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供销社的新角色

栏目:学历教育  时间:2023-05-31
手机版

  新的农村供销合作社,正在进入越来越多人的视野。

  近日,在珠海香洲区前山街道,一家老式“供销社”商店走红网络,不少市民在怀旧的同时,也产生了供销社回归的“错觉”。

  在珠海,供销社很少出现在公共话题里,但其不仅从未真正消失,各项业务还在蒸蒸日上。2022年度,珠海市供销社系统实现销售总额37.58亿元,同比增长20.51%。

  在现代商贸物流网络中,供销社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记者走访发现,在市场经济浪潮席卷之下,珠海供销系统已实现顺势转身,隐藏在不少珠海人耳熟能详的品牌背后。事实上,从市民日常生活,到农业生产,再到特殊时期的物资保供,都能窥见供销系统的身影。

  供销社并非归来,而是期待被重新看见。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王韶江林郁鸿

  试水 “供销甄选”的市场逻辑

  近日,珠海市香洲区一家主打怀旧风的“供销社”商店走红,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进入店内,不仅有老式绿色木制货架,还保留着老式台秤、煤油灯、木板宣传画、收音机、缝纫机等物品。消费者置身其中,一时间仿佛时空倒转,走入了上世纪80年代。

  尽管商店的风格怀旧,商品却很丰富,从特色“土”产品到传统“老”字号一应俱全。不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字号零食、饮料,让顾客品尝一把儿时味道,还有非遗工艺三灶剪纸、非遗特产鸭扎包、梅子酒、鲈鱼预制菜等一系列预制菜、干货、茶酒等,满足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跟记忆中一模一样,感觉很神奇。还能买到很多小时候的东西,大家都很开心。”来自高新区的肖小姐在网上得知“供销社”开张的消息后,迫不及待地带上三五好友前来打卡。

  “供销社”商店走红背后,是珠海市供销合作联社(下称“珠海供销社”)转型的新尝试。

  “网红‘供销社’由珠海供销社社属企业打造,是‘供销甄选’电商平台的线下体验店。”珠海市供销甄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龙透露,“供销甄选”电商平台开业十余天,销售额已达10万元左右。

  陈龙介绍,“供销甄选”可提供销售和服务:线上搭建交易平台,为优质提供合作销路,为客户提供线上电商交易、资金安全保障等平台服务;线下依托珠海供销社下属直供配送平台、超市等优势,通过和社群营销,实现客户就近原则多点自提。

  珠海供销社“试水”电商背后,隐含着怎样的市场逻辑?

  “珠海供销社有良好口碑、畅通的渠道以及众多线下门店,正是基于这些成熟基础,‘供销甄选’电商平台才能顺利上线。”在陈龙看来,虽然电商竞争十分激烈,但巨大的市场仍然留下不少发展空间,“供销甄选”将从优质水果入手,通过系统内的线下门店,持续不断地开展试吃服务,获取黏性用户。

  “未来,‘供销甄选’将立足珠海,打造全国互联互通的供销合作社电商服务体系,与产业链各方共同构建互联网时代的农产品供应链新型生态圈。”陈龙说。

  蛰伏悄然隐入市民经济生活

  成为“网红”的珠海供销社,仿佛一夜之间重回市民视野。然而事实上,珠海供销社从未真正远离市民的生活。

  珠海供销社前身是“珠海县供销合作社”,成立于1953年3月,彼时共有市场管理、储运、供应、推销等9个股。同年,当时的珠海县根据国家对粮油销售改革,实行统销。

  随后数十年,供销社成为市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手拿粮票“换大米”“打酱油”成为一代人共同的记忆。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从此拉开。随之而来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乡镇企业、个体户的异军突起,在市场经济浪潮下,作为基层供销社网点的合作店逐渐减少。

  作为经济特区的珠海,最早感受到风向的转变。数据显示,珠海个体户数量由建市之初的120户,增长为1980年的485户。随后十年,珠海个体经济爆发式增长,在1990年底,突破万户大关,达到10946户,市场零售额达6.3亿元,约占全市社会商品零售额的30%。

