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统勋:生为万民,死谥文正,乾隆在位60年,仅他一人是真宰相
前言:乾隆六年(1741年)秋天的一个早晨,清朝名臣张廷玉怀疑自己出门没看黄历,因为他竟然被人弹劾了。
弹劾张廷玉的奏折中写道:
张、姚二姓本桐城巨族,其得官或自科目荐举,或起袭荫议叙,日增月益。 今未能遽议裁汰,惟稍抑其迁除之路,使之戒满引嫌......
内容很长,简要的意思是说:张廷玉身为朝廷重臣,却不知道谨慎处事。 在张廷玉的老家桐城,张、姚(张廷玉妻族)二姓的士绅借着张廷玉的名头频繁进入官场,如今桐城张、姚二姓官员在全国已达27人之多,朝廷应该约束张廷玉,并且抑制桐城二姓士绅。
这份弹劾让张廷玉冷汗直流,张廷玉身为保和殿大学士、三朝元老,几乎所有汉族大臣都以他马首是瞻。 以他在朝中的威望,十余年都没被人弹劾了,这一次竟然被鹰啄了眼。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次弹劾他的人,竟然是一位汉臣,他的名字叫刘统勋。
实际上,刘统勋不仅弹劾了张廷玉,他还同时弹劾了另外一位大学士讷亲。
一口气弹劾两位内阁大学士,让刘统勋瞬间名动朝野。
此后数年,刘统勋在吏治、军事、漕运、治河等方面为清朝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了清朝唯一的“真宰相”。
本文,笔者将和大家详细地分享刘统勋,希望通过史料和分析,让大家了解一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清代名臣。
一、罕见的一门五进士
清朝顺治九年,山东诸城一位53岁的考生进京赶考,一举考中进士,年过半百的他欣喜若狂,这位考生,名叫刘必显。
35年后(康熙二十四年),刘必显的儿子刘棨也顺利考中进士。
刘棨在清朝是著名的清官,曾官至四川布政使,于康熙五十七年累死于任上。 需要说明的是,雍正帝还是皇子时,曾重点经营川陕一代,因此他和刘棨打过交道。
到了雍正二年,一位叫刘统勋的举人参加科举春闱,高中二甲第十七名。 雍正见他祖籍是山东诸城县人,便问他和刘棨是何关系。 刘统勋回答道:“刘棨正是先父,刘必显是先祖父! ”
雍正感慨道:“你们刘家一门三代三位进士,可谓薪火相传,十分不易,你要继承你祖、父之风,做一个好官。 ”
雍正没想到的是,若干年后,刘统勋的儿子刘墉、孙子刘镮之也先后登上杏榜,刘家五代五位进士,纵观史书也十分罕见。
在刘家五代人中,最著名的不是后世话本中的“刘罗锅”刘墉,而是刘统勋。 刘统勋为官50年,不仅是家族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更是乾隆王朝不可或缺的大人物。
《清史稿·列传八十九》记载:
刘统勋,字延清,山东诸城人。 父棨,官四川布政使。
刘统勋,字延清,康熙三十八年(1700年)出生于陕西汉中府,当时他的父亲担任汉中宁羌知州。
刘统勋身为长子,从小备受父亲重视。 刘统勋14岁考中秀才,18岁中举。
康熙五十七年,正值朝廷三年一度的科举大考,19岁的刘统勋收拾行囊,打算进京赶考。 这时传来了一个坏消息,担任四川布政使的父亲刘棨病危,他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放弃科考,专心照顾父亲。 当年,其父病逝于任上,刘统勋守制三年。
雍正二年,刘统勋再次入京参加春闱,高中二甲第十七名,随后被选为庶吉士,留在了翰林院。 因为其父的缘故,雍正对刘统勋比较照顾,雍正后期,刘统勋曾担任南书房行走,协助雍正处理部分政务。 这期间,张廷玉担任保和殿大学士,是雍正的左膀右臂,刘统勋在南书房,在某种程度上说,张、刘二人曾是上下级关系。
只是张廷玉没有想到的是,刘统勋后来会弹劾自己。
二、“开挂”的仕途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于圆明园驾崩,皇四子弘历即位,是为乾隆帝。 乾隆的登基,也是刘统勋仕途的关键点,根据《清史稿·刘统勋传》记载:
