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买办们的前世今生【转】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3-01-02
手机版

  (1) — 序言 & 鸦片战争前期

  作者:??巨龙?巨龙巨龙巨龙

  500

  序言,细说买办这个阶层

  只要世界各国有往来,就需要买办和中间人。外国人到中国来做生意,或者中国人到外国做生意,都要雇佣熟悉当地情况的人,作为向导、翻译,或者作为长期的代理合作伙伴,而作为回报,这些人一定会获得比较丰厚的酬劳?—— 通常情况下,要远比当地人的平均收入要高很多。一般来说,物离乡贵人离乡贱,能够跨洋过海来交易的东西,一般都是价值链比较高的东西。

  500

  全球化时代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而言,能够被选中作为代理人的,都是当地的人精,特别是商业附加值比较高的贸易,一般选择的代理人,都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语言能力),很麻利的办事能力,官府、民间、黑道往往都能够说上话,攀得上各种关系,摆得平各种事端。

  能够入围买办候选人的,以下是重点人群:

  —— 留学生是买办的群体重点名单,留学的初衷,除了学习科技文化,也是作为沟通两个不同国家的人力资源储备池。

  —— 当地的黑社会、社团、地头蛇、军阀、大地主阶层,或者商帮群体,这一类有组织的群体,因为在当地强大的势力,又有丰富的人脉资源,又能够处理很多大小是非,也是作为代理人的上佳候选。

  —— 权贵们的亲戚子女、朋友或者其他裙带关系,这个就不用多说,中外都是如此,像火爆非洲的传音手机,就雇用了很多当地酋长们的亲戚裙带做经销商。国外的投资银行进入中国开展业务,也比较热衷雇用中国的各种二代。

  —— 所在国家排名靠前的大学毕业生,比如说中国的清华、北大、复旦,印度的印度理工学院,就培养了大批的“国际型”人才。这些名校毕业生,成为买办或者代理、移民发达国家的概率都会非常的高。

  500

  充满精英气质的买办们

  所以,轻易别瞧不起买办,这些人大都是百里、千里挑一的人中精英,往往有很好的家庭背景,相当深厚的学问功底,八面玲珑的沟通能力,办起事来也是精明强干,资本家可不会养废人懒汉。

  对买办这个群体来说,不要谈什么爱国主义、良心底线这一类的东西,business is business,生意就是生意,收人钱财,替人办事,这是他们的“事业”。国家治理有方,国力强盛的时代,买办们通过协助跨国贸易,引入先进技术产品,缴纳税务,提供就业,各国互通有无带来繁荣与兴盛。而在烽烟四起国家衰败的时代,买办们常常沦为为虎作伥的角色,成为“汉奸”或者带路一党,甚至成为帝国主义入侵、操控他国的提线木偶。

  梁启超先生在《呵旁观者文》提到:“.....张之洞自言,瓜分之后,尚不失为小朝廷大臣。”所谓的的小朝廷大臣,自然就是列强在中国的代理人了。张之洞乃是大清兴办“洋务运动”的重臣,都存了这般心思,大清想要不亡也难。何况这些大清朝的汉族官员,出来当官,就被有的人视为给外族当奴才(也是买办),给谁当买办不是当?

  500

  不如闭关锁国?

  除非彻底闭关锁国,买办这个阶层一定会存在,只要国门开放,有足够的利益差价,中间商一定会有,买办一定会出现,而且是社会上比较“精英”的一帮人,都会争着去当买办。比如早年,我们国内最一流的人才,往往都会去外资企业。

  想要消灭买办这个阶层,然后中国制造主宰一切,中国品牌行销全世界?对不起,不可能!国际经贸关系都是有来有往,你拒绝别国的东西进来,人家同样可以拒绝买你的东西。几乎所有经济运行正常的国家,都需要依赖全球化贸易体系,想想被国际封锁制裁的一些国家,日子过得怎么样,大概就知道了。

  就算中国能够制造一切高科技产品,任何核心技术都不需要依赖国外,中国关起门来过日子就可以吗?起码原油、农产品、矿石需要大量进口吧?中国也要出口商品换这些东西吧。既然有外贸往来,自然也需要一些代理人去操作。何况时至今日,国际上的核心标准,大部分都还是国外制订的。学习追赶的路,依然还长得很。就算要清算买办力量,也不是今日吧?

  除了经济贸易上的代理人,还有政治渗透的代理人,zongjiao代理人,文化的代理人,各种国际组织例如NGO组织的国内分支机构等等,是不是想着都烦?一下子清理干净多好!眼不见心不烦,可是别忘了,行走在海外的中国人也有上千万。你不让别人走进来,你又如何能够走出去?

  500

  其实有时候干脆想想,如果西方国家没有大航海时代,一直停留在中世纪,西方人也不会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中国当年也没有“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继续在自己的历史周期律里几百年一个轮回,这个地球也就这样转下去,起码对地球生态来说,倒不算是什么坏事,再转个几千几万年又何妨?只不过,有几个人想回去那样的时代呢?穿越小说读一读就可以,别当真。

  还是实事求是一点吧,世界是多彩的,每一个物种,都有活着的道理,存在即合理,买办也是如此。

  广州十三行,官方督导的买办模式

  满族人得天下以后,由于是少数族裔统治汉族多数人口,除了在官场上提拔汉族仕子,让这些人进入官僚阶层,给读书人一条上进之道,(也算是一种代理统治模式)。从清王朝统治者的角度,要维持统治秩序,就必须把核心资源牢牢掌控在手上。如果全面鼓励对外经商贸易,势必会出现一个新的买办阶层,这个阶层很快会掌握大量财富,势必让清政府影响力急剧衰退,并且图谋推翻现有政权,或者架空皇权,让皇室成为傀儡。(明朝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之上,清政府可不想重蹈覆辙。)

  500

  更重要的是,清政府的高层统治者,其实更清楚他们统治汉族人依靠的是骑兵力量,在平原地区的冷兵器时代,骑兵对于步兵有压倒性的优势。而火器正好是骑兵的克星,后来太平天国起义,就从西方走私了不少火器。?—— 此为后话。

