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栏目:学历教育  时间:2022-11-16
手机版

  

  一、关于三角形的一些概念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顶点与内角平分线和对边交线间的距离)。

  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定理2、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由定理1、2可知: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可以证明三角形内存在一个点,它到三角形的三边的距离相等这个点就是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交于一点)。

  2、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中线也是一条线段(顶点到对边中点间的距离)。

  3.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高线也是一条线段(顶点到对边的距离)。

  注意:三角形的中线和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

  如图1,AD、BE、CF都是么ABC的角平分线,它们都在△ABC内;

  如图2,AD、BE、CF都是△ABC的中线,它们都在△ABC内。

  

  而图2-3,说明高线不一定在 △ABC内,

  

  图3(1),中三条高线都在△ABC内,

  图3(2),中高线CD在△ABC内,而高线AC与BC是三角形的边;

  图3(3),中高线BE在△ABC内,而高线AD、CF在△ABC外。

  三、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叫不等边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叫等腰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则叫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叫腰,另一边叫底边,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底角,两腰的夹角叫项角。

  三角形接边相等关系来分类: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不符合定理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的三边。

  例如三条线段长分别为5,6,1人因为5+6<12,所以这三条线段,不能作为三角形的三边。

  三、三角形的内角和

  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由定理可知,三角形的二个角已知,那么第三角可以由定理求得。

  如已知△ABC的两个角为∠A=90°,∠B=40°,则∠C=180°–90°–40°=50°

  由定理可以知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只可能有一个内角是直角或钝角。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三角形按角分类:

  

  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外角。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例如图中

  ∠1 >∠3;∠1=∠3+∠4;∠5>∠3+∠8;∠5=∠3+∠7+∠8;

  ∠2>∠8;∠2=∠7+∠8;∠4>∠9;∠4=∠9+∠10等等。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

  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对应角。

  全等用符号“≌”表示,△ABC≌△A `B`C`表示 A和 A`, B和B`, C和C`是对应点。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如图,△ABC≌△A`B`C`,则有A、B、C的对应点A`、B`、C`;AB、BC、CA的对应边是A`B`、B`C`、C`A`。

  ∠A,∠B,∠C的对应角是∠A`、∠B`、∠C`。

  ∴AB=A`B`,BC=B`C`,CA=C`A`;∠A=∠A`,∠B=∠B`,∠C=∠C`

  1、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注意:一定要是两边夹角,而不能是边边角。

  2、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3、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域“AAS”)

  4、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由边边边公理可知,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三角形的稳定性。

  除了上面的判定定理外,“边边角”或“角角角”都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

  5、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直角边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二如果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轴对称,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这条直线叫对称轴。

  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也叫轴对称。

  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例如: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分角线就具有上面所述的特点,所以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分角线是等腰三角形的一条对称轴,而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例如: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上的任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因为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就是顶角的角平分线、而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n

  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那这两个角所对的两条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动”)。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用它们系数的积作为积的系数,对于相同的字母,用它们的指数的和作为这个字母的指数;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单项除单项式: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乘法公式:

  平方差公式:(a+b)(a-b)=a-b;

  完全平方公式:(a+b)=a+2ab+b,(a-b)=a-2ab+b.

  1、因式分解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因式分解。

  2、常用的因式分解方法:

  (1)提取公因式法:ma+mb+mc=m(a+b+c)

  (2)运用公式法:

  平方差公式:a-b=(a+b)(a-b);

  完全平方公式:(a+b)=a+2ab+b,(a-b)=a-2ab+b

  (3)十字相乘法:x+(a+b)x+ab=(x+a)(x+b)

  (4)分组分解法:将多项式的项适当分组后能提公因式或运用公式分解。

  (5)运用求根公式法:若ax+bx+c=0(a≠0)的两个根是x、x,则有:

  ax+bx+c=a(x-x)(x-x)

  3、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1)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那么先提公因式;

  (2)提出公因式或无公因式可提,再考虑可否运用公式或十字相乘法;

  (3)对二次三项式,应先尝试用十字相乘法分解,不行的再用求根公式法。

  (4)最后考虑用分组分解法。

  1、分式定义:形如A/B的式子叫分式,其中A、B是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

  (1)分式无意义:B=0时,分式无意义;B≠0时,分式有意义。

  (2)分式的值为0:A=0,B≠0时,分式的值等于0。

  (3)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方法是把分子、分母因式分解,再约去公因式。

  (4)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时,叫做最简分式。分式运算的最终结果若是分式,一定要化为最简分式。

  (5)通分: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分式相等的同分母分式的过程,叫做分式的通分。

  (6)最简公分母:各分式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

  (7)有理式: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2、分式的基本性质:

  

  (3)分式的变号法则:分式的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3、分式的运算:

