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的火热实践

栏目:幼儿教育  时间:2022-12-05
手机版

  安青网讯 随着9月开学季的到来,2020年的暑假即将画上句号。回首这个暑假,我省各高校学生一如既往,纷纷走上田间地头、乡村课堂,用脚步丈量和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近距离见证我国脱贫攻坚的喜人成果,同时发挥专业特长,关爱留守儿童。防汛期间,更有大学生站上防汛一线。一次次高温下的火热实践,不仅丰富了这个暑假,更让成长有了铿锵的回应。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云端支教”让陪伴不缺席

  

  为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结合今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期间“创新形式”的总体安排,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多支实践团队探索支教新模式,将第三课堂的“实践育人”和第四课堂的“网络育人”相结合,立足团队实践,依托互联网平台,展开以“云端支教”为新模式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丰富的图片、精彩的视频、清晰的音频、精美的PPT......这个夏天,该院赴泾县“书香沁·支教情”实践团队的队员们真诚地为每一位学生上好每一节课。据悉,团队成员依托《现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课程的学习,借助云端课堂平台,采用播放视频和搭配插图等多种方式来辅助PPT的讲解,将图片、声音、意义相结合,让原本枯燥的方言教学变得可观、可感,不仅培养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更激励他们能主动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该院五四爱心学校“以云为梯,悦读童心”团队结合自身优势,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发出了“儿童文学+作业辅导”的线上支教新模式。团队前期认真熟悉中小学教材,书写并反复修改教学方案,不断测试所使用的授课软件的稳定程度,以求凭借师范生专业素养,丰富学生们的暑期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志愿者与学生通过视频直播授课、举办知识竞赛,用游戏激发学习兴趣,带头诵读古诗,让学生们体会诗文的声律气韵”是该院五四爱心学校“以爱为名,阳光志愿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做出的行动。从8月1日起,为丰富社区儿童暑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该团队为当地大砻坊社区学生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爱心支教。团队采用多种形式,使教学模式不再单调,让学生们在“乐中学,学中乐”,不仅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点燃学习激情,也更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手段的优势。

  据介绍,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该院以学生专业技能为依托,探索创新“互联网+社会实践”的新模式,以“云端支教”助力社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不仅仅锻炼、提升了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更为师范生进入社会、增强自身专业技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滁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用画笔为土特产品设计“洋”包装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8月11日至14日,滁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调研小分队赴定远县义和村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希望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当地脱贫助力。

  8月11日下午,“土特产,洋起来”助力义和村扶贫实践小分队队员及指导教师到达义和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赵来详细地为实践小分队介绍了目前义和村的基本情况,并一一解答了队员们提出的问题。为了能够帮助团队更快、更直观地了解当地的情况,赵来带领小分队在义和村周边熟悉环境。

  次日下午,小分队在当地“养藕大户”鲁先生带领下,参观莲藕种植基地。种植面积500亩的藕田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道路一旁远远望去,荷叶像一个个大圆盘,偶尔有几朵荷花点缀在碧绿的荷叶之间,整幅画面充斥着生机与盎然。在先前的交谈中,小分队了解到义和村莲藕的种植及销售情况。鲁先生希望能够将藕转化成藕粉,远销外省,希望小分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设计出具有辨识度、寓意深刻的外包装,提高义和村藕粉的市场竞争力。据悉,义和村的特产藕量大而优,在收获的季节里,能够远销广东省。在莲藕基地,小分队看到了正在开展移植工作的工人,他们将整藕按一定的株行距栽下,在栽种的时候,将整藕顶端斜向插入泥中,尾梢稍稍露出泥面,如此藕才可扎根成活。

  8月13日下午,实践团队到达了当地的加工厂,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到工人大多是妇女,为了契合农忙时间,她们的工作时间并不固定,但据加工厂负责人介绍,工人们并没有因为工作时间不固定而懈怠工作,往往早上7时未到,加工厂里面的机械便运作了起来,有时工人家中遇到棘手的问题,也会快速处理完成后回归工作中。义和村短短三年时间实现脱贫,是全村人努力的成果。

  改善农产品现状、助力乡村扶贫是一种高效且作用明显的改善农民生活与乡村振兴的手段。回去后,实践小分队将对通过实践活动所了解到的义和村产品包装杂乱、特色不够鲜明及商标未注册、不受《商标法》保护的两个问题提出解决措施,设计义和村所属的包装与商标,为义和村的土特产品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市场营销效率,让“土”特产“洋”起来。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筑梦课堂为留守儿童送去别样成长

  

  这个暑假,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半根草” 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员们都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奖状,水彩笔画制,字迹稚嫩,但这一点不影响队员们精心收藏。8月初,队员们在定远县池河镇第二小学开展“青年筑梦红色之旅”活动,懂事的学生们在临别时赠送的。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精神,8月初,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半根草”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前往定远县池河镇第二小学开展“青年筑梦红色之旅”活动。