  但是一个国家再封闭,也需要一个对外的窗口,就算不需要从国外进口的工业品和日用品,中国仍然需要一样最重要的资源?—— 白银。因为中国并不是一个主要的白银生产国家,明朝末年的白银通缩(还有官员私藏大量白银黄金),加剧了社会经济的萎缩,也是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中国的丝绸、茶叶、中药、陶瓷,恰恰可以通过外贸换回大量真金白银。

  500

  清政府办法很有效,那就是全国的各地对外贸易口岸关闭,对外经贸出口集中在华南的广州唯一口岸,然后派出得力大臣就地督导,收取关税(每年给中央政府包税),实现官方督导下的可控对外贸易体系。

  为什么对外贸易的窗口选择的是广州?陆地贸易有晋陕商人(明朝时代晋商做买办起家,成为皇商),江淮的运河贸易有苏州-扬州-杭州-金陵传统繁华地带,而且全国的食盐贸易掌控在淮扬商人手里,如果对外贸易还放在江浙一带,势必会让财富过于集中于江南,明朝的教训摆在那里。选择南粤,一来距离北京城遥远,就算是地方势力雄厚准备造反,也有江淮作为缓冲区(后来太平天国果然只打到了南京),可以从容应对。而且纵观中国历史,南征容易而北伐困难(无法就地以战养战是主因)。选择广州作为对外贸易唯一窗口,乃是大智慧。

  广州十三行创立于康熙盛世,清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被誉为“金山珠海,天子南库”。1757年,随着乾隆皇帝一纸上谕,仅留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此后接近百年,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环球贸易航线,是清政府闭关背景下留存的海上丝绸之路。

  500

  应该说,清政府从来就没有绝对地“闭关锁国”,早期的广州十三行,可谓官方督导的“买办”机构。清朝每年有大量的海关岁入,西方大航海时代获得的累累白银,在那个时代开始大量流入中国,有效地支撑了清政府的统治。一直到鸦片战争以前,康熙皇帝平三藩、收台湾,雍正皇帝平定西北,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大笔的军费开支,包括治理水患,恢复漕运,钱从哪里来?很大部分是来自于国际贸易顺差,广州的买办们通过国际贸易,有力地支撑了国家的运转,自身也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广州十三行的伍秉鉴,是当时公认的世界首富,也被评为有史以来最富裕的几个人之一。

  顺便说一下,其时中国政府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一直非常严密。洋商虽然从中国进口茶叶、陶瓷等产品,但是核心技术一直保护得非常好。以茶叶为例,一直到178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才从我国广州运出茶籽。1834年,印度组织了茶业委员会,雇用中国工人种茶,从此印度才开始大规模种茶,锡兰(斯里兰卡)红茶也是渊源于此。

  至于陶瓷,时至今日,虽然像德国这样的国家,也能够烧制出质地不错的陶瓷制品,但是根据产品的美学评价,依然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 丑到爆。

  500

  德国陶瓷,不堪吐槽的色彩美学

  百年繁盛,再看广州十三行模式

  在鸦片战争以前,这种官方督导的买办贸易体系,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无论是朝廷、民间、商家、地方官,都或多或少从中获得了利益。而国际贸易商,更是从这种全球贸易中获益匪浅,实现了原始的财富积累,英国的工业革命也大体在这个时代开启推进,东印度公司也在这个时代崛起。

  广州十三行的商人,对于国家给予的垄断性贸易地位,也很懂得做人,除了缴纳关税以外,国家有事的时候,这些巨商都会主动(或者被动)捐赠大量财富。在鸦片战争之前,各地虽然造反不断,洪门这种地下社团不算,白莲教等各种起义此起彼伏,但是始终难成大气候,归根结底,因为政府方面有足够的财力开动军事机器。?—— 这也是为什么历经鸦片战争以后,贸易顺差大幅减少,太平天国镇压起来就非常吃力,几乎沦陷半壁江山。

  清代虽然历经雍正一朝严厉的反腐,但是实际上官僚集团的腐败,依然不可避免。看看当时流行的江南园林就可以想见,在那个时代有多少大大小小的“老虎”,“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可不是白说的。更何况,腐败还可以采用“代理人”模式,还有“联姻模式”。在广州,有东山少爷西关小姐的说法,东山向来是广州权势实力人士的的世居地,官家子弟很多;而西关是广州商业繁华区,出身富商之家的小姐们,自然时髦摩登。其实就是那个时代的高富帅和白富美。他们通过联姻的方式,形成代际传递的“官商勾结”。

  在那个时代,中国输出的是高端高价值的奢侈品,而且有垄断地位,丝绸、茶叶、陶瓷等,利润率堪比当今的芯片和石油,因此蛋糕足够大,大到能够有效支持整个帝国体系的运转(大清财富三大支柱,晋商、江南、粤商)。但是这种贸易体系,并没有将中国带入现代化,大笔的贸易顺差银子,并没有转变成为富国强兵的资源。原因何在?

  500

  从乾隆盛世到鸦片战争,这将近百年的时间,世界发生了什么?中国作为贸易顺差国积累的巨额财富,为何到了鸦片战争,在列强面前变得不堪一击?下一章具体分析。

  中国式买办的前世今生 (2) — 道义放两旁 利字摆中间

  500

  买办是资本的一种形态,为利而生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充满了血和其它肮脏的东西。”比如说黑奴贸易,从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黑奴贸易使非洲失去上亿人口,只有五分之一到美洲,大部分死亡。

  不过,仅仅靠白人,很难抓获这么多黑人贩卖到美洲去,毕竟白人少,黑人多,一对一的抓捕效率低不说,何况未必跑得过黑人,手里虽然有武器,但是又不能随便开枪射杀,受伤或者死了这买卖就黄了。因此,更多的情景,是欧洲的白人,从黑人买办的手里,把黑人奴隶贩运到美洲。这些黑奴中,很多也是战败的俘虏,而在有奴隶贩卖的背景下,非洲人内部的战争也很容易被挑拨起来。(直到现在,西方人还非常善于挑拨其他国家内部斗争)

  也就是说,在贩卖黑奴这件事情上,非洲本地的买办(包括大量北非阿拉伯人和皈依ysl教的黑人),或者叫“非奸”,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其实后来华人也大量被拐骗贩运到海外,包括修筑美国铁路的华工,以及下南洋,电影《让子弹飞》里,恶霸黄四郎也贩卖人口)。

