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字经》之“父子恩,夫妇从。~当师述,勿违背。”有感

栏目:学历教育  时间:2022-11-16
手机版

  原文第77~82句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出自《三字经》、王应麟

  原本解释

  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对于每个人都相同,人人都应遵守,千万不能违背。

  作者见解

  君子十义,我想也许是可以这么理解的:我们可以看到这十义都是俩者一对,是互相的。也就是说只要和我们产生交集的人,总会有一种对应的舒服的方式处理俩人的关系。

  不过,现实生活里却不是如此。很多人对于因果关系支出回报不尽相同,所以得到不同的后果。举些例子(五问)给在座的听:

  1.我们总要求子孝,总会去看结果。但有多人在乎其父母仁不仁?有很多的父母错误的对待孩子又或者说生养而不教,长大了孩子长成什么样子了?

  2.有很多男人总希望妻顺。但女人总是最先希望被关心希望夫和的那个人。俩人都在等待对方的示爱,有多少家庭陷入这样的矛盾中?男人如果学会主动点,夫和自然就妻顺了。

  3.很多家庭其实弟都不恭的,甚至于很多家长只会反复地对大孩子说那么几句话:“你大些,让着弟弟些”。哥哥可以在物质上少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何父母不对哥哥多做些思想工作?不对哥哥多关爱从而一碗水端平?教得“兄友”,自然“弟恭”。为什么父母们总是一味地偏袒小儿子?

  4.所谓的“朋信”、“友义”其实也是相对的。很现实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拿某些人当朋友,但实际上他们拿我们的当什么?很多人都做不好自己却又要求别人对他多好不由得让人觉得好笑。

  作者我曾遇到有人(大学里一个同学,脾气很怪)向我借东西。我不借然后对我发脾气的,不免让我觉得好笑,怎么不帮忙还养出个仇人不成?如果借是应该,那你有尊重我吗?既然我不借你,你当着我的面却还对我发脾气,也可以见得其实你也没把我当什么。我不借就不借对了,不是么?

  5.君敬、臣忠。其实现在社会和过去有些不同。我们现在的联系是与老板公司的关系。有的老板不把员工当人,大肆宣扬加班是对公司忠心(臣忠)却丝毫不谈加班有没有工资(君不敬)。本就没什么平等的还有什么好说的?很多公司玩什么狼性文化不看看自己具不具备那样的能力。公司实力不够玩狼性文化不过是把所有的下属弄得离心离德,之所以很多人不走只是因为工资而已(家庭羁绊),真以为你有什么人格魅力吗?

  如何育儿?

  既然了解十义,五问之后。是否了解如何育儿方法了呢?

  1.父母对子慈,子对父母孝。当然了这个孝需要父母引导,比如表现的对孩子的某些他能办到的事情需求。引导他对你进行感情的反馈。其实很多孩子是爱父母的,但偏偏不知如何表达。

  2.夫妻合。夫妻冷漠天天吵架很难让孩子对家庭有人同感。在孩子本该快乐的年纪,培养孩子价值观的年纪。父母却老是在吵架,孩子也不教了。你们说夫妻合重要吗?夫妻合但并不意味着夫妻可以站在一起,一同去反对孩子。你们是夫妻合了,孩子在家庭丝毫感觉不到快乐,家也没家的感觉。孩子会成为什么样子很难说。

  3、4、5。这几点倒是没什么太过于需要讲的。3是需要父母一碗水端平,即便对大孩子少一些物质但是也需要多做些思想工作让他明白道理。4是对于处朋友的态度,合理就行。5是可以做了解,现在网络信息这么发达,有时候孩子也会从哪看到这些问题,或者父母也可以问类似问题看看孩子怎么想的。纠正纠正就行了。

  结尾语

  此十义,很多人虽然人生不同但都会需要这样的情况。做父母的应该以身作则,运用合理的方法教育孩子(当师述),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勿违背)。这样的孩子才会更健康,成才成人。

  以上就是我的见解,希望能给你们带来帮助。

  举报/反馈

上一篇:河北青县戴嘉臣:家教三字经(完整版)
下一篇:如何评价启蒙读物《三字经》和《弟子规》?易中天怒斥:那是毒药

最近更新学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