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老师的哀鸣:我们只是在教一门叫做“考语文”的课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3-01-02
手机版

  本文是一位高中语文老师的教学体验——作者注

  一想到语文,我就心痛。

  说实话,近些天来我几乎陷于这样的的心痛中,难于自拔。

  还是让我先讲两件事吧

  “老师,您能帮我看看我这篇文章为什么只得了39分吗:”一下课我的课代表就手捧“一摸”的试卷,走上讲台向我问道。

  我看到她一脸茫然

  虽然是高三年级才接的这个班,但在近一学期的接触中我完全“领教”了这位小姑娘的语文素养,他不但书读得多,而且善于思考,勇于表达,勤于写作,尤其是他的随笔,在我的“放开了写”的思想的指导下总能给人以惊喜,在我的印象中,这是一位语文素养较高的同学。

  我仔细阅读了他的作文,观点新颖犀利的文笔背后有投射出丰富的阅读带给她的智慧,潇洒的行文展现出时代赋予这一代年轻人本应拥有的自信,然而我该怎样向她解释呢?是他行文的张扬还是观点的偏颇?我宁愿相信他的作文也许落到一位好心的阅卷者手里,这位老师也许可能会要警告或者提醒他一些什么。然而。。。。

  “你看,你这篇文章的观点可以再修饰一下,行文的后半部分最好从另一方面论述一番,哪怕是一点也好,这样观点就比较全面了,更能体现出你行文的思辨性。”

  在指出她作文的优点之后,我还是委婉地指出他的行文中的不足。他的不足之处恰是这次作文如果想被评为一类卷所需的最重要的标准。思辨性,已经是近年来作文评卷的“时尚要求”,具有指导意义的“一摸”试题当然不敢忽视,在制定作文部分的评分细则时是一定要有所体现的。

  “老师,在我理解,就这个材料来说,我的作文已经能够自圆其说了,我认为,这里的思辨性要求,恰是有失偏颇的,作文如果必须这样写,那不就成了两头兼顾的“中庸”之作了吗?”

  虽然迟疑了一下,他还是说出了自己的困惑。

  我知道,老师关于作文的高考要求,就她的实际情况来说,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然而,我最终还是说服了她。但在她点头表示同意并接受我的意见的那一刻,我却突然感到自己的理由的无耻。我分明觉得与其说是我说服了她,不如说是对他自己作文有可能的低分的恐惧吓怕了她。根据我与她的交流,我宁愿相信,在他的心中,如此的中庸就是和稀泥,就是平庸。然而,她还是相信并接受了我的意见。

  我不觉有些悲凉并心痛的感觉。

  还有一道题,科技文阅读。因为复习程序的原因,一摸之前,我们我们备课组并没有安排专门的时间进行复习,但这次考试每个班大部分同学都得了满分,同学们似乎对这种题型不再担心,但我们老师却不这么认为,果不其然,在接下爱的四校联考中,绝大多数同学在这道题上栽了跟头,有些同学甚至全题覆没。

  “老师,为什么上次考试我们没有专门复习,但还都考得不错,这次复习的那么充分,反而考得不好呢?”栽了的同学一手摸着后脑勺,一手拿着自己的试卷站在我面前。

  “老师,第七题的题干是(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面推断正确的一项是哪一个),答案给的是D,可我们觉得D项根本就不是推断,因为他的信息都是原文中直接有的,只不过是把不同地方的信息搬到了一起,既然不是推断,又怎么说他是正确的答案呢?”

  “你们这些问题问的很好”我首先肯定了他们这种刨根问底的学习态度,“可是你们不要忘记老师跟你们交代过的,记住,这是在考场上。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排除电影盒子法,学习中努力探求真理,生活中努力按照镇里的要求去做,但这种考场上不要认死理,因为他只有一次,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没有人可以跟你商榷。虽然这种题,他叫做所谓的“客观题””,但它也是人出的。既然是人出的,那他就有人的主观性,就有可能不够十分客观,十分严谨,虽然命题人主观上努力要求自己客观,但还是有可能不能完全做到。尤其是语文这种本来很感性的学科,就那第七题来说,我们可以明确判断ABC都不是正确答案的情况下,那就只剩下D了。当然我也认为,就这道题来说,D的推断一说值得商榷,但就内容本身来说,它是正确的。瘸子里面挑将军,相对来说的最准确在这里就成了正确答案。因为你必须选一个,因为,毕竟是“拿到分数是最高原则”。你总不能不选吧?

  “当然,试题的真理性我们可以在考后探讨”我又补充道。虽然我知道靠后很可能没有谁在认为这里的真理性还有探讨的必要,即使有个别人认为有必要,更多的时候也是不了了之。

  “老师,我本来是理解的,我是指就文章本身来说的那种理解,可它又弄了这么多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选项,把我给饶了进去,又被弄糊涂了。”

  哎,可怜的孩子,面对以你为敌的可恶的陷阱,你被弄糊涂才是正常的呀。----总得有人被弄糊涂啊。

  其实,面对一届又一届学生几乎相同的问题,我真的无能为力,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另外一件事是有关我的一位年轻的女同事的----按年龄,他应该是我的学生辈了,我没法想象一位参加工作两年后直升高三教学的优秀年轻女教师,在高三年级教了一个学期后,居然没有被信任的欣喜与自豪,有的只是每天早上起床要去上班的无奈和痛苦。据她讲,有一段时间每天早上起床时,想象一天的执教情形,她就头疼,她就想坐在沙发上先痛哭一场。

  我当然没法接受以为教语文的富有浪漫气息的年轻女教师被语文弄成这个样子。两年前,他还有幸被名校录用而激动啊。但当我们撇开所谓的理性,结合一年他的年龄和工作环境以及压力,我们就容易理解了。这样的所谓八零后们对工作和生活是充满期待的,然而,这是一种怎样的语文啊?当语文中的感性和形象悄然而去,当语文中只剩下理解和分析,逻辑与推理,语文还是语文吗?语文还有他本该拥有的几千年来的永恒魅力吗?

  “语文,怎么会是这个样子?这简直是投机”

  “语文,跟我想象的差别简直太大了”

  “高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根本就不是在教语文,它的本质就是在检验一个人的理性与耐性”

  小姑娘的话虽然个性十足,但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我知道,对于执教语文,他是有理想的。没有理想的人是不会这么说的。当然,没有理想的人也多在现实中胜任着这样的语文教学。

  行文至此,我甚至偏激的想,高中三年,即使我们不上一节语文课,只从图书馆里按时给学生提供各种图书阅览,让他们自己讨论交流,然后协议写读书笔记什么的,他们三年之后的语文素养也不会是我们现实中看到的这个可怜的样子。然而,没有人敢做这样的实验,。虽然我有不少搞文字工作的朋友,他们并没有上过高中,但他们的文字素养绝不在许多听过N年高中语文课并从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人之下。

  我曾问过一些不同学段的同学对语文课的情感与态度,得出的结论不是我们语文界用尴尬二字所能概括得了的。

  小学喜欢,初中害怕,高中厌恶,大学蔑视

  一门被弄成连老师都头疼的课,又怎样吸引学生的兴趣呢?

  其实,我们不是在教语文,我们是在教一门叫做“考语文”的课。

  老师头疼的也绝不是语文,而是“考语文”

  祈求学生从考语文的课上获得语文的素养,岂不是一种不问秧苗,只求结果的奢望?

  语文,什么时候我想到你不再心痛。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三年级数学基础知识专题复习,给孩子暑假练习,练好才能拿高分!
下一篇:谯城区拂晓中心小学:说好普通话 盛开和谐花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