  500

  阿拉伯人也是买卖奴隶的代理人之一

  可见买办不分人种,不分时代,只是为了利益而办事。爱国主义,道德底线,族群意识,对他们来讲,统统都是不存在的。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才是他们真正的准则。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引用过这样的描述:“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资本为了追逐利润而愿意冒风险,释放了人类最本能的原始贪婪欲望,因此在大航海时代之后,整个欧洲都进入了疯狂掠夺的海盗时代。人类就是在这样的血与火交锋中发展进步,所以刘慈欣的《三体》里有这么一句哲学味道十足的话:“失去人性 失去很多 失去兽性 失去一切”。

  500

  贪婪和逐利才是资本的本性

  看看今天美国的资本家,为了利益最大化,不仅把产业往海外转移,还把利润都洗到海外的离岸公司。几百年过去了,资本还是这个德性。所以不要指望资本和买办阶层怎么爱国,他们只有利益最大化。必须有比资本更强大更正义的东西,去压制其与生俱来的邪性一面。

  广州十三行与鸦片战争

  中国的买办和资本家,在道义和利益的选择中,自然也不会例外。资本的力量,失去强力约束和监管的时候,一定会露出它狰狞的一面,化身为吞噬一切的洪水猛兽。

  有的读者认为我混淆了贸易中间商和买办的概念,特别提醒我,贸易中间商是好的,是褒义词,而买办是牺牲自己国家利益为他国服务的,属于贬义词。其实他们是同一帮人,甚至是同一个人。

  500

  1801年,32岁的伍秉鉴接手了怡和行的业务,其后成为广州行商的领头人——总商。伍秉鉴与欧美各国的重要客户都建立了紧密的联系,积累起巨大财富以后,他不但在国内拥有地产、房产、茶园、店铺等,而且还对美国进行铁路投资、证券交易并涉足保险业务等领域,同时他一度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东印度公司有时资金周转不灵,常向伍家借贷。

  没错!输入鸦片到中国,其罪恶罄竹难书的东印度公司,是中国商人买办一手支持过的,连美国早期开发修建铁路的资金,也有部分来自中国买办商人。虽然按照记载广州十三行并没有特别主动参与鸦片走私,主打业务还是瓷器、丝绸和茶叶,但是作为国家特许贸易商兼代征海关税务的商行,在英国人贩卖鸦片进入中国的这种事件中,不可能置身事外,更何况作为东印度的债权人,这其中的利益纠葛,水有多深可以想象。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由于伍秉鉴包庇外商走私鸦片,他曾遭到林则徐多次训斥和惩戒,伍秉鉴之前曾向朝廷捐巨款换得了三品顶戴,但他不得不一次次向清政府献出巨额财富,以求得短暂的安宁。《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在1843年下令行商偿还300万银元的外商债务,而伍秉鉴一人就承担了100万银元。也就是在这一年,伍秉鉴病逝于广州。

  鸦片战争之后,根据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开放了更多的口岸,各地的新买办迅速崛起。而广州作为大清帝国垄断性的对外窗口地位,也由此终结,此后外贸业务日渐衰落。后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一场大火让西关十三行化为灰烬。

  500

  鸦片战争

  广州十三行的兴衰历史,和大清王朝的盛衰周期高度重合,这其中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大清王朝的财政密码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而且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朱元璋说过,“胡虏无百年国运”,但是清王朝不仅延续国祚长达268年,而且清朝集合了中国2000多年中央王朝治理的所有经验教训,几乎解决了历史给前朝提出的所有命题,包括外戚、宦官、吏治、税收、东林党、割据、边患、立储、文化管制等等,疆域之辽阔、人口之众多,进化到了专业统治的登峰造极地步,进化的程度越深,依赖的资源就越大,就像恐龙,环境发生改变的时候(西方进入大航海时代、进而进入工555电影网业时代),就因为太过庞大无法及时转型进化,最终走向灭亡。

  清朝最大的历史罪过,乃是为了维护统治,禁锢了思想,压制了科技的引入,把中国拦在了工业革命大门之外,在西方国家突飞猛进的工业时代,把中国牢牢地钉死在故步自封的原地,导致了中国近代史愈来愈积贫积弱。

  500

  但是在清朝统治的前期,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中央帝国的统治是十分有效的。就国家治理能力而言,清朝确实是要比明朝强大很多,这其中的密码,在于清朝政府强有力的中央财政体系。

  支撑清朝中央财政体系的核心力量,来自于三大商人集团。广州的“黄金口岸”,手持官府赐予的垄断外贸权,广州十三行这个商人群体迅速崛起,与两淮盐商、晋陕商人一起,被后人称为清代中国的三大商人集团。三大商人集团可以类比为,外资合作的买办企业(广州十三行),国家支持的民营企业(晋商),国有企业(盐商 + 江南织造等),当然还有传统的农业税赋(清朝的农业税赋整体不算重,因此人口的繁衍很厉害)。

  复杂的经济体系,还有多元化的税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力财政支持,这个阶段的清王朝有充足的财力进行军事行动,恢复漕运,治理河患,建设文化工程(比如阉割历史修订四库全书),建立推广意识形态(儒家 + 关帝,顺便加文字狱),还修建了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中间还不算收买各级官僚和养活八旗子弟的大笔银子,以及在各项军事行动中养寇自重的一些官员(比如年羹尧西北用兵耗费的朝廷银子)。

  简单概括的话,中国这样的超级中央帝国,中央财力充裕,国家能力强悍的时候,整个国家都会比较安宁繁盛。即使此起彼伏不断出现的问题,也能够通过强有力的资源,动用武力或者其他方式来解决。

  不管怎么说,清朝早年留下的家底是如此深厚,以至于从鸦片战争一直到新中国成立,百年期间不断战败赔款,仍然保留了如此庞大的国土,如此众多的人口。

  但是要维护这样复杂的帝国体系,需要一个非常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更需要执政的皇帝是一个超级强人,另外还有一点,这样的中央政府,需要与时俱进,提升治理能力,能够应付随时出现的新情况。

  清政府打赢了所有的帝国内部疆域的战争,建立了一个超强的中央帝国,达到了农耕文明时代的极致。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把这个帝国根基侵袭掉的,是来自买办和外部的勾结,还有一种叫做鸦片的东西。

