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疯狂做农业:100亿和3个故事

栏目:学历教育  时间:2023-03-27
手机版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创

  作者 | 黎明

  编辑 | 魏佳

  最近,拼多多发布2022年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年营收1306亿元,净利润315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拼多多董事长兼CEO陈磊花了大量篇幅,介绍拼多多过去一年在农业领域的进展。他将拼多多形容为一家“还处于投入阶段的年轻公司”,公司去年的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

  热衷聊农业、更重视研发,是这两年拼多多的一大特点。

  对拼多多而言,从重营销到加大在研发和农业上的投入,是一项重大的战略转变。标志性的事件是2021年二季度,那是拼多多成立以来首次实现季度盈利,财报发布当天公司宣布成立一项100亿元的农业科技研究专项,资金来自当季及以后任何季度的利润。

  拼多多把对农业的热情写在了脸上,甚至可以为此牺牲短期的增长,这在互联网公司中并不多见。

  以上这些只是拼多多疯狂做农业的一个侧面。梳理这家公司的历史,我们可以将之划分为三个阶段,提炼出三个故事,它们都与农业有关。

  或许,农业会在未来成为拼多多的第二增长曲线。

  在发展早期,拼多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错位竞争。

  比如它一开始就瞄准下沉市场,寻找没有被满足好的长尾需求,发力很难做好的农产品品类。通过跟原有巨头错位,拼多多在一个看似没有机会的饱和领域找到了新的商业突破,快速发展壮大。

  人们津津乐道于拼多多带火的下沉市场,却容易忽略农产品与拼多多的深刻关联。

  事实上,拼多多很早就表现出对农业的兴趣。拼多多的前身拼好货,一开始是做生鲜水果的,只不过采用的是自营模式。2015年那会儿,拼好货创始团队就在研究如何将全国各地的新鲜水果,用最合适的方式送上用户的餐桌。

  有很长一段时间,拼好货的团队成员奔走在全国各地,爬山头、下农田,跟当地农民打交道,在各地批发商集中的小餐馆,和人天南地北地聊。

  拼多多和拼好货在2016年合并后,平台上的商品品类增加了很多,农产品一直占据重要位置,很多人也是因为高性价比的水果而成为拼多多的用户。

  当时中国的电商格局是“猫狗大战”,淘宝天猫牢牢占据服饰化妆品的优势领地,京东依靠3C数码争得一席之地,在这些领域拼多多突出重围很难。农产品作为典型的非标品,是一个吃力不讨好、巨头不重视的品类。拼多多抓住了缝隙里的机会。

  拼团模式应用到农产品领域,效果非常明显。在拼多多平台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大量分散的农副产品订单汇集到一起,对接给千家万户的小规模供应商,在云端形成了一个虚拟的农产品产销直联的大市场。中间交易环节减少,农产品销售成本降低,售价更便宜。

  

  而且,拼单的玩法激发了用户的分享欲。有些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潜意识里依赖别人给他推荐或者暗示,拼多多构建了全新的沟通场景,让高性价比、好吃的水果获得更多曝光机会。2016年、2017年,云南深山里的雪莲果、人参果等小众水果,就是通过拼多多最先卖爆,一举成为网红水果。

  拼多多将这个模式称为“农地云拼”。也就是说,不仅订单可以拼团,农产品原产地也可以。拼多多则借此打造了全新的农产品供应链,让农产品出村进城有了便捷通道。

  2018年,拼多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也是在那一年,拼多多平台上农产品及农副产品订单总额达到653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互联网农货上行平台之一。

  在上市后的首次财报电话会上,拼多多管理团队重点提到了农村市场,农民通过拼多多获得更多收入,消费者用更优惠的价格获得更新鲜、更安全的产品,这是双赢的结果,“对改变农业和扶贫都有很大意义。”

