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记录

栏目:幼儿教育  时间:2022-11-27
手机版

  2021年4月29日,第五届全国中小学未来教育高峰论坛在京开幕,论坛围绕“未来教育”、“未来学校”和“用科技构建未来课堂”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由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基础教育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人文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指导,慕华成志未来教育研究院联合首都师大附属育新学校成立的“首都师大育新未来学校”在会上揭牌,未来学校共同体暨未来学校行动计划(北京共识)也正式发布。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佟立志,昌平区教育工委副书记韩文勇,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杨念鲁,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人文教育中心主任韩景阳,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杨志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原副院长李五一,国家督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校长、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教育集团总校长陈国荣,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人文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慕华成志总裁汪建宏,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副校长赵玉峰共同启动首都师大育新未来学校。全国各市(区)教育局局长、副局长,区属中小学校长等数百人参加了大会。

  此次论坛以五大亮点擎画未来教育新形态:政策指引,权威解读,擘画未来教育路线图;视野前瞻,大咖云集,把脉未来教育新趋势;教学示范,混合式教学,从传统到未来课堂;引领未来,首都师大育新未来学校正式发布;共同行动,凝练共识,未来学校共同体共塑新生态。

  畅谈“未来教育”,构想“未来学校”

  会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原副院长李五一发表致辞,指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复杂的国际及国内竞争环境,我们要以未来的眼光,建设未来的学校,通过先进的教育模式,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未来学校的建设,要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教育教学模式,推进教育现代化。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原副院长李五一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佟立志表示,昌平区以探索未来教育,打造先进示范为目标导向,支持建立首都师范大学育新未来学校,不断优化教育教学创新改革,深化素质教育领域探索,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以模式助力创新与管理,形成未来学校实施指引道路,促进各区域达成北京共识,推动教育公平,共同展望2035的教育强国。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佟立志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杨念鲁表示,首都师大育新未来学校的成立,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教育者们探索面向未来育人模式的实践举措。对于这样一所带着“未来”血液的学校,相信一定可以为全国基础教育“十四五”发展、乃至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树立先行示范样本,重塑适应社会发展的先进教育体系。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杨念鲁

  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杨志成认为,信息革命带来了人类学习和教育生活方式的转型,教育体系将重新构建。育新未来学校的成立为未来教育、未来学校的发展做出新的探索。未来教育一定从未来课程、未来学校、未来教学、未来教师、未来学制、未来教材六大方面进行变革。

  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杨志成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校长、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教育集团总校长陈国荣表示,育新有着探索未来教育的优秀基因,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也是未来教育的重要支撑。未来教育是时间和空间的跨越,教育随时随地都在进行,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会逐步完善,“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无边界学习成为常态。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校长、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教育集团总校长陈国荣

  结合国内外“未来学校”的办学成果,吸取其经验和教训,秉承首都师范大学“为学为师,求学求新”的校训,在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基础教育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人文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指导下,慕华成志未来教育研究院联合首都师大附属育新学校成立“首都师大育新未来学校”。

  从左到右: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副校长赵玉峰,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杨志成,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人文教育中心主任韩景阳,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佟立志,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原副院长李五一,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杨念鲁,北京市昌平区教育工委副书记韩文勇,国家督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慕华成志总裁汪建宏,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校长、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教育集团总校长陈国荣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副校长赵玉峰(左)、慕华成志未来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师雪霖(右)

  慕华成志将助力首师大育新学校从未来课堂迈向未来学校,借助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结合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首都师大育新未来学校可开发出符合孩子们学习规律的个性化学习平台,打造智慧课堂,让千人一面的课堂变成千人千面,保证学习者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设备下都能愉快地进行个性化学习。

  同期,未来学校共同体暨未来学校行动计划(北京共识)在会上发布。来自北京、深圳和河南、山西等地16所首批未来学校共同体成员学校校长,共同开启未来学校行动计划,为打造中国未来学校新范式、推动全国基础教育“十四五”发展树立先行示范样本,共享智慧成果。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副教授李锋亮宣读未来学校行动计划(北京共识)

  大咖云集,观点碰撞

  把脉未来教育新趋势

  国务院参事、国务院扶贫办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通过视频连线发表《互联网时代如何培养创新思想》主题演讲,从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等方面展开分享。他认为,学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