  清政府对鸦片的危害,一开始的认知,并不是那么清楚,基本上把它当做一种药品。帝国太大了,对于基层在发生的一些事,统治者很难敏锐地察觉到。而作为输出毒品的东印度公司,不但大量制造毒品,还用心研究毒品如何适应中国人的口味,一面大量制造毒品榨取中国人民血汗,一面用榨取的资金向清朝官员大规模行贿,腐蚀清朝官吏放松对它们的监管,这所有的操作,基本上都是跟中国买办勾结的。

  500

  清政府一旦认识到鸦片的危害,禁烟的决心还是非常大的,这关系到帝国的财政体系,但是买办们已经积累了雄厚的财政资源,已经可以建立自己的秩序。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中国人在道义上抵制的直接后果是英国人腐蚀中国当局,海关职员和一般的官员。浸透了天朝的整个官僚体系和破坏了宗法制度支柱的营私舞弊行为,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上偷偷运进了天朝。”

  鸦片战争,清政府第一次对外战争失败,并且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除了赔款,还被迫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由此迎来了国运拐点。通过大航海时代和工业革命武装起来的新兴资本主义帝国,对古老的东方封建帝国,发起了一波又一波持续不断的攻击。与军队直接入侵相比,大部分日常侵袭式的操作,都是通过买办来进行。

  鸦片战争,对买办的反思

  买办们,并不是天然的邪恶力量。实际上,如果中央政府治理有效,能够有效监管及时发现问题,而且能够有效地管理吏治,那么买办对整个国家的经贸益处远大于弊端。如果清王朝像明朝那样,闭关海禁,失去外贸顺差的收入,清帝国绝对不可能有如此庞大的财力,支撑有效统治体系。

  但是资本逐利的本性,在任何时代,随时有可能突破社会的底线,善恶只在利益算计的一瞬间,依靠商人的道德和爱国情操,根本不靠谱。清朝买办们为了赚代理费,走上了走私鸦片的邪路,说明国家治理体系出现了问题,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已经无法有力地管控资本,更不能有效防微杜渐。

  500

  圆明园复原图

  更重要的是,清王朝获得的大笔贸易顺差,并没有持续投入军事建设和产业升级(本来就不想搞,维持统治是第一位的)。皇帝带头之下,全国上下都搞起了房地产,乾隆皇帝搞圆明园,各级官僚和富商就搞王府豪宅(伍秉鉴的广州宅邸就堪比大观园,北京的恭亲王府也是规模宏大),退休官员搞苏州园林,富商们搞各种大宅门各种大院(比如乔家大院),全国上下搞扬州、金陵、杭州、北京、广州城的繁华城市建设,时至今日,我们到山西平遥一带去看看,那个时代清朝富商们的深宅大院,仍然可以留下深刻印象。

  当然,清朝旺盛的房地产建设也扩大了巨大的内需,还创造了庞大建筑和手工艺就业,有很多家族就靠建筑为生(比如垄断清朝皇家建筑的样式雷家族)。但是发达的房地产行业,最终还是经不起工业革命之后产业升级的西方坚船利炮。一朝战败,所有的舞榭歌台,最终都会雨打风吹去。

  500

  山西乔家大院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进入了近代史,买办们也迎来了黄金时代,进入越多买办国家就越羸弱的恶性循环。各类军事的、金融的、贸易的、宗教的买办们层出不穷,而清王朝中央财政收入下降,国家治理能力也随之大幅下滑,已经没有能力应付层出不穷的各种问题。

  中国式买办的前世今生 (3) — 群魔乱舞的买办时代

  上一章写到,买办们(其实包括所有的私营资本),其生存原则,就是“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

  500

  其实除了资本,中国的千年官僚体系,也差不多是一样的原则。到了清朝统治的后半阶段,维护延续清朝最出力的,不是八旗子弟和满清贵族,而是汉族的地主豪强士族阶层,因为他们本能地意识到,维护清朝的统治,对他们所处的阶层最有利。

  因为清政府与官僚豪强阶层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这也是为什么晚清出现了那么多鞠躬尽瘁的“裱糊匠”,比如晚清四大名臣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四人。力主禁烟的林则徐,实际上一生也是在践行“福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曾国藩,清政府给了最高谥号“文正公”,但是另一头的绰号是“曾剃头”(根据人口学家估算,太平天国运动导致超过7000万人的死亡,绝大多数都是汉族人);抬棺进入西北收复新疆的左宗棠,平定“tong zhi hui乱”有功,也是有力“ 促进民族团结 维护国家统一 ”的大功臣;即使是“洋务运动”,也是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本质上也是为了维护统治。

  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生存在中华大地上主体民族的汉族,在帝国主义、封建王朝、地主豪强、买办阶层、zj势力的战争和勾结中,遭遇了一轮轮“割韭菜”式的惨烈大屠杀。论绝对死亡的人口,近代史没有任何族群,付出了这么大的死亡数量代价。 —— 汉族的崛起,实际上是以上亿人口的牺牲做代价换来的。

  中华大地遍地烽烟的这一段历史,却是买办们发“国难财”的黄金时代。而这些买办阶层,基本上都是汉族读书人。正如我前面所写的那样,即使要做买办,也都必须是高智商的“精英”阶层。

  买办们的黄金时代

  人们都说犹太人会做生意,其实这个世界上做生意做的最大的,最善于利用一切机会,并不是犹太人,而是中国人,更细一点地说,是中国的汉族人。

  这里随便写点东西证明一下:

  —— 广州十三行当时的首富伍秉鉴,按照欧美给出的数据计算,其积累的财富相当于当时英美首富的4-5倍。只是做买卖贸易而已,还没有玩工业化。

  —— 近代史最先进入工业时代的英国,和中国的贸易是逆差,最后不得不通过鸦片这种卑劣手段,扭转贸易平衡局面。

  —— 在东南亚地区,华裔并不占据政治主导地位,人口的数量也不足,但是主要的经济命脉都控制在华裔的手上。

  —— 加入wto十几年,西方人本来给中国的定位分工就是低端装配产业。但是中国不仅实现了原始积累,而且一步步实现了产业升级。

  —— 大家都认为中国的芯片技术相比美国仍然落后很多,但是在比特币挖矿这个领域,中国人做出的专用芯片,把NVIDIA的GPU都打下去了。只要有利可图,中国人从来不缺乏产业精神。