  在当年那个时点,互联网巨头们热衷的事情是建帝国、抢地盘,少有人关注农村和农产品。拼多多算是其中的另类。

  2020年,因为疫情等多方面原因,巨头们一蜂窝涌入社区团购赛道,做起卖菜生意。拼多多也是在这一年顺势上线多多买菜。如今回过头来看,真正踏实能做好农产品业务的公司没几个,大多是跟风凑热闹。

  多多买菜上线后的第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陈磊对这个业务的介绍是:拼多多将继续大力投入农业科技研发和农产品上行体系建设,继续在这一领域进行“重”投入,并将与合作伙伴共建冻库冷链,提升农产品流通的效率。

  那一年,拼多多平台上的农副产品GMV达2700亿元,同比增长98.53%,占全年成交额的16.2%,远远高于农产品实物网上渗透率。

  在取得一定市场规模后,拼多多的发展重心开始从“数量”转向“质量”。

  2019年618,拼多多启动百亿补贴,这个栏目后来成为拼多多的常规频道。百亿补贴覆盖的商品品类,从一开始的苹果手机,扩大到美妆、母婴、百货、农产品等等。

  百亿补贴对拼多多的意义,除了有用户层面的拉新和留存,还加大了对品牌商家的吸引力,让平台的品质和调性有了质的提升。过去三年来,外界对拼多多的认知有了很大改观。

  在农产品方面,拼多多一直试图做到高质、实惠。农产品线上化有很多难点,如产品难标准化、毛利较低、损耗高,实惠和高质很多时候是矛盾的。

  

  拼多多的做法是,一方面通过“农地云拼”模式降低流通环节的成本;同时拿出真金白银让利给源头的农民和终端的消费者;另外长期、持续地投入,推动农业品牌化、数字化。在双十一、农货节、年货节等促销节日中,农产品始终都是拼多多百亿补贴的重点品类。

  百亿补贴诞生两年后,2021年8月,拼多多拿出了第二个100亿——“百亿农研”专项。跟第一个100亿同时补贴多个品类不同,“百亿农研”只针对农业领域。该专项不以商业价值和盈利为目的,致力于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解决农业部门和农村地区面临的关键问题。

  资金来源于拼多多各个季度的利润,直至满足100亿元总额。陈磊说,农研有两个重点投入方向,一是农产品上行,重点是乡村社区市场;二是提高农产品供应链效率,减少流通损耗。

  供应链是拼多多一直非常关注的领域,也是农产品非常核心的环节。

  拼多多创始团队当年做拼好货时,就因为供应链吃过亏。当时由于刚接触农产品,对供应链理解不足,有一次拼好货做荔枝拼团,结果预计失误,一天涌进来20万单,超过了仓库承受能力,团队花了一周时间才把货发完,有些用户收到荔枝已经烂了,纷纷投诉退款。

  荔枝事件说明,要做好农产品这个品类,供应链是基础保障。

  而要做好供应链,需要路径规划、算法设计和冷链优化方面的技术。拼多多在运营端的优势,以及流通方式上的创新,倒逼供应链端的技术革新,让公司将更多资金投入到科研中去。

  我们从拼多多财报中各项费用的变化,能直观看到这种转变。

  2020年以前,拼多多的营销费用一度超过公司总收入,高峰时营销费用率甚至达到112%。后来,营销费用率开始下降,2021年降至48%,2022年进一步降至42%。在2022年的二三季度,这个比例降到了40%以下。

  

  与此同时,研发费用在持续增加。2020年,拼多多研发开支69亿元,超过公司成立以来历年的总和。2021年进一步提升至90亿元,2022年超过百亿。

  在最近几个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上,拼多多高管反复强调,公司的战略重点从销售和营销转向研发,未来会进行更多长期投资,尤其是在农业科技方面。