乾隆元年,擢内阁学士。
命从大学士嵇曾筠赴浙江学习海塘工程。 二年,授刑部侍郎,留浙江。 三年,还朝。
从乾隆元年到乾隆三年,刘统勋可谓“青云直上”,他先被乾隆拔擢为内阁学士,然后被安排到外地“进修”,跟着大学士嵇曾筠到浙江学习治水。 第二年,他还在浙江,就被提拔为刑部侍郎。 第三年,刘统勋被召回京城。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刘统勋在乾隆初年的仕途如此“开挂”呢? 笔者分析,存在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乾隆登基之初,表面上依赖张廷玉、鄂尔泰等大臣,实际上一直在着手培养自己的“新势力”。
第二,刘统勋祖孙三代都是清朝进士,政治背景过硬。
第三,刘统勋长期在南书房行走,政治经验丰富,且年富力强(乾隆登基时刘统勋仅36岁)。
以上三个原因,让刘统勋被乾隆锁定为培养对象。
也就是说,如果刘统勋品格过硬,能力突出,若干年后,他必将成为乾隆王朝的一颗政治新星。
事实证明,刘统勋没有让乾隆失望,这是后话。
乾隆四年到乾隆六年,是刘统勋仕途的真空期,因为他的母亲病逝,他辞官守孝。 待到乾隆六年秋天,刘统勋复出,刚刚到京城就被乾隆任命为都察院左都御史。 此时的刘统勋踌躇满志,他上任的第一天就直接弹劾张廷玉和讷亲,弹劾张廷玉为官不谨,张、姚二姓子弟借势遍布朝堂; 弹劾讷亲在吏部和户部搞“一言堂”,容不下不同意见。
张廷玉是三朝老臣,威望极高; 讷亲是乾隆新提拔的内阁大学士,属于新贵。 刘统勋对二人的弹劾很快朝野皆知。 这件事最终造成两个结果:
(一)张廷玉和讷亲当着百官的面向乾隆请罪。
(二)刘统勋名声大振。
需要说明的是,刘统勋弹劾张、讷二人并非沽名钓誉,而是证据确凿。 在他心目中,不管是老臣还是新贵,有问题就要接受御史的弹劾,而他自己作为都察院左都御史,自然责无旁贷。
北宋文学家苏轼在《私试策问》说:
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 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
刘统勋通过自己刚正不阿的性格,践行了上述话语。
三、治河能臣利千秋
黄河水患自古就有,古人曾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 据统计,在中国古代史上,黄河决口次数多达1500多次,黄河也经过26次较大的改道。 在清朝康雍年间,朝廷为了治河也费了大力气,然而效果并不显著,这期间,也出过许多治河名臣,例如靳辅、高斌等,而本文的主人公刘统勋在治河方面,也可谓鞠躬尽瘁。
清朝乾隆十一年,黄河下游再次决堤,灾情紧急,山东等地哀鸿遍野,乾隆急调自己的“救火队长”刘统勋前往山东,任命刘统勋为漕运总督,负责修理河道、治水救灾。
刘统勋到达山东后,将总督衙门搬到河道上,他每天赤脚办公,筹粮疏水。 后来,大学士高斌被乾隆派往河道巡查,他看到刘统勋如此“玩命”地工作,感慨道:“若我大清每一位总督都如刘延清(刘统勋,字延清),天下岂不大治? ”
在刘统勋的努力下,灾民们得到了妥善安置和救济,而后,刘统勋开始着手他的治河大业。 根据《清史稿·刘统勋传》记载:
时运河盛涨,统勋请濬聊城引河,分运河水注入海。 德州哨马营、东平戴村二坝,皆改令低,沂州江枫口二坝,俟秋后培高,俾水有所泄。
当时运河水涨,刘统勋为了提前防止水灌下游,上疏恳请通过濬聊城引河分流,将运河之水直接引入大海。 又紧急下令削减德州哨马营和东平戴村两处堤坝的高度,然后又提升沂州江枫口两处的坝高,结果成功阻断洪水,避免了溃坝和水灾。
刘统勋的一系列操作,拯救了百万百姓,也得到了乾隆的肯定,然而,长期在堤坝上的操劳,让他染上了咳疾,这种病痛折磨刘统勋数年。
治水完成后,刘统勋被乾隆召回京城,担任工部尚书,不久又调任刑部尚书。 这一年,是乾隆十三年。
