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大中法到世界名校|哥伦比亚篇:李欣然

栏目:义务教育  时间:2023-01-27
手机版

  Character story

  从人大中法到

  世界名校

  IFC to Columbia

  Ms.Li

  李欣然,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金融学专业2021届毕业生,现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攻读金融经济学专业,曾获得芝加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多所名校硕士录取。

  在校期间平均GPA 3.79/4.00,年级排名前十,曾获得京东奖学金、学习学术类一等奖学金、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奖学金,获评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曾担任苏州校区职业发展协会副主席、班级学习委员,参与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获得国家级立项并顺利结项。

  人物故事 李欣然

  中法经历

  行走在中西文化之间

  

  (一) 初识中法

  与人大江南的缘分始于2017年秋天,彼时怀着对复杂动态的金融系统的求知欲、对浪漫自由的法兰西的向往,我开启了在中法的求学时光。大一、大二两年的课程十分紧张,专业课与法语课双线并行的模式虽添了一份压力,却也打开了看待事物的新维度;饱和的学业负担不知不觉间增强了我的抗压和multi-tasking能力,锻炼出平衡与专注的技巧。可以说,在中法的学习是颇具挑战性的,在同一时期需要兼顾金融基础的夯实和新语言的学习,加之初入大学校园所需的磨合适应,很难不付出足够的时间和心力就得到理想的结果。奋战在修远楼的日与夜,流连于宏微经或是概率论的眼光,极速备考TCF时的紧张焦灼,沿仁爱路踱回宿舍时耳机里播放的法语听力……学习不可谓不苦不难,好在,过程中有诸位师长、前辈、好友的帮助,令艰难的上坡路途并不孤独。

  在校丰富的课外生活也不断促进我多方面发展。大小创、寒暑假社会实践、“职海引航”等特色活动是认识和合作新朋友的绝佳契机,也能够比较好地锻炼项目规划和执行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其中为我留下了宝贵的回忆。此外,我曾在职业发展协会和学生会任职,负责组织策划以及宣传工作,在贡献自己所能的同时不断尝试新的领域,也在其中结识了志同道合的伙伴。

  

  整体而言,我认为低年级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充分尝试、找到感兴趣的方向,托起漫漫前程中藉以引航的光。在课堂的学习中,讲座前辈的分享中,实习实践的亲历中,兴趣活动的拓展中,广泛深入的阅读中,我们能够不断向学术与职业的内核深入去,剥落刻板印象的茧房来思考本质。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怎样选择效用函数的关键变量,兴趣点、技能树、功利目标和价值取向如何汇一为某一路径选择,将什么定义为自我实现;这些抽象难解的问题往往可以在具象的体验之中找到答案,而在成长阶段,我们要做的就是运用一切可及的资源,多去经历,多去体验。中法学院的学生有相对多元化的发展,无论有志于在传统金融领域继续深造,还是转向量化金融、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语言应用、文学传媒,都能在不懈努力之后另见新天。游走于中西文化之间的经历和思考带给我们更为开阔的视野和思路,更加勇于去拥抱无限可能。

  人物故事 李欣然

  

  (二) 旅法求学

  在法国留学对我而言是相当独特的经历,伴着地中海明媚的阳光与无尽蔚蓝的海岸,成为我记忆中无比鲜明的亮色。大三时,我选择的是Kedge Business School马赛校区的Bank and Finance专业。初初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语言文化的隔阂、体制习俗的差异、独立生活的磨合期都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商校的教学目标更倾向于个人素质和软实力的培养,课程难度并没有国内高,会有更多时间用在课下的case study和group work,因此和教授、队友的沟通都显得十分重要。然而,从个人的小样本观察来讲,与国内早立计划、按部就班执行的项目风格不同,法国同学们更多秉承的是一种“on verra (we will see)” 的态度,先动手尝试再作修正,思维更发散也更天马行空,不会把高效作为执行目标。同时,法国的生活节奏和行政效率都比较慢,再急的事情也得耐着性子等到工作日工作时间对方上班,初见或许令人头痛但习惯之后也不再觉得奇怪,逐渐锻炼出一颗适应于顺其自然的“大心脏”,甚至佩服于法国人对私人时间的不妥协和对work life balance不肯让步的追求。

  学习之余,我也抽出时间去游历其他国家,申根签提供的便利令我能够自由穿行于欧洲大陆,去欣赏散落各处的文化瑰宝。有太多鲜活的时景值得铭记,塞纳河畔“流动的盛宴”,巴塞罗那圣家堂精美繁复的雕刻,伦敦眼悠闲的节奏,布达佩斯优雅的链桥,维也纳金色大厅上空绕梁不散的乐声,葡萄牙甜腻松软的蛋挞……欧洲大陆宛如一幅坦坦荡荡舒展开的精致画卷,印象在古老沉静的历史气韵和自由开放的现代风度之间,包容万物,气定神闲。

