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大师去世!自此再无“当代人的精神图腾”

栏目:学历教育  时间:2023-07-16
手机版

  悲痛!又一代文豪离世。

  据法媒报道,欧洲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于7月11日去世,享年94岁。

  

  昆德拉生前一直是诺贝尔奖榜单热门作家,实力早已无需诺奖证明,因为他就是一部传奇。

  他的作品《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生活在别处》《慢》……一部比一部经典,影响无数读者,更多次被官网直接推荐:

  

  读过他作品的人,无不爱他,一读再读,反复在他笔下被救赎。

  莫言、王小波、王安忆、陈忠实等读过,怒赞他是“幽灵作家”,太低调!

  《圆桌派》主讲人窦文涛把他当成“当代人的精神图腾”。

  

  *《圆桌派》

  可对还未读过米兰昆德拉的人,错过他就太可惜!他是一代传奇,不妨一起认识。

  

  米兰·昆德拉,是谁?

  他自己建议给外界的介绍就短短一句:

  小说家,生于捷克斯洛伐克,自一九七五年,在法国定居。

  低调到他还尚且在世,却被大家当作可以缅怀的作家;

  低调到他的成名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狂销3亿册,被誉为“20世纪 zui伟大的小说之一”,但仍有许多读者记不住他的名字,还趣称他为“幽灵作家。”

  

  *米兰·昆德拉

  可他再低调,也藏不住他在文坛上的地位之高。

  80年代,作品传入中国,就掀起一波阅读、仿写的热潮。

  ○莫言评价他:“小说中的讽刺有一点儿像黑色幽默,又不完全是,形成一种独特的味道。” ○作家王安忆感叹:“没有哪个作家像昆德拉那样做了对个体感情的关怀,这些都会让人感到温暖。” ○王小波、陈忠实、毕飞宇等作家,全是他的铁杆粉丝,认为:他和马尔克斯、卡夫卡一样,都是对当代中国作家影响zui大的外国作家。

  

  *昆德拉夫妇

  低调且不可多得的一位世界级文学大师,前后荣获撒路耶冷文学奖、卡夫卡文学奖,6次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这些不必多说;

  改编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电影,当年深受追捧,斩获奥斯卡金奖;

  

  剧照│改编电影《布拉格之恋》

  2011年,他的作品入选法国七星文库,成为唯一在世入选的作家——

  七星文库,是只收录顶级作品的现代文库,如《人间喜剧》《追忆似岁年华》《红楼梦》等。

  米兰·昆德拉能入选,其作品的份量和深度,不言而喻。

  

  他很擅长,赤裸裸揭开那些幽微隐秘、羞于表现的人性,然后让你感受到,被理解的温暖。

  读他的作品,你会放心地直面自我,不再回避每个软弱、卑劣甚至阴暗的念头。

  不回避,便是解决精神矛盾、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的第一步。

  若你想读读米兰·昆德拉,那我会推荐先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遗忘三部曲”,也是官媒推荐的书目和版本: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世界不朽之作,探索生命的轻与重、灵与肉 《慢》昆德拉zui不正经的小说,找回生活的慢与真 《身份》豆瓣8.8分,对 “在爱里如何主宰自我”的叩问 《无知》毕飞宇深爱,写尽异乡人的困境与选择

  

  一来,它们更纯粹地贴近昆德拉的精神内核,能直观感受到他面对内在危机的思考。

  再者,它们探讨的寻找自我、生活节奏、离乡归属和生命意义,正是你我急需解决的矛盾。

  比如,生存成本高,如何权衡工作与婚姻?疯狂内卷的社会,还有什么别的出路?漂泊无定,该如何安顿自我?日子重复循环,看不到生活的意义……

  

  而且,这版是由米兰·昆德拉特地指定的翻译团队翻译的。

  其定稿时,还经由昆德拉的审阅和首肯,可谓是zui贴近他本人思想、原汁原味的版本。

  

  像读书博主王小泡说的:

  “如果当下你不知道怎么办,那就交给昆德拉吧,看看他笔下人物的抉择。”

  当你对现实感到困惑迷茫时,就看看他——

  合上书那刻,你会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能走一条什么路,更加安心踏实。

  

  

  第一次接触他的小说时,你可能会惊呼:这是“小黄书”吧。

  大胆赤裸的性描写,加上大量细腻的心理描写,真不怪会让人有这种惊诧。

  但当你留意到,藏于背后的哲学思考后,你会沉迷于他的独到见解,也能理解——

  为什么喜欢他的读者,总会多次重温他的小说。

  

  废话不多说,直接从这四部小说谈起——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情与欲拉扯出的生命至优解

  豆瓣各大版本均9分以上,众多作家、学者写过书评,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

  连米兰·昆德拉也说,以后自己的每部小说,都可以用它来命名。

  这部的价值,不必多说,读米兰·昆德拉,绕不开它。

  

  “重便真的残酷。轻便真的美丽?”

