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探究,大师作品表象中的S线,气脉贯通、意境全开天地宽

栏目:学历教育  时间:2023-07-03
手机版

  评判一幅绘画作品的优劣,气韵是否生动是第一位的。气韵二字听着抽象又模糊,很不容易拿捏。这篇小文将用我的视角使气韵更形象化。

  记得以前从书刊内容或文章教案中看到过关于中国画、诸如“S”型、“之”字型构图的说法。自己受到多大影响、以及这种理论的具体内容于出处已不重要了。反正在自己长期的观察、学习、创作中。这些东西似乎已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并且有了根深蒂固的独立观点和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方式。

  绘画构架中确实存在“S”型或其它型的情况。但把这些作为构图的方法、似乎有点事后诸葛亮的意味!因为在绘画的发展过程中,山水画山体景物的安排走向,因绘画材质的特点形成了许多传统习惯及审美理念。在这种习惯及审美观里形成的规律也自然在绘画作品中产生了一道暗含的脉络,其中一种就成为了“S”弯。所以这并不是艺术家们刻意所为、而是文化背景中的一种精神契合。这种情况带有较大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所以也就有了研究它的价值。

  下面咱们就在看图说话中,把这条S型线的微妙处慢慢展开。希望对您今后的学习,欣赏、创作有一定帮助。

  傅抱石

  上图:傅抱石先生作品,这幅图暗含的S线很明显。我们从右上角远景瀑布部位开始保持弧度向左下方向(保持在远景内)“画”,到远山左侧边缘向右下回旋奔中部主峰峰顶、进入主峰山体后保持一定弧度下拉左旋、从左下方近景山坡“画”过去,一条“S”型的线就出现了。

  “S”线其实就如同一条看不见的气脉贯通了整幅画的近中远景。有气脉一定还要有气眼,气脉隐于实,气眼则为虚,气眼是指透气的部分。虚实相映,韵味自生。

  需要交代一下:现在我们把“S”纳入绘画语境,它已不是符号,而是形状。

  “S”上下有两个方向相反的张口。我们用“虚线”把它画到作品后,口对着哪里,哪里就是虚的地方,是气眼。虚不是空,所以此处也是可做文章的。

  今后你会发现、能画出灵活“S”弯的作品:虚实相间,生动飘逸,气脉贯通,韵味十足。

  傅抱石

  上图:傅抱石先生作品。这次从挨着主峰最淡最小的山头开始,向右下穿过另一个远山头往左下转弯,穿过主峰到最左侧边缘时、向右下大转弯奔近景,从近景山体穿过,“S”线就出现了。

  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这幅图近景还可以安排在左下方,那样会更顺从“S”线,也给右下方留出更多腾挪空间,在这里还可以增添些许亮点。

  傅抱石

  上图:傅抱石先生作品。这个简单,最上方从左至右,到瀑布部位后向下左转,进入左侧山峰后往下右转,进入右侧横卧主峰,这时“S”线已出现。但还可以继续往下再向左转,把下方最近的那块串上,S线多了一弯。“S”线只是个形象的比喻,所以不必刻板的去追随原型。

  傅抱石

  上图,傅抱石先生作品,忽略最淡的远山,有一个明显的大S线,连上远山,是多出一弯的“S”线,大家自己琢磨一下。

  萧谦中

  上图:前人萧谦中先生的作品。他生活的年代稍早,他的画更接近传统。“S”线在他的作品里存在感很强。这幅画中,能画出两个反“S”。第一条“S”线,从主峰左侧画入山体,向下顺势左转至山脚、继续奔左侧边缘、最后回旋右兜近景。第二条“S”线,左上远山、从左侧起笔向右,远山末端往下左转奔左侧中景小山峰,到左侧边缘时向下右转,奔主峰山脚还是下方近景都可以。

  这幅图构图紧凑,疏密有致,气脉贯通,可谓佳作。

  萧谦中

  上图:前人萧谦中先生作品。这幅图整体上气韵就差事了。从上方左侧群峰向右顺势画起,经右侧边缘、回旋到中部主峰峰顶后、继续保持弧度到左边瀑布。然后往右下转。大家会发现,画到右侧近景时,近景和中景连成了一片。本文前边说过,“S”张口对着的地方应有虚的部分。而这幅画在反向“S”下面口对着的地方却是实地,没留气眼。也就是没能通过虚实把近景于中景的前后距离有效拉开。近景占比也太大,没有了主次,显得拥堵失调,缺乏空间感。

  给朋友们提供一个思路:如果把近景面积变小变简单些,树略大些,调位置到左下方,或不调整位置。情况会大为改观,气韵也会更生动。

  萧谦中

  上图,前人萧谦中先生作品。这幅图从顶部山峰,左侧起右侧起都可以画出“S”线。这样的图看着就是舒服。

  朋友自己试着画画。

  陶一清

  上图:陶一清先生作品。简单,大家自己琢磨一下。

  何海霞

  上图:何海霞先生作品。从左侧远山向右到主峰右侧,向下往左大转弯,到山脚再往右回旋勾住近景卧峰和树就形成了S线。

  林风眠

  上图:林风眠作品。“S”线太明显,故不多说。

  下图,石鲁先生作品。也简单。从左上远山右侧山边往左下至左边侧后向右下转、穿越主峰到右边侧后,往左回兜近景。

  石鲁

  下图:石鲁先生作品,太简单,不多说。

  石鲁

  下图:李可染先生作品,能画出一个上小下大的“S”,朋友,给您留个空间,自己琢磨一下吧。

  李可染关山月关山月

  上边两图,关山月作品,一眼几乎就看出“S”线了,朋友自己琢磨。

  就到这里了,以偏概全,希望此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朋友们再见。

  学国画,关注我,更上一层楼呃!

  举报/反馈

上一篇:广州华立学院:院系巡礼|筑城工匠,未来可期
下一篇:贵州出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和 推动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

最近更新学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