  彼时珠海规模最大的综合性集贸市场——朝阳市场内,仅个体户就有2000余户,每日客流量约6万人,日成交额达到30余万元。商业繁荣可见一斑。

  旋风席卷而来,珠海供销社顺势转身,逐步从传统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业态转变,从单纯购销业务向综合经营服务转变,从单一供销合作向多领域全面合作转变。

  1979年,珠海供销社从一个单纯行政管理的机构转变为经济实体。随后,珠海供销社利用毗邻港澳的优势引入外资,兴办工业,主要生产玩具、服装、家具等。

  至1990年底,珠海供销社下属企业共41家,商场、门店420多个,员工达2900多人。是年,供销系统商品销售额达4.9亿元,商品零售额1220万元,实现利润256万元,比1989年增长75%。

  “原来主要经营的批发业务,受到了来自同行业其他企业竞争的冲击,为了转型升级、实现经营规模的扩大和经济效益的提升,供销社结合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珠海供销社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0年,为实行社企分开、政企分开改革,珠海供销社注册成立珠海市供销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进一步提升供销体系为农服务和城乡社区服务能力。

  现如今,珠海供销社系统由市、区、镇、村四级供销合作社组成,包括区级供销合作社2个、镇级供销合作社16个、村级供销合作社19个,区及区以上供销合作社所属法人企业20家,领办参办农民专业合作社5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2家。

  其系统业务也扩展到农产品供应链、城乡日用品消费、涉农金融、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众多领域。换言之,在珠海,无论是居民楼里的小卖部、村居外的农资超市,还是小区门口的生鲜超市、商圈里的大型商超,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供销社的身影。

  沉淀强化供应链与物流渠道

  珠海供销社的转型之路,如何与市场改革逻辑相吻合,如何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强大的保供能力和渠道是其优势。

  历史上,供销社在相当长的时期,对农村商品流通、农民生产生活以及现代农业建设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虽然历经变革,不少供销社网点消逝在历史长河中,但形成的上下连接、纵横交错的全国性流通网络却依旧保留下来,并在特殊时期发挥重要作用。

  去年7月,新冠疫情又一次突袭珠海。面对严峻的防疫形势,珠海供销社立即启动生活物资应急保供工作预案,发挥系统优势,依托社有企业、超市网点等,加大生活物资储备与供应,全力保障居民生活,助力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据统计,去年7月15日至19日,珠海供销社下属的珠海市百分百商业有限公司、供销生鲜超市累计为封控区、临时管控区1678户居民配送应急蔬菜2189公斤、肉类286公斤、水果1058公斤、米面250公斤;下属供应链有限公司累计为吉大街道办、南屏镇政府供应应急配餐8959份。

  “事实证明,供销社系统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能够坚决筑牢生活物资保障的安全防线,确保居民生活物资供应不断档、不脱销。”上述负责人介绍,即便一个地市出现物资紧缺现象,也可以依靠全国供销系统,从周边地市紧急调运急需生活物资。

  未来,供销社系统的供应链、物流渠道还将持续强化。《珠海市供销合作社“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珠海供销社将依托省供销社建设的区域农产品物流中枢,将供销合作社已建成运营的县域助农服务综合平台和镇村助农服务中心作为农产品物流重要节点,联通农产品产区、销区、流通节点,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重塑在中发挥新作用

  曾经,供销社靠“统购统销”几乎包揽了中国几亿农民的买与卖,小到柴米油盐酱醋茶,大到化肥种子农药,一应俱全。

  鲜为人知的是,供销社在今天依旧是我国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并肩负起服务的使命——通过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新型乡村助农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

  早春时节,伴随着“哒哒”的发动机声音,插秧机开过之处,在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新村水稻种植示范基地留下了一行行整齐秧苗。

  据了解,珠海在全省率先实现水稻绿色防控全覆盖,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为全省推广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95.11%,连续8年居全省第一。

  成绩背后,不仅有各项政策支持、社会资本的推动,还有珠海供销社系统推行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广泛参与。