  只要看得到利益和回报,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的商人,为了利益,都可以把绞索卖给自己的敌人。没有谁比谁更道德,也没有比谁更没有底线。只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如果没有技术的代差,在同等技术水平下,只要贸易条件公平,中国生意人能把全世界的对手虐成渣。看看卖遍全球的手机就知道。

  你要说帝国主义国家,没有想法把中国人当作印第安人2.0版本来收拾,那实在是太天真了。并非不想,实在是做不到,中国土地太大,地形很复杂,人口众多,搞全面侵略屠杀也会遭遇强力反抗。帝国主义国家内部也是矛盾重重,谁也不想让对方独吞了中国的这块肥肉。一点点蚕食最后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通过扶植代理人,把中国变成一盘散沙,成了他们的默契(二战打破了这种默契)。

  500

  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屡战屡败,又不敢搞也搞不起全国动员的情况下,为了保住政权,本着“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卖国政策,一次次出卖中国利益。从这个角度而言,晚清的政府,其实就是那个时代洋人在中国最大的买办。搜刮中国人的血汗,一点点填入帝国主义贪得无厌的胃口,给这个王朝苟延残喘。

  后来继承清政府的民国时代,同样也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买办,只不过那个时代更为混乱,每一个军阀背后,都站着一个帝国主义的势力。论及买办程度,北洋政府其实要比南京政权低很多,但是其时南方经济远比北京强悍,南方买办资本获得的国际财力支持更多,北洋政府始终无力再统一中国。而在北洋政府被打垮以后没有多久,日本人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国家已然如此,整个神州大地,自然就迎来了买办们的“黄金时代”。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在中国混得好的风云人物,基本都是买办力量,伴随着这个国家却越来越沉沦,以下是几个的历史的例子:

  —— 暗算胡雪岩的幕后黑手“洞庭山帮”,就是英国资本支持的江浙买办财团,而左宗棠用兵平定西域,就是胡雪岩筹备资金支持的。本土资本深受打击之后,民族产业振兴愈发乏力,国家力量也愈发薄弱。

  —— 被江浙资本财团控制的国民党,从出生开始,就天然带着软弱性。而民国时期著名的“宋氏三姐妹”,对当时的中国有很大的影响力,都是在美国念书长大,其父亲是在美国投靠舅父,也是基督教徒(这渗透力度......)。所以国民党受美国的影响最深,政府里充斥着大批美国留学回来的博士。国民党一头代表了国内的地主资产阶级利益,另一头充当英美买办,本来是引领中国走上印度道路的。不过后来主席领导的TG崛起,可谓天不绝我中华,此是后话。

  500

  买办,从鸦片-茶叶到金融、实业、zj、文化无所不包

  英国怡和洋行在中国的发展浮沉,其实差不多算是大半部中国的买办历史。

  怡和洋行(伍秉鉴的商行也叫怡和,比英国的要早,两者渊源很深),是很早与中国从事贸易的英国洋行(贸易公司),早年是与广州十三行交易。主要从事鸦片及茶叶的买卖,林则徐在1839年实行禁烟时,怡和的创办人在伦敦游说英国政府与满清开战,并且力主从清朝手中取得香港作为贸易据点,因此有“先有怡和 后有香港”的说法。

  1872年,怡和洋行放弃在中国进行鸦片买卖,并不是他们觉悟了,而是那个时候,中国已经遍地种植yin su,实现了“进口替代”,各地军阀和地方官,通过鸦片敛财。而国门大开的中国,对于洋人来说,有更多的生意在等着他们,除了贸易外,怡和还在中国大陆及香港投资兴建铁路(比如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船坞、各式工厂、矿务、经营船务、银行等各行业。

  1949年后,怡和在中国大陆的大部分资产及生意被收归国有。1954年,怡和公司总部迁回香港。怡和的大班负责人离开中国大陆的时候,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们跟旧中国做了一百年生意,也想跟新中国做一百年生意”。而改革开放之后,也是这家公司,在北京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 —— 北京航空食品,就是在飞机上卖盒饭。从卖鸦片到卖盒饭,这像极了一个历史的隐喻,当中央政府强大的时候,资本一定会循规蹈矩老老实实做事。

  顺便再说一下怡和的今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怡和唱空香港带头撤离,导致其失去了香港回归以后的很多机会。不过在今天的香港,怡和的影响仍然无处不在,小到7-11、惠康、万宁、美心、KFC、必胜客,大至宜家、金门建筑、文华东方酒店、置地广场、太子大厦等等,其实都是怡和的产业。

  怡和洋行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恰好是一部中国近代的买办历史。当历史进入19世纪时,工业革命让英国跃升为西方世界头号强国,大英帝国的几个商人、几名传教士,再加几条帆船,就可以纵横四海。商者无域,只要有利润,什么都敢干,什么底线都没有。

  而在中国买办们的努力协助下,洋商们在中国的业务也不断扩大升级。从开始的茶叶鸦片贸易,然后是实业金融,最后是国家经济基础,与此同时通过传播zj对普通民众进行麻醉和洗脑。

  在一个乱世之中,小恩小惠加一些zj麻醉,对于绝望的底层民众,的确有巨大的吸引力。任何一种宗教的大面积传播,往往意味着中央政权在基层的影响力下降,外来的思想与中央政权正面争夺阵地。

  雍正皇帝曾经禁止西方宗教在中国传播,留下了一段意味深长的指示:“尔等欲我中国人民尽为教友,此为尔教之要求,朕亦知之。一旦如此,则我等为如何之人,岂不成为尔等皇帝之百姓乎?教友惟认识尔等,一旦边境有事,百姓惟尔等之命是从,虽现在不必顾虑及此,然苟千万战艘来我海岸,则祸患大矣。”不知道还有几个人,能够读得透这一段跨越时空的话?

