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内20%大学专业面临调整,选专业要看产业发展

栏目:学历教育  时间:2023-05-24
手机版

  原标题:三年内20%大学专业面临调整,选专业要看产业发展

  

  

  临近高考季,近期教育部相继发布了多份重要文件,定调今年以及未来几年高校专业设置方向。

  其中一项目标为到2025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将优化调整,其中也包括撤销专业——人还没毕业,专业已经没了,这种“后无来者”的尴尬情况将会发生在不少大学生身上。

  还在纠结大学专业哪个热门?或许是时候跳出冷热门的狭隘认知,从未来产业热点的高度进行选择,视野会豁然开朗。

  01

  专业调整加大力度

  人才自主培养提上议程

  今年三月底,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

  在文件“工作目标”部分,明确提出了五大近期目标和一大远期目标:

  近期目标1

  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

  近期目标2

  基础学科特别是理科和基础医科本科专业点占比进一步提高。

  近期目标3

  建好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专业点、300个左右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近期目标4

  在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重要作用的学科取得突破,形成一大批特色优势学科专业集群。

  近期目标5

  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建成一批专业特色学院,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提升。

  远期目标

  到2035年,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更加协调、特色更加彰显、优化调整机制更加完善,形成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有力支撑建设一流人才方阵、构建一流大学体系,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很明显,未来大学专业也将“优胜劣汰”,考察依据主要为“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实力硬核的学科专业,将会获得更多扶持,进而建设成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或学科专业集群;而那些连年就业“红牌”的专业,也将被逐步淘汰。

  《改革方案》也再度强调了基础学科的重要性,特别是理科和基础医科的重要性,正如科幻小说《三体》所描绘的那样,科技竞争进入深水区,拼的就是基础学科。基础研究乏力,科技水平无法取得本质进步。

  还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被提上议程,《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提升,到2035年形成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在部分国家对我们进行高科技封锁的情况下,这一目标的实现将是我们突破科技封锁的关键,这也意味着,我们的高等教育也要努力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飞跃。

  02

  广东高校本科专业

  新增102个,撤销30个

  在《改革方案》发布半个月后,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公布了各地高校最新的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

  同时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基础上,增补了近年来批准增设、列入目录的新专业,发布了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

  本次备案审批,全国高校新增备案专业1641个、审批专业176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62个,申请撤销专业点925个。

  ○专业“优胜劣汰”,就业难专业被撤销

  对于专业“优胜劣汰”的调整情况,《第一财经日报》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对2015年至2021年撤销本科专业名单统计梳理,这7年时间里,共有90所大学撤销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84所大学撤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76所大学撤销了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同时,新增较多的专业有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

  ○中大:新增备案3专业,撤销8专业

  本次广东高校新增备案本科专业94个、新增审批本科专业8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3个,撤销专业30个。

  具体名单

  

  

  

  

  广东省内高校新增的专业,其中不乏机器人工程、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热门专业;但更多的则是“接地气”的专业,是学校在原有优势学科基础上延伸出来的新专业。

  

  如中山大学的“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专业(你没看错,这是一个专业的名称,而不是三个专业),据阳光高考网站的信息,目前国内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只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高校。这个专业属于复合型专业,主要研究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这三个学科都是中大的传统优势学科。

  这一专业将融会贯通三个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具备政治学、经济学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并能够从哲学的高度、以哲学的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决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问题,立志于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的领导型人才。

  

  此外,华南理工大学的食品营养与健康、暨南大学的国际新闻与传播、华南农业大学的智慧牧业与工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菲律宾语、匈牙利语等专业都可以看到学校原有优势学科的影子。

  在省内高校撤销的专业中,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商务英语、服装设计与工程等热门被撤专业都名列其中。

  

  其中中山大学撤销了8个专业,全省最多,包括经济统计学、汉语国际教育、商务英语、广告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勘查技术与工程、环境生态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这些专业并不是社会不需要,而是因为要么开设的学校众多,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要么相关学科并非中大的优势学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偏弱;还有的是被新设专业所取代,撤销后有利于学校集中资源发展特色优势。

  ○《专业目录》新加入21专业

  教育部发布的最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加入了21个新专业。

  

  从中我们能看到有的专业与未来热点领域相关,如未来机器人、生物材料等;与对外开放相关的专业,如国际法;与社会保障完善相关的专业,如工会学、家庭教育、乡村治理、无障碍管理等。无疑都具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

  03

  撇开冷热门

  从“产业链”高度选专业

  长期以来,学生高考选择专业时,家长们首先考虑的问题往往都是什么专业“热门”,未来好就业。

  从近年社会发展来看,热门行业几乎年年在变,入学时选择的热门专业,大学毕业时很可能就已经成为冷门了。

  

  那么怎样做,才能尽量不被时代“抛弃”?或许把自己摆在国家产业布局的高度,会有更广阔的视角做出选择。

  例如,去年年底,中国国家领导人访问沙特,与阿拉伯国家确定的合作实现了质的升级,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石化能源、基建、商品贸易等,还涵盖了绿色能源、航天、通信、北斗、云计算、电子商务、数字货币等热门新兴领域。

  

  去年年底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一支庞大的商业代表团随行,行业覆盖化工、汽车、医药生物科技、金融、能源、制造、食品、运动用品领域。

  

  前不久,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中法两国达成的协议更加广泛,涵盖农业、工业、数字经济、高科技领域实现了全面、全方位的合作,具体到产业则包括飞机制造、核能、地铁工程、海水淡化等。

  

  巴西总统卢拉访华期间,在农业、矿业等中巴合作的传统领域外,进一步确定了两国在通信、半导体、高端制造业等高科技领域的合作。

  国与国的合作项目基本都会贯穿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未来的产业热点也几乎就是明文公布给大家了。

  那么,选择大学专业时,是否就一定要往这些专业上“贴”呢?并不是,作为制造业大国,未来每个热点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都会有相当大一部分位于中国国内,如原材料供应、销售、进出口、物流、国际法务等上下游相关行业,都蕴含着大量机会,其中总能找到你感兴趣的方向。

  写在最后

  虽然疫情放开后,我们一直处于就业“内卷”的阵痛中,让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就业焦虑不已,但我们也看到国内产业复苏超过预期,随着对外合作的进一步拓展,相信未来的机会肯定越来越多。

  未来的大学生,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产业需求?我们总结了如下关键词:

  过硬的本专业知识技能

  相关领域的知识储备

  终身学习的能力

  以“加强自身修炼”之“不变”应未来社会高速发展之“万变”,未来的机遇虽然多,但也只有能力过硬的人才能把握。

  文字 | 睿森

  编辑 | 芷琪 Melody

  审核 | 睿森

  以上配图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

上一篇:大安函授大专本科学校有哪些2023年最新
下一篇:适合大学生的笔记本电脑推荐,荣耀带你开启全新体验!

最近更新学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