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年,一件拐卖儿童案揭开外国教堂的阴谋,却让曾国藩身败名裂

栏目:义务教育  时间:2023-03-25
手机版

  1870年,一个叫武兰珍的人在天津迷拐了一个儿童后,被人抓住。在愤怒的乡民审问下,说是受法国教堂一个教徒的指示。

  一时间,民众反洋教情绪高涨,工人停工,书院停课,士绅集合,纷纷跑到教堂前喧闹。天津的外国人个个心惊胆战,恐怕惹火上身。

  天津知府前去处理,但并没有让愤怒的民众情绪缓和,反而更加剧了中法两国的矛盾。眼看暴怒法国人将军舰开到港口,朝廷紧急调派曾国藩前往天津。

  

  谁知,作为疆臣之首的曾国藩却因此身败名裂,成为人见人骂的卖国贼!

  同治八年(1869年),法国传教士在天津三岔口建了一座哥特风格的教堂,取名“圣母得胜堂”,附近的中国人则叫它“望海楼教堂”。

  教堂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在低矮的中国传统房屋中鹤立鸡群,显得非常另类且醒目。

  与望海楼隔河相望的是仁慈堂,它是由五位法国修女建起来的慈善机构。因为专门收养弃婴和流浪的儿童,所以,很多老百姓叫它育婴堂。

  1870年春末夏初,天津发生了旱灾。

  俗话说,大灾伴大疫。育婴堂内很快就爆发了传染病,三四十名儿童接连死亡,修女们不得不雇人将尸体埋葬在荒地中。

  可因为死的孩子太多,受雇的人又非常敷衍,草草埋了孩子后就离开了。

  附近的野狗、野猫闻着味就寻了来,刨开薄薄的一层土,就叼出了孩子的尸体。

  在鹰啄狗刨下,到处是残缺不全的尸骸,也引来的很多乡民的围观。

  从此,外国传教士用中国儿童炼药的谣言就坐实了。

  

  其实,在很早以前,外国传教士拐骗儿童,然后挖心、剔眼用来做药材的说法就流传甚广。

  所以,当残缺不全的尸体暴露荒野的时候,天津人就觉得谣言已不再是谣言,而是事实!

  但真正引发民众与传教士矛盾的,是1870年5月20日晚,一个叫武兰珍的人迷拐了一个儿童被抓后,说是受教堂中一个叫王三的人指示而引起。

  压抑在人民心中的怒火终于被点燃,工厂停工,学院停课,所有人跑到教堂前要打要砸。

  天津知府、知县认为事关重大,便带着武兰珍到教堂指认。可等所有教众一一传来后,并没有王三这个人。

  众目睽睽之下,官员们一无所获,只能不了了之。

  然而,等待官府制裁外国人的百姓接受不了这个结果,见朝廷官员什么也没说的走了后,便对教堂开始了打砸。

  冲突慢慢扩大,盛气凌人的法国领事丰大业大为震怒,甚至在街上开枪打了知县刘杰。

  虽然没打中,但却将矛盾升级。

  愤怒的百姓一拥而上,将丰大业与随从活活打死。

  

  暴动开始了,谁也阻挡不了!

  失去理智的百姓闯入教堂,打死神父与中国仆役,领事馆、洋行,以及其他国家开设的书堂都被砸得一塌糊涂。

  事后统计,在暴乱中打死外国人20名,法国传教士和修女11名,比利时人2名,俄国人6名,意大利和英国人各1名。

  除此之外,还有无数中国教民以及仆役被打死,然而这些人的死亡并未得到官府的重视,连具体的统计数量都没有。

  天津教堂案引发的暴动震惊了世界,八国公馆联合向清政府施压,法国的军舰甚至开到了大沽,鸣炮示威。

  慈禧看着奏折头晕目眩,紧急派正在休病假的曾国藩前往天津。

  曾国藩知道这是个烫手的山芋,但又不得不接下这个任务。

  第一,他对待君主,一贯以诚自命,遇到任何事不推诿。

  第二,作为朝中大成,为国分忧是分内之事。

  更让曾国藩担忧的是,万一朝廷派一个无能之辈,激化了矛盾,引发战争,必定将国家推向灾难的深渊。

  人还未到天津,天津的百姓早已得到消息。他们相信,曾国藩的到来,必定能扬我国威,赶走外国人!

