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加速人才自主培养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2-12-28
手机版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人才自主培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体经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赵凌云: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加速人才自主培养】

  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分中心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凌云认为,加速人才自主培养,应把重心放在提升培养质量上。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是由教育、产业、社会等各个方面因素决定的,必须不断完善政府主导、教育支撑、科技推进、产业支持、社会参与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首先,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以人才支撑和推进现代化建设,重在造就拔尖创新人才,重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一方面,继续扩大人才吸引力,不断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专家人才;另一方面,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人才成长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其次,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不仅要提升教育公平化程度,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电影盒子资源配置,还要提升教育普惠化程度,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更要提升教育的协同化程度,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健康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提升教育数字化程度,加快建设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和内容体系。最后,要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壮大国家战略人才队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特别是科技评价改革,形成支持战略人才创新引领的基础制度和体制机制,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国家实验室系统的定位、布局和配置。

  摘编自《光明日报》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陈云龙表示,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形成人民所喜爱、所认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并付诸教育实践。一是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位。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结合基础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明确基础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3个方面来确定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二是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课程综合化设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不同学段间的衔接,进一步加强校内外的统筹。三是要持续发展素质教育。进一步落实各学科核心素养,基于学科本质和学科育人价值,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具体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关联,强化学习实践,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四是要不断促进教育公平。在课程内容设计、教材编写上要做到区域和城乡一体化设计,兼顾差异,实现均衡发展。此外,通过教育数字化转型,建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等,进一步完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摘编自《人民日报》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郭威认为,我们要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个着力点,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夯实物质技术基础。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就要找准重点任务。一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因此,要统筹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完善促进新型工业化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要推动我国传统产业不断向中高端迈进,提升传统产业领域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加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二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筑实体经济竞争新优势。要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巩固提升我国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也要坚持开放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三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引导先进制造业企业向附加值高的服务环节延伸。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多金融支持。四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我国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激活数据要素及相关市场。也要进一步规范数字经济发展,以数字技术为依托加快推动传统实体经济数字化改造,增强实体经济核心竞争力。五是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强化基础设施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国家重大战略等的支撑,适度超前布局引领产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设施。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建设。

  摘编自《经济日报》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刘益东表示,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需要构建新型科技体制机制。当前我国科研事业正从引进吸收、跟踪跟进阶段向加强基础研究、追求原始创新的自立自强阶段转型与跃升,而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科研难度极高,高度依赖让一流学者充分发挥作用的卓越科研体系,需要新型科技体制机制的保障。完善科技创新体系需要形成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开创卓越科研体系,其首要任务是改革科研的评价标准、组织方式和资助方式。要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培育创新文化,涵养优良学风,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系统筹划。在互联网和开放科学时代,科研机构扁平化、网络化,要让学者当家作主,尊重自由交流、自愿合作的学术带头人负责制(简称PI制)成为基础研究、理论研究、交叉研究、综合研究、人文社科研究等领域的主流科研组织方式。要切实优化科研布局,建立重大科研项目主持人资格认证制度与公示制度,加大投入以一流人才为中心的卓越科研体系。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光明网记者 王晓秋整理)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上一篇:最新通知!全省中小学3月9日起这样上课!
下一篇:英国“水硕士”冲击国内考研,暴露高等教育存在的不公平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