  5日上午,“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服务团迎来开学第一课。学生们在家长的护送下早早地到学校。队员们与学生们共上普法宣传课、音乐手语课等课程,还与学生们玩起了“萝卜蹲”小游戏,玩得不亦乐乎;下午,队员们带领学生们开展健康教育卫生课之“保护眼睛”小课堂,让学生树立保护眼睛的意识,养成科学用眼的好习惯。

  第二日的课程中,队员们按计划开展了手工课《花儿朵朵》。队员们与学生们一起动手,制作出了一朵朵美丽的手工花朵。在动手制作花朵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耐心、细心的良好品质。在手工课结束后,队员们带着学生们上了一堂音乐课,一起学习了《下山》《少年》《微微》三首歌曲。生动活泼的课堂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好。

  流光易逝,岁月如梭。转眼间支教生活就已经接近尾声。第三日,队员们带领学生们排练了一场小合唱。在阅读提升课中,队员们给学生们分享了一线抗疫英雄们的感人故事,让学生们心存感恩。学生们纷纷表示,要以抗疫英雄为榜样,勤奋学习,努力奋斗,将来成为像他们一样为国家作贡献的人。三天里,队员们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自身特长,以“兴趣”为主题设计课程。在队员们精心的准备下,一节节趣味横生的课程在第二小学的课堂上一一展现。

  知道服务队下午离开,学生们都很舍不得,在中午的联欢会,学生们不仅准备了才艺展示,也给队员们献上了自己精心制作的奖状。一张张精心制作的奖状,包含着学生们的敬爱和感激。

  本次支教活动旨在为更多留守儿童的家庭监护和委托监护进行督促指导,并让学生们不分城乡、不分年龄,在活动中学会互帮互助、学会分享和感恩,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更在于努力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力求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为乡村学生带去点燃理想、追求人生的火种,从而引导乡村学生坚定信念、塑造梦想。

  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百份调查问卷展示皖北小镇脱贫记

  从家乡中来,到家乡中去。为了解我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等,进入8月以来,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六名学生通过“云组队”的方式组成实践小组,行走在自己的家乡阜阳市太和县双庙镇,利用“互联网+社会实践”开展“三下乡”活动。

  实践小组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背景,前期在详细了解双庙镇杨庄村的基本情况以后,通过项目群创建项目任务清单,进行组员分配任务,制定调研方案,设计调研表格、问卷等,为现场实践活动做好充足的准备。

  实践中,与当地镇、村相关人员进行了对接,随机抽取100名贫困家庭入户进行调研,重点调研与健康、产业、教育脱贫和乡村振兴相关联的30个问题并形成100份调查问卷。通过了解被调查者的基本特征、生活现状、就业情况、住房情况、教育情况、医疗情况、满意度与需求分析等问题,现场填写调查问卷、录制采访视频、查阅相关资料,并与当地政府负责人进行座谈。

  通过调研数据分析比对,双庙镇的生产、生活及居住条件环境都有所改善,“两不愁,三保障”已经基本实现,脱贫攻坚激发的向上动力、人们对美好的愿景也不断地提升,但在促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体制、机制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推进。与脱贫攻坚相比,乡村振兴工作目标人群的数量更大、差异也更大,实践小组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将利用所学知识和能力,更多地了解贫困家庭的实际需求,着力解决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脱贫攻坚事业注入力量。当前,实践小组在征求相关意见和建议后,结合实际将形成相关调研报告,反馈给当地政府并上报学校。

  安徽新华学院艺术学院

  师生同赴抗洪一线锤炼职责与担当

  有一种引领叫以身作则,有一种号召叫示范打样。7月以来,我省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安徽新华学院艺术学院师生们闻“汛”而动,积极加入到当地的抗洪防汛志愿者队伍当中。

  辅导员高扬舍弃宝贵的暑假时间,加入到志愿者队伍当中,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为人师长、以身作则的育人理念。2018级环境设计1班班长袁东安在志愿活动中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传播了青春正能量,展现了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2018动漫制作技术1班退役复学学生濮慧敏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全身心投入到抗洪工作当中,展现了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的精神风貌。2018级环境设计3班学生卢宗啸自告奋勇加入到当地的抗洪抢险志愿服务队伍当中,以实际行动保卫家园,共同筑起“青春堤坝”。

  抗洪防汛,安徽新华学院艺术学院师生联动,用青年的自信、勇气与担当,为筑起“抗洪长城”贡献青春力量。

  本报记者程榕娟,通讯员陈婷婷、齐书茗、黄梦、熊嘉慧

上一篇:别样作业,花样展示,一大波儿优秀假期作业来袭……
下一篇:2015最新中秋节作文300字左右:我爱中秋的月亮

最近更新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