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17至18世纪的英国贵族为何“晚婚”?

栏目:学历教育  时间:2023-05-27
手机版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从17世纪开始,英国贵族结婚年龄较之前中世纪推迟了许多,并且许多贵族开始有意识地延后自己的婚姻年龄。而这种现象是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下面这篇文章将从政治、教育、医疗等方面分析,英国贵族“晚婚”的主要原因。

  继承制与教育

  关于结婚年龄,早在中世纪,尤其是信奉基督教的国家之中,就已经明确规定了男女性最早的结婚年龄。

  例如,罗马曾法律规定男子14岁,女子12岁便可以结婚。

  看得出来在以前男女结婚的年龄相当早,但这种情况在17世纪以后的英国社会却几乎不存在。

  曾经流行于英国中上层的杂志《淑女杂志》,1733年一刊中有一篇文章感叹,如今男人们总是要等到年纪很大的时候才结婚,有些人甚至选择终身不婚。

  除此之外,那时还有学者也关注到了这个社会现象,并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

  

  比如英国学者劳伦斯·斯通曾调查过16到18世纪贵族社会的初婚年龄。

  据他调查的数据总结、分析来看,在16世纪末,英国贵族女性的初婚年龄,中位数平均在20岁。

  而到了17世纪,这一数值则推迟了两到三岁,那时的贵族女性往往在22到23岁才结婚。

  同样的,再来看男性的数据,在十六世纪,他们的初婚年龄中位数在22岁,到了17世纪则直接推迟了两到四岁,变成了24到26岁。

  而到了18世纪,英国男性的初婚年龄更晚,达到了30到35岁之间才选择第一次结婚。

  另外,除了学者调查,当时英国12个教区婚姻档案显示出的状况也是晚婚。

  从1600年开始,后面的50年间,一直到17世纪中叶,男性初婚年龄在28岁,而女性在26岁。

  到了17世纪中后期,这一平均结婚年龄延后了将近1岁。

  在短短五十年间,结婚年龄就推后了将近一岁,可见当时的人们大多数选择了晚婚。

  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最首要的原因出在英国贵族家庭的目的、发展,以及非常重要的长子继承制上。

  

  英国的上流社会中的结婚比率一一尤其是孩子们的婚姻比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家庭目的。

  对于一个贵族来说,他们的目的不外乎三种,一是传宗接代,二是保持先祖给予的土地,三是为了得到更多的财富,甚至是为了结成一个强大的同盟。

  而在英国,最受欢迎的方式就是长子继承制。

  长子继承制是13世纪的产物,它将所有的财富都集中在了长子身上,并且剥夺了除长子以外所有孩子继承的权利。

  若无男有女,那么他的遗产应从大女儿处或从其他几个孩子中分出;若无孩子,其遗产应从现有兄弟中最年长的那一位继承。

  在长子继承制度之下,那些拥有继承权的大领主,不仅可以保持自己的全部家产,还可以利用婚姻等手段扩大家族的利益。

  因而,英国的上层阶级把孩子的婚嫁视为一项社会性义务,贵族阶层的婚姻既受家族的制约,又扩展了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1753年英国颁布了《哈德威克婚姻法》,它规定了一系列的强制手段,以保障贵族家族在与其他贵族家庭的联合中得到最大的好处。

  另外,在这个阶级中,对于婚姻和结婚对象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一旦有人想要和这个阶级以外的家庭联姻,那么就很容易被这个阶级所排斥。

  因此,一些大家族的长辈,为了维护自己的家族的家产,往往会强迫自己的孩子牺牲自己,为家族的利益放弃自己的感情。

  有时,为了选择合适的结婚对象,这些长子往往都会推迟结婚年龄。

  所以,在17-18世纪的英国,第一次结婚的年龄,比以前增加不少。

  爱情观的改变

  除了可以从家族这一个单位分析以外,还可以从个人的角度来简要分析17、18世纪贵族晚婚的现象。

  对于贵族个人而言,他们生活在密不透风的大家庭之中,而这时恰好又是英国在各方面实力逐渐强大的时期。

  

  商品经济、对外殖民,各种丰富的信息和资源不断流向他们。

  而在这个过程中,这些新生的贵族男女青年,他们则拥有更新、更广阔的视野。

  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出了他们试图去追求自己爱情的想法。

  英国自中世纪以来,在家族内部,家族成员之间的联姻基本上是父母一人说了算。

  为了保证家族内部的财富和社会地位,很多时候,他们不会关注自己孩子的婚姻生活是否幸福,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为家庭做出贡献。

  等到了中世纪以及近代早期,这种状况才有所改观。

  因为那些年轻的贵族男女,已经不会再默认他们的家长以自己的家庭为代价,而去争取他们的爱情。

  14、15世纪就有记载,那些年轻的男女因为自己的爱情而拒绝了自己的亲人,拒绝了自己的“体面”联姻。

  他们不甘心被自己的亲人包办的婚事,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真正的爱人。

  文学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往往会真实再现那时人们的生活。

  

  在文豪莎士比亚的剧作中就有不少贵族家庭男女,冲破家庭的樊笼,寻找自己的爱情的悲剧与喜剧。

  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作者安排了两人的家族是世仇,老死不相往来。

  可祖辈们的故事已经太过遥远,对于新生的青年们来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罗密欧与朱丽叶,两人只是单纯的相爱,却受到家庭的阻挠,两人决定利用假死脱离家庭,逃出生天。

  但没想到,阴差阳错出现了误会,结果两人先后毙命。

  而直到两个年轻人的死才让这两个家庭明白,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两家应该放下仇恨,让年轻人们去追寻真正的幸福。

  莎士比亚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并不是说鼓励两个大家庭联姻,而是着重强调了年轻人们勇敢追求爱情的精神。

