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兄弟上幼儿园,一个全托一个非全托,差距不止一点点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3-01-02
手机版

  文 | 幸孕姐(高级母婴护理师,拥有本文版权,欢迎分享)

  在育儿方面,对于新手爸妈来说往往是心力交瘁的,如果说生了一对双胞胎,那还真是压力倍增。

  双胞胎兄弟上幼儿园,一个全托一个非全托

  贤贤和涵涵是一对双胞胎兄弟,本来两个都是性情温良的娃,但自从上了幼儿园后老大贤贤就性情大变。

  兄弟俩5岁上的幼儿园,妈妈听说学校可以办全托寄宿,加上自己工作比较繁忙,于是就寻思着把老大放在学校,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可以减轻自己的育儿压力,妈妈甚至还想,如果老大在学校锻炼的比较满意的话,下学期也让老二加入全体寄宿的“战队”。

  按照学校的要求,全托寄宿是一个星期周末两天回家,非寄宿就是每天晚上都回家。刚开始贤贤每个星期上学之前都要大哭一场才肯罢休,后来倒是认命了一样,不哭不闹地去上学了。

  只是,两个月过去之后,妈妈觉得贤贤好像变了:贤贤再也不会主动跑过来抱着爸爸妈妈要求亲亲抱抱举高高了,甚至有时候父母要带兄弟俩出去玩耍,贤贤也会表现出蛮不在乎的模样,嘴里还念叨:“有什么好玩的,我不想去……”

  妈妈看在眼中,明显的感觉得老大似乎与父母产生了隔阂,似乎与这个家庭“格格不入”。

  反观老二涵涵,一如既往的天真无邪,活泼开朗。

  至此,妈妈一直以为是孩子在学校受到了欺负,才会如此的“性情大变”,甚至为这事,没少和学校的老师沟通商量。

  电影盒子直到这一天,妈妈才恍然大悟。

  那是一次周末,妈妈因为出差便把俩孩子送到了婆婆家。晚上婆婆就打电话,一上来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责骂:“我以前和你说了吧,孩子这么小不能寄宿在学校,现在大宝心里这么多委屈你当妈的知道吗?”

  妈妈回答:“我早就发现了,我已经和老师沟通了,怎么了?”奶奶强调:“孩子对你们有意见,你们不知道吗?这两天我看着孩子闷闷不乐,就和他两天,他说他觉得爸爸妈妈更爱弟弟不爱他,因为爸爸妈妈把弟弟带回去而把他留在学校。”妈妈听到此话,当即愧疚的泪流满面,尽管她的初衷并非如此,但是此刻还是觉得很对不起那个同为5岁的儿子。

  出差回来第一件事,妈妈就去学校给孩子办了非寄宿手续,平时就算再忙也会亲自去接儿子放学。

  慢慢的,看到老大逐渐绽放的笑脸,妈妈觉得自己终于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其实,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这是由儿童的心理发展历程所决定的。

  产生落差心理的原因

  从儿童心理学的发展角度来看:0~3岁是儿童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期,3~5岁,孩子与母亲之间的依恋感最为强烈。正是因为这种安全感的需要,所以孩子往往不能接受自己与父母的分离。但如果父母与之分离了,他们往往会偏执的认为是自己不好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父母不喜欢自己,从而沉浸到自我否认,不想与父母亲近的世界中无法自拔。

  另外特别是有兄弟姐妹的对照,会加剧孩子的这种“被抛弃”心理。因为孩子比较擅长使用“对比、类比”的手法来推人及己。

  那么,全托和非全托孩子的区别究竟在哪?

  全托孩子PK非全托孩子

  1、自理能力上

  全托:这类孩子自理能力往往会更好,因为在学校不吃饭就会饿肚子;穿不好衣服别人会笑话;熄了灯就必须睡觉……这些行为对于孩子自理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非全托:只要爸妈愿意,都可以包办;只要孩子不高兴,都好商量。

  2、身体发育上

  全托:由于是集体生活,因此孩子的营养可能会跟不上家里的,且孩子的抵抗力较差,可能会经常生病。

  非全托:家里人一般都是当“小皇帝”,“小公主”伺候着。

  3、感情寄托上

  全托:独立的背后是感情的冷漠。

  非全托:2013年,加州大学心理学者经过研究发现,父母的关注和拥抱会改变孩子的大脑运作,能帮助孩子稳定情绪减少焦虑,让孩子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因此非全托的孩子更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针对孩子的教育,父母该当如何

  1、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请不要缺席孩子的教育。

  2、父母的陪伴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他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

  3、有兄弟姐妹的家庭,父母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不偏不倚。(Jpp)

  举报/反馈

上一篇:济南市槐荫区公园里幼儿园党支部组织开展“说好普通话”活动
下一篇: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