  清王朝当政者当然很清楚zj的威力,清朝初年,康熙皇帝还利用藏传佛教 + 定向计划生育,搞定尚有一点勇武精神的蒙古族。康熙皇帝一手操刀,为蒙古族普及推行藏传佛教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不到五、六十年光景,蒙古族人口即减少一半,加上宗教的作用,整体上扼杀了蒙古族的武勇精神。

  除了宗教传播,在那个时代伴随的文化渗透,更是无孔不入,用赚来的钱养媒体、养文人代为发声控制舆论。

  历史是一面镜子。虽然现在中国严厉禁毒,文化、zj、yisi xing态的买办力量,特别是渗透在体系内的两面人,却还是非常深入,短期看似乎危害还不算大,长期的危害呢?不要忘记,今天是5.12汶川地震10周年,即使在抗震救灾中,各种NGO和zj组织,都在往里面渗水。

  马克思说过,zj是底层民众的鸦片。如果再加上低生育率,康熙年间对付蒙古族的那一套东西,会不会在今天的中国重演?会不会是隐蔽的买办们的工作重点方向?

  鉴古思今,隐蔽的买办力量

  错过了一个工业时代,就是落后百年。在清朝末年,因为清军无力再镇压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所以就不得不重用汉族的大臣,而在连年的战争中,汉族人的军事、思想、科技都纷纷开始转变,一批又一批的人才脱颖而出,尚武精神在重新回归,也开始接触近代现代工业。而且在战乱中,汉族人迅速开枝散叶,进入了东北、西北很多地方,还有很多人远赴南洋。

  帝国主义国家,当然也担心中国人自己创办产业,特别是重工业。于是通过代理人战争或者自己上阵,一轮一轮摧毁中国进步的步伐。每当中国出现一点向好趋势的时候,战争总会接踵而至,不给予中国发展的任何机会。

  而在百年血与火的战乱中,汉族人的顽强、智慧、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一面,就充分地展现了出来。买办再多再精英,数量也是很有限的一小撮人,他们是帝国主义的代理人,不可能带来这个国家的独立。

  从1842年到1949年,没有任何一片大陆如中华大地一般,有过如此持久的动荡战乱,没有哪一个族群像汉族人一样,付出了如此巨大的牺牲。阅读近代史,我常常想起《倚天屠龙记》里面......只听灭绝师太道:“俗语说得好:‘千棺从门出,其家好兴旺。子存父先死,孙在祖乃丧。’人孰无死?只须留下子孙血脉,其家便是死了千人百人,仍能兴旺......”

  前一阵我曾经写过叙利亚的评论文章,《用生命的本能,对抗世间的力量》。其实,叙利亚今天发生的一切,在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持续了一百多年。中国人之所以没有像印第安人那样被屠戮殆尽,没有像中东那样被肢解得分崩离析,靠的就是异常顽强的生存繁衍能力,有了足够的人,最终在其中出现了伟人,建立了组织,成长出了军队,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一场场仗打过来,一个个产业突破。

  我一直在想,如果中国遭遇下一轮的危机,问题会出在哪里?强大的帝国,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既然中国的崛起,是思想的解放、伟大的领导人和强大的组织,这一切的基础乃是众多的人口,那么通过内部的代理人和double face人,进行宗教、文化渗透,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然后再通过生育意识的改变,像康熙皇帝对付蒙古族那样,用不了2代人,也许就像当初蒙古族那样被阉割掉很多力量。而现在的中国的人口专家,都是通过国外资金(包括联合国资金)赞助培养起来的,其中有没有买办,我就不好说了。

  我们成天在批判经济上的买办,而实际上,在中国现在的强势政府背景之下,经济上的外资和买办,都不算什么大的隐患,还可以促进就业,引入先进技术的产品(毕竟落后技术在中国会被干死的)。相比之下,隐蔽战线的买办,也许才是更致命的。

  中国买办们的前世今生(4) — 被帝国主义和买办们毁灭的自强路

  变革太晚,无力回天的清朝政府

  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其实就是反对国外宗教和势力渗透的民间反抗运动)。成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借口,以镇压义和团之名,直接打入北京城。

  八国联军总人数前后约为5万人,北京城沦陷之后,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从紫禁城、颐和园中偷窃和抢掠的珍宝不计其数,很多还摆在发达国家的历史博物馆里。而清朝皇家房地产的巅峰之作,“圆明园”继英法联军之后再遭劫掠终成废墟。

  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后来承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最终结果,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清帝国差不多气数已尽。

  500

  实际上满清末年,统治阶层并没有坐以待毙。之前的甲午战争,打醒了整个清朝的统治阶层,上上下下达成了共识。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第94天,光绪帝发出一道谕旨,宣称“当此创巨痛深之日,正我群臣卧薪尝胆之时”,并提出救亡图存的六项“力行实政”,修铁路被列为首项。

  不要轻视清政府的决心和动员能力,即使是在王朝暮年,仍然修成了好几条中国的铁路干线,包括长达1214公里的京汉铁路(北京-汉口),全长1009公里的津浦铁路(天津-南京浦口)。还有1904年10月开工陇海线开封到洛阳线路建设。而且在此期间创办了汉阳铁厂等重工企业,还筹办了交通银行以摆脱帝国主义的金融控制。 —— 想想清朝末年,内焦外困的情况下,尚且有如此巨大的动员能力。可见只要中央政府尚在,能够统一决心,哪怕条件再艰苦,执行力也是非常强悍的。这也是帝国主义列强为什么最不希望看到中国的团结和统一。

  铁路对一个现代大国有多重要?想想太平洋铁路对美国统一的意义就知道了。郑州和石家庄,都是在铁路运营以后形成,被称为火车头拉来的城市。

  如果清政府上下阶层早在30-40年前有这种觉悟,甚至早10年醒悟过来,中国近代史肯定会完全改观,甚至当时爱新觉罗家族有一个得力的领袖,历史也可能会完全不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1860年前后,是中美日三个国家重要分水岭。中国发生了南北方的太平天国内战,整个国家内部大出血,中央政府统治力遭遇重挫;美国也发生了南北战争,北方打败南方的买办力量,迈入工业大国的征程;日本差不多同期开始了明治维新,后期不断从中国吸血壮大自己,也走上了工业化道路。

