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羊绒:由“织造”向“智造”转变

栏目:学历教育  时间:2023-05-15
手机版

  国际在线河北消息(张瞬晗):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是全国最大的羊绒制品产销基地,全县拥有梳绒机5万余台、纺纱生产线140条、织衫2500万件。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清河县众多羊绒制造企业争相布局“智能化”,实现降本增效。

  近日,走进清河县的南冠羊绒公司智能纺纱数字化车间,一条由合绒机、细纱机、络筒机、并线机等设备组成的百米长生产线上,仅有一两名工人在操作。

  据了解,该智能纺纱数字化车间实现了计划调度管理、生产作业管理、MES生产线数据采集,使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极大推动了产业升级。“智能化应用,使生产管理一改过去‘粗放式、人盯人’的管理方式,形成了精细化、大数据分析、系统化、程序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该公司董事长马海涛介绍,仅智能化分梳一项,生产效率提高了8%,羊绒综合提取率达到94%以上,含粗率小于0.1%,含杂率小于0.05%。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纺纱数字化车间建有一个智能分梳数据库,操作人员利用物联网技术和设备监控技术可掌握产销流程,还可针对用户需求分梳所需的羊绒。在车间内,操作员在数据库输入一组数据后,18mm-20mm的羊绒就生产而出。“原来主要由人工操作生产,随意性大,很难生产出高标准的羊绒。得益于智能化生产,现在需要什么标号的羊绒,就能分毫不差生产出相应的羊绒,标准化、精细化都得到提升。”马海涛说道。

  智能化生产的优越性还体现在收益上。如今,1吨一级羊绒纺成羊绒纱可增值26万元,南冠公司年纺羊绒纱800吨,增值总额可达2.08亿元。在实施智能化生产的同时,南冠公司先后对传统梳绒机进行革新,在分梳方式、单元优化组合、落物自动收集、短绒纤维提取等方面进行创新,使智能纺纱车间降低了各个环节的物耗、能耗和人耗,为提高效益打下了坚实基础。

  南冠公司在清河县率先实现纺纱过程智能化控制,也为全县羊绒产业起到积极示范带动作用。位于清河县的河北绒仓仓储有限公司紧跟智能化生产步伐,装修改造车间9500多平方米,自主研发并购置联合分梳机、纺织加湿抑尘空调等设备236台(套),信息化系统2套,不到半年时间完成了一期工程16条智能化分梳生产线,形成月产100吨无毛绒、25吨羊绒条的生产能力。

  在清河,众多羊绒企业正在争相布局“智能化”,而且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工业软件服务实现降成本、增效益。

  清河县羊绒小镇管理中心与河北中汇纺织公司联合投资1500万元,启动C2M智能针织工厂平台项目。“随着个性化消费时代的来临,小批量、多批次的生产模式逐渐替代传统的规模化订单式生产,以快为特点的C2M制造方式成为羊绒服饰制造企业的方向。”中汇公司负责人方中和说,该项目以清河羊绒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载体,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进行深度整合,通过APP订单管理系统与数字化车间系统结合,可有效解决大规模生产与小批量多品种需求之间的矛盾。

  据统计,清河县60余家企业进行技改,增上智能化生产设备,年产值增加20多亿元,实现了研发设计网络化、采购销售智能化、生产管理信息化。如今,清河形成了龙头带动、园区承载、平台支撑、示范引领、推广普及的“智能生产+柔性供应”的智慧产业集群。

上一篇:最好的“我们”!滨州医学院十佳班集体强势来袭!
下一篇:暑假期间,如何开展家庭美育?

最近更新学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