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中小学科学教育!成都最新方案出炉→

栏目:幼儿教育  时间:2023-11-07
手机版

  日前

  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科学技术局

  制定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成都市中小学

  科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

  建立健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

  成果运用长效机制

  跟着小布来划重点!

  图片

  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双减”工作部署,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实践导向,坚持学校、家庭、社会协调联动,大力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时代新人,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科技强市、人才强市,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夯实人才基础。

  2、工作原则

  重在实践,激发兴趣。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推进基于探究实践的科学教育,激发中小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探究实践,做到学思结合、寓教于乐,自觉获取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质、增强科技自信自立、厚植家国情怀,努力在学生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引导学生编织当科学家的梦想。

  重在集成,盘活资源。健全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充分用好校内外各类科学教育资源,精准对接学生需求,依托国家、省、市、区(市)县等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优质的数字化科学教育资源和实践探究空间,塑造科学教育新动能、新优势。

  重在融合,内外联动。注重将知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统筹普及与提高、选拔与培养,重视年级学段有机衔接、相关学科横向配合,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及科普场馆对接引领中小学科学教育,推动“请进来”“走出去”有效联动。

  重在协同,系统设计。推动健全地方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多部门齐抓共管、有效联动、密切配合的科学教育协作机制,不断完善大中小学及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系统做好科学教育顶层设计,优化完善工作部署、推进、监测、指导等工作机制。

  3、主要目标

  通过3至5年努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地,全市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各方资源有机整合,学生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科学教师数量规模和能力素质充分适应发展需求,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明显健全,科学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明显提升,科学教育水平位列全国主要城市第一方阵。

  工作措施

  (一)全面提升中小学校科学教育水平

  4、认真落实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根据国家关于加强中小学科学及相关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科技/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课程标准及教材修订工作进度,全面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强化教学管理,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科学类课程,将学校课程、课后服务和课外探究实践活动进行一体化设计,组织研制区域特色适配课程资源并向学校免费提供。

  5、切实提升学校科学教育质量

  支持学科教师实施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提升作业设计水平,培养学生深度思维。探索项目式、跨学科学习,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开展科学教育优秀教案、学案评选活动。

  落实科学及相关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加强学科数字化探究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创客教室与开放创新空间等复合型智能实验空间建设,支持科学教育、创新教育与跨学科实践,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改进和强化实验教学。

  培育一批实验教学名师工作室,组织遴选实验教学精品课程和说课案例。基于成都智慧教育云平台、成教音画等公共资源服务平台,采取新建供给、遴选归集等方式建设科学教育数字资源库,建设“蓉城青少年线上科学实验室+大课堂”,为师生提供多元化科学教育资源和探究型科学实验课程。建立成都市科学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市、区(市)县教研机构中设置科学教育教研员岗位,培育推广先进的科学教育模式。

  6、大力拓展学生科学实践活动

  推动各中小学校由校领导或聘任专家学者担任科学副校长,制定科学副校长履职任务清单,落实科学副校长履职经费及条件保障,各中小学校原则上至少设立1名科技辅导员。

  组织学校与机构开展结对活动,各中小学校原则上至少结对1所具有一定科普功能的优质机构(馆所、基地、园区、企业等)。

  鼓励中小学校在每年科技活动周期间举办校园科技节活动,积极参加成都市科普讲解大赛,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开展“请进来”“走出去”双向互动实践活动,每所学校原则上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科学实践到基地”“科学第一课进校园”等活动。

  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小学校按照课程标准开展实验和探究实践活动,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原则上应不少于10%的教学要求。每所义务教育学校至少提供1个科学教育类的课后服务项目,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健全第三方机构进校园机制,统筹利用社会优质科学教育资源。

  加强家庭科学教育指导,依托成都家长学校开好线上“家庭科学教育指导课”。依托成都智慧教育装备融创空间,开展学生科创素养课堂和活动交流,丰富课后服务场景。

  7、加强科学教师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科学教师专项招聘计划,组织各地各学校依托公费师范生加大科学教师招聘力度,加大高水平、复合型的高中阶段理科专业教师配备力度,加强中小学实验员、各级教研部门科学教研员配备,用5年时间实现每所中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

  实施科学教师共享聘任计划,遴选500名科学家、航天员、科普教育专家、科幻作家、科技工作者等进入成都市共享教师库,探索“共享专家驻校科普”学校试点,构建“学校提需求、专家进校园”的科学共享教师效益发挥机制,每年度开展1000次专题活动。

  实施教师科学素养提升计划,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国培计划”示范项目的中小学科学类培训项目,分层推进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培训,开展实验教学操作技能竞赛,每年组织1000人次中小学科学教师到在蓉高校、科研院所、高新科技企业、科普基地等参观学习。强化科学教师评价激励,确保科学教师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8、打造校园科学文化空间