  (1)加、减: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把它们通分成同分母的分式再相加减。

  (2)乘:先对各分式的分子、分母因式分解,约分后再分子乘以分子,分母乘以分母。

  (3)除: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上它的倒数式。

  (4)乘方:分式的乘方就是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1、二次根式的概念:式子√a(a≥0)叫做二次根式。

  (1)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式的二次根式叫最简二次根式。

  (2)同类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之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3)分母有理化: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4)有理化因式:把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我们就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常用的有理化因式有:√a与√a;a√b+c√d与a√b-c√d)

  2、二次根式的性质:

  

  3、运算:

  (1)二次根式的加减:将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运算的最终结果如果是根式,要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1、多边形: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连结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2、多边形的边:组成多边形的各条线段叫做多边形的边。

  3、多边形的顶点:多边形每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多边形的顶点。

  4、多边形的对角线:连结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5、多边形的周长:多边形各边的长度和叫做多边形的周长。

  6、凸多边形:把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向两方延长,如果多边形的其他各边都在延长线所得直线的问旁,这样的多边形叫凸多边形。

  说明:一个多边形至少要有三条边,有三条边的叫做三角形;有四条边的叫做四边形;有几条边的叫做几边形。今后所说的多边形,如果不特别声明,都是指凸多边形。

  7、多边形的角:多边形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内角,简称多边形的角。

  8、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注意:多边形的外角也就是与它有公共顶点的内角的邻补角。

  9、n边形的对角线共有n(n-3)/2条。

  说明:利用上述公式,可以由一个多边形的边数计算出它的对角线的条数,也可以由一个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求出它的边数。

  1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

  11、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n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说明:多边形的外角和是一个常数(与边数无关),利用它解决有关计算题比利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及对角线求法公式简单。无论用哪个公式解决有关计算,都要与解方程联系起来,掌握计算方法。

  1、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4、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推论:夹在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说明:(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是研究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基础。同时又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或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重要方法。

  (2)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即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性质,又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判定方法。

  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从运动变化的观点来看,当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变为90°时,其它的边、角位置也都随之变化。因此矩形的性质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扩充的。

  1、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短形(通常也叫做长方形)

  2、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4、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说明:因为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度,已知有三个角都是直角,那么第四个角必定是直角。

  5、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说明:要判定四边形是矩形的方法是:

  法一:先证明出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出有一个直角(这是用定义证明)

  法二:先证明出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出对角线相等(这是判定定理1)

  法三:只需证出三个角都是直角。(这是判定定理2)

  菱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当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邻边发生变化时,即当两个邻边相等时,平行四边形变成了菱形。

  1、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3、菱形的性质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5、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说明:要判定四边形是菱形的方法是:

  法一:先证出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出有一组邻边相等。(这就是定义证明)。

  法二:先证出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出对角线互相垂直。(这是判定定理2)

  法三:只需证出四边都相等。(这是判定定理1)

  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当邻边和内角同时运动时,又能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为直角且邻边相等,这样就形成了正方形。

  1、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3、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正方形判定定理互: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5、正方形判定定理2:两条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注意:要判定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方法有

  方法一:第一步证出有一组邻边相等; 第二步证出有一个角是直角;第三步证出是平行四边形。(这是用定义证明)

  方法二:第一步证出对角线互相垂直;第二步证出是矩形。(这是判定定理1)

  方法三:第一步证出对角线相等;第二步证出是菱形。(这是判定定理2)

  1、梯形: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梯形的底:梯形中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通常把较短的底叫做上底,较长的边叫做下底)

  3、梯形的腰:梯形中不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腰。

  4、梯形的高:梯形有两底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

  5、直角梯形: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6、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7、等腰梯形性质定理1: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8、等腰梯形性质定理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9、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l。:在同一个底上钩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10、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研究等腰梯形常用的方法有:化为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或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矩形;或作对角线的平行线交下底的延长线于一点;或延长两腰交于一点。

  1、三角形的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说明: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的中线不同。

  2、梯形的中位线:连结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中位线。

  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4、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1、平面内有公共原点且互相垂直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和有序实数对之间建立了—一对应的关系。

  

  1、常量和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保持数值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2、函数:一般地,设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1)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是:

  ①解析式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整式的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②解析式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分式的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实数。

  ③解析式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偶次根式的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非负的实数。

  注意:在确定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如果遇到实际问题,还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2)函数值:给自变量在取值范围内的一个值所求得的函数的对应值。

  (3)函数的表示方法:①解析法;②列表法;③图像法

  (4)由函数的解析式作函数的图像,一般步骤是:①列表;②描点;③连线

  

  直线位置与k,b的关系:

  (1)k>0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所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2)k<0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所形成的夹角为钝角;

  (3)b>0直线与y轴交点在x轴的上方;

  (4)b=0直线过原点;

  (5)b<0直线与y轴交点在x轴的下方;

  举报/反馈

上一篇:消防演练|安全无小事 防患于未“燃”
下一篇:2023第13届成都民办教育发展建设展3月18日举办

最近更新学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