  近年来,珠海市供销社系统从农民最需要的关键环节入手,坚持技物结合,发挥自身优势,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农技咨询问诊、绿色生产技术推广,提供耕、种、管、收、加、储、销等单环节、多环节或全过程的托管服务。

  “对众多拥有少量耕地的农户而言,自己耕种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不说,对化肥、农药的使用也不尽科学,造成资源浪费和土地污染。”业内人士表示,优质廉价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解决了这一难题,让农户从农田中解放出来,进一步释放了农村生产力。

  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供销社系统销售化肥9.3万吨,开展土地托管面积6.2万亩次,配方施肥服务面积2.5万亩次,统防统治服务面积7.9万亩次,农机作业服务面积12.6万亩次,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面积1万亩次,在助力中彰显新作为。

  此外,为积极发展服务“三农”载体,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去年珠海供销社累计新建村级供销社18个,创建省级以上标杆社6个,打造具备3项以上服务功能的镇级供销合作社12个,建设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服务示范基地2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1个、庄稼医院15个、农村综合服务社60个,新增基层社社员17414人。

  农村金融服务工作也在同步开展中。珠海供销社不断与金融机构合作共建绿色融资通道,去年共为涉农企业及农户提供优惠贷款445万元,累计发放调剂资金6507万元,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据介绍,接下来,珠海供销社还将实施服务提质行动,由社有骨干企业全面对接各级供销合作社联农组织,持续拓展农资农技、、农产品产销对接等服务网络,面向小农户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构建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销一张网”。

  ■一线

  一个基层供销社主任的

  “商战”故事

  从收租度日

  到年入千万

  “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不努力改变现状,供销社就会因失去活力走向衰亡。”在供销系统工作近40年的赵成潮,见证了基层供销社的没落和兴起。

  2003年,南水供销社在改制后,只留下了3个人负责管理资产,平日里只能靠收租度日,职工薪水低、单位毫无生机,供销社原有的职能也逐渐消失。

  2009年,赵成潮接任南水供销社主任时,包袱已经十分沉重,“如果基层供销社不思进取,不努力寻找新的出路和解决办法,就将面临被彻底淘汰的危险。”

  痛定思痛,赵成潮很快行动起来,根据基层供销社主要面向农村和广大农民群众这一特点,成立了南水供销社综合消费服务社,让当地农民群众享受到家门口就能购物的便利;并在珠海供销社的大力支持下,对部分旧房屋进行了升级改造,开展起日用品、副食品零售和批发等一系列经营活动。

  然而,改革之路并非坦途,因在改制后都是靠收租过日子,南水供销社的传统业务已彻底退出市场,对于重操旧业,大家信心严重不足。此外,还面临着启动资金紧缺、缺乏管理人才、物业场地偏僻、没有进货和销售渠道等重重困难……

  赵成潮明白最核心的问题是信心,“只要大家坚定信心、共同努力,这些坎一定可以迈过去。”

  为了办好综合服务社,赵成潮身兼多职,在人员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既当主任,又当业务员、货车司机、送货员、搬运工,每天起早贪黑和职工们一道送货入乡进村,每日工作十几小时。“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只要有需求、有顾客,我们就工作。”

  经过艰苦努力,综合服务社统一配送的产品不断增多,经营品种由起初的100多种增加到500多种,还取得了多个知名度较高商品的区域配送权。这些产品通过供销社的统一配送渠道直接送到当地农村各个销售点,甚至田间地头,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生意也逐渐红火起来。

  至此,南水供销社彻底摆脱了以前靠收租金过日子的困境,不仅偿还了债务,每年还有了盈利,职工们的收入也随着经营效益的好转而有所增加,大家的干劲也足了。

  “丰硕的果实是用奋斗的汗水浇灌出来的。”赵成潮介绍,近年来,综合服务社生意越来越好,每年的营业额都超过1000万元,人均年销售额近200万元,年毛利40多万元;南水供销社综合消费服务社也被评为广东省供销社系统示范社。

上一篇:我国北斗研发出AR地球仪,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下一篇:百家云集团刘宇:未来的竞争点一定在教育生态

最近更新学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