟”“印度犍陀罗艺术东传中国后最优秀、最典型的巅峰之作”可知,第20窟造像是印度佛像中国化的结果,是艺术精品,故选D项。

  6.

  【答案】C

  【解析】隋文帝建隋朝,灭南陈,结束长期分裂局面,排除A项隋炀帝创科举,开运河,加强南北经济联系,排除B项根据材料“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可得出,唐太宗李世民于公元626年即皇帝位,公元630元征突厥,俘颉利可汗,后被尊为“天可汗”,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公元649年葬昭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时轻徭薄赋,虚心纳谏,成就贞观之治,故选C项唐玄宗励精图治,整顿吏治,铸就开元盛世,排除D项

  7.

  【答案】B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本题的关键词为“因用兵西北而设立军机处”“改称‘办理军机处’”“乾隆帝继位罢军机处”“重新恢复军机处,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了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建立有利于加强专制皇权,而不是加强中央集权,故A选项错误雍正到乾隆时期,设立和罢免军机处都是由皇帝决定,体现了军机处是加强皇权的工具,故B选项正确军机处的建立进一步加强皇权,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而不是体现中央权力机构的进一步完善,故C选项错误军机处是加强皇帝的工具,没有决策权,因此也不能成为清朝最高中枢权力机关,故D选项错误

  8.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敢出界者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代前期在沿海地区推行“海禁”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严控中外联系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故选D项;避免海难发生,杜绝西方思潮,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A、C两项;防止鸦片走私开始于清朝道光年间,晚于题目中的时间“乾隆年间”,排除B项。

  9.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所给可知,本题的关键词为“他们(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包括采用宗教,建设不可能实现的天国,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D符合题意。A、B、C项都与李大钊的言论主旨不符,排除A、B、C项。

  10.

  【答案】C

  【解析】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B项据“19世纪末《申报》连续发表:《论议和有十难》、《乘机急战说》、《和倭统策》等社论”可知,这些社论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清政府战败后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

  11.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革命组织,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确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建立领导机构。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故选B项;ACD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ACD项。

  12.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而五四运动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因此两者内容并不相同,故选A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都发生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有相同的社会背景,排除B项;五四运动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巨大力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尤其青年学生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排除D项。

  13.

  【答案】C

  【解析】A项的影响是击破吴佩孚主力,排除A项四渡赤水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排除B项第三次长沙会战紧接太平洋战争而爆发,当时的日军势如破竹,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接连退败,所以第三次长沙会战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力量,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国内外都有积极的意义,故选C项淮海战役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排除D项

  14.

  【答案】C

  【解析】图片所给为,抗美援朝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根据中央决定,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①朝鲜内战爆发不是我国参战的原因是美国出兵的原因,故排除,故答案为C。

  15.

  【答案】D

  【解析】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时间线索不符合,故排除A选项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排除B选项根据图片可知,③的时间为1956年底,对应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跟社会主义社会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间段内,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故答案为C。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故排除D选项

  16.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南岛是1988年开放的经济特区,也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故选D项。

  17.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片“政协的徽章”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第一届全国人大”反映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西藏自治区”反映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澳门特别行政区”反映的是一国两制的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图片拟一个的共同主题,最准确的应是制度建设创新。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8.

  【答案】B

  【解析】本题排除法可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子弹爆炸成功属于国防科技方面的成就,故排除①。故答案为B。②③④都属于我国的航天技术的相关成就。

  19.

  【答案】B

  【解析】《汉谟拉比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 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故选B项;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雅典均与“公元前18世纪的《汉谟拉比法典》”不符,排除A项、C项、D项。

  20.

  【答案】B

  【解析】图片所给关键信息为“商人”“工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彻底的雇佣关系,并且“商人”为“工人”提供原料、统一的生产工具、提供劳动场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也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后来,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故答案为B。A、C、D就没有体现材料中所给关键信息。

  21.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由此排除A、C两项。在1787年美国宪法领布之前的美国的法律文件是《独立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于美国内战时期,故排除B项。故答案为D。

  22.