  

  可让天津百姓愤慨的事,曾国藩的公文《谕天津士民》中的主旨,不是驱赶洋人,而是先压一压自己心中的怒火。

  一时间,百姓大失所望,曾国藩更是失去了民心。

  贴出去的告示被人死了,还有人在告示所署曾国藩的名字上,挂上了白布。

  来到天津后,曾国藩先将道、府、县三个首要领导撤职,然后彻查教堂残害儿童的谣言。

  在将搜集洋人挖眼剖心证据的告示发出后,久久没有人到衙门呈报。

  曾国发又派人问了当地很多人,但没有一个人亲眼见洋人残害儿童。

  查来查去,查到的却是可笑的传闻。

  曾国藩详细分析天津教堂案的原因,又听取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的意见,为西方人做了一些辩解。同时,也为中国百姓说了几句话。

  他说,百姓对外国人有强烈的反感,是因为有“五疑”。

  

  总结说:百姓们经常听到挖眼剖心的谣言,有这五种可疑之处,已经非常愤怒。等到出现人贩子拐卖儿童和婴儿尸体残躯的事件后,自然怒不可遏。

  曾国藩知道这道奏折肯定会被朝廷公布与外,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朝廷只公布了他为外国人辩解的部分,却将为百姓说话的“五疑”给删掉了。

  很快,奏折上了报纸,朝野上下更是哗然一片。

  一时间,曾国藩成了崇洋媚外的叛徒,人民的公敌!

  京城中甚至出现了反曾运动,就连湖南人也不买账了,湘江士子冲入湖南会馆,把曾国藩亲笔题写的牌匾砸的粉碎,并要求开除曾国藩的会籍。

  曾国藩被贴上卖国软弱的标签,朝廷为了挽回民心,将民众对朝廷的所有仇恨都转移到曾国藩身上。

  是曾国藩软弱,不是朝廷软弱!

  在去天津前,曾国藩已经病的很重。在给李鸿章的书信中,他说:“事关重大,义不敢辞。”

  临行前,他就预测到自己很有可能会病死在天津,不一定能活着回来,所以给儿子们留下一份很长的遗嘱。

  遗嘱中并没有对家庭财产的分割,而是将自己一生为人处世最重要的心得又向儿子们交代了一次。

  

  那就是一定要做到“不忮不求”。

  不忮,就是克制自己的嫉妒心;不求,就是克制自己的贪心。

  这两点看起来老生常谈,实际上,大多数人做到不到。

  嫉妒经常出现在事业成绩差不多的人之间,贪心则人人都有。

  曾国藩在遗嘱中强调,这两点不除,既难立品,又妨造福。希望儿子们克制这两点,做到心地感觉。

  天津教案让曾国藩的精神受到极大的打击,再度回任两江不久,郁郁而终。

  历史学家张宏杰在《曾国藩传》中说:“在清代重臣中,他是第一个主张对洋人以诚相待的人。”

  在那个年代背景下,这种魄力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曾国藩的起点很低,一个秀才考了七次才中,祖上几百年都是平头老百姓。年轻的时候还有很多毛病,身体素质也并不是特别好。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通过不懈的努力,完成了脱胎换骨,达到了立功、立德、立信三不朽的境界。

  他转变的这个过程多所有人来说,非常有启发意义。从曾国藩出发,我们可以更深刻的了解中国传统思想史,了解晚清政治史和社会史。

  多读一读《曾国藩传》,必定受益匪浅!

  举报/反馈

上一篇:以练促战!寿光环卫集团、园林建设集团联合开展春季消防培训演练
下一篇:有编制!赤峰两地公开引进教师!

最近更新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