也就是说,刘统勋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以及乾隆的眷顾,只用了13年的时间,就成为了六部尚书之一。
乾隆二十一年,刘统勋已经升任太子太傅,当年六月盛夏,铜山县(今属江苏)黄河漫坝,河务总督富勒赫因无能被撤职,刘统勋临危受命,再次南下修河,刘统勋抢修堤坝,亲自指挥,终于赶在冬季冻土之前完工。 五年后,河南黄河决堤,刘统勋带病赴豫,完成抢修。
此后,刘统勋又在乾隆二十七年、三十二年和三十四年疏通黄河和运河,治水之功利在千秋。
四、铁面无私惩贪官
刘统勋不仅在治河方面功勋卓著,在治贪方面更是一把好手。 乾隆十八年,江南河道接连发生事故,乾隆派刘统勋前往彻查。 刘统勋刚到江南就受到层层阻挠,江南河道衙门、两江总督衙门纷纷出面劝刘统勋“和光同尘”。 刘统勋表面上给足大家面子,暗地里雷厉风行,通过一个月的详查,查出江南官员贪污巨额修河银两,河道账目亏空严重。 刘统勋一纸奏疏直达乾隆,斩首和罢免官员多达30余人。
乾隆二十六年,刘统勋在河南微服私访,查出巡抚衙门的官吏借劳役之名勒索百姓,刘统勋一怒之下将官吏腰斩,并且上奏乾隆,弹劾河南巡抚管束不严,尸位素餐。
乾隆中后期,清廷日益奢靡,官员贪腐成风,刘统勋的反腐,可谓是乾隆王朝的一股清流。 根据《清史稿》的记载,仅被刘统勋查出贪腐证据的军政大吏多达十余人。 例如:
乾隆二十三年,云贵总督恒文和云南巡抚郭一裕因贪污金铜禁物被刘统勋所查。 乾隆二十五年,刘统勋先查出西安将军都赉克扣军饷,又查出山西归化将军保德侵吞公款案。
刘统勋查出的官员有封疆大吏,也有军中悍将,这些人为了阻挠朝廷查案,自然把矛头对准刘统勋,因此,刘统勋面临多次威胁和利诱,甚至暗杀,但刘统勋没有一次屈服。
《典故纪闻》中有一句话:
“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谒者。”
刘统勋不畏权贵,铁面无私,配得上“正大不阿”四个字。
刘统勋通过自己的刚正,为乾隆王朝的吏治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他也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奉献了力量。
清朝乾隆十七年,刘统勋进入了清廷的权力机构——军机处,为了巩固清廷对西域的统治,刘统勋亲自带队远赴西北勘察地形,刘统勋一行人到达了天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西等地,现场实测绘制了详细的地理水文资料,最终成为清朝《西域图志》。
刘统勋等人编纂的《西域图志》后来被乾隆更名为《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内容包含疆域、山脉、水文、官制、兵防、屯田等多方面内容,是中国古代史上最详细的西北地理人文资料之一,时至今日,该书仍有较大的参考意义,是现代相关科学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另外,清朝乾隆年间最重要的文化书籍《四库全书》的编纂,刘统勋也功不可没。 后人大多知道《四库全书》的总纂官是纪昀,实际上,在纪昀之前,刘统勋长期担任《四库全书》的总裁官。
笔者认为,我们评价一个古人,首先要看他对历史的发展、文化的传承有没有较为重要的贡献。 而刘统勋,正是斯人。
五、清朝真“宰相”
自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以后,中国古代的“宰相”就已经空悬多年。 但到了明朝中后期,内阁大学士渐渐成了“宰相”的代名词。 清朝雍正七年,军机处成立,因此,在乾隆年间,内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才有资格被时人称为“宰相”。