  鼓励学校通过设置科学角、科幻角、科幻书屋等设施,打造科学教育、科幻教育等泛在场景。加强学生科学社团、科幻社团建设,充分用好各类校园空间开展学生科普制作作品、科幻画作品、科幻模型作品等迭代展示。依托世界科幻大会等资源,遴选一批适合学校使用的资料、作品,助力校园文化建设。在“书香校园”建设中深度融入科学教育、科幻文化等元素,加大优秀科学教育图书保障力度。

  9、建好科技高中和科学教育特色学校

  支持成都市第二中学率先建设成都市科技高中,市教育局、市科技局牵头建立科技高中联席会议机制,从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教师配备、招生政策、建设项目、经费保障等方面指导推进发展。在全市培育100所左右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有针对性地加强设施设备与师资条件保障,健全并落实评估考核措施。

  (二)全面构建社会科学教育大课堂体系

  10、健全科学实践教育社会支撑体系

  推动公益性科普基地、科学教育单位坚持免费向中小学校开放,配合学校开展科学实践教育活动情况纳入主管部门的年度考核并适时向社会公布。鼓励市场化运行的科普基地、科学教育企业以及科幻游学、科普研学等项目面向中小学生减免收费,更好发挥教育价值和社会效益。

  11、鼓励科技企业积极参与科学教育

  动员鼓励各类企业尤其是与高精尖技术密切相关的企业,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加大科普投入,促进科普工作与科技研发、产品推广、创新创业、技能培训等有机结合。引导中小学生在劳动教育、现实生产生活等环境中学习科学知识,体悟劳动精神、钻研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

  12、发挥在蓉高校和科研院所重要作用

  组建高校(科研院所)附属学校建设联盟,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利用实验室、科研基地、优秀师资等深度参与附属学校科学教育教学。健全高校附属学校发展政策支撑体系,积极构建科学教育校地合作机制。加大高校科学教育资源开放力度,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激励机制,引导科学家研究和参与中小学科学教育,安排实验室等科技资源向中小学生开放,协同组织科学夏(冬)令营等活动,为科学实践提供更多优质资源。

  (三)全面推进各类教育改革有机衔接

  13、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发展

  合理规划全市科技类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总体规模、设置标准、审批程序,引导机构合法经营、规范发展,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落实科技类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全部纳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的要求,实施全流程监管。

  14、大力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加强正向宣传引导,指导中小学生理性选择参加“白名单”竞赛,引导有潜质学生积极投身科学研究。指导普通高中合理发展学科类竞赛人才培养项目,避免盲目攀比和功利主义,加强竞赛人才“科学家精神”培养力度,强化家国情怀,夯实终身发展基础。积极参与“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高校科学营”“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站”等项目,持续扩大优秀生源输送规模。

  15、稳妥推进中考内容改革

  完善试题形式,坚持素养立意,增强试题的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减少机械刷题,引导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加强实验考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持续优化全市中考政策,科学设置普通高中科技创新类项目班招生计划。

  组织领导

  16、加强组织领导

  市及区(市)县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年专题研究一次中小学校科学教育工作。建立市教育局、市科技局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学校科学教育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及时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在全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制定科学教育实施专项工程,将重点工作纳入教育行政部门年度工作计划。

  17、加强经费保障

  指导各地各学校将科学教育经费纳入部门年度预算,加大经费保障力度。统筹各方资金和项目,广泛争取社会资助,积极争取国家、省彩票公益基金以及市教育基金会等支持中小学科学教育项目。

  18、加强项目引领

  积极争取在成都落地“校内科学教育提质计划”“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千家万馆’科学教育总动员行动”“科普进万家行动”“少年科学院”“中西部地区科学教育场所援建工程”“全媒体科普行动”等重点项目。指导各地各学校积极争创国家科学教育实验(示范)区、实验(示范)校和示范性基地。在规划和实施成都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中,把发展科学教育作为重点项目纳入并推进实施。

  19、加强研究监测

  在成都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立项中设立科学教育专项,在重点课题、精品课题立项中实行单列指标。将学校实验课开设情况纳入教学视导和日常督导。将科学教育纳入区(市)县教育督导内容,推动成都与国内一流城市共同开展科学教育调查研究、动态监测,构建青少年科学素质研判分析和实践提升机制。按时完成科普资源统计调查工作。

  20、加强氛围营造

  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联动成都主要媒体所属新媒体平台设置科学教育专栏,激励中小学生树立科技报国远大志向。将科学教育纳入“双减”宣传工作矩阵重点任务。加强科学教育成果提炼及宣传报道,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认可度,营造良好改革氛围。

  如何做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

上一篇:加快建设成渝中部现代化建设示范市和“锂电之都”遂宁 志在千“锂”
下一篇:让设计不止艺术 gorenje探寻生活美学更多可能性

最近更新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