  拼多多主动调整发展战略,是为了更长远的发展。陈磊直言,在拼多多现有规模上,保持长期高速增长是不现实的,未来增长需要策略性和结构性的进化。

  毫无疑问,在研发和农业上的投入,会影响公司的短期增速,要见到商业上的成效需要时间。但从“量”到“质”的过程,会加固企业的竞争壁垒。

  拼多多重仓农业,看中的不是搬运瓜果蔬菜过程中那微薄的利润,而是整个产业升级的大机遇。

  农业在我国是一个传统产业,从生产、加工,到流通、销售,产业链条很长,中间成本很高。尤其是在生产端,大量农业经营户是以家庭为单位,小、散、乱是他们的标签,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在拼多多看来,现代农业是一个集合了农业种植、人工智能、数字技术、机械工程、能源动力、市场营销等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场景。

  基于这个理解,拼多多试图推动农业前沿技术的探索和应用,让产、学、研联动起来,进而带动产业升级。

  自从2020年以来,拼多多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机构,连续举办三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这个大赛的目的,是给年轻研究人员的研发项目有更多展示、落地的机会,进而促进农业产业效率的提升。

  第一届大赛的参赛团队“智多莓”开发的自动化种植系统,已落地丹东东港的水果大棚,帮助传统农户实现了“一个大棚两人管”到“一人管七个大棚”的产业升级。

  2021年成立“百亿农研”专项后,拼多多与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新加坡食品与生物技术创新研究院、浙江大学等机构合作,重点开展科学种植、农业机器人、智慧农业、未来食品等领域的研究。

  

  技术研究非一日之功。一项技术要从实验室走出来,落地在田间地头,要走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拼多多的优势在于,它一手连接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消费需求,一手连接大大小小的产地,对市场和产业有全局认知,不会闭门造车。而且,它有能力将技术研究转化成实际应用,变成实实在在的销量。

  比如,去年拼多多加大对高科技农产品的资源倾斜,世壮燕麦片、烟薯25、西大魔芋、晋谷21号小米、普莱赞巧克力等一大批农业院校研发的高科技农产品,在拼多多平台成为重点扶持的对象。

  这是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参与到农业领域的独特优势。

  去年12月,拼多多获得了一个特殊的奖项——2022年度联合国粮农组织创新奖。在颁奖仪式上,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说,拼多多在耕作管理和减排技术方面有很多很好的创新实践,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拼多多认为这还不够。

  农业要产业化,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渠道、资金、人才。很多农产地面临的现实问题是,销路打不开,品控跟不上,运营玩不转。本地既懂电商又懂农业的复合型年轻新农人严重缺乏。

  今年2月,拼多多宣布启动“农云行动”,专项小组先后奔赴昆明、玉溪、南宁、漳州、宁德、霞浦、寿光等多个地区,对各农产区从业者进行手把手的帮扶和支持。

  在盛产鲜花的云南嵩明县,拼多多举办的线下电商专场培训,有100多位中小商家参与;在蓝莓大丰收的昆明,拼多多专项小组鼓励和培训年轻新农人上平台开店,完成“从0到1”的起步;在山东寿光,专项小组为当地的水果、蔬菜商家提供一对一定向运营指导。

  拼多多要通过这些努力,推动全国100个农产带“拼上云端”,打造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数字化农产带。

  在中国互联网江湖里,拼多多是一家很独特的公司。在发展早期,它敢将公司的全部收入投入市场营销,用“百亿补贴”的方式让利消费者;在站稳脚跟后,它又将公司的利润投入研发和农业,用“百亿农研”打开新局面。

  拼多多敢于对未来做投资,而不在乎短期盈利。拼多多很早就对外表示,公司具备随时赚钱的能力,但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寻找对长期价值有利的投资。

  这句话当时很多人不信,如今看来拼多多确实是这样做的,农业就是拼多多下一阶段投资的重点。

  百亿补贴、百亿农研、百亿研发费用,这三个100亿,构成了拼多多过去几年的脉络。表面看,拼多多在不同时期对外讲述了不同的故事,但本质上,故事内核始终一致。农业的故事或许看起来不够时髦,但它的前景和价值都值得期待。

  *题图及文中配图来源于pexels。

  举报/反馈

上一篇:成都建材公司网站建设规划方案应该怎么做?
下一篇:辽源市托福培训学校地址

最近更新学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