  从莎士比亚那个时代就已经有人开始追求,个人的情感和需求,而这种对人自我关怀的追求,一直延续下去。

  而到了18世纪末,有了前面的铺垫,再等到一个合适的契机,浪漫主义也就由此而诞生。

  

  到了17世纪,英国的孩子们开始多次反抗父母安排的联姻,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开明的贵族严厉谴责这种为利益结合的婚姻。

  他们认为家族不应该为了所谓利益去强制包办男女婚姻,而子女们也有资格拒绝父母的安排。

  18世纪之后,贵族们对自己婚姻的看法有了根本改变。

  他们已不愿只为维持家族财产而结婚,也不愿再受他人摆布,接受不合理的联姻安排:男人和女人都希望通过婚姻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更多的自由。

  虽然父母仍然会给他们的婚姻投上选票,或是在选择配偶时对他们的子女有一些影响力,但是那都是以前的事了。

  因此,17、18世纪英国人对爱情的新看法,使得他们对孩子的婚姻问题比较宽松,孩子们也比较自由自在。

  这一新的爱情观在一定程度上为“晚婚”的出现做出了贡献。

  教育与医疗

  除了在思想观念上,近代英国对外扩张时,各方面都有所进步和革新。

  这当中的教育和农业发展,就是非常的典型的。

  

  英国贵族深知在那时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之下,必须要时刻学习,了解更多的知识。

  因此,18世纪,伴随着英国社会的变革,一些贵族家庭逐渐意识到了对子女进行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子女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如公立学校、大学和海外游学等。

  而那些年轻的贵族,在接受完初等教育后,都会进入公立学校学习。

  公立学校最早是从在中世纪或者后期的文艺复兴时期,一位赞助者出资修建学校演变过来的。

  这种以公益资金兴办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招收男孩,通常都是以本地贫困家庭为主,重点招收那些家境贫困,但家中优秀异常的男孩。

  而从17世纪开始,一些上流社会的人家,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入这些学堂。

  在18世纪,这些学校被称为“公学”。学生13岁进学堂,18岁毕业,修读五至六年。

  根据数据显示,1680年的贵族只有16%被送进了公立学校,而168到1710年被送进公立学校的比例则是35%。

  

  1711一1740年被送到了公立学校的贵族,在公学中占到了一半的人口,再往后逐年攀升,已到了72%

  从公立学校出来的许多人,都进入了牛津和剑桥等大学。

  根据数据显示,在1680年之后,有36%以上的人选择了牛津和剑桥,而在1741年之后,这个比例则增加到了57%。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英国的上层社会十分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因而造成了男子首次结婚的时间较长。

  在英国,除了公立学校和大学之外,还有一种源远流长的重大文化现象——“欧陆游学”。

  在17一19世纪,英国的“海外”运动以“海外”为主要目标,主要以当地的“本土”或“年轻”的贵族为主要目标。

  英国上层人士基本上都认为,16到25岁的世家子弟,应该有一到三年的时间,实在国外留学增长见识的。

  尽管在17至18世纪,英国女性还不能和男性在接受教育方面所享有的权利相提并论。

  

  不过,女性的寄宿制学校在巴斯和海斯等地已经成立。这所女生宿舍,虽说通常是封闭管理,但也有放假,让学生们玩耍,出国学习的机会的。

  在老师的允许下,她们可以游览全国各地的景点,参观教会、去画廊,有的甚至去了欧洲,去了法国、荷兰。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17、18世纪英国的上层社会中,由于接受了长时间的教育,所以贵族们往往会更加追求两个人之间有无共同话题。

  他们当中也有对婚姻本身产生思考和迟疑的人,因此其第一次婚姻的往往年龄较大,因而出现了较高的婚姻年龄。

  中世纪的贵族阶层寿命普遍偏短,但是由于近代以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对英国贵族阶层的婚姻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托马斯·柯根把那时英国上流社会人士普遍身材矮小的原因归咎于,他们的父母还没有发育完全,生出来的孩子往往身体不好,容易夭折或体弱多病,而另一些人却认为生育对于小女孩来说是很有风险的。

  

  因为这些女孩的身体正在发育,如果这个时候结婚,再加上生育生产,很容易出现难产的情况。

  有些时候,母子会陷入危险,还有的时候母子两人都因为早孕而双双毙命。

  这样的情况不是他们的父母愿意看到的,所以宁愿晚一点结婚,让孩子再长成熟一点,这样才能能够维系家庭与个人的发展。

  另外,在17世纪和18世纪,英国的贵族往往在孩子还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定下了婚约,不过结婚的时间往往要拖上好些年。

  为确保合法,结婚的最后一步就是同房,但因为医疗理念的原因,很多人都觉得太早的同房对男女都不好,而且很容易生出病秧子。

  支持晚婚晚育的人,他们给出了三个依据。

  第一项基础是年龄很小的男女所生的孩子生长迟缓,长得比较矮,且发育不良,这不利于家族后续新生儿的成长。

  第二种说法源于柏拉图,盖伦和阿维森纳等人对男性的理解,他们认为男性体液是调控生长的关键物质,所以,在青少年时期,体液的过量分泌会损害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

  

  第三种理由是,有不少人认为,16岁左右的女孩生孩子,很容易造成巨大的伤害,而且会造成永久性伤害,不利于孩子的生长。

  现代医疗理念的进步,使得那些贵族家长认为,延迟婚姻是很有必要的。

  除了孩子们的健康,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贵族们的寿命要比中世纪后期长得多,因此他们有理由相信晚婚晚育更利于个人的成长,一级维护家族的稳定。

上一篇:现在即可报名!2023年惠州这几所中学发布招生简章!
下一篇:聚焦广州东部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转型创新正当时!

最近更新学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