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37中国语言文学云南大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栏目:义务教育  时间:2022-12-01
手机版

  [全套]2021年云南大学文学院637中国语言文学基础考研全套资料

  考研真题及详解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

  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文学理论部分

  一、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1.气盛言宜

  答: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提出了“气盛言宜”的观点,里面说“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必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皆宜”。韩愈的“气盛言宜”思想显然受到孟子“知言养气”的影响,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所谓“气盛言宜”,是指作家的道德修养境界高,则在发言、著述时,无论用词长短或声调高下,均能得宜。韩愈的“气盛言宜”既是一种精神气质,又是一种人格境界。韩愈所谓的“气”,与“德”有关,但不同于德,它实际上指的是作家经过长期的涵养,从雄厚的内部积累中所产生的卷舒自如的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从“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皆宜”上看,它主要指的是作家自由驱驾语言的能力。韩愈的气盛言宜说重视作者的道德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文道合一”的观点,韩愈把作家的文采看作是他内在德行的必然表现,故提高文学才能必须以修德为基。

  2.熟参

  答:为了培养“妙悟”的能力,严羽提出了“以识为主”和“熟参”的方法。在《沧浪诗话·诗辨》中,他认为学诗的功夫要从“参读”第一流诗歌开始,培养第一流的审美趣味。在此基础上再参读第二流、第三流的时而,这样就能对不同品质的诗歌作出严格分辨和正确取舍。严羽的“妙悟”说主要针对的是江西诗派的“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流弊,要求诗人们效法盛唐,恢复诗歌应有的品质。

  3.按照美的规律造型

  答:这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要观点。马克思在致拉萨尔的信中提到了文学作品首先是审美的作品,因此在评价文学作品时,最重要的是看作家的创作是否符合艺术的规律和遵循正确的美学法则,是否有艺术独创性和较高的审美价值,能否充分地显示美的本质、特征和魅力。

  4.现代小说是忙书,不是闲书。

  答:在《说短》这篇文章中,汪曾祺说:“现代小说是忙书,不是闲书……现代小说要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现代生活的节奏。现代小说是快餐,是芝麻烧饼或者汉堡包。当然,要做得好吃一些。”,“短,才有风格。现代小说的风格,几乎就等于:短。”汪曾祺是接受美学的信徒,他认定一篇小说其实是作家和读者共同完成的。在他的观念里,常常有比一般作家多一些的对读者的体谅与爱护。短篇小说要“短”,就要对每一细微处都不放过——从文体认识到剪裁生活,从内容选取到语言应用。汪曾祺是个“语言至上主义”作家,他说过:“写小说就是写语言。”“小说的语言是浸透了内容的,浸透了作者的思想的。”“语言的粗糙就是内容的粗糙。”(《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语言决定于作家的气质。”“小说作者的语言是他的人格的一部分。语言体现小说作者对生活的基本态度。”(《关于小说语言》)在汪曾祺的小说世界里,“短”更符合生活的实况,短篇小说的空间不多不少正好合用;“短”正接近心灵的期盼,纯粹、干净的质地用不到特别冗长繁复的形式;“短”可联通诗意的奇境,一个真正的小说家的气质必是诗人;“短”是亲民的抉择,把读者托举到高位的作家,也能够赢得读者的簇拥与文学史的爱戴。

  二、简述题(共30分)

  1.康德认为天才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康德对天才的定义是:“天才就是天生的内心素质,通过它自然给艺术提供规则。”康德由这一定义推论出天才的四个特点:

  (1)独创性。一是说天才提供的规则是不确定的,也即是说天才创造的艺术规则是前无古人的;一是说天才创造的规则是无法重复的,也即是说天才提供的规则是后无来者的。天才的独创性包括立意的独创性和形式的独创性。

  (2)示范性。天才的作品是艺术中的典范,其他艺术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仿,而批评家也可以以这些规则作为批评的标准。天才的示范性是对天才独创性的限制,因为独创性应该达到示范性的高度才会有意义,否则会走入歧途,成为艺术的怪胎。

  (3)神秘性。这种神秘性表现为创造艺术品的过程是不可言说的,艺术创造的理念是不可传授的。天才的神秘性还表现为不受主体控制。

  (4)天才只属于美的艺术而与科学无关。康德认为,在科学上大家与庸才的差别仅仅是程度上的,而艺术上的天才与庸才的差别却是在种类上的。科学巨匠即使是牛顿也不能划归天才之列,因为牛顿的科学原理是按照逻辑规则逐步推导出来的,而他人也可以根据这些逻辑过程理解并表述其中的科学原理。

  2.简述曹丕文学价值观的主要思想。

  答:关于文学的价值和作用,《论文》最后一段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这里所说的“文章”,是广义的文学的概念。论到文学的价值,曹丕认为,立言可以不朽,文学与事功并列。这种把文学与政治联系起来,不朽之盛事以经国之大业为前提,以为文学受制于政治的观点,诚然是对儒家传统的继承;但与此同时,曹丕也明确指出,文学并不是政治的附庸,不能简单地作政治的工具,它具有不依附于政治的相对独立的意义。对此,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