刘统勋自雍正二年进入官场,历经南书房行走、左都御史、漕运总督、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太子太傅等职。 到了乾隆十七年,刘统勋担任军机大臣,乾隆二十六年,刘统勋正式被拜为东阁大学士,成为了清朝真正意义上的“宰相”。
在此后的十二年里,刘统勋一直是内阁大学士兼首席军机大臣,他清正廉洁、为民请命,在政治、河道、吏治、文化等方面为清朝画上了独特的烙印。
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十六日晨,刘统勋拖着病体乘轿入宫上朝,行至东华门时,轿内突然向右倾斜,轿夫赶紧查看情况,发现刘统勋双目紧闭,死于轿中。
乾隆听闻后,亲往东华门,悲恸不已。
刘统勋去世时享年75岁,古人称70岁为“悬车之年”,意思是官员到了70岁就可以把官车收起来,毫无牵挂地退休回乡了。
但刘统勋却在75岁高龄时活活累死在去上朝的路上。 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统勋践行了这八个字。
《清史稿·刘统勋传》记载:
上临其丧,见其俭素,为之恸。 回跸至干清门,流涕谓诸臣曰:“朕失一股肱! “既而曰:”如统勋乃不愧真宰相。 ”
刘统勋去世后,乾隆来到他家中吊唁,发现刘统勋家门窄小,家中俭朴,感动不已。 回宫的路上,乾隆忍不住哭着对群臣说:“刘统勋去了,朕失去一位肱股之臣啊! “又说道:”刘统勋不愧是大清朝的'真宰相'! ”
纵观乾隆在位60年,再也未称其他人为“真宰相”,纵观清朝276年国祚,史书上再未称其他人为“真宰相”。
当日,乾隆下旨,追授刘统勋为太傅,谥号“文正”。
清朝一共有八位大臣获诋“文正”,但初殁就获得此诋号者,刘统勋是第一人!
生为万民,死谥文正。 刘统勋为官50年,做了12年宰相,他赈济灾民,为民请命; 他惩治贪官,为国除害; 他治理河道,利在千秋; 他编纂图书,造福后世; 他清贫俭朴,是难得一见的真宰相!
宋人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抛开刘统勋身上的“封建”因素不论,刘统勋所践行的,正是中华古代读书人的最高信仰,他是一个可爱的人,一个令人尊敬的人,一个值得后世学习的人。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义务教育
- 最新世界排名:樊振东下跌,王楚钦全部第一,陈幸同遗憾掉出前四
- 大型原创舞台剧《交子》正式亮相 高校师生历时两年打造
- 江西:扎实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 “电商捧哏”火出圈,从业者讲述直播带货:是份体力活
- 技术赋能,助推农村小学优质发展——江山路第二小学智慧教育课堂新样态
- 如何自考成人本科报名
- 成人自考每次考试最多能报几门?
- 聚力“一迎三创”提升城市品质 | 怀化城区路灯接地系统提质改造
- 冲刺四季度︱天辰绿能:今年力争完成尼龙12全部试验
- 科技创新强国路 童心共筑蓝天梦
- 英语四级考试时间是几月几号考试,2023年考试安排公布!
- 学大教育CEO金鑫受邀出席GET2023教育科技大会,聚焦时代使命探索民办教育的
- 宁波时尚节丨我校领衔的“非遗文创周”匠心十足
- 塘塘携手再迈步 钱塘区学正小学与理塘县一小学结对交流
- 亚冠:吉达联合VS巴格达空军
- 郑州市教育科学规划与评估中心到学校检查学生健康体检与传染病防控工作
- 江苏发布2024年普通高考报名提醒 明年高考有两大变化
- 西部985,新增硕博点
- 成人高考大专怎么补毕业证
- 汤臣倍健前三季净利超去年全年 线上渠道收入比重或将继续上升
- 宽敞温馨 智能人文|西安交大一附院外科大楼启用!
- 教育专业加拿大大学排名
- 起跑冲线争先恐后,聚焦育秀中学小学部秋季运动会
- 开化茶产业直播人才挖掘——第三、四期电商培训班圆满结业
- 24招生 |2024年福州大学MBA MPA MEM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