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很苦,却不失为普通家庭孩子的优选出路!记者探寻漫漫医学路背后的现实真相

栏目:学历教育  时间:2023-07-20
手机版

  近期,考研名师张雪峰昔日劝退学医的相关言论被翻出,他曾表示,学医年限长、付出成本大,临床医学生往往到三十岁左右才能够到当医生的门槛。在前段高考志愿填报时期,关于普通家庭孩子是否适合学医的话题引起了广泛讨论。

  据百度联合中国教育在线掌上高考发布的《百度热搜 · 2023 高考大数据》显示,今年临床医学成功“卫冕”,在热搜学科中断层第一。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约有1158万大学生从学校毕业,其中临床医学生约有50万人,对于近一两年来毕业的医学生而言,市面上就业的竞争看似“供”大于“求”。除了大量的医学生以外,行业对于学历要求不断地攀升,也加剧了就业市场的竞争。

  临床医学作为长盛不衰的热门专业,虽有“劝人学医,天打雷劈”的调侃,但多年来一直深受高考考生们的青睐,而医生也与教师、公务员并称为“铁饭碗三巨头”。

  那么,医生的行业现况究竟如何?成为一名医生会遇到哪些困难与挑战?普通家庭孩子是否适合学医?日前,记者采访了多位医生,探寻漫漫医学路的现实真相。

  行业内卷成常态

  学医年限长、成本高 沉住气才可熬出头

  “医生是个很‘卷’的职业,光鲜的背后有着艰难疲惫以及各种不为人知的心酸。”和张雪峰的观点一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中心副主任医师蔡文钦认为学医确实是一件很苦的事情。

  医学生的本科五年只是一个开始,现在许多医院的基本要求都是硕士及以上学历,“5+3+3”的本硕博学习年限在医学生中也越来越常见,在此期间所有的日常开支以及学习上的花销相较于其他专业,要多出不少。“这也是为什么有说法提出家庭经济不好的,不建议学医的原因之一。”蔡文钦说。

  那么家境普通的孩子是否真的难以承担相关费用支出呢?

  记者了解到,如今的医学生压力较小,不仅学杂费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助学金,国家也有相关的政策去培养医学生。医学研究生及以上的研读,国家、学校、学院等都会给予一定的补助和津贴,是基本可以满足生活基本需求的。部分医科类大学、军医大学还会为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实施学费减免的办法。

  “现在的学习环境早就和当时不一样了,我们读大学的时候,经济困难还需要村里家家户户凑钱。现在的孩子,哪怕是寒门出身,除了努力学习获得奖学金之外,还可在假期勤工俭学,也有各种补助政策能够帮他们维持正常生活,完成学业。”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与再生医学科主任医师郭志辉说。

  不少医生表示,除了学习年限长,医生在工作上的晋升也相对耗时更久,进入岗位至少一年才能成为住院医师,四到五年才能考主治医师。若是想要升到副主任医师,年龄基本都在35岁以上,且职场里的女性医生也普遍存在晚婚晚育的现象。

  “在朋友结婚生子时,自己还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当朋友事业有成了,自己仍旧在努力奋斗,争取做主治医生。这样的落差其实还蛮大的。”蔡文钦感慨道。

  

  面对此类现象,受访医生认为,“熬出头”的关键在于是否沉得住气,潜心钻研下去。相较于其他行业,医生所面临的人际关系其实是比较单纯的,只要能在前期如“苦行僧”般沉淀下来,不断学习探索,总是会获得一些成就的。

  耐力、体力双重挑战

  当多方压力袭来,塑造“强心脏”才能站稳脚跟

  早晨七点半,当医院门诊还未开启,福建省立医院血管与肿瘤介入科主任医师方主亭已踏着朝阳进入医院,细心翻看着患者的病例报告。

  八点的早会后,方主亭正式开启了忙碌的一天。门诊、查房、手术、开会……44岁的他脚步不停,每天穿梭于介入病房、介入导管室、抢救室及各个病区。

  

  方主亭出生在漳州的一个小村庄,高二那年爷爷生病,他感受到农村医疗的不便,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家人,他下定决心学医。

  他告诉记者,选择学医,就是踏上一条充满了脑力和体力挑战的路,要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经历大大小小的会诊,亦或通宵值班,在急诊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

  “有时候一台手术可能一站就是大半天,很多医生下手术腿就软掉了,所以我会尽可能地在休闲的时候打打篮球,释放压力、锻炼身体。”

  

  在他看来,医生一定要学会转变心态,吃苦耐劳。如今,大家对医疗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想在大医院站稳脚跟,就必须拥有一颗“强心脏”。三甲医院要求高,规章制度严格,医生需要承担起医疗本身的压力,还要承受上级相关单位、病人及家属,职称晋升等发展需求和家庭带来的压力。

  “尤其是医患关系的处理,遇到患者或家属对我们不信任、不理解的情况,医生的换位思考与耐心解释,以及抗压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方主亭说。