  (1)前人所谓立言,系指德教、政教和学术著作的撰写,而曹丕之所谓文章,不仅指成一家言的学术著作,而且包括当时文士大量创作的诗、赋等纯文学作品。如果说,那些经国文赋以及成一家言的学术著作,在封建社会的政治生活中确实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以表现日常生活和个人情感体验为主,用来体物抒情的诗赋创作,有时往往并不包含政治的意义,其功能和价值反而主要在娱乐和审美。如今曹丕把这类文学作品提到与专门的学术著作一样高的地位,一样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就可见,曹丕对文学功能和价值的理解,已经完全摆脱了汉儒的狭隘观点。

  (2)前人所谓文章,和德行是不可分离的。但曹丕却从其父的“才行不相掩”之论发展到“文行不相掩”之说,认为文人不能以名节自立,犹可借翰墨扬身;荣华富贵,势位显达,简直比不上文章之能够传之久远。这不仅进一步表明了文学有不依附于政治的相对独立的意义,而且把文学创作看成是作者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重要方式。正是基于这一全新的文学观念,曹丕鼓励今之文士学西伯、周公,“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抓紧时间从事创作,做出不朽的业绩。曹丕把文学和文学家提到如此崇高的地位,比诸他的前辈,确实是大大地跨进了一步。

  三、分析题:结合相关的文学理论和文化理论知识,谈谈你对以下文字的理解。(共25分)

  美国的理论家杰姆逊在《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一书中指出:

  我曾提到过文化的扩张,也就是说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已经是无所不包了,文化和工业生产和商品已经是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如电影工业。以及大批生产的录音带、录像带等等。在19世纪,文化还被理解为只是听高雅的音乐,欣赏绘画或是看歌剧,文化仍然是逃避现实的一种方法。而到了后现代主义阶段,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纯文学和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商品化进入文化意味着艺术作品正成为商品,甚至理论也成了商品;当然这并不是说那些理论家们用自己的理论发财,而是说商品化的逻辑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总之,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已经从过去那种特定的“文化圈层”中扩张出来,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消费品。

  【思路点拨】论述题的基本问题只有两个:一个是文学与政治,一个是文学与未来。这道题的内容同时涉及到了这两方面的内容,可以看到它的关键词有“文化工业”、“日常生活审美化”等等,那么这样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如果考生能够用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来理解的话就可以说是基本掌握了。可以涉及到的概念大概有以下几种:(1) 异化;(2)文化工业;(3)单向度的人;(4)商品拜物教;(5)后现代社会;(6)日常生活审美化(商品的艺术化和艺术的商品化);(7)艺术自律;(8)大众文化。

  四、名词概念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艳情昧

  答:出自相传为印度婆罗多仙人创作的一部戏剧美学专著《舞论》 。《舞论》中认为当观众在欣赏戏剧演出时,人与生俱来的八种“常情”,即爱、笑、悲、怒、勇、惧、厌和惊,会被激发出来。伴随八种“常情”的产生是八种“味”,即艳情味、滑稽味、悲悯味、暴戾味、英勇味、恐怖味、厌恶味、奇异味。《沙恭达罗》从剧情、人物到戏剧冲突和戏剧风格都体现了《舞论》所规定的“味”论的美学准则,其中“艳情”之“味”是第一至第三幕的核心,如作者通过大胆直率近乎露骨的台词来强化“艳情味”。

  2.荷马问题

  答: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这两部史诗的作者是荷马。在古希腊,有许多关于荷马的传说,有11个城市争说是荷马的出生地。到18世纪后期,学者们对荷马是否确有其人,对荷马的生活年代、出生地点以及史诗的形成过程等问题,提出了疑问,引起了长期的争论,形成了欧洲文学史上的所谓“荷马问题”。

  3.巴洛克

  答:该词源于葡萄牙语,原来是用来形容那些形状不规整、且有瑕疵的珍珠 。巴洛克就是这样一种矛盾的、激烈斗争的心态的表现,反映在艺术风格上,就是扭曲、刺激、夸张、华丽、求奇求异,一方面表现了艺术家的一种不安、不稳定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也表现为追求一种强烈的震感力,冲击读者的感官和心灵。巴洛克艺术涉及建筑、音乐和文学,在文学方面的代表是“贡戈拉主义”和卡尔德隆的《人生如梦》。巴洛克文学追求奇崛和华丽,往往以形象的错乱,比喻的奇特,似是而非的论辩,句法的扭曲,特别是修辞学的大胆运用,造成一种怪谲的艺术效果。

  考生首选官网,请搜索才聪学习网,可获取更多相关考试资料!

  举报/反馈

上一篇:沿着“乐学、会学、学会”的路径学习地理
下一篇:新东方副总裁张戈:疫情之后 线上和线下教育有竞争更需合作

最近更新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