  【答案】B

  【解析】根据曲线图可知,B段对应的事件段是1870—1945年,,这个时间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和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伴随着电力的广泛应用,出现了电话、电报等通讯工具,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开采、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因此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B项;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因此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

  23.

  【答案】B

  【解析】据“ 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列宁”可知,其主要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有关,是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故选B项;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俄国斯大林时期的政策,排除A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斯大林模式,排除C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排除D项。

  24.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随着德、意、日轴心国被打败,英法受到严重削弱,世界上只剩下美苏两大强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西欧和法西斯国家遭到严重削弱,美苏两国在二战后国家实力增强。由此可以看出,材料强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的改变了国家之间的实力,改变了世界格局。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二战的影响,排除AC项;美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25.

  【答案】A

  【解析】据“使年总劳动工时减少到1000小时”“能减轻劳动强度,避免事故与伤害。”可知,信息技术推动传统产业不断升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运行效率,故选A项;材料强调信息技术对劳动的积极影响,尚未提及具体的生活水平提升,排除B项;“使人类远离生产危险”与“使年总劳动工时减少到1000小时,约为目前法定工时的一半”不符,排除C项;“能减轻劳动强度,避免事故与伤害。”与“提升了人类智力水平不符”,排除D项。

  二、综合题

  26.

  (1) 

  【答案】①文景之治; ②开元盛世(2分,每个1分;多写,错别字不给分)特点:轻徭薄赋(或 农民负担轻)

  【解析】根据“文帝、景帝时期,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政策,把田赋降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这些措施促进了西汉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得出是文景之治;根据“到开元末年,全国户数已超过841万。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得出是开元盛世。所以①是文景之治;②是开元盛世。根据“把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负担。文帝、景帝时期,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政策,把田赋降至三十税一”得出是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2) 

  【答案】原因: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生产工具的发明和使用;劳动人民辛勤劳作。

  【解析】根据“朝廷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组织兴修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劳动人民还发明了连筒、简车和水轮等新式灌溉工具”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是政府政策的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发明推广了一些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垦田面积逐渐扩大。

  27.

  (1) 

  【答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1921年。

  【解析】1921年中共一大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船上举行会议,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故与材料一中“红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中共一大的召开或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它发生在1921年。

  (2) 

  【答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解析】材料二中“别红都”的直接原因是“铁壁合围难突破”,即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主张,并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危急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和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故遵义会议产生新的“舵手”是毛泽东;该会议在党的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是: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或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 

  【答案】新中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故材料三中标志着中国“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事件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4) 

  【答案】及时的应对方案、政府强有力的执行、充足的医疗资源保障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等。

  【解析】综合上述材料,我觉得中国能够快速控制疫情有几点:一是及时的应对方案(比如2020年就开展重点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工作);二是政府强有力的执行;三是充足的医疗资源保障等。综上所述,我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等。

  28.

  (1) 

  【答案】不断上升;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解析】由表一可知:从23.13到34.55再到44.24,粮食产量是在不断上升的;1921年,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故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 

  【答案】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西方和平演变、苏联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

  【解析】由材料“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印有锤子和镰刀的国旗在克里姆林宫上空悄然滑落”可推断该事件是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解体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1988年戈尔巴乔夫从经济改革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背离了社会主义。同时,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另外,苏联模式虽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存在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没有得到修正。故它发生的原因有: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西方和平演变、苏联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等。

  (3) 

  【答案】要依据国情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析】综合上述材料,我认为中国可以借鉴的是要依据国情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

   

  点击领取更多广东省份资料

上一篇:“‘就’在徐州‘职’邀您来”走进徐州工程学院
下一篇:天美考研复试最后三天!天津美院口语真题库助你稳稳上岸!

最近更新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