  国务院参事、国务院扶贫办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

  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人文教育中心主任韩景阳认为,在未来学校,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实践要大于理解掌握;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要大于被动认知。同时,未来学校将运用现代化网络技术,以师生的教学需求为核心开发课件,帮助教师打造高效课堂,使青少年学生乐于学习、勇于践行。

  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人文教育中心主任韩景阳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理事长马宪平在《关于未来学校的思考》主题演讲中指出,未来学校在未来,也在路上。未来学校的新型教育组织形态,多维的学习关系,更多样、更丰富的课程,将是一所能够生发无数可能性的学校。要让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学习解决现实世界的真实问题,成为受欢迎、有能力、有担当的人。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理事长马宪平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九三学社中央参政党理论中心主任王元丰发表《面向未来教育要革命》主题演讲,指出未来要求教育回归本源,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创新思维。面对新技术引发的不断变化的形势,学生要具有批判性思维、创造性,以及与人沟通合作能力,还要有好奇心、首创精神、坚韧性、适应性、领导力和社会文化感悟力这六方面的品格素质。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九三学社中央参政党理论中心主任王元丰

  国家督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发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挑战与出路》主题演讲,指出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重大风险研究——“学业过剩”。“学业过剩“的教育导致新一代国民既没有起码的身心健康,更缺乏家国情怀、审辩思维、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项目学习”是撬动未来教育的重要杠杆。

  国家督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儿童与未来教育创新研究院刘慧发表《面向儿童的未来教育创新研究》主题演讲,指出未来教育是基于本体的哲学超越、未来教育的哲学趋势是本体回归、未来教育是超越现代的范式变革。未来教育应该通过生命化、差异化、个性化、创新性与意义性突破传统教育范式。未来学校教育应当“跳出”学科本位,“实现”以人为本 。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儿童与未来教育创新研究院刘慧

  深圳市南山区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局长刘根平发表《办适合孩子的创新教育》主题演讲,指出教育面临着公众对教育结果和教育效果的关注与追问等挑战。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疫情反推教育模式变革,通过科技赋能教育,可助推教育创新与发展。

  深圳市南山区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局长刘根平

  未来学校共同体发起人、慕华成志总裁汪建宏在《一所未来学校的诞生》主题演讲中谈到,从未来课堂到未来学校,无论是课程创新,还是教学模式变革,用科技构建一所面向未来的学校,本质是为了满足教育高质量的发展。

  未来学校共同体发起人、慕华成志总裁汪建宏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副校长赵玉峰围绕《首都师大育新未来学校建校方案》介绍称,育新未来学校定位促进教育公平,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汇聚优质资源、探索未来教育、打造先行示范”为目标导向,更关注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副校长赵玉峰

  圆桌论坛,权威解读

  会上,围绕《共话未来教育——大中衔接与创新人才培养》、《未来学校——“互联网+”学校经验与形态》主题,在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儿童与未来教育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朱永海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TITT专家、慕华成志未来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师雪霖的主持下,清华大学iCenter副主任、副教授、国家通用技术课标专家洪亮等知名教授、区域教育负责人与名校校长代表以未来教育圆桌论坛的形式,把脉未来教育发展新态势。

  混合式教学示范课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此外,数百位教育专家和校长观摩了首都师大育新未来学校生物、英语和数学三节面向未来的混合式教学示范课,从一个2-3分钟的动漫微课切入核心知识点,学生们借助平板电脑展开小组探究、讨论、投票以及做题,做好的答案很快传送到教室的智能黑板上,老师则通过智能黑板的统计系统对学生学习情况一目了然,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提问抽答。这是“未来课堂”的一个典型场景,也是“未来学校”的缩影。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儿童与未来教育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朱永海,北京教育学院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李宝荣,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李延林,平原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主任谈光凯等专家从课程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对示范课进行分析、点评,指出优势与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法,帮助教师寻找教学的突破口,打造更高效的课堂。

  据悉,慕华成志未来课堂首创的3+5混合式教学,依托清华教研成果和教学资源,已经赋能全国近千所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成果和教学效率显著提升。

  未来呼啸而至。全国中小学未来教育高峰论坛整合全国优质教育资源,自2015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五届,足迹遍布北京、湖南、河北、河南等地,聚集了国家、省市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全国知名校长,行业大咖和企业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无限可能。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三年级/四年级观察日记怎么写?写日记的技巧和方法详细讲解
下一篇:我为群众办实事·基础教育|智慧体测来了!“互联网+体育”进校园

最近更新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