  医闹干扰正常工作,但他们从未放弃这份职业

  谁能想到,作为世界首例额部预构鼻全鼻再造术的设计及完成者,郭志辉主任最初选择临床医学(整形外科与再生医学科)其实“并非本意”。

  郭志辉是上杭客家人,1980年参加高考后,父母亲觉得技能很重要,同时考虑到职业的稳定性,“随大流”地给他提出了学医的建议。郭志辉告诉记者,仅仅是在他高中的同班同学中,就有10余人学医,可见医学在几十年前就很吃香了。

  

  从业至今,58岁的郭志辉已经与患者打交道37年了,他认为从医生涯里最难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心。回想起十年前的医闹现象,他有感而发,职业医闹的存在,过度干扰了正常的医疗工作,也一度让医生成了令人望而却步的职业。

  不少有相关经历的医生也表示,医闹现象放大了患者对医生的不信赖,医生不仅得在工作上吃苦受累,平时面对患者还得察言观色,警惕医闹现象的产生。即使这样,他们也从未想过放弃这份职业,一直坚守在岗位上。

  医生工作特殊且忙碌,家人支持尤为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经过多个部门联合整治职业医闹,医患隔阂一定程度上得以消弭,随着经济的发展,医院的就医环境也好了很多。但医生仍需要努力提高技术及服务质量,从而让患者对医院、对自己更加信任。

  “我很享受被患者信赖、认可带来的成就感。但在为患者解决问题时,也难免会忽视对孩子的关注。”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张明妍告诉记者。

  

  和大部分女性工作者一样,张明妍在外需要处理好工作,在内需要打理好生活。由于夫妻俩都是医生,平时忙不过来就只能带着孩子值夜班,或者托同事照看。“孩子就这样吃百家饭长大,不过她很听话,也很理解我们。”她表示,医生工作特殊且忙碌,家人及时给予支持尤为重要。

  普通家庭孩子医路仍可期

  基层医院医疗人才缺口大,强认知择出专业优选

  直面行业现实,“医路”上的挑战远不止于此。即使困难重重,仍有不少医生认为,资源相对稀缺的农村孩子,若是对医学充满热爱,能够守住初心吃下苦,学医也可以成为优选。

  在他们看来,能力强、心志较高的医生不断挑战自己,向更好的平台努力攀升是值得鼓励的,但不是所有人削尖脑袋就能够进入大医院。医学生的就业机会仍然较大,基层医学人才、医务工作者依旧稀缺。医生是一份稳定的工作,各凭本事说话,资源和人脉都是可以靠自己打拼来的。

  医生们表示,除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三年间,工资较低,日子会过得拮据一些。一名优秀的医生,不论是在大医院还是小医院,他的社会地位和待遇都不会差,虽然难以赚大钱,但收入也是相对可观的。且大部分基层医院压力和工作量相较于大医院会少一些,医生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家庭和生活中去。

  “其实只要能为患者解决问题,在哪都能做一名好医生。”张明妍说。

  不只是临床医学,谈起专业的选择,郭志辉感慨现在的孩子有主见、有个性,对于一些信息了解的渠道也很多。

  他鼓励孩子们利用寒暑假期多去社会实践,接触自己喜欢的行业,这样他们可以更好地提高对专业的认知和爱好,从而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并将其转变为推动自己不断求知的精神动力。

  “医学领域是很宽泛的,如今交叉类学科,如医工交叉、医理交叉、医管交叉等新型学科,在未来可能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蔡文钦说。

  志愿填报之际,医生们建议广大考生,若仅是冲着医师收入高、名声大而报考医学院的,大可不必。在填报专业前,考生们不要盲目跟风或者是轻率决定,还是要考虑自身的情况,跟从自己的内心,勇敢追梦。无论哪个行业,只要自己愿意付出努力,都能绽放异彩。

  记者手记:

  “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适不适合学医”这个话题,一到高考志愿填报季就总是被拿出来反复讨论,有人劝学、有人劝退。当直击普通家庭出身的医生现况,不难看到,能够沉淀深耕下去的那一部分,都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有所收获。

  从不同年龄,不同时代的医生视角切入,随着国家的发展,医学生在成为医生的道路上,不少困难逐渐被解决,农村出身的孩子也不用为了费用而过度担心。但学医是一条终身学习的路,能否潜心钻研下去,却是所有有学医意向的孩子需要慎重考虑的事情。

  医生是治病救人的职业,容不得半点马虎,选择走“医路”,不应该只看着医生的收入和待遇,更要去了解背后的心酸。前期耕耘的寂寞、医患关系的处理、医疗技术的提升、评级考职称的压力、工作与家庭的取舍……

  这些都是这个行业的常态,几乎大部分医生都是翻过“崇山峻岭”,才能走到患者面前。热爱或许能支撑医学生们走过一阵“苦日子”,但沉淀下来塑造一颗“强心脏”,才是不断“打怪升级”的关键。

  举报/反馈

上一篇:北京点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初级会计报名时间2024年公布了吗?
下一篇:升学必知:同等学历申硕毕业后,你不可以错过这些信息

最近更新学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