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合阳县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全方位育人新路径

栏目:学历教育  时间:2023-04-24
手机版

  金色的花瓣、鲜红的花蕊、翠绿的叶子、嫩黄的萼片……这不是一朵美丽的太阳花吗?凑近一看,却是一盘精美的水果拼盘。这是合阳县城关第二小学举行的融合创新劳动课大赛中的一幕。

  近年来,合阳县不断强化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进一步落实“五育”并举。今年以来,合阳县进一步推动劳动教育,提出建设“劳动校园”,要求学校把劳动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必修课。该县城关第二小学在实施劳动育人的过程中,坚持融合创新,积极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双线多元”、富有地域传统文化特色的全方位劳动育人“新路径”。

  ——融合新课程体系,丰富劳动内涵。学校挖掘地域诗经文化,以“356行·源”劳动课程体系为基础,以跨学科融合的方式构建了“五育”并举的“双线多元”课程模式:“双线”即“劳动课程+诗经文化”,“多元”即挖掘包含语、数、英、美育、体育、科学、思政等多种课程的育人元素。

  按照“双线多元”模式,实施“劳动课美起来”“劳动课唱起来”,即以“劳动+诗经”为主线,融入黏土制作、诗经吟唱和舞蹈表演的美育融合课程;探究“劳动课动起来”的“劳动+诗经”融合体育类课程;探究“劳动课塑思维”“劳动课增智慧”的“劳动+诗经”融合语数英、思政、科学的智育课程;探究“劳动课活起来”的公益、研学、活动实践课程,通过融合创新充分发挥劳动全方位育人实效。

  ——融合新教研活动,厚植文化因子。学校多方协同,开展“协同教研+协同教学”的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师生互长、合作共赢的“双师课堂”,即“主讲教师+辅助教师”围绕劳动实践项目的目标和内容共同完成教研教学活动。

  学校开展系列诗经文化融入劳动教育深度教研活动,多途径为劳动教师植入诗经文化“芯片”,掌握诗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思路与方式,引导教师深入研究劳动教育和诗经文化及各学科之间可操作的融合路径。聘请文学专家、本土非遗传人、家长志愿者作为“辅助教师”,定期进校园为学生讲解诗经文化、传授非遗制作工艺、教授劳动技能,与劳动教研员和名师共同促进“劳动+传统文化+学科元素”融合育人方式。

  ——融合新课堂教学,赋能素养提升。在多元劳动课堂上,学生不仅学会做水果拼盘、水培植物、包饺子、做蛋糕等生活技能,而且认识了蒹葭、荇菜、芦苇等诗经里的植物和蔬菜;参与“选种子”“播种”“收割”等体育游戏,在增强体能的同时,学习了生产技能,了解诗经里的农耕文化。学校还将“儿童刺绣”“皮影制作”“合阳面花”“合阳线戏”“儿童剪纸”“工艺葫芦”等非遗技艺融入课堂,让学生在劳动课上直观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在亲身体验中传承千年文化,增添文化自豪感。

  在“动手劳动真快乐”一课中,两位老师以“劳动+诗经”为主线,“美术”为元素,融入了黏土制作桃花的美术技巧以及诗经《桃夭》的吟唱和表演,孩子们在优美的旋律中翩翩起舞,一边吟唱着诗经《桃夭》,一边展示她们制作的轻黏土作品《桃之夭夭》……

  ——融合新实践活动,探寻快乐源泉。学校以诗经文化为底色,把诗经文化和传统文化贯穿于劳动教育始终。利用校内“诗经园”及楼顶平台打造了“雅南花乡”“雅南农场”“空中花园”等多个系列的劳动实践基地,开启了以“探寻诗经里的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劳动教育。每个基地种植的主题都来源于诗经,“雅南时蔬园”里以种植诗经里的蔬菜为主;“雅南芳馨园、国色园”里结合诗经里的颜色、月份等知识种植诗经里的花卉;“雅南匏瓜园”里种植来源于诗经里的“匏瓜”(葫芦),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葫芦工艺,让学生学习打磨、着色、雕刻等制作技艺。

  一系列劳动基地既保障了孩子们劳动教育的实施,又结合了地方资源和诗经文化,在传承古老传统文化的同时,以新的文化传承方式催发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绽放更富魅力、更加迷人的光彩。

上一篇:古 人 诚 不 欺 我 !
下一篇:浅析砂拉越国布洛克王朝的教育政策与教育状况

最近更新学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