  但是,到了1900年以后才开始彻底变革,真的晚了!帝国主义的势力已经渗透到军事、政治、文化、zongjiao、经济、金融等等全方位的领域,整个国家的经济中心也移到了长江中下游的武汉-南京-上海一线。帝国主义通过买办力量,已经有充足的能力左右这个国家的走向。清政府不再有领袖强人,不再有中兴重臣,军事力量也削弱,经济上国库空虚,要人没人,要钱没钱,要力量没力量,就等辛亥革命的那一声枪响,整个帝国就退出历史舞台。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一直到1911年清政府退出历史舞台,中间至少有50多年的窗口期,其实变革机会一直都在,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不敢发动汉族百姓和官员,对变革犹犹豫豫,加上帝国主义的买办们,一直都在进行渗透和破坏,隔几十年就来一次越来越惨烈的战争,中国始终没有迈上工业化的道路。

  辛亥革命以后,比清政府更无能、更腐败、更无耻的的国民党买办政府登上历史舞台,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帝国主义和买办财团控制的政权。从中央集权和治理能力来看,民国政府相对于晚清政府和北洋政府,是一个历史的大倒退。

  民国政府,帝国主义控制的买办政府

  辛亥革命之后,统治中国268年的清政府以和平的方式退位。“清失其鹿,天下共追之”,各方势力纷纷登场,展开了一场争夺统治权的大战。内耗不断的中国愈发积贫积弱,终于在1931年迎来了更黑暗的14年抗战。

  一般的说法是,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成果。实际上袁世凯是当年的直隶总督,而且是清朝新军的领军人物,袁世凯在天津小站以德国军制为蓝本,制订了一套近代陆军的组织编制、军官任用和培养制度、训练和教育制度、招募制度、粮饷制度等为内容的建军方案,摒弃了八旗、绿营和湘淮军的旧制,注重武器装备的近代化和标准化,强调实施新法训练的严格性,成为中国近代陆军的草创先河。

  既有行政经验,又有政治资源积累,还有一支新式军队在手上,本来是一个乱世最需要的强人。但是这样的潜在强人,不符合帝国主义和买办们的利益。所以他得不到金融资源的支持,接手的末代皇朝,留下的业是一个空空的国库。后来还被日本所迫签订了“二十一条”(其实北洋政府也进行了巧妙的拖延和斗争,后期也搞了消极抵制)。

  南京方面,国民党搞了议会(议员其实就是财团和地主代表),大大削弱了袁世凯的权力。然后掀起护国运动,号称二次革命。其实就是在帝国主义和买办财团之下,削弱中央政权。当然,袁世凯头上的独裁者帽子,是一定要扣得紧紧的。

  500

  辛亥革命两位之后的两位政治强人,袁世凯和孙中山(孙中山在华侨界声望很高)。在中国当时最需要强人的时候,都是在北京重病不治而亡。实际上,清朝末年奋力自强的光绪帝也死于中毒(可以搜索相关信息)。留下愈发混乱和破碎的中国政局。—— 这其中的诡异,其实历史上极少有人提及。因为生于乱世的领袖人物,往往拥有极强的体魄和精力,壮年而病亡。只能理解为,有人不希望当时的北京城出现政治强人,进而真正引领中国图强。(其实后来苏联在关键时刻,也有一些领导人病故)。

  在帝国主义操控的江浙买办财团支持下,通过北伐战争和中原大战,国民党南京政府形式上统一了中国。帝国主义和买办阶层,终于得到了一个他们理想中的中国买办政府—— 各地实际上割据的疆域,装备一切靠买的军队,受控于帝国列强的经济体系,产业分工就是农业国加一些轻工业,立法权由议会控制便于操控。

  这注定是一个跛脚鸭的羸弱政府,根本无法镇得住这样一个疆域辽阔的超级大国。从统治能力和实际治理来看,南京政府相对于清政府和北洋政府,实际上是一个中国历史的倒退。表面上看起来有一段繁荣的“黄金十年”,实际上重工业远不如洋务运动时期(炼钢能力大幅后退),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还不如晚清政府,经济的自主权更是完全旁落,民生凋零倒是各种文科“大师”频出,政府和军队极其腐败,而且各地势力割据,根本无法形成国家合力 —— 而且就在这期间,西北地区的zongjiao + 军阀的两马势力崛起。

  1941年12月9日,1931年的9.18事变十年之后,国民党政府才发出《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因为其时美国遭遇珍珠港轰炸,于是对日宣战。在国际法意义上,国民党一直到此时才正式对日宣战。其软弱性和买办性,由此可见一斑。

  如果要拿一个国家来类比,现在的印度有几分影子。所以,“果粉”实在太low,满清的末年都比民国政府强得多。

  ?中国买办们的前世今生 (5) — 毛主席 近代买办体系的终结者

  500

  近代中国,被帝国主义和买办们渗透如此之深,以至于到了清朝末年和民国时代,终于形成了体系化的买办势力,所谓体系化,就是帝国主义作为幕后黑手,已经可以完整地操控这个国家的走向。

  —— 在政治上扶植代理人上台,政府高官充斥留美留英的毕业生,潜在的政治强人一个个及时地暗算掉。

  —— 经济上中国只发展一些消费型的轻工业,重工业几乎全部停滞,并且在决策层形成“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观念。

  —— 宗教方面全面渗透洗脑,推送精神鸦片。让饱受苦难的中国人精神上成为绵羊,丧失反抗意识。

  —— 文化教育上倡导无病呻吟的殖民地买办文化。工业科技等方面教育占比极低,人文一类的“大师”遍地走。

  —— 扶植代理人战争,清除异己。北伐战争,412反革命政变,中原大战,几次围剿等等,都有代理战争的影子。作为帝国主义买办政府,国民党政府内战凶残而无所不用其极,外战懦弱而无能之至。

  ......总而言之,那个时代,其实中国已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我查了一下数据,中国铁路里程在清末和北洋政府统治期间,增加到了一万两千公里。而国民党“统一”中国大陆以后,不仅没有修成多少铁路,原有的铁路线也因为战争被破坏,比如津浦铁路、京汉铁路等。实际上在国民党统治的时代,中国各个地区军阀林立,整个国家更加割裂。