  

  除却加强了独立生活、适应环境、主动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旅法经历给我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思考。根据Hofstede的文化理论,与更偏向Masculine的中美不同,法国是一个更为Feminine的国家,人的核心动力不是wanting to be the best而是liking what you do;在法国的实际经历也让我感受到,那里的人们谈论更多的不是成功,而是幸福。差异带来了对约定俗成的价值的拷问,推人走向一种“经审视”的人生;人群各式各样的形状和路径之下,隐含的是千般多彩且本无一定之规的生活。

  

  (三) 告别姑苏

  疫情给学业生活短暂按下暂停键后,本科时光步入最后一年。大四时我将重心放在实习和申请研究生上,在苏州的时间并不多,直到六月的毕业典礼才发现原来恍恍惚惚已然走到了告别的时刻。这一方精致的校园承载了我数年的欢笑与奋斗,也将成为我走向更为广阔的未来的可靠基础。从法国归来后我更加坚定了出国读研的想法,并将主要目标放在了美国,在全球最为发达活跃的金融市场中开启新的求学篇章。得益于前期的积累,我的研究生申请过程相对比较顺利,也拿到了意料之外的惊喜offer。

  本科阶段我在保持良好成绩的同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实习、科研和项目经历,其中很多得益于中法提供的平台、机遇和校友网络。项目经历上,我曾参与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并获得国家级立项,项目基于在法留学期间实地问卷与访谈结果,试探讨我国奢侈品外流现象的成因与解决方案。此外,我还参与苏州校区“激荡四十年”暑期实践活动,通过调研走访北方重工、沈飞等典型企业对比东北工业基地今昔并提出发展建议,项目获三等奖。实习经历上,我的实习主要集中在二级研究,其中一些实习由中法的师兄师姐内部推荐。关于职业发展,我也常向学校的前辈们请教,在最迷茫的时刻也有师长同学的支持鼓励,这些都令我万分感激。苏州校区虽然创建较晚、学生规模也相对比较小,但校友之间的关系紧密且团结,不同职业和学术方向都能找到前人的经验以作参考;随着一批批毕业生走入社会,相信学院未来的发展会更加光明。

  人物故事 李欣然

  哥大故事

  相信长期的力量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 坐落于纽约市曼哈顿区,是美国M7顶级商学院之一。这里曾经产生了13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包括“欧元之父”蒙代尔、“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缔造者”费尔普斯等。此外,哥大商学院还与价值投资派有亲密的关系。“股神”沃伦·巴菲特曾于哥大商学院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师从当时在此任教的“价值投资学派”的创始人、现代证券分析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时至今日,价值投资仍然是哥大商学院的王牌领域,毗邻华尔街的地域优势下这所享有盛名的学校向金融领域持续输送着人才,也藉此形成了强大的校友网络。

  由于一直以来坚定于二级投研的职业方向,能够进入哥大商学院学习令我感到无比荣幸。金融经济学是一个规模只有20人的精品项目,对申请者的标化和背景要求都比较高,此前并没有录取过中法的学生,但希望之后能有更多的学弟学妹来此就读。项目设置为PhD+MBA课程,必修课主要为数理经济、金融及衍生品理论和大数据编程业去向以量化、资管等二级方向为主,大部分毕业生留美工作。

  

  (2022年哥大商学院新校区投入使用

  两栋教学楼分别以KKR创始人Henry Kravis和梦工厂大股东David Geffen命名)

  对我而言,哥大商学院最吸引我的是它在价值投资领域的相关课程、强大的校友网络和优越的学习环境。长期主义和价值投资范式贯穿了学院大部分投资相关课程,也是我就读以来最大的收获之一。相信长期的力量,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日拱一卒、慢行致远,深化壁垒,追求可持续的超额收益而非短期增速,我认为适用于投资也适用于广义的人生态度。

  关于就读体验,纽约是一座激荡人心的现代城市,哥大居于其中一角,兼具朴素的学术精神和复杂的都市节奏。哥大商学院的master学生比较少,更多的是有数年工作经验后重返校园的MBA学生,与其交流更有助于打开眼界,走出执着于局部最优解的学生思维、拥抱非线性因果的现实世界。

  人物故事 李欣然

  风物长宜放眼量

  

  回首本科四年,几多尝试,几多起伏;放眼未来,漫漫前程仍待努力。人大江南的求学经历为我带来了人格素养的提升以及宝贵的精神财富,感谢本科期间给予我帮助的所有师长前辈,感谢一路同行的伙伴挚友,愿我们都能拥有幸福诗意的未来人生。

  - E N D -

  图文 | 李欣然

  编辑 | 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招生宣传协会

  审校 | 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招生宣传协会

上一篇:假借考试院名义开展有偿咨询?河北教育考试院提醒:谨防上当受骗
下一篇:全国高考最难省份宣布改革,400分上清华成为历史!

最近更新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