  贯穿小说始终的,是关于生命“轻与重”如何抉择的问题。

  昆德拉把它撕成“自由与承担”、“忠贞与背叛”、“性欲与爱情”、“安稳与改变”等,放到一个揪心的爱情故事上,企图寻求zui优解。

  

  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个追求生命之“轻”的人。他拥有众多情人,享受游离于各种女人身上的自由与可能性,却害怕要承担责任。

  故事,就在他和两个女人特蕾莎、萨比娜之间展开。

  特蕾莎和他截然相反,是一个极“重”的人。她对情感极度忠诚,忠诚到她可以忍受托马斯的出轨,不计伤害。她把托马斯害怕的亲密关系,当成必需品。

  

  而萨比娜,则是一个极“轻”的人,比托马斯还要极端。她除了逃避婚姻关系,还拒绝各种任何沉重的关系:背叛父亲、丈夫、情人、信仰,甚至背叛自己的国家,对道德、未来视若无物,不被任何枷锁所束缚。

  托马斯在这两个女人之间纠结、挣扎,其实就是“极重”与“极轻”的博弈。

  

  当选择“重”,他会经受折磨,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当完全自由的“轻”降临时,他又觉着没人管他,没人为他哭泣,而变得惶恐、难以忍受。

  不止于托马斯,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在演绎着“轻与重”的两种活法,并承担命运。

  米兰·昆德拉就是用这种极端拉扯、试探的形式,为我们呈现可能存在的答案。

  

  读到最后,你也许不再纠结于选择轻还是重、理想还是现实、自由还是束缚、生活有没有意义……

  而是去思考:如何在生活的诸多对立选择中,探寻那个最舒服的点,找到出路。

  如果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对各种生命矛盾的思辨。

  那么“遗忘三部曲”,便是将这思辨具体用到现代人的幸福、自我、归属感的探索。

  

  ◎《慢》◎

  慢,是一种幸福的标志

  “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啊,古时闲荡的人到哪儿去了啦?”

  这是小说开篇,就抛出的问题,也是而今困住我们的难题。

  工作日很忙很累,闲下来后,又被各种短视频、明星八卦塞满……我们变得,慢不下来。

  

  在《慢》中,昆德拉用三个故事,将我们拉入慢世界,重拾与时间、与自我相处的能力。

  第一个是作家和妻子厌倦都市喧嚣,驾车路上引发对速度的思考;第二个是骑士与T夫人浪漫的一夜情故事;而第三个是发生在城堡酒店的“快”节奏研讨会。

  短短100来页,被人称为“一部轻松到让人惊奇的小说”。

  

  当中,让我触动最深的,是第二个故事。

  骑士和T夫人相识于马车上。那场景,就像把木心《从前慢》中的深情演绎出来。

  越读,越能感受到,“慢”所带来的欢喜,在心底晕开。

  也深觉昆德拉认为的“慢,是一种幸福的标志”,不无道理。

  

  ◎《身份》◎

  我,该如何成为自己?

  这部是米兰·昆德拉所有小说中,zui容易引发读者共鸣的一部。

  抛掉“父母”、“职工”、“老师”、“恋人”等等身份,我们要怎么证明:我是谁?

  这便是《身份》里,要探索的课题:启发我们如何找到自我。

  

  这本书讲的是:女主人公发觉样貌衰老,不再吸引男人们甚至自己男友而沮丧;男友假装“偷窥狂”给女主人公写情书,最后两人达成和解。

  情节很简单,一个下午就能看完。

  但时不时跳出来的金句、背后对自我的探寻,却叫我咂摸了许久。

  

  或许,我们要通过征服别人,来找到自我价值?

  她像成为一种玫瑰香,一种四处扩散的香味,四处去征服。他希望就这样穿透所有男人,并通过男人,去拥抱世界?

  或许,我们要在别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这就是友谊的真正和惟一的意义:为对方提供一面镜子,让他可以看到自己以前的形象。

  “我是谁?”小说到最后,也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

  它更像一个指路人,给我们指出诸多可能性,让你我在外界与内心之间,找到合适的定位。

  

  ◎《无知》◎

  写尽异乡人的痛楚与困境

  这与其说是一本小说,不如说是米兰·昆德拉本人的心路日记。

  1979年,他被捷克斯洛克开除国籍,流亡法国,2019年,才再次拿回国籍。

  40年异乡漂泊的痛楚与矛盾,全融入到故事中两个“异乡人”的身上。

  他们在回归途中邂逅,彼此勾连起关于家乡的美好回忆。可当回到故土时,那份疏离感、格格不入,叫他们瞬间清醒:回乡,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无知》,像极了所有离乡人的知音:和父母莫名的客气感、和玩伴聊不到一块的隔阂、和邻居不再亲近、找不到熟悉小巷的窘迫……它,都能理解。

  每个离乡者的温柔妥协,也是许多情感问题的出口:保持距离,适当回忆。

  

  

  有读者说:“昆德拉的作品,我读了三遍,还是觉得陌生,思想含量太大了。”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太富哲理性,常读常新。

  读这类小说,一定要选好翻译团队。不然,很可能“失一字,差千里”。

  这套米兰·昆德拉小说精选,翻译用的原书,都是从昆德拉家中拿出来,用他指定的最新法文“定本”直译过来,补齐了以往中译本的删减。

  

  译者也是国内有声望的法国文学专家、教授。

  像翻译《身份》的董强,便是米兰·昆德拉唯一一位中国弟子,常被昆德拉指定翻译自己自己的作品。

  

  *从左往右,许钧、董强、马振骋

  封面设计还邀请到香港资深设计师陆智昌设计,经由昆德拉本人首肯。

  由内而外,可谓最契合米兰·昆德拉的经典之作。

  

  

  随书还附赠写有米兰·昆德拉金句的创意贴纸,贴在抬眼看到的地方,随时当个清醒透彻的人。

  

  最后,以米兰·昆德拉的一段对话结尾吧——

  “那咱们往哪走啊 ?” “往前走。” “哪是前啊?” “我对您透露一个大秘密,这是人类最古老的玩笑。 往哪走,都是往前走。”

  希望你,寻找到生活中最舒服的点,往前走、向阳生。

  

上一篇:24考研干货|暑期复习的常见错误,一定要避开这几个坑!
下一篇:颜宁为何对20个博士失望了

最近更新学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