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高校真牛!一手牵张江,一手牵大零号湾

栏目:学历教育  时间:2023-05-25
手机版

  近日,在官宣大零号湾与张江科学城、临港新片区成为上海首批未来产业先导区之后,上海交通大学(以下简称“上海交大”)在大零号湾和张江科学城的系列新闻再次引起人们关注。

  一是宣布在大零号湾主校区成立科学家创业服务中心——天工之家。当天邀请了40多位“科学家型创业者”,他们均来自上海交大,企业累计获得融资金额近50亿元。

  二是位于张江科学园的上海交大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迎来了百余名师生顺利入驻。同时,媒体披露位于张江科学城的交大医学院浦东校区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预计2024年竣工,2025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这一系列的新闻在两周左右先后发布,这个时间和节奏颇值得玩味:是纯属巧合?还是上海交大已深度融入上海科创建设?早就成为上海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的“基础设施”?

  01

  拓荒式深度参与大零号湾建设

  没有斯坦福,就没有硅谷。没有上海交大在闵行区办学,也没有大零号湾。

  早在四五十年前,当上海交大向市政府提出新校址的设想和请示的时候,市政府从全市总体规划出发,明确表态:交大如要建新校区应建在闵行新市区,因为国务院批准将闵行地区确定为上海的对外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市总体规划中闵行有一片“科学教育区”,市政府不仅希望交大去,也希望其他高校去办分校或搬迁过去。

  1987年9月,上海交大闵行校区迎来第一批学生。相当长的时间内,此地被学生称之为“闵大荒”。2001年起,上海交大与民营企业紫江集团、上海市闵行区政府合作,共建上海紫竹科学园区。以此为契机,上海交大也启动闵行校区二期建设,并于2006年实现办学重心向闵行校区的战略转移。

  也就是说,从2001年深度参与紫竹科学园区建设之后,上海交大与闵行科创发展形成了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在以政府、民营企业和大学共建的创新体制下,经过20年的发展,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到2021年在国家高新区中综合第九,聚集企业数量超过6000家,税收破百亿,营收超千亿,入驻了大批集成电路与软件、新能源、航空、数字内容、新材料和生命科学等六大类产业的企业。

  如果追溯历史,还会发现大零号湾的成立也是直接因上海交大而起的。大零号湾最早的雏形是上海交大在校外创建的项目培育基地。到2015年4月,闵行区政府、上海交大、上海地产集团三方签署合作备忘录,决定建设一个大生态——零号湾,为科技创业者提供适合创业起步的生态园区。

  零号湾公司总经理张志刚介绍说,零号湾的成立初心便是推动科研成果落地。“我们希望它能成为所有创新的源头,所以起名为‘零号’。‘湾’则是黄浦江第一湾。大学是科创的源头,早在2013年,上海交大已经在这个地块推动建设零散的创新策源地。当初很多人以为零号湾是服务大学生创业,其实,零号湾成立之初,我们吸引的是上海交大的校友。”

  从大零号湾的功能分布图来看,上海交大位于大零号湾正中心的位置。在零号湾前面加上一个“大”字之后,已不再只是零号湾公司,而是指包含了紫竹、江川、常青等区域的科创大生态。

  

  图:“大零号湾”功能分布图

  在三大未来产业先导区的授牌仪式上,对比张江科学城与临港新片区,政府对大零号湾特别强调了一点:将发挥高校资源集聚优势,以校企联动融合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活跃为特色。

  据官方媒体披露,目前已有60余家上海交大师生创业企业入驻大零号湾,总估值超过500亿元,其中估值超过两亿元的企业有29家。

  另外,张通社从上海市政府官网公示的《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重点支撑项目》(2022-2023年)中发现,大零号湾在2022-2023年共要推进36个重点项目,上海交大作为责任方的项目就占了三分之一。

  

  图:《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重点支撑项目》局部截图

  如今闵行区的科创底色已很足:据新华社2022年披露,闵行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例已近10%,居全市第一;拥有国家级、市级海外高层次人才912人,约占全市引进总数的四分之一,居全市第一;在闵行工作的两院院士76人,占上海的41%,培养了25名市级青年创业英才,居全市第一。

  在大零号湾的建设规划中,主要是推动三大功能区建设:核心策源区、成果转化区、开放创新区。显然,大零号湾不仅要创造产学研融合的新机制新模式,还在构筑科技创业者需要的创新链服务体系。这一切,都需要上海交大的深度融入。

  02

  上海交大与张江发展同频共振

  如果说上海交大参与了大零号湾的“开荒”建设,那么在张江科学城,上海交大始终与张江同频共振。

  作为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首轮“五个一批”重点项目启动建设,张江科学园是上海交大参与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全面实施学校“交叉创新战略”的前沿阵地。

  2003年2月,上海交大与张江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将上海交大信息安全工程学院落户到张江高科技园区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基地。2013年7月,上海交大正式完成了对该地块的回购工作。2016年6月,该地块的控规调整获批,上海交大以此为契机,启动张江地块的蓝图谋划。2018年4月,张江科学园打下第一桩,四年后,张江科学园基本建设完成,张江高等研究院作为实体单位全面入驻。

  从2018年开始,上海交大在张江的建设步伐迈得既快又大:2018年4月,上海交大张江科学园启动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园区地下还有约5000平方米的实验室设备空间。仅用了4年,上海交大张江高等研究院便正式启用,计划吸纳各类科研人员1000余人。2018年8月,上海交大李政道研究所实验楼建设在张江科学城正式启动,规划总用地面积约41亩,也只用了3年,2021年李政道研究所实验楼正式落成启用。