  近代中国“湖南力量”崛起

  以地域来算,湖南人在近代史的人才辈出,有这样的说法:“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

  从晚清到新中国成立,从湖南走出的名人数不胜数:大清王朝晚期的中兴名臣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戊戌变法的志士谭嗣同;同盟会的好汉黄兴、宋教仁、陈天华;中共早期领导人蔡和森、李达;而千年以来最杰出的走过革命领袖,当然是毛主席无疑。

  毫无疑问,即使像毛主席这样的伟大人物,也是在时代的背景下,在一个革命的氛围中,在经历中慢慢成长起来

  前几天高调纪念马克思,我其实心下有点嘀咕 —— 无论如何,近些年纪念主席,都没有这么隆重过。这理论自信,起码......以下省略!@#¥%……&一万字。

  近代史上“湖南力量”的崛起并不是偶然的。鸦片战争之后,广州失去独家贸易地位,导致南方经济萧条,大量贸易相关的就业流失。而太平天国起来以后,清政府的军事镇压力量严重不足。这其中有八旗子弟一代不如一代的原因,同时国家外贸收入急剧下降,国家财政不济,无力大规模用兵。只能“以汉制汉”,让汉族地主士族阶层搞出私人武装,镇压han族人。

  一旦参与过战争,并且获得了一定的红利,人类深处本能的血性,就会迸发出来。经过太平天国战争的洗礼,湘淮军收获了一些战争红利(包括钱财、女人等),很多人算是接受了初步的革命启蒙—— 最早的革命启蒙其实很简单,什么叫革命?就是拼过命的人必然有饭吃。(来自湖北的黎元洪大总统教导冯玉祥士兵的话,顺便说一下,此人1928年死于脑溢血,是袁世凯、孙中山之后病死的又一位北洋政治人物)。

  湖南地处内陆,不沿海不沿边,外贸条件的条件连湖北都不如(湖北的汉口在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天津条约》以后开辟为口岸),也不是洋人看重的地方。因此,在这个地方帝国主义买办势力非常弱,更没有收买精英阶层的可能。除了造反或者忍耐,没有别的出路。

  有血性,没有被买办利益侵染太深,愿意拼命敢去造反,只要找到正确的思想,走上正确的革命道路,必然能够燃出熊熊烈火。这就是为什么湖南人在近代革命史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而改革开放以后,地处内陆的湖南反倒沉寂了许多,变成了普普通通的劳务输出大省。当然,在官场里边,湖南人还是比较多的,这是一个传统。

  顺便说一下,我已经很久没有回去过湖南,听说在长沙jidu教在搞很大的教堂。看来这一片革命热土,有人也在搞深度的渗透。

  主席作为革命家的团结和斗争哲学

  主席有两句著名的话: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这充分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

  为什么要团结人?因为在旧中国那样的时代,民族的生死存亡是第一大事,必须要团结尽可能多的力量,特别是工农力量,才能够组织强大的革命队伍。但是人一过百形形色色,联合的人多了,阵容扩大了,必然各种人等的成份越来越复杂,混进队伍的各怀目的人会越来越多,颜色越来越不一致。

  如果和稀泥求团结,处处妥协,不进行必要的斗争清理,进而统一认识,慢慢地整个队伍就可能分化,在内部分裂。或者因为妥协太多变了颜色,这些渗透在内部的“盟友”,会反过来施加影响,把革命队伍变了颜色。表面上看阵营扩大了,但是光有数量,质量却发生了变异,到头来光长了肉,失去了骨头,失去了灵魂。

  因此,毛主席认为团结和斗争是一体的,两只手一只也不能少。不团结队伍不能扩大,不斗争就会在合作中失去主导地位。主席这一生,用了很多精力开展两条战线上的斗争,既反对盲目斗争扩大化的“左”倾错误,同时也反对“谁都可以联合”的无原则投降主义、妥协主义。

  正是掌握了斗争和团结的辩证法,在每个阶段,GCD都能够抓住主要矛盾,事事主动,团结教育了最广泛的盟友,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队伍,变成独立自主的革命熔炉。

  主席,买办思维的终结者

  理解了主席的斗争和团结的辩证法。其实就很容易理解主席和外国合作的态度,合作没有问题,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 所谓天下无人不通共。但是在合作过程中,必须坚持原则,坚持坚持自主,坚决不做谁的木偶和买办,实际上就是平等的合作关系。这实际上是近代史为了蝇头小利卖国求荣买办思维的终结。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南京政府如鸟兽散,而司徒雷登大使却留了下来,希望与新中国延续以往的殖民政策。如果美国政府支持红色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且废黜以往不平等条约,开展有诚意地合作。司徒雷登当然也可能成为新中国的“好朋友”。但是美国政府如果指望新中国继续做帝国主义的买办,像以前那样任意剥削中国,留点狗粮喂养一小撮精英,那也是不可能的。 —— 主席发表了《别了,司徒雷登》这篇文章。

  美国人当然不服,不服来干呗。1950年代半岛上的友好切磋,为以后中美合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时至今日,美国人可以拿枪逼着日本人、韩国人、德国人......签订种种协议,操控他们各国的领导人任前任后的命运,但是于中国,他们只能一轮轮地谈判。

  即使是红色苏联,中国也没有沦为其代理人。半岛战争可以拿着毛子支持的装备打,战后可以接受苏联援助的156工程,初步建立自己的重工业体系,但是对苏联要在中国搞长波电台的要求,想把中国捆绑到苏联战车上,主席就坚决顶了回去 —— 新中国不做美国的代理人,也不做苏联红色帝国的买办。

  正是因为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主席给新中国留下了丰厚的遗产:

  —— 通过自力更生建立农田水利系统,新中国靠7%的土地,养活了接近世界20%的人口。人均寿命差不多从建国时期提高了一倍多。

  —— 通过建立自己完整的工业产业链,中国即使在改革开放以后,也没有彻底沦为国际分工的“跛脚鸭”。很多产业即使不是世界一流,但是别人有的,我们基本都有。

  (这部分内容很多,但是先不写了......)

  ......

  最重要的是思想上的遗产,国际合作并无不可,让对方在合作中获得利益也是应该,但是最重要的是,不能让自己丧失自主精神,不能让自己变了颜色。

上一篇:陕西省级示范园引进童心视界主题教学
下一篇:[圆梦行动·十六助]卢万:完成学业,把爱心传递下去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