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中的石嘴山系列小故事(三十七)——大武口办学历程 新时代教育辉煌 ①

栏目:学历教育  时间:2023-04-24
手机版

  (来源:石嘴山档案)

  原标题:档案中的石嘴山系列小故事(三十七)——大武口办学历程 新时代教育辉煌 ①

  大武口学校教育最早建立在大武口乡,始于民国年间。1898 年各地受维新变法影响,纷纷创办新学。公元1912 年 孙中山 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民国,民国政府实行国民教育,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初获解脱的中国人民渴望获得现代科学知识,振兴中华,建设国家。在此形势下, 1912 年,大武口当地乡民自筹经费在老爷庙( 关帝庙,现大武口乡老四队油坊处) 办起初级小学。

  1934 年,当地36 户农民联合办私学正式成立打硙口学堂。时有教学班2 个、教师2 人、学生40 余人。开设国语、算术、社会、自然、园艺、工用艺术( 手工) 、形象艺术( 图画) 、音乐、体育九门课程。到1936 年侧重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经费仍由乡民自筹。

  1943 年国民党宁夏省政府建设厅厅长李翰园检查工作看到“打硙口学堂”,认为此名不雅,遂改为“大武口学堂”。民国时期,由于战乱和灾荒,大武口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仅此而已。

  新中国成立后,1950 年3 月12 日,中央人民政府指出“教育为工农服务,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教育部要求保存学校,保存教师,平罗县教育科将“大武口学堂”改为“大武口民校”。学校有专职教员1 人,兼职2 人, 学生125 人,其中男51 人,女74 人。

  1950 年8 月29 日,甘肃省下达指令:学校首次设校务管理委员会,由教师2~3 人、学生1 人组成,任命杨光福为校长。学校开设国文、算术、音乐、体育、图画、历史、地理七门课程。

  1952 年,大武口民校改为大武口普小。开设政治、语文、算术、历史、地理、自然、音乐、体育、图画九门课程。当时学校有教师2 人,学生78 人。1953 年,有91 名学生,当时条件是庙堂当教室,供桌当课桌,坐的泥台子,点的煤油灯,条件十分艰苦。1958 年破“四旧”,老爷庙被毁,学校搬迁新建改为大武口完小,新建学校也只有两排土坯房,在校学生189 人,学校大力开展扫盲教育和插红旗、拔白旗活动。1964 年,学校命名为“大武口公社小学”,乡人民政府为扫除青壮年文盲,在大武口公社小学办起业余耕读班4 个,学生达180 多名,青少年白天劳动,晚上学习两小时,设语文、算术、唱歌课,1968 年合并于全日制小学。在人民政府关心教育的大形势下,自1951 年起至1959 年,大武口乡在大武口学堂举办扫盲识字班,使500 多农民脱盲达到初小文化程度。

  

  学生们课间锻炼

  大武口建区之前,辖区的教育主要依靠煤炭企业支撑,包括西北煤矿机械总厂,石炭井矿区教育伴随着矿务局的发展同样历经四十余年,时光深处,厂矿区教育人生命的脚印里凝满了风霜,眼眸里却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光亮。回顾40 多年的教育发展历程,它是矿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体现,矿区教育事业每一次发展跨越,都对矿区的全面发展、家庭的和谐幸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1960 年石炭井矿务局成立,建局初期,1961 年2 月,在矿区新建了10 多间平房成立了第一所学校( 前身石炭井工程处小学,现市第十四小学), 解决了矿山建设者子女的就学问题。1964 年春季,根据煤炭部八十工程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当时八十工程处在大武口中心地段和洗煤厂附近的沙滩上建设了煤炭部八十工程处基建公司小学。当时的学校条件十分简陋,教师都是从在职职工和职工子女中选拔产生,他们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缺乏教育经验,只能在实践中摸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没有保证。

  矿区教育刚刚起步,1966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生停课闹革命,学校秩序一片混乱,学生不能正常上课。学校遵照走“五·七”道路的指示,学习“朝阳农学院经验”,开展了“学工、学农、学军”活动。学生到附近工厂、农村参加劳动,学校办起工厂、农场,让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在教育上就开卷考试,让学生们互相抄、根本不把学习当回事,完全没有什么负担和压力,也没有学习的劲头。

  (摘自《大武口史话》)(未完待续)

  审核:李世业

  责编:李莉

  编辑:金玉珍

  来源:石嘴山市档案馆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责任编辑:

上一篇:河北衡水:你的青春如阳光闪耀,宏达东方学校2023年成人礼
下一篇:“校园卖淫”事件揭示教育弊端,家长应更加关注孩子的学校生活

最近更新学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