  这两个高等研究院所的建设理念也非常特别。上海交大张江高等研究院全面实施“交叉创新战略”,以物理、化学、生命、材料、信息等基础学科为基石,聚焦变革性、颠覆性的原始创新基础研究,瞄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领域,助力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上攻坚突破;而李政道研究所参照丹麦玻尔研究院、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建设,引入全球顶尖的科学家,首批引入的科学家中就包括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弗兰克·维尔切克。

  可以看出,在已经形成了产业和人才聚集效应的张江科学城,后来者上海交大主要以高等研究院所的方式,从科创的顶层入手在张江科学城做加速度建设。

  就在最近的一个月,上海交大张江就有几项进展。

  一是张江高等研究院“七中心”科研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交大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启用,这所定位于世界顶尖的分子科学科研机构,近日迎来了从闵行主校区搬迁过来的百余名师生。

  二是位于上海交通大学张江高等研究院4号楼地下一层的“张江公共仪器平台”启用,该平台现有价值1.4亿元的仪器设备,共65台(套),实验室面积近1400平方米,平提供7×24小时预约开放服务,为未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技术保障。

  三是上海交大医学院浦东校区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将于2024年竣工。上海交大医学院浦东校区在上海国际医学园内,从园区包含医学院校区、高端医疗服务区、医学研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区、医疗器械产业区、医学康复区等多个功能分区来看,是要以产学研深度结合的方式打造医学人才及创新高地。

  

  上海国际医学园区规划面积11.88平方公里

  如上三个项目均与张江科学城的核心产业如“生物医药”强关联。

  综上可看出,从上海交大在张江的发力方向、建设速度来看,上海交大将在张江科学城走向世界顶级科创中心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03

  上海需要硅谷,也需要斯坦福

  说到一所大学与大零号湾、张江科学城的密切关系,就不得不提到斯坦福与硅谷之间相互成就的发展故事。或许,从其相似的发展轨迹中,我们能更确定地看到两地未来的发展。

  如同硅谷一样,大零号湾、张江科学城并不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因为地图上并不存在一个叫做“大零号湾”、“张江科学城”和“硅谷”的地市区县。

  实际上,“硅谷”是外界对旧金山湾区的另一种称谓。起因是,这个地区最初闻名世界是因为聚集了很多半导体公司,而半导体的主要材料是硅,“硅谷”便因此而得名。

  最开始,“硅谷”只包括旧金山湾区西部红木城到圣荷西的一个狭长地区,面积只有大约500平方公里。随着“硅谷”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周围的县市也慢慢开始把自己纳入到硅谷的范围里。而今天,夹着旧金山海湾的谷地都被称为“硅谷”。

  不大的一方土地,却创造出了人类科技创新史上的奇迹。转变背后的推动力量之一,便是斯坦福大学。

  值得一提的是,斯坦福大学在建校初期并没有什么名气,位置位于美国人员稀少的西部,甚至有人预言,斯坦福大学里的教授只能对着空桌椅讲课。

  在斯坦福建校四十年时,为化解财政捉襟见肘的危机,学校决定出租土地建立科技园。没想到的是,这种做法创造了一种科创增长的范式。

  当时正值电子工业发展大潮,加上70年代美国正处于冷战时期,美国不惜一切代价支持先进科技的发展,硅谷最初的风投机构就是政府。斯坦福大学顺应以及推动这一发展趋势,科技园中第一批入驻的企业就有通用电气、洛克希德和惠普。

  后来的故事如大家所知,斯坦福科技园成了美国科技创业者的聚集高地,随着高新人才的聚集,在硅谷发家的企业越做越大,数量也越来越多,当初的斯坦福科技园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现在我们所说的硅谷。

  不少科技巨头,如惠普、谷歌、雅虎、苹果等就是由斯坦福的学生或教授创办的,他们在获得成功后,便开始回报母校和社会。比如在仙童半导体工作过的斯坦福校友唐·瓦伦丁,还在1972年创建了红杉资本和KPCB,就是它们为亚马逊、苹果、基因泰克等众多企业提供了资金来源。

  可以说,斯坦福孵化出了硅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科创神话。另一方面,硅谷的创业之风也在反哺着斯坦福,使其登上了全球教育机构的顶峰。

  历史有时何其相似。今天上海科创快速发展,不仅有张江科学城、大零号湾、临港新片区三大未来产业先导区,在这背后也有上海交大、上海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一流高校的聚集。

  在上海交通大学127周年校庆活动上,有一个画面被许多媒体报道:教授、科学家们站上了前排中间位子,而校领导、政府领导却坐在了后排。

  相对应的,上海交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已进入“爆发期”,近三年转化项目超450项,合同金额累计接近30亿,这个数量是上一个三年的五倍。交大系科创企业已经成为三大未来产业先导区的科技创新先锋队,其中已有60余家交大师生创业企业入驻“大零号湾”,总估值超过五百亿,估值超过两亿的企业就有29家,比如图灵量子、术锐技术、辉羲智能、节卡机器人、唐锋能源、荣骏科技、霖鼎光学等科技公司已在大零号湾土地上生根发芽。

  正如上海交大校歌所唱:“为飞跃而求实,为创业而攻坚。同学们,同学们!振兴中华,振兴中华。宏图在胸,重任在肩……”显然,今天的上海交大,已深度参与上海乃至国家的科创高地建设之中。

上一篇:看《电影》,学智慧,学赚钱
下一篇:重磅!香港内地通关,一口气公布两项大变化!

最近更新学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